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學說在中國歷史上的哪階段一直處於衰微的狀態

2021-03-26 17:40:47 字數 5299 閱讀 8048

1樓:

中國的儒學如果從孔子算起,綿延至今已有兩千五百餘年的歷史了。在這漫長的歲月裡,隨著社會的變化與發展,儒家學說從內容、形式到社會功能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與發展。不瞭解儒家學說的歷史演變,是很難做到客觀地評價儒家學說的社會歷史意義和展望其未來發展的。

如果對儒家學說的內容、形式和社會功能等進行綜合的巨集觀考察,我認為中國儒學有四個比較明顯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當然,如果要細分的話,在這四個發展階段的每一個階段中,也還是可以再分出若干個小的發展階段來的。此又當別論。

一、中國儒學發展的第一個階段,是以孔子、孟子、荀子等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學

二、中國儒學發展的第二個階段,是以董仲舒、《白虎通義》為代表的兩漢政治制度化和宗教化的儒學

三、中國儒學發展的第三個階段,是以程、朱、陸、王等為代表的宋、明、清時期的性理之學的儒學

四、中國儒學發展的第四個階段,是從康有為開始的,與西方近代民主、科學思想交流融通的近現代新儒學

2樓:匿名使用者

南北朝時期佛學占主導地位,儒學處於衰微狀態。

儒學在中國的發展史上經歷了哪些階段

3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2013·襄陽)孔子創立了儒家學派。

在歷史中,儒學一直在發展與創新。唐代韓愈以周公、孔子的繼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漢代以來的儒學,認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後中已經斷絕。他在《原道》中說:

「吾所謂道,非向(先前)所謂老與佛之道也。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

」他的這一主張被宋代儒者接受併發揚。當代學者認為韓愈開了宋代「新儒學」的先河。

自漢至唐,儒學被奉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後儒學多被稱作「孔孟之道」,促成這一變化的是程朱理學成為統治思想。

4樓:敖峰張文靜

儒家,又稱儒學思想,是以奉信以孔子為先師,以「儒」為共同認可符號,各種與此相關、或聲稱與此相關的思想道德準則,是中華文明最廣泛的信仰構成。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在魯國講學,以「詩、書、禮、樂、易、春秋」之六經為經典,奠定儒家的最早起源。

為什麼中國歷史一直推崇儒家學說?

5樓:春天的竹芽

家提倡德政、禮治和人治,強調道德感化;法家提倡「一斷於法」,實行法治,強調暴力統治;道家提倡順乎自然,「無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補性。經過秦、西漢初年的治國實踐從正反兩個方面證明:在動盪年代,軍閥割據,難以用儒家路線實行全國大一統,而法家路線卻能收到這樣的效果;在動盪結束之初,人口凋弊,生產破壞,應該實行道家無為政治,與民休息,以恢復和發展生產;當國家穩定,走上正常執行軌道之後,不能再實行嚴刑峻法的暴力統治,而以儒家路線為宜。

三者之間表現出了互相融合趨勢。

6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中國的歷史並不是一直推崇儒家學說的,儒家占主導地位是在漢代以後。

而為什麼儒家掌心佔了主導地位?很簡單,因為儒家為封建統治者量身打造了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思想(如:天、地、君、親、師;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等等),並深受廣大封建統治者的喜愛。

所以皇帝發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7樓:笨笨熊就是我

原因如下:1、儒家基本上堅持「親親」、「尊尊」的立法原則,維護「禮治」,提倡「德治」,重視「人治」。儒家思想對封建社會的影響很大,被封建統治者長期奉為正統思想。

儒家的「禮治」主義的根本含義為「異」,即使貴賤、尊卑、長幼各有其特殊的行為規範。只有貴賤、尊卑、長幼、親疏各有其禮,才能達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想社會。國家的治亂,取決於等級秩序的穩定與否。

儒家的「禮」也是一種法的形式。它是以維護宗法等級製為核心,如違反了「禮」的規範,就要受到「刑」的懲罰。2、儒家的「德治」主義就是主張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

