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農民,資產階級,中國共產黨處理土地問題的方式

2021-03-03 23:40:26 字數 6124 閱讀 7172

1樓:匿名使用者

農民階級:《天

bai朝田畝制度》du

資產階級:提出「民生」zhi主張,主張核dao定全國地價,平內均地權,國民共享。容

中國共產黨:

27-37: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內容)依靠貧農、僱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者,消滅地主階級,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

37-45: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

45-49:在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制定《中國土地法大綱》,規定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土地剝削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50-52: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區實行,開展互助合作運動。

53-55:社會主義改造,由農業互助組到高階農業生產合作社。

56-66: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

78-90s: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評述中國近代史上農民階級、資產階級和中國共產黨的土地改革綱領與路線

2樓:偉大的絃歌

農民階bai

級:先後掀起了太平天國du

運動和義和團zhi運動,沉重打擊了外dao國侵略者和本專國封統治屬勢力,其中義和團運動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夢想。雖然由於農民階級的侷限性等原因失敗了,但是它們產生的深遠影響不可磨滅。

地主階級:作為當時的統治階級,在一系列戰爭中組織了抵抗。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抵抗派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萌發,開始開眼看世界。

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面對內憂外患的局勢,清**內部洋務派主張中體西用,開始了旨在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但是由於沒有觸及落後的封建制度,這場自救運動最終失敗了。但是它促使了中國科技的發展,中國邁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當然,清末新政也不失為一種被迫的自救和探索。

3樓:匿名使用者

農民階級:1太平天國的《**田畝制度》為代表,主張「凡天下田專,天下人共耕屬」,平均分配土地。2義和團運動。

沒有專門的土地綱領,但主張回到小國寡民的社會,恢復封建社會的地主土地所有制。

資產階級:孫中山提出「民生主義」,主張由**收購地主的土地,待革命成功後,**的地價由國民共享,是一種資產階級的土地綱領。

中共:1土地革命時期,主張打土豪分田地,爭取農民的支援,將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變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2抗日戰爭時期,出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需要,放棄沒收地主土地的做法,改為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3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頒佈《中國土地法大綱》,重新沒收地主土地,但保護富農,原則就是將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變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但仍然屬於土地私有制。

都是手打,如解決問題望採納。

4樓:龍不明白

知道百姓想要什麼,便會無往而不利。

近代中國解決土地問題的政策對社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和歷史意義

5樓:匿名使用者

1、半殖半封開始時期:太平天國《**田畝制度》在土地方面,根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無處不均勻」的原則,以戶為單位,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土地私有制);在產品方面,根據「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的原則,每戶留足口糧,其餘歸聖庫(產品分配公有制)。基本沒怎麼實行。

2、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同盟會政治綱領(三民主義)中包含「平均地權」(民生主義)規定現有地價歸原主,增漲地價歸國家(賣主變為資本家,買主就是資本家,國家財政有保障)。這是資本主義的土地綱領。

基本沒怎麼實行。

3、國共十年對峙時期:革命根據地的土地革命路線規定:依靠貧僱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者,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意義:調動了一切反封建因素,保證了土地革命的勝利。

4、抗日戰爭時期:抗日根據地的土地政策: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意義:減輕封建剝削,提高農民抗日和生產積極性;保障地主利益,有利於聯合地主階級一致抗日。

5、解放戰爭時期:解放區土地改革,按2023年《中國土地法大綱》,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實行耕者有田,農村人口平分。貫徹解放區土地改革總路線:

依靠貧僱農,團結中農,消滅封建剝削,發展農業生產。意義:使解放區一億多無地和少地的農民分到了土地,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成為解放戰爭迅速取勝的可靠保證。

6、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

建國初土地改革,《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規定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階級的土地所有制。特徵:儲存富農經濟,政治上中立富農。

意義:徹底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解放了農村生產力,為農業發展和國家工業化開闢了道路。

1953至2023年開展了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農業合作化),其原因有:國家對商品糧和工業原料的需要急劇增加;分散落後的小農經濟束縛了農村生產力發展,難以滿足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採取「積極發展穩定前進」的方針,實行「自願互利」原則,方法是「典型示範逐步推進」,主要步驟有:

