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不分櫱怎麼回事,水稻分櫱期不分櫱是什麼原因,怎樣有效治理

2021-03-22 12:17:50 字數 6158 閱讀 7284

1樓:匿名使用者

不分櫱主要是品種原因。不同品種,分櫱能力差別很大,有的分櫱力特別強,一粒稻穀可以發20幾個櫱,有的分櫱力很弱,一粒稻穀只能發出2、3根分櫱,甚至還有「獨稈基因」水稻,不分櫱,一粒稻穀只有一個主櫱,無分櫱。

當然,不分櫱也與環境有一定關係,比如分櫱期水肥**不足,或插秧密度過高,抑制了分櫱,也有可能。

2樓:匿名使用者

先要排查

原因,然後因地制宜採取措施。水稻分櫱力差,可能有如下原因:

1、品種特性本來就是分櫱力不強;

2、移栽後遇到不良天氣條件,如干旱、陰雨、大風、低溫寡照等;

3、缺肥:土壤較貧瘠,施肥量又不足,或者營養元素不全面;

4、田間水分:水分過多,淹水過深不利於分櫱;

5、田間存在有毒害的土壤條件:如有毒礦物、工業廢水、廢氣等;

6、管理不當,栽插過稀,施肥不當,施用除草劑等農藥劑量過大。等等。

針對性採取如下辦法:

1、選用分櫱力強的品種,合理密植;

2、採取合理管理措施,減輕不良天氣的影響;

3、合理管理肥水,促進分櫱;

4、苗期施用多效唑,促進分櫱。

5、嚴格操作規範,防止和減少施肥、管水、防病滅蟲等方面出現失誤。

3樓:愛立發農業

在拔節前趕緊噴撒矮立發

水稻分櫱期不分櫱是什麼原因,怎樣有效治理

4樓:愛農者

一、品種特性。

品種不同,其分櫱能力差異較大,有些品種分櫱能力強,可以一株分櫱近20株,而有些品種則分櫱效能弱,一株只能分櫱3-4株,甚至獨稈不分櫱,如雜交稻一般分櫱較強,數量多,粳稻總體分櫱少。

所以要根據品種特性合理密植,以保證基本苗數,或選用分櫱能力好品種種植。

二、溫度不適。

水稻分櫱期溫度高於37℃或低於20℃,對正常生長都會有所影響,特別栽插水稻,更容易影響其返青分櫱,而溫度16℃以下則會分櫱停止生長。

注意要根據各地情況適期播種栽插,避免溫度不適影響。

三、水分管理不當。

水稻移栽後要淺水活棵,以利根系下扎,快速返青分櫱,直播田三葉期後,移栽田活棵後即進入分櫱期,要實行淺水勤灌,水層一般不宜超過3釐米,溼潤與淺水相結合,以水調肥,以氣促根,形成發達根系,進而會促進生長分櫱增加。

若冷水田,或田間水層較深,光照氧氣受阻,則不利根系生長及分櫱,失水乾旱,則影響稻苗吸肥,吸水,分櫱受阻,導致分櫱減弱或不分櫱。

四、光照不足影響。

水稻分櫱期若遇長期低溫寡照天氣,會導致分櫱延長,白天光照強度少於自然光照5%時則停止分櫱。

要注意加強管理,保持淺水,提高泥溫,結合葉面噴施碧護或蕓薹素加磷酸二氫鉀加安泰生緩解,增強抗逆性,以利促進生根分櫱。

五、營養不良影響。

水稻分櫱期除對氮肥需求量大,對磷鉀及鋅肥需求量增加,若磷鉀鋅肥等不足,也會影響分櫱數量,或分櫱質量不好。

要及時根據底肥及苗情長勢及時追施分櫱肥,以利分櫱生長。

六、秧苗栽插過深影響。

栽插較深,會導致根系呼吸不良,影響根系生長和分櫱。

注意栽插深度以3-4釐米為宜,秧苗要堅持淺栽,勻栽、載穏栽直,以利栽後髮根快,有利返青分櫱生長。

七、土壤不好,氣體毒害影響。

淤泥田,爛泥田,一般秧苗容易栽插過深;

