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每首詩詞都要講究平仄?現在詩歌還講究麼

2021-03-28 17:48:11 字數 6010 閱讀 3893

1樓:秋水為依觀皓月

是的,你可上網查詢一下像詩詞的平仄分析規律,但一般嚴格按照規律來的詩人很少,原因你知道的,現在詩歌不在講究平仄,詞也有它的平仄規律的,你可查詢它的詞牌名,比如蝶戀花的平仄規律等

2樓:陽城幹部

七絕、七律必須講究平仄,其他不太嚴格。現代詩隨便,但不能標『』七律『』……

3樓:匿名使用者

樂府詩,古風詩不講平仄,但是還是要押韻。

七律,七絕,五律,五絕,排律,宋詞,元曲都要講求平仄和押韻

現代詩歌不講求平仄,但是也要注意押韻,因為現代詩歌講求音韻美。

寫詩詞一定要遵循平仄規律嗎?

4樓:9點說史

不一定。

詩分古體和近體,寫近體詩(律詩、律絕)必須嚴格如律,古體詩則幾乎百無禁忌,押韻就行。詞要嚴格一些。填詞按譜,每一個詞牌都有對應的詞譜,上面規定了一首詞的用韻、斷句、每個字的平仄要求等,必須嚴格按照詞譜規定的來填。

先秦到魏晉時期的詩與歌都是韻文,最早都是用來歌唱的,截止到魏晉時期,並沒有平仄的概念。

關於四聲、平仄的觀念是從南北朝才開始有的,齊樑以前沒有什麼平仄,當然寫詩也不考慮平仄。在齊朝永明時期,以「竟陵八友」為代表的永明體詩人開始注意四聲:平上去入。

其中平就是平聲,上去入就是仄聲。

在齊樑以後,詩人開始注意四聲與平仄的應用,沈約等人甚至搞出了作詩要注意的「八病」,「八病」之說完全基於四聲與平仄理論,不過後人對於八病並不是完全認可。

擴充套件資料

平仄目的

詩詞的意境可以給人美感,可以取悅於讀者,或可以傳情達意,給人啟發。於是有人想到為何不讓詩詞的聲音也能給人美感,讀起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平仄之說就此誕生。

隨著平仄之說的刻意發展,到後來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制約了詩詞氣勢和意境的發揮和拓展,成了詩人的蹩腳鞋或包袱,大大地誤入歧途、有違初衷。

特別是平仄之說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因人而異,眾說紛紜,難以統

一、難以規範,讓學習的人無所適從,學會的人無法運用,這是對詩詞文學的自我封閉,對詩詞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極其不利。

詩詞的最終目的是走進大眾、服務大眾,我們不能因為傳統的不完善的平仄之說而拒人千里,讓人覺得高不可攀、望而生畏。詩詞只是文體的一種,應該走進課堂、走進課本、走進考卷,讓教師、學生乃至社會民眾都喜聞樂見、共同參與。

李白、王維、蘇東坡、辛棄疾等都曾有過不同程度的出律,所以現代人無論是創作或評判詩詞的好壞,都不應過於拘泥於詩詞格律、平仄之說,當以詩詞的意境為重、氣勢為重。至於詩詞的音調只要讀起來順口即可。

5樓:閃閃s閃

古代詩詞是要講究平仄的,現代詩詞可以不用。

平仄,是中國詩詞中用字的聲調。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據隋朝至宋朝時期修訂的韻書,如《切韻》、《廣韻》等,中古漢語有五種聲調,稱為平(陰平、陽平)、上、去、入。

除了平聲,其餘三種聲調有高低的變化,故統稱為仄聲。詩詞中平仄的運用有一定格式,稱為格律。平聲和仄聲,代指由平仄構成的詩文的韻律。

平仄是四聲二元化的嘗試。四聲是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所謂聲調,指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

平仄是在四聲基礎上,用不完全歸納法歸納出來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在古代上聲,去聲,入聲為仄,剩下了的是平聲。

自元朝周德清後,平分陽陰,仄歸上去。逐步形成陰平、陽平歸平,上聲、去聲歸仄,入聲取消的格局。

古漢語中的平仄

古代漢語的聲調分平、上(shǎng)、去、入四聲。「平」指四聲中的平聲,包括陰平、陽平二聲;「仄」指

四聲中的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

按傳統的說法,平聲是平調,上聲是升調,去聲是降調,入聲是短調,明朝釋真空的《玉鑰匙歌訣》曰:

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收藏。

簡單來說,區別平仄的要訣是「不平就是仄」。

平仄簡表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為平聲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為仄聲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聲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聲

對聯:(聯尾)上仄下平

6樓:爆牙奶奶

所有詞牌都有自己的平仄規律

但是如果自己做詩的話初學者一般懂得押尾韻就行遵循 的話呢

嚴格是要遵循啊

但也可以稍微不遵循

詩一般只要注意尾部要押韻就行

沒有限制嚴格的規律吧

7樓:匿名使用者

所有的詞牌都有規律

一定要遵循

詩的話沒有詞分得那麼細

但是七言還是五言

是律詩還是絕句

也都是有規定的

你要是隨便寫的 那叫打油詩

不過打油詩通常也是要求押韻的

8樓:素手擷香

律詩,有韻不合平仄,叫古風.不合平仄也沒有韻,那就什麼都不是.每個不同的詞牌,它的要求不一定,句子長短\平仄位置等都有差異,包括所寫的內容.

