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是清朝的「禁服」,乾隆為什麼卻對漢服情有獨鍾

2021-03-26 02:18:37 字數 5701 閱讀 7220

1樓:玉火花

咱們都知道清朝是滿人的朝廷,所以有的時候漢服還是比較的禁忌。但是我發現乾隆皇帝似乎特別喜歡穿著漢服。

但是這也是有原因的,因為乾隆皇帝還是比較一個思想比較開放的統治者,即使是滿人執掌天下的話,滿漢相親還是比較重要的。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乾隆穿漢服的原因吧。

而且一些野史中竟然說可能乾隆皇帝本來就是漢人。他說這還是不足的,考據的還是比較不真實的。不過為什麼乾隆可以肆意地穿漢服的,畢竟他是皇帝,是清朝最尊貴的,不管穿什麼,誰也不敢說些什麼大逆不道的話。

所以,咱們也不要引以為官,因為畢竟我覺得乾隆穿漢服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對漢服的好奇心,以及部分的喜歡。作為皇帝,他幹啥都行。就是我們有些疑惑他穿漢服的動機吧,有的時候可能就是沒有東西,想穿就穿吧。

但是如果普通人穿的話,受到的打擊還是比較大的,清朝建立了之後,對於漢服這件事還是比較的在意,對於那些穿漢服的人都是會予以極刑的。

但是即使往後的時代,我們的漢服也沒有再被發揚光大了,畢竟百年的統治讓我們太多的人只記得長袍和馬褂了,很多人都覺得漢服也都是封建時代遺留下來的產物。

其實現在很多人想要復興,也很有更多的人並不瞭解漢服,作為傳統文化的精華的漢服,不被人瞭解,真的令人心痛。

2樓:冷幻覺覺覺覺

因為天下畢竟是漢人居多,皇帝穿漢服對天下釋放一種親和的訊號

3樓:帽子七

可能乾隆天生就對這些東西比較感興趣吧 他喜歡漢服

4樓:時安

因為漢服也是非常好看的啊,所以乾隆皇帝才喜歡的吧。

5樓:小小蜜小小

肯定是乾隆的思想比較開闊,個人也比較喜歡這種服飾。

6樓:回憶刺痛心臟丶

以身試法去穿漢服,將其凌駕於法律之上的「叛逆」展現的淋漓盡致。

7樓:a**啊

他是皇帝,是清朝最尊貴的,不管穿什麼,誰也不敢說些什麼大逆不道的話。

8樓:可愛的deer鹿

可能他的思想是比較開放的,對此並不介意。

清朝不是斷絕了漢人的漢服了嗎?為什麼清朝的古畫裡還會有人穿著漢服?

9樓:匿名使用者

現代人所認知的清代男人的典型特徵——青布長袍、瓜皮小毛,稚發。其中只有稚發是強制推行的。青布長袍是明代中後期普通漢人的典型裝束,只不過到了清代款式又有所發展而已(底層勞動者從不曾有什麼改變)。

瓜皮小帽確信是明初的產物,據傳是朱元璋發明的,被稱為「六合歸一帽」。原本是下人戴的,後來因為它戴著方便,所以在社會中廣為流傳起來。瓜皮帽也是「六合歸一帽」款式的進一步發展而已。

至於有些人穿的馬褂,那的確是滿人的典型裝扮,但沒有人強制推行馬褂,只不過是漢人主動學習了這個服裝搭配款式——注意,原本漢人武士也有馬褂,所以說是「學習了這個搭配款式」!清代只不過是繼承了明代的服飾,誰告訴你不許老百姓穿漢服的?不許穿漢服的是朝臣和士大夫階級在正式公共場合——那代表了投降與否。

至於女人,一概照搬明代衣著和服飾制度。清代的裹腳不同於明代裹腳——明代只是把腳裹得細長,清代才是所謂「三寸金蓮」。但這玩意兒是江南漢人自己弄出來的,跟民族問題沒半毛錢關係。

滿族三代皇帝對此屢禁不止,所以最後康熙七年下詔「放任自流」。

對於清代,很多所謂「公認的歷史」其實都源自野史和對歷史的歪曲認知。所謂「易服」,跟老百姓根本沒多大關係,皇帝私下還漢服打扮呢,「易服」那是約束官僚士大夫階層的。對於百姓來說,「易服」最大的改變就是從尚紅改為尚青——明為火德,朱姓,所以尚紅;清為水德,所以必須尚青。

僅此而已!

