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一些臺灣的傳統民俗,節日婚嫁之類的

2021-03-23 14:28:21 字數 5635 閱讀 7178

1樓:左手半夏右手花

臺灣的法定節日及民俗節日有端午節、教師節、兒童節、清明節、父親節等。

1、端午節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

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舊時流行甚廣的一首描寫過端午節的民謠。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

2、教師節

臺灣是9月28日,因為那天是孔子誕辰。教師節最早由南京**大學在2023年發起建立,2023年確定為為9月28日,在這天各地孔廟都會舉行隆重的典禮。當然也會有各種「慶祝教師節大會」或「師鐸獎」之類的。

3、兒童節

臺灣的兒童節是4月4日,由來是在2023年的中華慈幼協濟會提議,將這天定為兒童節,全國必須放假一天。但是,2023年-2023年這個節又與婦女節合併放假一天。2023年以後取消放假,併入「週休2日的假期」。

不過,2023年起又恢復為假日。

4、清明節

對於整個臺灣而言,清明還是「民族掃墓節」。清明前後,臺灣很多機構都要舉行儀式,遙祭黃帝。在臺灣,並不是所有族群都在清明掃墓。

一些漳州籍閩南人,就將掃墓日定在上巳日(農曆三月初三)。他們這樣做,是有其傳統的。

5、父親節

臺灣的父親節也和大陸不同,是8月8日。據說全世界只有蒙古和臺灣一樣是這天作父親節。2023年8月6日,上海《申報》表示:

美國為紀念戰爭中陣亡將士的妻與母,曾發起創立母親節。中國也應該發起創立自己的父親節。因「父」字形同「八八」,且「八八」讀音也與「爸爸」相同,故號召上海市民,一同來過「八八父親節」。

2樓:風飛女孩玫瑰夢

臺灣法定假日 國定假日與節日 日期 名稱 來由

1月1日 中華**開國紀念日(元旦) 2023年 孫中山於南京成立中華**,放假一天

2月28日 和平紀念日 紀念2023年(**三十六年)二二八事件,放假一天

3月8日 國際婦女節 國際節日,不放假

3月12日 國父逝世紀念日 紀念 孫中山逝世,併為植樹節,不放假

3月29日 革命先烈紀念日 紀念黃花崗起義,併為青年節,已不放假

4月4日 兒童節 又名婦幼節,十二歲以下兒童放假一天,一般大眾不放假

清明節氣 清明節 民俗節日,也是民族掃墓節,中樞春祭;亦為 蔣公逝世紀念日,紀念先** 蔣公逝世,放假一天

5月1日 國際勞動節 全國勞工放假一天

9月3日 軍人節 紀念對日抗戰勝利,中樞秋祭,依國防部規定放假,一般大眾不放假

9月28日 孔子誕辰紀念日 紀念孔子誕辰,併為教師節,已不放假

10月10日 國慶日 紀念2023年武昌起義,放假一天

10月25日 臺灣光復節 紀念臺灣光復,已不放假

10月31日 先** 蔣公誕辰紀念日 紀念蔣介石誕辰,已不放假

11月12日 國父誕辰紀念日 紀念孫中山誕辰,併為中華文化復興節,已不放假。

12月25日 行憲紀念日 2023年中華**正式行憲,已不放假

農曆正月初一 春節 即農曆新年,民俗節日,放假3天

農曆四月初八 佛陀誕辰紀念日 浴佛節,不放假

農曆五月初五 端午節 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民俗節日,放假一天

農曆八月十五 中秋節 民俗節日,放假一天

農曆臘月三十 除夕 民俗節日,放假一天

3樓:龍捲風

臺灣法定節日列表

1月1日 ***開國紀念日(元旦) 2023年 孫中山於南京成立***,放假一天

2月28日 和平紀念日 紀念2023年(**三十六年)二二八事件,放假一天

3月8日 國際婦女節 國際節日,不放假

3月12日 國父逝世紀念日 紀念 孫中山逝世,併為植樹節,不放假

3月29日 革命先烈紀念日 紀念黃花崗起義,併為青年節,不放假

4月4日 兒童節 又名婦幼節,小朋友放假一天,一般大眾不放假

清明節氣 清明節 傳統節日,也是民族掃墓節,中樞春祭;亦為 蔣公逝世紀念日,紀念先** 蔣公逝世,放假一天

5月1日 國際勞動節 全國勞工放假一天

9月3日 軍人節 紀念對日抗戰勝利,中樞秋祭,依國防部規定放假,一般大眾不放假

9月28日 孔子誕辰紀念日 紀念孔子誕辰,併為教師節,不放假

10月10日 國慶日 紀念2023年武昌起義,放假一天

10月25日 臺灣光復節 紀念臺灣光復,不放假

10月31日 先** 蔣公誕辰紀念日 紀念蔣介石誕辰,不放假

11月12日 國父誕辰紀念日 紀念孫中山誕辰,併為中華文化復興節,不放假。

12月25日 行憲紀念日 2023年***正式行憲,不放假

農曆正月初一 春節 即農曆新年,也是道教節,放假3天

農曆四月初八 佛陀誕辰紀念日 浴佛節,不放假

農曆五月初五 端午節 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放假一天

農曆八月十五 中秋節 華人團聚的節日,放假一天

農曆臘月三十 除夕 華人團聚的節日,放假一天

臺灣雖然也過三八,五一等國際性節日,但更重視自己民族的節日: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除夕,這些民族的傳統節日都被列為法定節日。而且,將9月3日定為節日以紀念抗戰勝利,更是大陸所缺乏的。