儒家認為,無論人性善惡,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這種教化方式,是一種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恥辱而無奸邪之心。這是最徹底、根本和積極的辦法,斷非法律制裁所能辦到。

3、儒家的「人治」主義,就是重視人的特殊化,重視人可能的道德發展,重視人的同情心,把人當作可以變化並可以有很複雜的選擇主動性和有倫理天性的「人」來管理統治的思想。從這一角度看,「德治」主義和「人治」主義有很大的聯絡。「德治」強調教化的程式,而「人治」則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種賢人政治。

由於儒家相信「人格」有絕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礎上便發展為「為政在人」、「有治人,無治法」等極端的「人治」主義。

8樓:醉遊人生

每一個時代都要有一種哲學作為引導其文化,精神,政治,科技。

中國歷史上也不光是用過儒學,漢初信黃老,秦初尊法家。

9樓:匿名使用者

很簡單,通過幾千年的歷史證明儒家學說的思想是正確的。實踐證明一切。

10樓:

因為中國歷史反覆證明:儒家學說是亡國滅種的理論!

11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誤國啊,愚弄人思想的東西,

12樓:夏末蟬涼

儒家學說有利於封建**統治。

13樓:陸奕昕

儒家主張出世,而且尊崇家國天下,禮儀教化四方。

出世有助於國家聚攏人才

家國天下、禮儀教化使人心有羈絆,不敢出格,便於統治

14樓:夢之氓

儒家思想利於統治者的統治

15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題 很難說.....

漢代武帝為什麼會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呢儒家學說對中國歷史的發展帶來了那些積極和消極的影響啊

16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古代向來是儒表法裡。獨尊儒術是加強封建統治的表現,目的是消除其他學說維護思想的統一。而儒家尊君的思想有利於**集權,也為中國的封建**統治奠定了基礎。

但不能否認的是,儒家有片面的消極思想,為中庸之道,一旦發展到一定時期就會束縛人們的思想,孔子當初的片面也就導致了後期中國國力的衰弱,沒有人去敢打破儒家學說的束縛這是消極的。以上為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17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2013·荊門)「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董仲舒語),人君無法維持統一。為了扭轉這種局面,漢武帝採取的措施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2014·黃岡)為實現國家大一統,漢武帝在思想文化方面採取的措施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8樓:滹南孤月

積極作用:作為中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帝王,漢武帝在思想文化界首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政策,確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統與主導地位,使得**「大一統」的思想作為一種主流意識形態成為定型,而作為一種成熟的制度亦同樣成為定型;是他完成了**政治結構的基本工程,所謂「內聖外王」,剛柔相濟,人治社會的政治理想第一次因為有了一套完備的仕進位制度而得以確立;是他使得大家族的生活方式成為一個社會牢固、安定的勢力,並進一步推而廣之,最終使之成為整個宗法制國家的基礎。

消極作用:自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成為思想意識形態的一極,後世無非是對它進行修修補補,它獨霸中國二千餘年。封建思想實質上就是儒家思想,它至今仍然在現實社會中影響著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生活,並及於法律等各個層面。

物極必反,沒有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單一的思想模式,造就的政治法律文化——那就是**。歷史證明,人治和**是一脈相承的。要建立現代司法理念,這種本土環境法律思想的人治化,與強調以制度、規則來約束人們的行為的法治觀是格格不入的。

儒家思想是建立現代司法理念的最主要的思想障礙。那就是法治觀念先天不足。

19樓:青少年的紅星

先說為什麼?

漢初,諸子百家各派學說仍很活躍,不利於**集權,不適應漢武帝時政治上大一統的需要。其次,要把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的核心內容是把儒家學說抬高到「獨尊」的地位,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再次,漢武帝推崇的「儒術」,與孔孟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

它經過董仲舒的改造、發揮,吸收了法家、道家學派的一些思想,即所謂「霸(法家)王(儒家)道(道家)雜之」。最後,設太學,以「五經」為主要教材,大力推行儒學教育,是實行「獨尊儒術」 的必然結果