受秸稈還田影響,或泥腳深而腐爛田塊等,造成田土「浮泥鼓氣」,通常硫化氫、及其他還原性等有害氣體較多,影響稻株紮根分櫱生長。

要注意降低田間水位,不用未腐熟有機肥,控制氮肥,增施磷鉀肥,秸稈還田田塊要深翻,並提前泡田處理,結合適時晒田,增加空氣,利於促進根系發達,分櫱增加。

八、肥害或藥害影響。

施肥或施藥不當時肥害或藥害發生會影響分櫱,嚴重的引起畸形死苗等。

要注意科學合理施肥,不用縮二脲含量高肥料,科學合理使用化肥農藥,不要隨意加大用量,避免藥害肥害影響。

肥害藥害發生要及時田間上深水並排水,反覆2-3次後保持淺水,結合葉面噴施碧護或蕓薹素加美洲星或海藻酸及安泰生緩解較好。

九、病害影響。

惡苗病、赤枯病、病毒病等發生較重時會影響分櫱生長。

注意選用咪鮮胺或浸種靈或氰烯菌酯浸種預防惡苗病,選用噻蟲嗪或吡蟲啉等拌種防治稻飛蝨,薊馬等害蟲,並能有效預防病毒病為害,赤枯病發生時及時排水,選用碳補飽磷酸二氫鉀緩解,同時增施鉀肥。

水稻不分葉怎麼回事?

5樓:農醫生

沒有**,可能是 水稻赤枯病,是一種常見的水稻生理性病害,在水稻分櫱期容易發生。此病一旦發生,會造成稻苗出葉慢、分櫱遲緩或不分櫱、株型簇立、根系發育不良等,引起僵苗不發,嚴重阻礙水稻的正常生長髮育。

水稻赤枯病是缺鉀引起,葉尖發黃,並有褐色細小病斑。原因:土壤缺磷、鉀肥田塊容易發病;高溫高溼氣候條件容易發病。

根系不好,長期保水田塊容易發病。乾旱缺水田塊容易發病。 藥劑防治:

用生根劑+稻瘟醯胺或富士一號+磷酸二氫鉀噴霧防治,間隔5-7天再噴一次,噴2-3次。

水稻秧苗瘋長、不分櫱,這是什麼病害?如何防治?

6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1)水稻惡苗病。發病規律和傳播途徑:水稻惡苗病的病菌在穀粒和稻草上越冬,次年使用了帶病的種子或稻草,病菌隨著種子萌發而繁殖,從秧苗的芽鞘或傷口侵入,引起秧苗發病徒長。

發病秧苗常枯萎死亡。未枯死的病苗為淡黃綠色,生長細長,一般高出健苗1/3左右;根部發育不良,分櫱少,甚至不分櫱。帶病的秧苗移栽後,把病菌帶到大田,引起稻苗發病。

當水稻抽穗開花時,病菌經風雨傳到花器上,使穀粒和稻草帶病菌,迴圈侵染,危害水稻。病菌易從傷口侵入,受機械損傷的稻種或根部受傷較重的秧苗,都易感染髮病。旱育秧發病常比水育秧重。

防治水稻惡苗病重點放在種子的處理上。防治方法有①選用無病的種子留種。這是比較可靠而最有效的方法。

②嚴格消毒種子。用強氯精浸種、50%的多菌靈100克,加水50千克浸種;或35%的惡苗靈120克,加水50千克浸種;或3%的生石灰水浸種48小時。藥液浸種必須注意的是,液麵一定要高出種子層面15~20釐米,供種子吸收。

同時,在浸種過程中,藥液面保持靜止狀態,中途不能攪拌,也不能重複使用,以保證悶死病菌。③不管是在秧田還是大田裡,發現病株應及時拔掉,防止擴大侵染。④妥善處理病稻草,不能隨便亂扔,也不能堆放在田邊地頭,不能作種子催芽的覆蓋物,不能用來捆紮秧把,可集中高溫堆漚,嚴重的用火燒。