臺灣的民俗節日

民俗,是依附人民的生活、習慣、情感與信仰而產生的文化。民俗節日,則是依民間風俗自然衍生的節慶。歲時節慶,正是民俗文化中,人們最常反覆實踐,並最易受到地域或環境不同的影響,而繁衍出具有地方特質與風格的民俗。

由於現代工商社會中,許多人都把這些民俗定義為傳統的、落伍的,甚至是迷信的文化,所以這些民俗節日、習慣、活動以及其典故,已經漸漸地被現代人給遺忘了;然而,民俗可謂是一切文化的根源,任何一個精緻文化發達的社會,必須等量地重視蘊含地域特性與豐富情感的民俗文化。因此,我們就從最基本的臺灣的民俗節日開始,一一探索、重新認識。

新年---農曆一月一日

元宵---農曆一月十五日

清明---農曆四月五日

媽祖誕辰---農曆三月廿三日

端午節---農曆五月五日

七夕---農曆七月七日

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日

義民節---農曆七月二十日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日

重陽節〈重九〉---農曆九月九日

冬至---農曆十一月四日

入年架---農曆十二月廿五日

除夕---十二月卅一日

臺灣有哪些傳統節日及傳統節日的介紹

4樓:匿名使用者

臺灣文化氣息濃重,有非常多的傳統節日,而且每個節日都會很隆重的大肆慶祝。臺灣的三大傳統節日分別為春節、端午節和中秋節,元宵節也是一個非常受重視的節日。

除了這四個節日之外,還有很多當地紀念民俗文化的節日。

臺灣的傳統節日都有哪些

5樓:吳識就要問

臺灣法定假日 國定假日與節日 日期 名稱 來由

1月1日 中華**開國紀念日(元旦) 2023年 孫中山於南京成立中華**,放假一天

2月28日 和平紀念日 紀念2023年(**三十六年)二二八事件,放假一天

3月8日 國際婦女節 國際節日,不放假

3月12日 國父逝世紀念日 紀念 孫中山逝世,併為植樹節,不放假

3月29日 革命先烈紀念日 紀念黃花崗起義,併為青年節,已不放假

4月4日 兒童節 又名婦幼節,十二歲以下兒童放假一天,一般大眾不放假

清明節氣 清明節 民俗節日,也是民族掃墓節,中樞春祭;亦為 蔣公逝世紀念日,紀念先** 蔣公逝世,放假一天

5月1日 國際勞動節 全國勞工放假一天

9月3日 軍人節 紀念對日抗戰勝利,中樞秋祭,依國防部規定放假,一般大眾不放假

9月28日 孔子誕辰紀念日 紀念孔子誕辰,併為教師節,已不放假

10月10日 國慶日 紀念2023年武昌起義,放假一天

10月25日 臺灣光復節 紀念臺灣光復,已不放假

10月31日 先** 蔣公誕辰紀念日 紀念蔣介石誕辰,已不放假

11月12日 國父誕辰紀念日 紀念孫中山誕辰,併為中華文化復興節,已不放假。

12月25日 行憲紀念日 2023年中華**正式行憲,已不放假

農曆正月初一 春節 即農曆新年,民俗節日,放假3天

農曆四月初八 佛陀誕辰紀念日 浴佛節,不放假

農曆五月初五 端午節 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民俗節日,放假一天

農曆八月十五 中秋節 民俗節日,放假一天

農曆臘月三十 除夕 民俗節日,放假一天

臺灣有哪些特別的節日或習俗

6樓:愛大白菜白又白

臺灣慶典活動可分為中華傳統節慶、地方民俗慶典與原住民祭典等種類。傳統節慶春節、端午節及中秋節為三大主要傳統節慶。而元宵節也非常受重視,因此有關它的慶典特別多。

一般除了祭祖、猜燈謎、吃元宵湯圓外,最熱鬧的要屬「迎花燈」及「放天燈」了!另外,臺南的「鹽水蜂炮」也是元宵節當天的重頭戲。

「放花燈」向來被視為元宵節的代表,全臺北、中、南各地都有許多燈節活動慶祝,其中最熱鬧的要屬「臺灣燈會」、「臺北燈節」、「高雄燈會」。

地方民俗慶典

媽祖遶境臺灣各地共有870餘間媽祖廟,每逢農曆3月媽祖誕辰,全臺各地如臺中縣大甲鎮瀾宮、彰化縣鹿港天后宮、雲林縣北港朝天宮、嘉義縣新港奉天宮、臺南市大天后宮等廟宇都會擴大舉辦祭祀、進香、遶境等活動,其中尤以臺中縣大甲鎮瀾宮的媽祖遶境,歷史最久且規模最盛大。