再分析影響?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提出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一是在當時為解決王國問題,鞏固**集權,建立大一統的封建國家提供了理論依據;二是儒學獨尊,使孔子為代表的儒學逐步成為封建統治思想;三是董仲舒的新儒學帶有神學色彩,導致兩漢神學迷信的長期氾濫;四是推動了教育的發展;五是儒學獨尊長期以來束縛了人民的思想,不利於科技文化的發展。

20樓:匿名使用者

罷黜百家,表章六經,是董仲舒建議漢武帝實行的統治政策。易白沙將其曲解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漢初,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經濟上實行輕徭薄賦。在思想上,主張清靜無為和刑名之學的黃老學說受到重視。

武帝即位時,從政治上和經濟上進一步強化**主義**集權制度已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成為封建統治者的迫切需要。

主張清靜無為的黃老思想已不能滿足上述政治需要,更與漢武帝的好大喜功相牴觸;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統思想,仁義思想和君臣倫理觀念顯然與武帝時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相適應。於是,在思想領域,儒家終於取代了道家的統治地位。

建元元年(前140年)武帝繼位後,丞相衛綰奏言:「所舉賢良,或治申、商、韓非、蘇秦、張儀之言,亂國政,請皆罷。」得到武帝的同意。

太尉竇嬰、丞相田蚡還薦舉儒生王臧為郎中令,趙綰為御史大夫,褒揚儒術,貶斥道家,鼓動武帝實行政治改革,甚至建議不向竇太后奏事。竇太后對此不滿,於建元二年罷逐王臧、趙綰,太尉、丞相也因此被免職。

建元六年,竇太后死,儒家勢力再度崛起。

元光元年(前134年)武帝召集各地賢良方正文學之士到長安,親自策問。

董仲舒在對策中指出,春秋大一統是「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現在師異道,人異論,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統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數變,百家無所適從。

他建議:「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

董仲舒指出的適應政治上大一統的思想統治政策,很受武帝賞識。

儒術完全成為封建王朝的統治思想,而道家等諸子學說則在政治上遭到貶黜。

21樓:匿名使用者

不同的歷史時間,政治環境,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這是統治階級的法寶。

古往今來,改朝換代時沒有使用儒家思想的,因為那不合時宜,不能使用。而謀奪了江山,要求其穩定永久,就回到了儒家的思想,來愚弄百姓,勸其本守,莫要狂心。而實際上執政者根本不信,他們自行其事,跳出法理之外不受約束。

待到百姓忍無可忍時,又會出來反孔孟而造反者,來更替社會,之後還是回到愚弄百姓的階段。這就是儒家的優勢和弊端的最好體現。

漢武帝時期就是求穩定和永久的時期,即使沒有董仲舒,也會有其他的這個仲、那個舒的出來倡導,這是歷史的必然。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太監,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太監?

趙高 秦朝時宦官。秦始皇死後權傾朝野,指鹿為馬。司馬遷 史學家 文學家,思想家,史記作者。蔡倫 61年 121年 東漢時宦官,造紙術的發明人。張讓 東漢十常侍之首。黃浩 三國時蜀漢宦官,三國演義內劉禪因聽信他而荒廢政事。高力士 唐玄宗寵臣,傳說李白醉酒後要 力士脫靴 李輔國 唐肅宗當權的宦官,首名宦...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吃貨,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女性?

我知道的吃貨有 伊尹,孔子,梵正,袁枚 伊尹夏末商初人,出生於今杞縣葛崗鎮西空桑村,曾輔佐商湯王建立商朝,被後人尊之為中國歷史上的賢相,奉祀為 商元聖 是歷史上第一個以負鼎俎調五味而佐天子治理國家的傑出庖人。他創立的 五味調和說 與 火候論 至今仍是中國烹飪的不變之規。伊尹不但能吃,還能自己做,這可...

儒家流派在中國歷史上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1 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他提出 仁 具有古典人道主義的性質 主張 禮 維護周禮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後來發展成為中國古代正統文化.2 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張施行仁政,並提出 民貴君輕 思想 主張 政在得民 反對苛政 主張給農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農民勞動時間,寬刑薄稅.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