⑤育秧田用水稻噸田寶浸種或苗期葉面噴施。

(2)水稻赤枯病。水稻赤枯病是一種生理性病害,俗稱紅僵苗、鐵鏽病。近年來該病在各地發生加重,一般受害田減產1~2成。

該病一般在秧苗移栽後10~15天開始發生,病程短的1個月左右,長的達2個月。症狀為秧苗遲遲不返青,或返青後生長不良,僵苗不發,甚至發生死苗。病株地上部分矮小,分櫱減少或不分櫱。

開始時葉色濃綠,以後下部葉片沿中脈出現赤褐色斑點,並逐漸擴大,致使整張葉片乾枯、變焦,遠望像「火燒田」。稻根開始為深褐色,後變黑、腐爛發臭。

引發赤枯病的原因:一是施用生肥過多,稻苗根系中毒;二是土壤嚴重缺少磷、鉀、鋅,稻株營養失調;三是長期深水灌溉,耕層糊爛,根不下扎,土壤缺氧;四是土壤瘠薄,冷、板、瘦,致使水稻根系發育不良。

防治措施:①見病後立即噴施通用型水稻噸田寶,每畝用30~45毫升,對水15~20千克,同時每畝施硫酸鋅1千克,降解有毒物質,增強根系活力,促進秧苗轉化恢復正常。②增施磷鉀鋅肥。

缺磷的每畝施過磷酸鈣25千克,缺鉀的每畝施氯化鉀或硫酸鉀10千克,缺鋅的每畝施硫酸鋅1千克。提倡基施磷鉀鋅肥,因為赤枯病大多數發生在苗期,基施效果好。也可以在見病後追施。

③排水露田,透氣增氧。如果稻田浮泥深,冒氣泡,有臭味,應及時排水,改善土壤通氣性,促進秧苗新根發生。④有機肥充分腐熟後施用。

⑤大力推行秸稈還田。

(3)缺鋅。水稻秧苗移栽後遲遲不發棵,甚至不返青,或返青後不分櫱以至萎縮,群眾一般稱之為「坐兜」。「坐兜」田大多出現於低窪陰溼地塊和冷、爛、瘦田,但有時肥田也發生。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多種,缺鋅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水稻「坐兜」症狀表現為稻株基部葉子的葉尖乾枯,在葉片的中段出現黃褐色乃至紅褐色的不規則斑塊,並從老葉逐漸向上部鄰近葉片發展。病情嚴重時,老葉上的鏽斑擴大成片,呈條狀,出葉速度顯著減慢,新出葉葉片變小,褪綠髮白,植株矮縮,葉色褪淡。

容易出現缺鋅症狀的土壤主要有:比較肥沃的田塊,土壤有機質含量大於1%或大量施用綠肥的石灰性水稻土容易發生缺鋅現象;強烈淋溶的酸性土壤,尤其以沙質土中含鋅量較少,易出現缺鋅現象;以前不顯缺鋅的不平地塊,在近幾年的農業綜合開發中進行大面積土地平整時,喪失表土較多的土壤和溫度較低的冷浸田也易發生缺鋅現象;通過多年的增磷補鉀後,有效磷含量高的土壤,大量施用氮肥會使作物需鋅量增加,易引起缺鋅。

缺鋅可導致作物產量及品質的下降,必須及時補鋅。但土壤中鋅含量過多也會導致農作物中毒。因此,對缺鋅田塊補鋅時一定要嚴格控制施用量和濃度,否則,會矯枉過正,適得其反。

正確的施鋅方法是:在確診為秧苗缺鋅「坐兜」時,用0.1%~0.

3%的硫酸鋅溶液,對發病稻苗連續噴2~3次,每次間隔7天;也可每畝用硫酸鋅1~1.5千克,拌幹細土後均勻撒于田面,並人工耕田1次。

(4)藥害。水稻胺苯磺隆藥害的症狀表現為:受害較輕的,水稻植株矮化,葉色發黃,分櫱減少;藥害嚴重田塊水稻根系發黑,且有惡臭,前期無新根產生,後期少量新根伸出後平展,不下扎,且生根部位上移,葉片從先出葉開始死亡,先是發黃,再是變黑枯,心葉葉色淡黃、僵滯。

