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有哪些民間習俗和文化藝術,畲族的民間藝術有哪些?

2021-03-23 11:33:02 字數 4874 閱讀 3954

1樓:荊軻刺我

民間習俗:

二十四節氣都有過節,每個節都有不同的故事、說法,飲食。如:小暑,煎自己從山上採回的草藥來養身。等等。自己做年糕,種類多,與漢族有不少的差異。

文化藝術:

自己的傳說,故事,歌言,生產方式,自己的醫學理論,藥學理論體系。。

畲族的民間藝術有哪些?

2樓:匿名使用者

畲族刺繡又稱「做花」或「繡花」。畲族刺繡工藝源於畲族女性服飾。明清時期,畲族婦女穿花邊衫,花邊一般為婦女自繡,但複雜的植物、動物圖案刺繡,則由裁縫師傅完成。

畲族裁縫師傅不但要成衣,而且要精於刺繡,人們品評其手藝之高下,不但取決於其做衣的手藝,更決定於其刺繡的技藝。

畲族刺繡藝人多為男性,但大多畲族女性都會刺繡工藝。畲族刺繡有衣褲、肚兜、五穀包、童帽、菸袋、鞋帽、帳簾的刺繡,主要是服飾刺繡。最常見、最突出的是婦女在自己的上衣和圍裙上刺繡,上衣刺繡在領口、服鬥和衩角,圍裙刺繡則在裙身。

以刺繡工藝為主要特徵的畲族女性衣裙,既是令人稱羨的服飾藝術,又是引人注目的一大民族標誌。

3樓:鄂新菡

藝術之鄉遊 - 版畫之鄉-松溪縣- 戲曲、花燈之鄉-泉州 - 書畫之鄉-詔安縣 民俗風情 - 畲族風情- 龍巖三明客家風情 碑塔藝術 - 羅星塔 宗教藝術 - 閩南名剎開元寺 - 東山關帝廟- 平和三平寺- 漳州南山寺- 福州西禪寺- 福州湧泉寺 建築藝術 - 古譙樓- 去龍巖看土樓的神奇之處- 崇仁明清古街 - 三坊七巷 摩崖石刻 工藝品 - 南平湛廬寶劍 - 福州角梳 - 德化瓷器- 壽山石雕 - 福州脫胎漆器- 福州軟木畫 民間戲曲 - 閩西漢劇 - 南曲- 高甲戲- 泉州提線木偶戲 - 泉州梨園戲 - 福州尺藝 - 福州評話 - 閩劇

4樓:手機使用者

在畲族的傳統文化中,山歌作為畲民最主要的口頭文學佔有重要位置。畲家人稱山歌為「歌」,「歌」自古以來就是畲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景寧羅源的畲族山歌在曲調上,是以本地為中心,與連江、晉安兩縣區和寧德市西南部地區的曲調融合、形成了閩浙畲族山歌三大麴調之一的「羅連調」。

它的特點在於曲調與唱詞緊密結合,根據各段歌詞起字的讀音音調來確定各段曲調的起音,人們會在演唱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調整歌譜。各段落在演唱過程中,常在同一調式調性(含有遊移的角音的五聲音階宮調式)範圍內,做音域與旋律的變化,基本音列為「do、re、↑mi、sol、la」,旋律的基本進行為「sol、↑mi、re、do」,有較多

二、三度級進和四度跳進以及一些八度音的轉換,五度跳進較少,裝飾音多用前倚音。歌曲速度一般較為平穩,風格多質樸清新、娓娓道來。

5樓:以心

莆田(民間繪畫

)、建陽(農

民工筆畫)、晉江(民間繪畫)、漳平新橋(農民畫)、龍海(民間繪畫)、詔安(民間繪畫)、漳浦(民間剪紙)、同安(農民畫)、東山(民間**)、薌城(燈謎)、永春(民間紙織畫)、石獅蚶江(燈謎)、華安(玉雕)、仙遊(民間戲曲)、涵江(民間**)、莆田(民間戲劇)、柘榮(民間剪紙)、松溪(民間版畫)、晉安(壽山石雕)、晉江磁灶錢陂村(書法)、晉安新店(腰鼓藝術)、武夷山(茶文化)、惠安(雕刻藝術)、德化(陶瓷藝術)、晉江(民間戲劇)、建甌(民間版畫)。

畲族民風民俗

6樓:舞璇瀅

1、服裝:

畲族婦女的傳統服飾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衣尚青、藍色,多著自織的苧麻布,衣右襟和袖口鑲花邊,色彩斑斕絢麗。服裝款式有福鼎式、霞浦式、福安式、羅連式和麗水式之分。

福鼎式通常稱福寧東路裝,上衣分大領和小領。多用水紅、水綠做底色,加繡花紋。霞浦式又稱福寧西路裝,流行於霞浦縣西、南、中部和東部畲村以及福安東部地區。

2、體育活動:

