象徵是喻詞嗎,象徵與暗喻手法的區別

2021-03-04 00:20:29 字數 4591 閱讀 6100

1樓:bai_e族

象徵和比喻是兩種不同的修辭方法

喻詞只是比喻這種修辭的一個組成部分

比喻由本體、喻體、喻詞三部分組成

象徵分為象徵客體、象徵本體和象徵詞

所以,象徵是象徵詞,不是喻詞

2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比喻與象徵異同辨析

比喻和象徵是有同有異的一對極易混淆的理論範疇。從語言修辭到文藝表現手法,這對範疇運用極為廣泛,但二者經常讓人難辨其異。筆者試對二者的相同和不同之處作出較為全面分析和歸納,以期對二者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

儘管比喻也有多種類別,如明喻、暗喻、隱喻、借喻、誇喻、博喻、逆喻等十幾種常見型別,但它們主要是比喻方式不同,並不影響比喻的整體特徵,所以我們只從整體上來看待它。由於象徵一詞所包含的意義遠遠多於比喻,使用領域也極為廣泛,所以在比較二者之前,我們必須物件徵一詞的主要內涵和外延作出必要的限定。象徵一詞在西方文化中,從古至今,都是一個核心文化術語,可以說,人類創造的一切文化,都是象徵。

從神話象徵、巫術象徵、造世象徵、宗教象徵,到語言象徵、文學藝術象徵等,象徵幾乎無所不包。僅從藝術領域看,西方也有將一切藝術看作象徵的觀念,因為每種藝術都有象徵寓意,每件藝術品都能通過個別表現一般,所以一切藝術都是象徵。康德、費肖爾等人持此象徵觀。

我國古代具體研究象徵的很少,因為我們有與象徵大致相通的「比興」,學者的興趣主要是研究「比興」;我國現當代研究象徵的主要是借鑑西方象徵論思想,對中西象徵論思想作比較和總結。為了便於分析研究,我們把那種將一切文化、一切藝術都看作象徵的象徵觀叫做廣義的象徵,把那種作為藝術表現手法看待的象徵觀叫做狹義的象徵。本文就是以狹義的象徵來與比喻作比較的。

先看二者的相同之處。主要表現在運用領域、思維方式、結構形式、表意特點等方面都有相同性。其一,二者在使用領域上大致相同,都是既可作為語言修辭手法運用,又可作為藝術表現手法運用。

在多數人看來,比喻是修辭範疇,象徵是表現手法範疇。其實這種區別是很不妥當的。因為稍微有點詩學常識的人就知道「比興」是古代詩歌最核心的表現手法,是不能僅當作修辭的。

再說,修辭關注的是如何把語言說得更有個性、藝術性、更美,表現手法關注的是如何把要表現的物件表現得更有特性、藝術性、更美。這樣看來,將比喻僅當作修辭手法、將象徵僅當作表現手法,都是片面的。因為,有些比喻是修辭性的,有些象徵也是修辭性的,目的都是把話說得更有藝術。

同樣,有些象徵和比喻都是表現手法,目的都是為了把物件表現得更有藝術。例如,「燕山雪花大於席」這個有名的誇喻,目的是在語言修辭,還是在將物件表現的更有特徵呢?顯然是後者,所以這個比喻就是表現手法的運用。

又如,「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是以青松象徵不屈的人格,詩人為什麼不直說自己面對困難不屈不撓,而要借青松暗示呢?顯然前者是詩化語言,後者是生活語言,所以這個象徵又具有了修辭效果。其二,二者在思維方式上具有相同性,都是類比思維的產物。

類比思維是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具有相同特點或相似性的事物之間由此及彼的聯想。比喻和象徵的生成,主要就是依靠人們的類比思維。如劉勰所說「詩人比興,觸物圓覽。

物雖胡越,合則肝膽。擬容取心,斷辭必敢。」相隔遙遠的事物,通過類比思維的聯想,結合在一起,構成比喻或象徵(包含興)就像肝膽一樣緊密。

其三,二者在形式結構上大致相同,都是用甲事物來表現乙事物。藝術家為了更好地表現乙事物,往往通過類比思維尋找一個與它有相似性的甲事物,通過對甲事物作具體生動的描繪,來比喻或象徵乙事物。可以表示為「甲事物→比喻/象徵→乙事物」。