互助組—社會主義萌芽;初級社—半社會主義性質;高階社—完全社會主義性質。到2023年,全國掀起農業合作化高潮。

7、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特點是一大二公(規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和一平二調(絕對平均分配、無償呼叫公私財產),以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和「共產風」為主要標誌的「左」傾錯誤嚴重氾濫。結果:

嚴重損害了農民利益,影響他們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

8、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農村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在安徽、四川試點,試行包產到組、包產到戶的農業生產責任制,最後形成了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要形式的責任制(土地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發展鄉鎮企業和非農產業,使農村改革向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方向發展。結果:

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推動了農業的發展。

6樓:匿名使用者

[編輯本段]中國歷史上三次土地改革及其意義

第一次是抗日戰爭時期(2023年),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意義:減輕了地主的封建剝削,改善了農民的物質生活,提高了農民抗日和生產的積極性,有利於聯合地主一致抗日。

第二次是人民解放戰爭時期,2023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全國土地會議,決定在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大綱規定: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在土地改革中,中共貫徹依靠貧農,團結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發展農業生產的土地改革總路線。 意義:這種土地政策極大地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

為了保衛勝利果實,翻身農民踴躍參軍,積極支援前線。農民的支援,成為解放戰爭迅速取得勝利的一個可靠保證。 第三次是新中國成立後鞏固政權的鬥爭時期,2023年**人民**頒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階級的土地所有制。

為減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階級,以利於穩定民族資產階級,早日恢**展農村經濟,實行了經濟上儲存富農經濟,政治上中立富農的政策. 意義:1.

2023年底,全國土改基本完成,3億多無地或少地的的農民分到了土地;2.徹底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徹底改變了農村的生產關係,促進生產力;3.廣大農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經濟上翻了身;4.

農村生產力得到解放,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國家工業化開闢了道路;5.進一步鞏固了工農聯盟和人民民主**;6.摧毀了美蔣反動集團的社會基礎;7.

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活動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7樓:輕請的走

近代中國土地制度的演變,生

動地說明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決策方法的科學性。

50年代未60年代初,中國實現農業合作化以後,曾經出現過幾次「包產到戶」的農業生產責任制,但每次都被否定於萌芽之際。2023年建立起人民公社的經濟體制和管理體制,由於高度集權,農民沒有生產積極性,農業長期處於徘徊局面。粉碎「四人幫」後,全國還有1億多人沒有解決溫飽問題,農村經濟體制和管理體制急需來一個大的變化

在農村改革中,安徽省和四川省先走了一步。2023年6月,萬里出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在他的支援下,安徽省農委經過反覆調查研究,起草了《關於當前農村經濟政策幾個問題的規定》,並以省委名義於2023年11月15日在安徽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通過。

這個檔案規定生產隊可以實行定任務、定質量、定工分的責任制,只需個別人完成的農活可以責任到人。這份檔案可以說是粉碎「四人幫」後全國出現的第一份關於農業生產責任制的檔案。與此同時,四川省委也實行了「放寬政策」、「休養生息」的方針,制定了《關於目前農村經濟政策幾個主要問題的規定》,允許和鼓勵社員經營少量的自留地利家庭副業,特別是肯定了四川農村不少地方已經實行的「定額到組、評工到人」的辦法。

2023年夏秋之交,安徽發生了百年不遇的旱災,安徽省委根據面對的困難,作出了「借地種麥」的決定。在這項政策鼓勵下,安徽省風陽縣小崗生產隊的農民祕密達成了包產到戶的協定。實行1年,小崗生產隊獲得了大豐收,起到了巨大的示範作用。

與此同時,小崗村所在的鳳陽縣的其他一些鄉村、安徽省肥西縣的部分地區、四川省的一些地區也先後搞起了名稱各異的承包責任制。

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在會上指出:如果現在再不進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

在全國的統一方案沒有拿出來以前,可以先從區域性做起,從一個地區、一個行業做起,逐步推開。**各部門要允許和鼓勵進行這種試驗。十一屆三中全會制定了《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和《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試行草案)》兩個重要檔案,決定提高農產品**,放寬農村政策,尊重生產隊的自主權,減輕農民負擔,鼓勵和支援農村搞家庭副業,建立農業生產責任制,特別是允許「包工到作業組,聯絡產量計算報酬,實行超產獎勵」,但是,兩個檔案仍明文規定「不許包產到戶,不許分田單幹」。