10樓:紫藤花雨

不可以的,清朝剛統治了中國的時候就不讓穿漢服還的流長髮要不就殺頭呢.所以不讓穿的。

2023年清軍入關,佔領北京後並攻伐南明、大順、大西等政權,同時在佔領地全面推行剃髮易服政策,強行命令所有**以及男性必須改換滿人的髮型、改穿滿人服飾,下令禁止穿著明代服飾,不願剃髮者在清初順治時期甚至會被處死。 但是順治二年既許「衣帽裝束,從容更易」 ,故民間仍服明朝衣冠,即令清朝在嚴厲執行剃髮及易服令時,其能確實掌握的物件也只限於漢人官吏,而廣大的農村地區則為清朝勢力所不能及,故清初亦流行「官降民不降」之說 。由於鬥爭持續多年以至法令難以實行,加上伴隨著清朝政權的穩定,剃髮易服的執行力度也有了明顯的放鬆,在康熙年間的江南尚有很多平民穿著帶有明朝風格如寬袍大袖、交領右衽的服飾。

到了乾隆時期的《姑蘇繁華圖》中亦出現了江南地區的一些農民在服飾上依然保留著明朝後期風格的情況 。

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焦秉貞於康熙三十五年所繪四十六幅《耕織圖》中的人物髮式與衣冠,全系明朝之舊。焦氏於康熙時供奉內廷,與佈道於中國的西洋傳教士日相濡染,習西洋素描畫法。故其所繪山水人物,樓臺之位置,自近而遠,自大而小,不爽毫髮。

其耕織圖中的村落風景,田家耕作,人物衣冠髮飾,應相當真實。而且《耕織圖》經康熙皇帝看過、「稱旨」後才令刊刻,表示康熙皇帝對圖中人物衣冠之認可,可見康熙年間中國農村士紳農民的髮式與衣冠,已復明朝之舊 。而且 清代的漢族婦女依然可以穿著明代時期的裝飾,更影響了滿族婦女的審美觀 。

也可以參考下《雍正十二美人圖》

11樓:畫妖阡

這個……可能是作者意圖反清復明的偉大理想產物吧

12樓:匿名使用者

我接下來的說法是在《中國服裝史》中對比明清時期的普通老百姓(男人)的穿發自己總結的。

結論:1:清朝有漢服。(中國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繼承前一個朝代的東西)

2:雖然有「剃髮易服」的政策,但是也有「十從十不從」的規定。

其實從服飾發展史上也可以看出來中國歷史的發展史。說白了服裝史就是歷史發展史。

例:古代男子(普通老百姓)服飾對比(以明清為例子)

理由1:明朝的有長袍(直身),清朝的長袍只不過是加了一個馬褂。當然也可以不穿馬褂(不穿馬褂,如果不看髮型、帽子的話,其實明清的長袍是一樣的)除此之外並沒有其他的任何明顯區別。

此外還有長衫等。

2:明朝的搭護(比褂稍微長的短袖衣)與清朝的馬褂(對襟與交領都有)其實是一種衣服,因為都是對襟(清朝普通老百姓把這種衣服有時候作為禮服穿),說白了就是把明朝的長袍外面穿上了個搭護就成了清朝的服飾。

3:明朝的曳撒(腰間斷縫的袍)、程衣子與清朝的短袍在本質上都是屬於短袍。(只不過是由交領發展成對襟而已。

)而且對襟的馬甲在明朝的軍隊中就有了,清朝只不過是繼承了這種衣服而已作為軍服了,在清軍入關後,民間慢慢流行開來了。

4:勞動者的交領衣服發展成為短衫、短襖。從實用性的角度來說這種對襟佈扣的衣服比傳統漢服的交領的衣服更保暖,更舒適(主要原因)。

畢竟漢服只是一件衣服而已,那麼我們就要考慮實用性,它暖不暖和,而不是好不好看,畢竟溫度大於風度。

而普通人的這種穿法(對襟)也直接影響了**時期的穿衣風格,而這也是後來唐裝的前身,甚至**時期的一些有地位的人的中式穿發也和清朝前期的普通有地位的普通人穿發一樣,只不過是沒有辮子,不戴瓜皮帽子了。

13樓:會灰小逗逗

紫藤花雨sunny已經回答很好了。清朝也就多爾袞時期跟瘋了一樣強推剃髮易服。後期都不強推。

但漢人衣冠還是都變了。因為當官的要剃髮易服。你普通人要想科舉取士就得剃髮易服吧。

時間久了,你自動去剃髮易服了。

越南古人為何穿漢服?清朝允許女人穿漢服,乾隆時期女性基本穿漢服,可是為什麼晚清都穿旗袍了?

14樓:夷夏之防

這與晚晴的太平天國運動有關。太平天國運動是最後漢服大規模興盛的時期。但是此時距離漢服消失已經有170多年,很難做到漢服的復原。

只有在道士、和尚、戲劇中還有漢服的殘留。所以太平天國不少人穿起了戲劇、道士與和尚的衣服。其實由於當時戰亂頻繁,太平天國內部也沒有花時間研究過漢服最初是什麼樣子。

但是隨著太平天國運動的鎮壓,特別是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後。一切與漢服有關的服飾,遭到了自清軍入關後,最大一次的銷燬。沒有人再敢穿與漢服相關的服飾。

此後半個世紀,直到辛亥革命前後,才有了一些漢服復興的苗頭。但很快就被撲滅了。

15樓:龍的傳人

越南歷史上是中國附屬國,衣冠深受華夏影響。

清朝前期漢族女子仍著漢服,但中期也滿化了。

16樓:匿名使用者

只能說是他們已經形成文化,做了長時間的保留,及對漢服的熱愛

17樓:匿名使用者

旗袍是漢服與滿服的合體吧!