舉個例子:

據說詩詞挺難學,

要有耐心去堅持.

加油啊我支援你,

希望有所成就哈.

以上你說是什麼?什麼都不是,它只是看上去像七絕.

再舉例:

臨江仙有塊石頭潮溼了,滋生某種黴斑。

火爐燒烤水迴圈。

死灰沉澱處,**那張船。

光影參差流幻影,一雙彩蝶翩翩。

鮮花爛漫是春天。

偶然來個我,彌散在炊煙。

這個詞牌叫《臨江仙》,是按照規定填寫的,基本合乎要求,你說這能算詞嗎?

所謂詩詞就是以文言詞彙為基本詞彙,以平水韻聲韻體系為其基礎語音,以表現高貴的人文精神與高雅的審美情趣為旨歸的具有嚴格而穩定的韻律的文體。

初學建議先從平仄開始對聯開始.

9樓:抑兒

也不能這麼說,人們遵循仄平的規律是為了使句子讀起來押韻,有韻味,有深度,而並不一定都要遵循

再而,古詩詞的韻律一般較深,現代詩歌注重得較少~~~

10樓:落陌祭

詞一定要要,詩嘛……律詩或絕句一定要。

好像唐代以前是不要的

11樓:賈爆竹

不一定,有的是有的不是,比如現代詩詞就不必了!

古體詩中一定不能平仄混押嗎?如果是,那要怎麼注意呢?

12樓:匿名使用者

古體詩中能平仄混押。

古體詩既可以押平聲韻,又可以押仄聲韻,在仄聲韻當中,還要區別上聲韻、去聲韻、入聲韻;

一般地說,不同聲調是不可以押韻的, 古體詩用韻,比律詩稍寬,一韻獨用固然可以,兩個以上的韻通用也行。

但是,所謂通用也不是隨便亂來的,必須是鄰韻才能通用。

1、全首詩可以用一個平聲韻或仄聲韻,有可隨意轉為其他的。

2、一首詩中每句都可以用韻,用於韻腳的字可以重複。

3、詩中用韻不限定在偶數句子上,奇數句也可以用韻。

4、詩中可以用鄰韻和上去聲通押。

5、允許散文化的句子。

擴充套件資料:依一般情況看來,平上去三聲各可分為十五類:

第一類:

平聲東冬;上聲董腫,去聲送宋。

第二類:

平聲江陽;上聲講養,去聲絳漾。

第三類:

平聲支微齊,上聲紙尾薺,去聲寘未霽。

第四類:

平聲魚虞,上聲語麌,去聲御遇。

第五類:

平聲佳灰,上聲蟹賄,去聲泰卦隊。

第六類:

平聲真文及元半,上聲軫吻及阮半,去聲震問及願半。

第七類:

平聲寒刪先及元半,上聲旱潸銑及阮半,去聲翰諫霰及願半。

第八類:

平聲蕭餚豪,上聲筱巧皓,去聲嘯效號。

第九類:

平聲歌,上聲哿,去聲個。

第十類:

平聲麻,上聲馬,去聲禡。

第十一類:

平聲庚青,上聲梗迥,去聲敬徑。

第十二類:

平聲蒸。

第十三類:

平聲尤,上聲有,去聲宥。

第十四類:

平聲侵,上聲寢,去聲沁。

第十五類:

平聲覃鹽鹹,上聲鹹儉豏,去聲勘豔陷。

詩詞中的平仄要求很嚴嗎?必須得講究平仄嗎?

13樓:我是誰

詩詞中的平仄要求嚴格,格律詩講究平仄,填詞要講究平仄,古體詩除了押韻外不講究平仄。

先秦到魏晉時期的詩與歌都是韻文,最早都是用來歌唱的,截止到魏晉時期,並沒有平仄的概念。

關於四聲、平仄的觀念是從南北朝才開始有的,齊樑以前沒有什麼平仄,當然寫詩也不考慮平仄。在齊朝永明時期,以「竟陵八友」為代表的永明體詩人開始注意四聲:平上去入。

其中平就是平聲,上去入就是仄聲。

在齊樑以後,詩人開始注意四聲與平仄的應用,沈約等人甚至搞出了作詩要注意的「八病」,「八病」之說完全基於四聲與平仄理論,不過後人對於八病並不是完全認可。

在初唐時期近體詩(格律詩)開始有了明確的規則,四種平仄相間的基本句式,按照對仗、黏連規則組合成了四種詩體。格律詩在唐高宗時期被納入了科舉考試,舉子們作詩時「平仄」有問題就出局了,絕對不能有半點馬虎。