2023年9月28日十一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也仍然規定:「不許分田單幹。除某些副業生產的特殊需要和邊遠山區、交通不便的單家獨戶外,也不要包產到戶。

」儘管如此,三中全會確立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大大鼓舞了全國各地的幹部和農民,使農業生產責任制迅速發展起來。到2023年3月,全國實行包工責任制的核算單位佔全國生產隊總數的55.7%,包產到組的佔28%,其餘是實行包產到戶和包乾到戶的生產隊,或是未實行生產責任制的生產隊。

可見包工到組和包產到組是農村生產責任制最初的普遍形式。

能否推廣包產到組和包產到戶引起了激烈的爭論。***在傾聽群眾呼聲和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決定將自發狀態的包產到戶加以總結提高,以指導全國農村改革。2023年9月14日至22日,***召開了各省、市、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座談會,討論加強和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問題。

27日,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的幾個問題)的通知》,其中指出:在那些邊遠山區和貧困落後的地區,長期「吃糧靠返銷,生產靠貸款,生產靠救濟」的生產隊,群眾對集體喪失信心,因而要求包產到戶的,應當支援群眾的要求,可以包產到戶,也可以包乾到戶,並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保持穩定。就這種地區的具體情況來看,實行包產到戶,是聯絡群眾、發展生產、解決溫飽問題的一種必要的措施。

就全國而論,在社會主義工業、社會主義商業和集體農業佔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在生產隊領導下實行的包產到戶是依存於社會主義經濟,而不會脫離社會主義軌道的,沒有什麼復辟資本主義的危險,因而並不可怕。這是中國共產黨在理論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它對於統一人們的思想、加速農村體制改革起到了推動作用,使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從自發和初步推行階段進入到大發展階段。

2023年10月,全國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2023年1月1日,中共**批轉了《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指出:目前實行的各種責任制,都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制,不論採取什麼形式,只要群眾不要求改變,就不要變動。

《紀要》肯定:包乾到戶基本上是分戶經營。自負盈虧,但是它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礎上,由集體統一管理和使用土地、大型衣機具和水利設施,接受國家的計劃指導,有一定的公共提留,在統一規劃下進行農業基本建設。

因此,它不同於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個體經濟,而是社會主義農業經濟的組成部分。堅持土地等基本生產資料公有制和生產責任制長期不變。

2023年後,雙包責任制進一步推廣和完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體制隨之廢除。2023年9月,黨的十二大對以包乾到戶為主要形式的農業生產責任制給予充分肯定。2023年1月2日,中共**印發《關於當前農村經濟政策的若干問題》的檔案,進一步肯定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提出這種分散經營和統一經營相結合的經營方式具有廣泛的適用性,要求全面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檔案下發後,在很短的時間內,實行包乾到戶的農戶就達到農戶總數的95%以上。2023年1月1日,中共**又發出《關於一九八四年農村工作的通知》,提出延長土地承包期到15年以上,幫助農民在家庭經營的基礎上擴大經濟規模,提高經濟效益。從2023年起接連發出的5個**「一號檔案」,一步步地按照農民的意願和實踐創造,完善政策,引導農民開拓改革的新領域,終於確立和鞏固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在近代史上農民階階,資產階級,無產階級對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分別有哪些設想或主張

農民階級以太平天國運動為代表 關於土地制度。田畝制度 包含兩個內容 一是劃分土地質量的等級標準 二是土地分配的原則和方法。田畝制度 把天下田畝按其產量多寡,分為三類九等。以期建立一個 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無人不飽 的理想社會。由於戰事頻繁及其它原因,許多列出的措施未能在...

在中國近代史上,封建地主階級 資產階級 農民階級和無產階級對

地主階級不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他們是依靠土地剝削農民賺錢,不會徹底反封建無法帶領中國走出屈辱命運。中國資產階級先天不足,受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雙重壓迫,缺乏成長環境,所以先天不足。不敢徹底反帝反封建。農民階級是落後於時代的代表。無產階級團結農民,工農武裝割據,他們領導的叫新民主主義革命。他們成功的原因...

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偉人

1 李大釗 李大釗 1889年10月29日 1927年4月28日 字守常,河北樂亭人。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 1913年畢業後東渡日本,入東京早稻田大學政治本科學習。李大釗同志是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 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 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他不僅是我黨早期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