清朝不是禁止漢服嗎?那現在人怎麼知道明朝的漢服是怎樣的?

18樓:林海眺望

現代人是從一些清朝以前的文獻資料的描寫以及一些考古文物,如壁畫、書畫、出土服飾文物來了解漢服樣式的。

19樓:以劍作犁

明人的畫作,典章的記述是禮儀方面的,再有就是刨墳掘墓。

20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哪有正統的完整的漢服 你不覺得56個民族在一起的時候(比如春晚)漢族是唐裝或其他的啊 沒有特別的服裝特點 唐裝已經算比較正統了(其實漢服應該是最華美的,可惜。。。。)

21樓:格物知行

古代也是有畫像的,根據那些流傳下來的畫像結合立式文獻的描述,自然可以知道。

22樓:納蘭青鸞

清朝,只是對男子衣服進行了嚴格的控制,女子衣服限制不是很嚴格、、書籍沒有焚燬、、有一本關於我國古時服飾的書你可以看下、

23樓:匿名使用者

清朝的時候也沒有完全禁掉漢服吧,清朝漢族女子就可以穿漢服的,皇帝有時候自己也穿漢服吧。。。。

24樓:匿名使用者

歷代畫像,不解釋。而且,滿清入關後的皇帝生活畫裡,大多穿漢服,說明滿清時期漢服是存在的,只是不允許穿。

25樓:丹陽之地

回答不讓發表,草

朝鮮,越南清朝都還是穿漢服,果敢地區的明朝遺民葉還是在穿,出家人也可以穿

26樓:匿名使用者

禁止漢服並不毀掉漢服,只是不允許穿著。**也禁止留辮子,咱們現在也不是照樣拍清朝的辮子戲嘛。把所有關於清以前衣服記載的文獻銷燬,是一件非常龐大的工程,堪比焚書坑儒,史書並沒有這件事的記載。

而且,清修的《明史》裡的志記載了明朝的社會各方面的詳細情況,其中就有關於服飾的記載,並不避諱的。

27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有好幾個方面吧^^

清朝禁漢服,是男禁女不禁,換句話說,男人不能穿漢服,但是女人還是可以穿的。^^雖然數量稀少,但是還是有一些傳世品的^^

而且明朝那個時代還留下了很多書畫作品,肖像啊插圖啊,裡面人物穿著都是很寫實的,還有當時的人寫的雜記筆記,**之類的東西,裡面也有很多珍貴的細節資料。

比如《明宮史》,《金瓶梅詞話》啥的,都很有名啊最牛的資料**是《天水冰山錄》,當時的大奸臣嚴蒿抄家的清單,還整合一本書呢

28樓:無杉杉

漢服從古至今有其特殊的規格,隨著各朝各代發展有所損益,即使是清朝的服飾也不能說完全摒棄漢族服飾的特點。

至於說漢服的樣式如何流傳,中國曆代有大量的畫作、雕塑、書籍、以及其他藝術品傳世或出土,而直接出土或流傳的、儲存較完好的衣物絕不在少數。(我在各地博物館見到過很多精美的出土服飾,印象中湖北博物館就有明朝某王墓出土的明代服飾,即使是我們學校紡織服裝學院保留的明清兩代服飾,就為數不少,我也是親眼見到的)

從各方面的直接間接的資訊,我們可以比較清楚地梳理整個中國服飾發展的脈絡。

中國自古未曾中斷的文化確實是讓我們驕傲的。

古代建築屋簷為什麼從漢朝平的變清朝彎上翹起的斜的

清的官式建築屋簷翹起也不是很大,主要是南北差異,南方因為雨水原因屋角起翹高。從歷史發展角度看,歷代官式建築先秦到漢是一路,魏晉南北朝到唐宋是一路,明清是一路,大體特徵是鋪作 斗拱 的功能演化。三路建築樣式裡,第一路斗拱處於早期不成熟階段,沒有過於複雜的結構,強調單體建築 相對後世 從而高臺建築盛行不...

清朝的吉祥鳥是,清朝的吉祥鳥為什麼是烏鴉?

鴉卻是皇家的吉祥鳥,為愛新覺羅氏所鍾愛。傳說很久的時候,有三位仙女從天而降,在東北長白山下一個美麗的湖泊內沐浴。仙女們在湖中嬉戲追逐,激起層層浪花。這時,一隻黑色的烏鴉將所銜的一顆紅果放在了小仙女佛庫倫的衣服上,就飛走了。紅果的顏色鮮豔異常,佛庫倫愛不釋手,於是把它含在口中。剛要穿衣服時,不料紅果被...

清朝的吉祥鳥為什麼是烏鴉,清朝的吉祥鳥為何是烏鴉?

滿族的祖先發現烏鴉是非常聰明的鳥,他們利用烏鴉回巢的能力,每次出獵時,就會帶一隻正在孵卵的烏鴉,需要向家人報平安時,便會在烏鴉的腳上綁上信物。當烏鴉飛回巢穴的時候,家人看到烏鴉腳上的信物,便知道男人在外很平安了。滿族人對烏鴉的感情,還有一重原因。據愛新覺羅的皇室族譜 玉牒摘要 序 記載 數傳,至樊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