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裡有個人面魚身的氐人國,人面魚身的概念是不是和鮫人

2021-03-29 15:25:25 字數 3167 閱讀 7319

1樓:匿名使用者

《山海經·大荒西經》有一段話:「有互人之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2623962國,炎帝之孫名曰靈恝,靈恝生互人,是能上下於天。有魚偏枯,名曰魚婦,顓頊死即復甦。

風道北來,天乃大水泉,蛇乃化為魚,是為魚婦。顓頊死即復甦。」其中「顓頊死即復甦」怪奧難懂,自古以來未有通泰之釋。

郭璞注為:「《淮南子》曰:『后稷龍在建木西,其人死復甦,其半為魚。

』。蓋謂此也。」以某地人死復甦釋「顓頊死即復甦」,以神話釋神話、以怪誕釋怪誕,等於沒有釋讀,其結果仍然怪奧。

袁軻先生引郭璞注然後加案語說:「郭注引《淮南子·墜形篇》文,今本雲:『后稷壠在建木西,其人死復甦,其半魚在其間。

』故郭注龍當為壠,中當為半,並字形之訛也。宋本、明藏本中正作半。據**之意,魚婦當即顓頊之所化。

其所以稱為『魚婦』者,或以其因風起泉湧、蛇為魚之機,得魚與之合體而復甦,半體仍為人軀,半體已化為魚,故稱『魚婦』也。后稷死復甦,亦稱『其半魚在其間』,知古固有此類奇聞異說流播民間也」(袁軻《山海經校注》417頁)。袁軻先生以魚婦即顓頊、釋魚婦「或以其因風起泉湧、蛇為魚之機,得魚與之合體而復甦,半體仍為人軀,半體已化為魚」,亦未得其真義而且荒誕,以古人有此「奇聞異說」視之無據且等於未釋。

陸思賢先生說:「顓頊為『魚婦』,是人格化的魚神。所謂『死即復甦』,是指水生動物冬眠的習性,也稱『冬死夏生』(陸思賢著《神話考古》65頁,文物出版社2023年)。

又說:「這是一則冬去春來,先民們舉行春社活動的神話。顓頊在古神話中是北方天帝,冬至日的太陽神,『顓頊死即復甦』,意為使萬物死亡的冬天快將過去,恢復生命復甦的春天也要來到了。

『有魚偏枯,名曰魚婦』,是記載冬眠中的魚類,因身體被凍得僵硬而呈『偏枯』狀,但母魚的肚子裡已滿懷著魚子,等待春天來到時產卵化小魚,故稱『魚婦』,也即魚媽媽……」(陸思賢、李迪著《天文考古通論》171頁,紫禁城出版社2023年11月第1版)。陸先生前說視顓頊為魚婦,「死即復甦」即指水生動物(魚婦)「冬死夏生」。「冬死夏生」不合「死即復甦」的本義,「冬死夏生」要隔半年時間,「死即復甦」中間沒有時間間隔,故不相通。

陸先生後說將顓頊與魚婦分開,認為顓頊為北方天帝代表冬天,魚婦即母魚,冬天過去,母魚即復甦產卵。此說將《山海經》原文順通,但仍然存在問題: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五帝配五方見於《淮南子》,但郭璞引《淮南子》對「顓頊死即復甦」的解釋卻是:

「后稷龍在建木西,其人死復甦,其半為魚。」說明用顓頊為北方天帝解釋「顓頊死即復甦」多半不合原意。考慮到「有魚偏枯,名曰魚婦,顓頊死即復甦」這句話前接「有互人之國,炎帝之孫……」以及《淮南子》對「顓頊死即復甦」的註解,二者在《山海經》中被安排為一個段落緊密相連,可以認為「顓頊死即復甦」的本義可能與炎帝有點什麼關係。

由於考古發掘的收穫以及大河村型別的族屬已基本確 定,我們今天已有可能知悉「顓頊死即復甦」這段話的本義。

先說「互人」、「魚婦」。郭璞注「互人之國」為「人面魚身」、郭璞注引《淮南子》「后稷龍在建木西,其人死復甦,其半為魚」絕不會沒有緣由。前者說的是與炎帝有關的事,後者說的是與顓頊有關的事,二者皆與「魚」拉扯在一起,可見在古人那裡,炎帝、顓頊、魚這幾者是緊密相關聯的,甚至它有很古老的淵源(當然不大可能是郭璞及《淮南子》的杜撰),雖然「人面魚身」、「人死復甦,其半為魚」都顯得怪誕,為不可能之事。

《山海經·海內南經》說:」氐人國在建木西,其為人人面而魚身,無足。」袁軻先生認為《大荒西經》「互人之國」即此「氐人國」,他說:

「郝懿行雲:互人國即海內南經氐人國,氐、互二字,蓋以形近而訛,以俗氐正作互字也。王念孫、孫星衍均校改互為氐,是大荒西經互人國即此經氐人國,乃炎帝之後裔也」(袁軻《山海經校注》280頁)。