燒王船祭典臺灣西南沿海著名的民俗祭典之一,原始用意為送瘟神出海,如今已演變成祈安降福的活動。每三年舉行一次,東港燒王船約在農曆9月份於屏東縣東港鎮東隆宮舉行,西港燒王船在農曆4月中旬於臺南縣西港鄉慶安宮舉行。其中東港燒王船場面最為熱鬧盛大,聞名全臺,除廟會活動外,最後一天的燒王船儀式更是整個祭典的高潮。

原住民祭典臺灣原住民分為阿美、泰雅、卑南、布農、排灣、達悟、魯凱、鄒族、賽夏、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及撒奇萊雅等13大族群,們常常藉由祭典、儀式、歌舞、競技等來表達對天地鬼神的崇敬。如阿美族的豐年祭、賽夏族的矮靈祭、布農族的打耳祭、卑南族年祭、達悟族飛魚祭等,都極富特色,很具觀光價值。

豐年祭是阿美族人最盛大的活動,於每年7、8月間舉辦。豐年祭中常見的祭典儀式包含有成年祭、迎賓舞、豐年舞、耕種舞、捕魚祭等,整個過程包含迎靈、宴靈和送靈三階段。打耳祭是布農族一年中最重要的祭典,約在每年4月下旬至5月初舉行;祭典主要分成狩獵、射耳、烤豬肉、分豬肉、獵槍祭、誇功慶、成巫祭等幾個主要活動。

戰祭(mayasvi瑪雅斯比)是鄒族部落中最神聖的祭典,早年依征戰及狩獵的情況擇期舉行,如今則明訂於每年國曆2月15日,由達邦及特富野二社輪流舉辦,固定於男子聚集會所(庫巴)舉行。其主要供奉征戰之神,即戰神和司命神,除向其祈求戰力外,也藉此求得神靈的庇佑,並含有激勵族人士氣的功用。

矮靈祭是賽夏族最重要的一項傳統祭典,2年一小祭,10年一大祭,約在農曆10月15日左右農作物收成之後舉行,為期4天3夜。整個矮靈祭分為告靈、迎靈、會靈、娛靈、送靈等幾個主要儀式,其中尤以迎靈最為神聖,只容本族參與(一般遊客只能參加會靈及娛靈兩種儀式)。

卑南族年祭卑南族的「猴祭」及「大獵祭」合稱為「年祭」;近年來,各村落間會輪流舉辦「聯合年祭」,持續將卑南族的特色發揚光大。卑南族是臺灣原住民中最崇尚武力的族群,約在每年12月下旬舉辦的「猴祭」,被視為卑南族最具特色的祭典。所謂「猴祭」,是指卑南族男子進入少年會所的成年禮儀,一般稱為「刺猴祭」。

傳統猴祭中,卑南族少年須經過一連串嚴格的考驗,其中尤能以竹竿刺殺猴子最為重要(如今猴子已改為藤製的模型替代),藉此培養少年的膽識體魄及分工合作的精神,整個過程須歷經4次考驗,過後才能進入「大獵祭」。(大獵祭是旨在5天內憑個人本事於野外狩獵,通過後才算進入成年階段,方可論及婚事)。

中國一些節日的由來與風俗習慣,中國傳統節日的來歷與習俗

端午節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在夏曆五月初五,也叫 端陽 蒲節 天中節 大長節 沐蘭節 女兒節 小兒節 它是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 午日節 重五節,五月節 浴蘭節 女兒節,天中節 地臘 詩人節 龍日 艾節 端 五 夏節 重午 午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

對於春節這樣一些傳統的中國節日,有些人漸漸冷淡,卻喜歡上過聖誕節這些洋人的節日,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從古至今一直沿襲至今日。春節就像是我們中國的一個象徵,代表著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作為中國人應該將春節這個傳統節日傳承下去,而不應該鐘情與外國的節日。我們可以把西方節日當做方鬆 娛樂的方式。但不能忘本,一定要將春節傳承下去 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過洋節日 把中國的傳統節日都拋到腦後了...

東港地區的民風民俗片段,一些地方的民風民俗

衣著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境內居民衣著因職業 家境 民族而各有不同。漢族農人春秋季穿夾襖 夏季穿粗布單衣 冬季穿青粗布棉襖,扭襠棉褲,腳穿靰鞡,戴狗皮帽或氈帽。商人多穿大褂,戴禮帽或瓜皮帽。滿族婦女習慣穿旗袍。朝鮮族居民男人穿白色短上衣,外套青色坎肩。建國後,20世紀50年代,居民衣著仍以青色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