畲族人民酷愛體育活動,「打尺寸」、「盤柴槌」、「節日登山」、 「騎海馬」和「竹林競技」等,都是畲族民間流傳十分有趣、別具一格的體育運動形式。畲族人民練拳習武之風十分盛行,經過千百年來的傳承,已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民間武術。

3、節日:

畲族的節日大多與漢族大致相同,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冬至等,其中以春節、端午最為隆重。畲族也有本民族傳統的節日,典型的有會親節、烏飯節、分龍節、元帥節等。

4、婚姻:

畲族普遍實行一夫一妻制。一般同姓不婚,通婚多在本民族內部的盤、藍、雷、鍾四姓中進行。

過去,畲族婚姻一般是不要聘金的,女兒出嫁,十分簡樸,嫁奩除一般禮物外,還有農具、斗笠、蓑衣等,稍為富裕者,也有以耕牛作陪嫁的。新中國成立前,由於存在著民族壓迫和歧視,畲、漢族嚴禁通婚,成為畲族內部的一條族規。

擴充套件資料

畲族人的文化藝術:

1、畲族文學藝術十分豐富。山歌是畲族文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多以畲語歌唱的形式表達。所以畲族文學基本上是民間口頭文學。

2、勤勞淳樸的畲族婦女,不但是生產能手,也是編織刺繡的能工巧匠。他們手工藝品種類豐富,色彩斑斕,風格獨特。如編織的綵帶,又稱合手巾帶,即花腰帶,案花紋多樣,配色美觀大方。

3、畲族地區群眾性的舞蹈多已失傳。新中國成立後,文藝工作者根據畲族正月祭祖儀式中道師(本民族祭師)跳的舞蹈,加工整理為「踏步舞」, 又稱為「獵捕舞」,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主要反映了畲族人民在行獵過程中的動作。

4、畲族山歌以七言為一句,兩句為一行,兩行稱為一條。內容生動活潑,豐富多彩,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寓意深刻。傳統的山歌有些己散失無傳,現流傳下來的約有一千多篇、四五萬行。

7樓:山海軒

米酒歷史上畲族人民輾轉遷徙,物質生活尤為簡樸。他們「結廬山谷,誅茅為瓦,編竹為籬,伐荻為戶 畲族「三月三」烏飯節

牖」,聚族而居。一般住茅草房和木結構瓦房。現在隨著畲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改變,修小樓房的人越來越多。

火籠、火塘是畲族人民家庭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由於山區氣候寒冷,嚴冬臘月,一家人都圍坐在火塘邊烤火取暖。畲族山區,水田少,旱地多,水稻種植較少,雜糧較多。

他們普遍以地瓜米摻上稻米為主食,純米飯只是宴請貴賓時才用,喜食蝦皮、海帶、豆腐等。尤喜飲「米酒」和「麥酒」。

服飾畲族的傳統服飾,斑斕絢麗,豐富多彩。畲族服裝崇尚青藍色,衣料多為自織的麻布。現在畲族男子服裝與漢族無異,而閩東、浙南的部分畲族婦女,服飾仍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

衣領、袖口和右襟多鑲花邊,有穿短褲裹綁腿的習慣。尤其是婦女的髮式與漢族不同。少女喜用紅色絨線與頭髮纏在一起,編成一條長辮子,盤在頭上。

已婚婦女一般都頭戴鳳冠,即用一根細小精製的竹管,外包紅布帕,下懸一條一尺長、一寸寬的紅綾。老、中、青不同年齡的婦女,發間還分別環束黑色、藍色或紅色絨線。冠上飾有一塊圓銀牌,牌上懸著三塊小銀牌;垂在額前,畲族稱 它為龍髻,表示是「三公主」戴的鳳冠(傳說中,高辛帝把自己的三公主許配給斬犬戎番王頭有功的盤瓠)。

冠上還插一根銀簪,再佩戴上銀項圈、銀鏈、銀手鐲和耳環,顯得格外豔麗奪目。

婚俗解放前,畲族婚姻家庭普遍實行一夫一妻制,仍保留著古樸的婚俗。一般同姓不婚,本民族內部的盤、蘭、雷、鍾四姓中自相婚配。本來,氏族外婚制是畲族傳統婚俗。

但由於歷代統治者的民族壓近和歧視政策,畲、漢兩族之間嚴禁通婚,曾是畲族內部的一條族規。解放後,隨著民族平等團結政策的執行,畲、漢兩族之間的通婚日益增多。古代,畲族青年男女有自由戀愛的傳統,對歌成婚是畲族先民的習俗。

但隨著封建地主經濟的發展,受到漢族婚姻觀念的影響,到解放前畲族婚姻的封建買賣包辦現象十分嚴重。解放後被革除,現在畲族青年男女基本上都是自由戀愛,婚姻自主。喪葬形式是土葬,保留有拾骨重葬習俗。