無論氐人國、互人國是否存在字訛的情況,其皆在建木西、為人人面魚身,是同一所指無疑,則據郭璞注「顓頊死即復甦」引《淮南子》雲「后稷龍在建木西,其人死復甦,其半為魚」知「顓頊死即復甦」必與炎帝后裔有關也。古籍所載確有「互物」、「互人」且與魚有關。《周禮·天官》說:

「鱉人掌取互物,以時 魚鱉龜蜃凡狸物,春獻鱉蜃,秋獻龜魚,祭祀共蜱蠃 。」《周禮·地官》說:「掌蜃掌斂互物蜃物,以共闉壙之蜃,祭祀共蜃器之蜃,共白盛之蜃。

」陸思賢先生釋《大荒西經》「有互人之國……」一段話說:「炎帝羌族姜姓,發祥於羌水,在今寶雞附近,或寶雞北首嶺遺址出土的人面魚紋與炎帝世系有關。『互人之國』的『互人』,作『人面魚身』打扮,其名靈恝,應是祭祀活動中恝合天地的巫師,後世祭儀用『互物』,應本於『互人』」,又釋此引《周禮·天官》、《地官》「互物」說:

「這些祭天祀地的互物,都是水族動物,魚類僅是其中之一。選取互物的標準,注引鄭司農說:『互物,謂有甲滿胡。

』甲指鱗甲,胡指鬍鬚,半坡人面魚紋的形象,確是『有甲滿胡』,應表示了能上下於天的『互物』或『互人』」(陸思賢著《神話考古》128—129頁)。陸先生這兩段釋讀,確是至論。古籍所載,處處與半坡、姜寨出土的人面魚紋現象相關、吻合,說明有關文獻,確有真實的歷史文化背景存在,而絕非虛構。

因此推測「有魚偏枯,名曰魚婦」之「魚婦」很可能本應作「魚互」即以魚為互物的人群或「互人」,也就是炎帝后裔,則「有魚偏枯,名曰魚婦,顓頊死即復甦」可能是指炎帝族裔在顓頊族的統治結束之後立即活躍、復甦過來,而郭璞注「顓頊死即復甦」引《淮南子》語「后稷龍在建木西,其人死復甦,其半為魚」正有相類似的意思,古人之釋顯然有所來歷但又不能把握事物的本相。在此,有必要看看「偏枯」是什麼意思。

希望對你有幫助

2樓:匿名使用者

鮫人,魚尾人身,謂人魚之靈異者。《大荒西經》則說炎帝的孫子靈恝生了互人回,互答人就是氐人,他們可以上下於天。始終難以理解他們是如何能做到上下於天,而且所謂人面魚身,外貌更可能是人面魚而不是人魚。

所以應該不是一樣的~

山海經那一卷寫鮫人

3樓:歌吟鈴子

山海經——海經——海內南經卷十當中如此記載著:「伯慮國、離耳國、雕題國、北朐國,皆鬱水南。注:

離耳,鎪離其耳分令下垂以為飾,即儋耳也,在朱崖海渚中;雕題,黥涅其面,畫體為鱗採,即鮫人也。其中的鮫人外表是人頭魚身,長著四隻腳的魚,後來傳到了日本,成為人魚最原始的形象。

《山海經》中還有人魚、赤鱬、氐人、互人等人面魚身的怪魚,其中的人魚,指的應該是鯢魚,即俗稱為娃娃魚的大型兩棲動物,《山海經·北山經》記載了人魚的特徵:「決決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其中多人魚,四足,其音如嬰兒,食之無痴。

」《山海經·大荒西經》還提到一種「魚婦」具有死後復活的神力:「有魚偏枯,名曰魚婦。顓頊死即復甦。

」魚婦的狀態似在半枯半榮之間,而且「死即復甦」,這可以看做是娃娃魚的冬眠習性在神話中的反映,「死」即冬眠,「復甦」即醒來。

山海經異獸的冉遺魚,山海經裡的異獸都有哪些山海經異獸排名實力

原文bai 英鞮之山,du涴水出焉,而北流zhi注於陵羊之澤。是多冉遺之dao魚,魚身蛇首內六足,其目如馬耳,食容之使人不眯1,可以御凶。註釋 1眯 夢魘。譯文 英鞮山,涴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北流入陵羊澤。水裡有很多冉遺魚,長著魚的身子蛇的頭和六隻腳,眼睛長長的像馬耳朵,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睡覺不做...

有沒有關於山海經異獸的小說,有沒有小說裡有山海經裡的異獸的

搜神記 蠻荒記 都是樹下野狐寫的 挺好看的 有沒有 裡有山海經裡的異獸的 都市妖奇談 裡面連主角都是妖怪。山海經裡的奇星異獸這裡差不多都能看到,裡面的妖怪都好可愛,語言也很幽默,關鍵是看著讓人心情很好而且超好。狠不得變成機器貓鑽書裡去體驗一下。推薦你看搜神記.蠻荒記.這倆本書是一個作者分第一部和第二...

山海經裡排名靠前的異獸有哪些前十位的要原文

1。狌 獸,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食之善走2。鹿蜀 獸,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佩之宜子孫 3。旋龜 獸,其狀如龜而鳥首虺尾,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聾4。鮭 魚,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冬死而復生,食之無腫疾 5。類 獸,其狀如狸而有髦,自為牝牡,食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