這裡的甲事物和乙事物沒有具體與抽象之分。不少人認為,比喻是用具體事物喻指具體事物,象徵是用具體事物暗示抽象事物,這種區分是不當的。比喻的喻體和喻指,象徵的象徵體和被象徵義,都可以是具體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

比喻又以具象比抽象的,也有以抽象比具象的,象徵亦然。其四,二者在審美效果上大致相同,都能讓讀者產生委婉含蓄的美感。比喻和象徵在修辭上都是使用隱語,不直說;在表現手法上都是形象化、特徵化地表現思想感情。

所以,運用比喻和象徵會使語言和詩文變得蘊藉含蓄,給人帶來韻味無窮的審美效果。

再看二者的不相同之處。主要表現在概念內涵與外延、外在標誌、內容結構形式、文字中的使用篇幅、表意深度與廣度等方面有差異。其一,二者在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上不同。

比喻的內涵較單純、穩定、明晰,象徵的內涵複雜、多樣、含混。比喻的含義儘管也有變化,但相對固定,簡單說就是打比方。只不過一說是以彼物比此物,如朱熹等;二是說以物比志情理(即「切類以指事」、「因物喻志」、「索物以託情」),如劉勰、鍾嶸等;現在有第三種說法,認為比喻還可以是反過來用,即用抽象的事物比具象的事物,如「雨後的青山,好像淚水洗過的良心。

」即使這種說法成立,比喻的內涵也是相對簡單明晰的。象徵的內涵就複雜的多,我不妨列出幾種。黑格爾:

「象徵一般是直接呈現於感性觀照的一種現成的外在事物。對這種外在事物並不直接就它本身來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種較廣泛普遍的意義來看」,「象徵在本質上是雙關的或模稜兩可的」,具有「曖昧性」1。韋勒克:

象徵就是「甲事物暗示了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也要求給予充分的注意。」2 勞·坡林在《聲音與意義——詩學概論》中說:象徵就是「某種東西的含義大於其本身。

」餘秋雨在《藝術創造工程》一書中說:「象徵,就是有限形式對於無限內容的直觀顯示。」中西文藝美學理論思想中出現的象徵的定義達百種之多,各人定義的側重點都不完全相同,足見其複雜多變性。

當然,二者內涵的這種差異與它們在外延上的差異有關。比喻使用範圍相對較狹小,而象徵使用的範圍則涉及整個人類文化。即使從二者都作為文學藝術領域的表現手法上看,象徵的使用範圍也更自由、更廣闊,就像「興」法比「比」法的運用更加靈活一樣,象徵手法物件徵體與被象徵體之間的「相似性」的要求沒有比喻那樣嚴格,只要有聯絡就行,而比喻對喻體和喻指間的相似性的要求很高,所以,許多有一定聯絡的事物間可以構成象徵關係,卻不能構成比喻關係。

正是象徵在「相似性」上要求較為寬鬆,才導致它的運用更加自由靈活,使用範圍也就更加廣泛。其二,有無外在標誌是二者的一個重要區別。比喻有「喻詞」,如象、如、好似、如同、彷彿、宛如等,沒有用喻詞的比喻可以加喻詞。

象徵則沒有外在標誌。其三,二者的內容結構形式有別。比喻一般都由喻體和喻指兩部分構成,而且在文字中都出現。

如「遙望洞庭山水色,**盤裡一青螺」中,用**盤比洞庭水色、用青螺比山,喻體和喻指都出現了。象徵則往往只出現象徵形象,被象徵的物件不出現。如聞一多的《死水》只寫這溝絕望的死水,死水象徵著的舊社會則沒有出現在詩行中。

當然也有例外。有些比喻也不在文字中出現喻指,借喻和隱喻等就是這樣,所以這種比喻看起來與象徵的確沒有什麼差別。有些象徵在文字中也出現了被象徵的物件,所以它們就更像比喻。

其四,二者在文字中的使用篇幅不同。比喻一般是偶爾運用,在作品內區域性運用,以章句的篇幅為主。象徵既可以區域性運用,也可以整體運用,更多的是以整體象徵為主,通篇內容就是一個象徵。

其五,二者在表情達意的深度和廣度上有別,這是最主要的區別。儘管比興、象徵等表現手法的運用,都是間接抒情、敘事、表意的手法,都能產生委婉含蓄的不盡韻味,但它們在程度上是有差別的。一個側重「喻指」,一個側重「暗示」。