傳統節日

畲族節日主要有農曆的三月

三、農曆四月的分龍節、七月初

七、立秋日、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另外,每年農曆二月十

五、七月十

五、八月十五都是畲族的祭祖日。

畲家很重視傳統節日,重視祖先崇拜,每年

二、七、八月的十五日為祭祖日,信奉鬼神。祭祖時要以兩杯酒、一杯茶、三葷三素六碗菜,加上不同時節的餜。在節日期間除酒肉必不可少外,每個節日吃什麼都有一定的傳統習慣。

但不論過什麼節日都要做餈粑。成年人過生日除殺雞、宰鴨外,也要做餈粑。

「三月三」是畲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三月初三舉行,其主要活動是去野外「踏青」,吃烏米飯,以緬懷祖先,亦稱「烏飯節」。烏米飯就是用一種植物的汁液把糯米飯染成烏色。相傳在唐代,畲族首領雷萬興和藍奉高,領導著畲族人民反抗當時的統治階級,被朝廷軍隊圍困在山上。

將士們靠吃一種叫『嗚飯」的野果等充飢度過年關,第二年三月三日衝出包圍,取得勝利。為紀念他們,人們把三月三日作為節日,吃「烏米飯」表示紀念。節日期間,附近幾十裡同宗詞的畲族雲集歌場,自晨至暮,對歌盤歌,內容為歌頌盤瓠,懷念始祖。

整個畲山,沉浸在一片歌的海洋之中。晚上,各家吃「烏米飯」。深夜,進行祭祖活動。

此外,畲族也過春節。過春節時除宰雞殺豬外,還要做餈粑,祝願在新年裡有好時運,日子年年(粘粘)甜。初一早上,全家叩拜「盤古祖先」,老人講祖先創業的艱難,過後舉家團聚,唱山歌,送賀禮。

青年男女則走鄉串寨,以歌傳情,互敘友情。

8樓:攪沫沫獅子

1、畲族服飾

畲族的傳統服飾,斑斕絢麗,豐富多彩。畲族服裝崇尚青藍色,衣料多為自織的麻布。現在畲族男子服裝與漢族無異,而閩東、浙南的部分畲族婦女,服飾仍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

2、婚姻習俗

解放前,畲族婚姻家庭普遍實行一夫一妻制,仍保留著古樸的婚俗。一般同姓不婚,本民族內部的盤、藍、雷、鍾四姓中自相婚配。本來,氏族外婚制是畲族傳統婚俗。

但由於歷代統治者的民族壓近和歧視政策,畲、漢兩族之間嚴禁通婚,曾是畲族內部的一條族規。

解放後,隨著民族平等團結政策的執行,畲、漢兩族之間的通婚日益增多。

3、喪葬習俗

畲族喪葬形式是土葬,保留有拾骨重葬習俗。

4、畲族飲食之烏米飯

日常主食以米為主,除米飯外,還有以稻米製作成的各種糕點,畲家常食的米飯有秈、粳、糯三種。番薯也是畲族農家主食之一。粉絲是畲家招待客人制作點心和菜餚的重要原料。

畲族大都喜食熱菜,一般家家都備有火鍋,以便邊煮邊吃。

廣州有哪些民間藝術,廣州的民間藝術的特色是什麼

木雕!廣東有很多民間藝術大師。辜柳希,國家工藝美術大師。現任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理事 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常務理事 潮州市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 潮州木雕藝術館館長 潮州市傳統工藝研究會會長 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木雕傳承人 潮州市工藝美術大師 第三屆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 潮州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第四屆理事...

北京的傳統藝術有哪些,北京民間藝術有哪些?

列出三樣,吹糖人,天橋八怪,京音子弟書 糖人 糖人是以熬化的蔗糖或麥芽糖做成的各種造型,有人物 動物 花草等。據說宋代即有糖人,多是平面造型,如同今天的糖畫,時稱戲劇糖果,後來也被稱作稠糖葫蘆 吹糖麻婆子 打鞦韆稠飴 糖宜娘 糖官人 糖寶塔 糖龜兒等。糖人制作是一種民間手工藝,手藝人多挑一個擔子,一...

民間藝術繪畫有哪些,中國民間美術包括什麼?

中國戰國秦漢的石雕 陶俑 畫像磚石,其造型 風格均具鮮明的民間藝術特色 魏晉後,士大夫貴族成為畫壇的主導人,但大量的版畫 年畫 雕塑 壁畫則以民間匠師為主,而流行於普通人民之中的剪紙 刺繡 印染 服裝縫製等更是直接 於群眾之手,並裝飾 美化 豐富了社會生活,表達了人民群眾的心理 願望 信仰和道德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