不過即使是在唐朝,也不是所有的詩都要考慮平仄,很多詩人喜歡寫不講究格律的古體詩,這類詩體只需要注意韻腳的平仄,其他的字都不需要注意。

總結即齊樑以前的古人作詩不考慮平仄;齊樑以後的古人作詩分兩種,作格律詩要注意平仄,作古體詩只需要注意韻腳的平仄即可。

14樓:完美假知己

詩詞的意境可以給人美感,可以取悅於讀者,或可以傳情達意,給人啟發。於是有人想到為何不讓詩詞的聲音也能給人美感,讀起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平仄之說就此誕生。

隨著平仄之說的刻意發展,到後來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制約了詩詞氣勢和意境的發揮和拓展,成了詩人的蹩腳鞋或包袱,大大地誤入歧途、有違初衷。特別是平仄之說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因人而異,眾說紛紜,難以統

一、難以規範,讓學習的人無所適從,學會的人無法運用,這是對詩詞文學的自我封閉,對詩詞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極其不利。

詩詞的最終目的是走進大眾、服務大眾,我們不能因為傳統的不完善的平仄之說而拒人千里,讓人覺得高不可攀、望而生畏。詩詞只是文體的一種,應該走進課堂、走進課本、走進考卷,讓教師、學生乃至社會民眾都喜聞樂見、共同參與。李白、王維、蘇東坡、辛棄疾等都曾有過不同程度的出律,所以現代人無論是創作或評判詩詞的好壞,都不應過於拘泥於詩詞格律、平仄之說,當以詩詞的意境為重、氣勢為重。

至於詩詞的音調只要讀起來順口即可。

15樓:匿名使用者

這不一定,主要還是看什麼型別的詩。古風詩對於平仄的要求每那麼嚴格,押韻就差不多了。

詞,是一定要符合格律平仄的。當然,近代有所謂的散詞一派,我個人表示無法接受。散詞給我的感覺,與現代詩無異,是硬要扯上古詞的大旗。

16樓:鴻鵠涼簘

詩詞一般沒有這麼要求的。

仄平一般是規定對聯末尾的那個字的。

上聯末字必仄,下聯末字必平!

這是對聯的嚴格要求!而不是詩詞!

17樓:望月近影

律詩、詞要求很嚴格,五古、七古、駢體、六言等不太嚴格。

18樓:面壁

如果你要寫格律詩,那肯定要講究平仄粘對等規則在內的格律規則。

不過,寫詩未必非得依格律規則來,畢竟格律詩只是古詩的一個分支。像李白誰能超過,可他對格律就不以為然,而像王文鬱等格律研究專家未必寫得出好詩來。

個人看法:其實把四聲分為平仄兩類,本身也不是很合理的。格律開始時是沒有平仄一說的,就是依四聲定規則,後來發現難度太大,這個遊戲規則很難遵守,便將它分成了平仄兩類。

其實,平仄感本是虛無的,只是通過學習後強加給自身的一種條件反射。押韻和對仗是真實存在的東西,能叫人明顯感覺到,而平仄是什麼,只是一種概念上的歸納定義。適當的音調搭配(而非平仄)的確讀來好聽(其道理類似作曲),但平仄搭配基本固化,就詩的表現力來說,本身就是不合美學的,其表現力類似於給任何詩都套上《跑四川》的調子。

後補:其實我寫詩,一般還是就寫的格律詩。人也是挺矛盾的啊……

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講究認真講究實在

確實是這個道理,做事情講究的就是一種態度,態度決定一切,如果你不認真也不實在,那麼就得不到大家的認可。不一定的。對待感情要看別人是否也認真。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講究認真,講究實在。什麼意思。意思是因為自己是因為有些人家是否還有機會均等老化角質層 在這兒呢 這兒的哥稱呼。你們是不是什麼樣了。在你?在你。你...

玩山地車是不是要講究很多花樣動作

不知道你指的是哪些動作。普通山地車可做定車 攀爬等,想做180度轉身動作對山地車的重量有要求。我馬上高二 玩山地快兩年了 平時比較喜歡玩動作 空中擺尾180接抬前輪180 後輪定 後輪騎 踩跳 都是攀爬動作 我照樣還不是玩的蠻歡 玩山地車基本操作,藉助壓車過彎提高滑降速度 火箭筒 一般稱之為火箭筒的...

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講究認真講究實在怎麼理解

什麼事都要認真做,要實實在在。人的一生要積的八種德!口德得饒人處且饒人 直話 可以轉個彎說 冷冰冰的話 可以加熱了說 批評人的話 一對一的說,要顧及別人的自尊。掌德讚美別人,學會鼓掌 每個人都需要來自他人的掌聲 為他人喝彩是每個人的責任 不懂鼓掌的人,人生太狹隘。面德不給面子是最大的無禮 中國人最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