一般來說,比喻表意淺顯易明、意旨單一,不易使人的理解產生歧義。象徵表意深奧難懂、意義多樣,極易造成理解上的混亂。總體說來,除隱喻外,大多數比喻表意單一,一喻一義,比較容易捕捉。

而象徵除少數意義固定單一外,多數表意多元不定,具有「曖昧性」。面對這類表意含混的象徵,我們可以從象徵體本身的性質、特徵、暗示的方向等方面進行揣摩,或象徵作者自己的人格、心靈、境遇、情感等個體性某些內容,或象徵某團體、某種族、某國家等等某類人的某些內容,或象徵人類整體的某方面、某層面等內容。總之,這些複雜的象徵應該作多元化解讀,不可將意義限定在單一層面,作出定向分析和單一判斷。

此外,還有幾種情況值得注意。一種情況是比喻與象徵合一,既可以看作比喻,又可以當作象徵。就像我國古代的比興合一,是興兼比合用的結果。

某些詩歌通篇運用一個整體性的比喻或象徵,就很難判定它是比喻還是象徵,特別是隱喻和象徵,可以看成大致相同的表現手法。如***的《卜運算元·詠梅》,既可以當作比喻,也可看作象徵。竊以為對這種情況沒有必要硬性從表現手法上作出區別。

再一種情況是,一個比喻經常出現,被反覆運用,往往就變成了象徵。比喻講創新,如王爾德所說:第一個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天才,第二個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庸才,第三個把女人比作花的是蠢才。

這就是強調比喻要創新。象徵也要創新,但有一種特殊情況:「一個『意象』可以被轉換成一個隱喻一次,但如果它作為呈現與再現不斷重複,那就變成了一個象徵,甚至是一個象徵(或者神話)系統的一部分。

」3 我國古代將竹、梅、蘭、菊稱為「四君子」就是從比喻的反覆運用而變成了象徵的,月亮等意象也是這樣。這類象徵體現了民族文化積澱,反覆出現的頻率越高,越能體現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蘊。所以,面對這些特殊情況,應該特殊對待,作具體分析。

象徵與暗喻手法的區別

3樓:匿名使用者

借用某種具體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達真摯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這種以物徵事的藝術表現手法叫象徵。

隱喻,也稱暗喻、簡喻,是本體和喻體同時出現,它們之間在形式上是相合的關係,說甲(本體)是(喻詞)乙(喻體).喻詞常由:是、就是、成了、成為、變成等表判斷的詞語來充當。

巧妙地使用隱喻,對錶現手法的生動、簡潔、加重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比明喻更加靈活、形象。

象徵不是修辭手法,而是一種表現手法。

象徵的表現效果是:寓意深刻,能豐富人們的聯想,耐人尋味,使人獲得意境無窮的感覺;能給人以簡練、形象的實感,能表達真摯的感情。

象徵的本體意義和象徵意義之間本沒有必然的聯絡;

隱喻的本體和喻體要有一定的聯絡,因為比喻必須要符合:

1甲和乙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 2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點。

象徵與暗喻手法的區別

暗喻 metaphor 是本體和喻體同時出現,它們之間在形式上是相合的關係,說甲 本體 是 喻詞 乙 喻體 喻詞常由 是 就是 成了 成為 變成等表判斷的詞語來充當.暗喻又叫隱喻.例如 1何等動人的一頁又一頁篇章 這是人類思維的花朵.徐遲 哥德 猜想 2她是夜明珠,暗夜裡,放射出燦爛的光芒 死,消滅...

象徵屬於修辭方法嗎,象徵手法是修辭還是表現手法

屬於。象徵,是指借用某種具體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達真摯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的藝術表現手法。象徵的表現效果是 寓意深刻,能豐富人們的聯想,耐人尋味,使人獲得意境無窮的感覺 能給人以簡練 形象的實感,能表達真摯的感情。擴充套件資料 象徵手法,於 詩經 中的 比 興 楚辭 橘頌 就是通篇運...

什麼是象徵的修辭手法,修辭手法什麼是象徵象徵的具體用法

象徵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徵藉助於某一具體事物的外在特徵,寄寓藝術家某種深邃的思想,或表達某種富有特殊意義的事理。象徵的本體意義和象徵意義之間本沒有必然的聯絡,但通過藝術家對本體事物特徵的突出描繪,會使藝術欣賞者產生由此及彼的聯想,從而領悟到藝術家所要表達的含義。另外,根據傳統習慣和一定的社會習俗,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