解決辦法有:①葉面噴施通用型水稻噸田寶,促進水稻分生新鮮的側根,降解有毒物質,增強根系活力,恢復水稻的生機,促進秧苗轉化。②增施磷鉀鋅肥。

③排水露田,透氣增氧。營造適合於水稻恢復生長的養分、氧氣和水分環境。

7樓:樊萱蟻向露

一、稻瘟病

1、選用抗病良種,合理佈局品種。

2、科學管理肥水,是綜合防治稻瘟病的重要措施;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後期看苗看天看田巧施肥,增施磷鉀肥。管水必須與施肥密切配合,實行科學合理排灌,以水調肥,淺水勤灌,結合烤田達到促控結合。要防止孕穗、抽穗期斷水。

3、消滅越冬菌源,處理病谷、病草,培育無病壯秧。對病田的稻穀、病稻草要單獨堆放,春播前處理完畢。用做堆肥的稻草,應充分腐熟後施用。

4、稻種需要進行消毒滅菌:(1)用三環唑浸種或拌種,可用20%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浸種48小時。也可按種子重量的0.

1%用20%可溼性粉劑拌種。(2)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浸種48--72小時,撈起瀝乾,再用清水洗淨藥液後催芽,可兼治稻惡苗病、稻胡麻斑病。

5、藥劑防治:注意噴藥保護處於易感期的稻株及感病品種。葉瘟要注意控制發病中心。

施藥區以預防穗頸瘟為重點,注意在破口初期防治,隔7-10天再施藥1次。常用藥劑三環唑是一種保護性藥劑,預防稻瘟病作用優良,因此要在病害初期或發生前用藥。在病害發生危害長的年份與地區,第一次施藥後15--20天,須進行第二次施藥。

防治穗頸瘟,在水稻破口期,每畝施用20%可溼性粉100克,對水50--75升噴霧。稻瘟病藥劑防治的重點在於保護分櫱盛期和抽穗期,以防治葉瘟和穗瘟為主。

二、稻紋枯病

1、應在灌水耕田和平地時打撈菌核,並將打撈的菌核攜出田外燒燬。

2、在用水上要貫徹「前淺、中晒、後溼潤」的原則,避免長期深灌或晒田過度,做到「淺水分櫱、夠苗露田、晒田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輕晒、淺水養胚、溼潤長穗、不過早斷水、防止早衰」。在用肥上應施足基肥,及早追肥,氮肥和磷鉀肥相結合。在栽培上要做到合理密植,在保證基本苗數的情況下,因地制宜地放寬行距,改善群體通風條件,降低田間溼度,減輕發病。

3、藥劑保護的重點在於上部3片功能葉。可選用16%稻豐收或3%井崗黴素。

三、稻曲病的綜合防治:

1、發病的稻田在水稻收割後要深翻,以便將菌核埋入土中。

2、種子處理可以結合稻瘟病的防治進行。

3、用藥適期在水稻破口前7-10天施藥。藥劑可選用3%井崗黴素200毫升,或用16%稻豐收100克。

四、水稻螟蟲的綜合防治:

1、調整栽培制度

2、灌水殺蛹

3.隨割隨挑,曝晒稻草

4.齊泥割稻

5.防治水稻螟蟲應採取「治前控後,治苗保穗」的防治策略。對達到防治指標的田塊,應及時進行藥劑防治,可用銳勁特或**磷或殺蟲單

五、稻飛蝨的綜合防治:

化學農藥是防治飛蝨的重要手段,「壓前控後爭主動,合理用藥保豐收」是防治飛蝨的重要策略。

1.農業防治:主要是肥水管理和保護天敵。

2.化學防治:可選撲蝨靈、毒死蜱、銳勁特、敵敵畏等。

六、縱卷葉螟的防治:

1.防治策略:治好前期,狠治穗期,保產增效。

2.農業和生物防治

3.化學防治:稻縱卷葉螟的藥劑防治適期應該是在初孵幼蟲高峰期或2齡幼蟲始盛期用藥。銳勁特、毒死蜱、殺蟲單等,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史丹利複合肥在水稻分櫱期追施多少斤為宜

史丹利複合肥在水鐷期追施每畝30斤左右為宜,因為在插秧之前上有底肥,所以追肥不宜過多。水稻分櫱期施下什麼肥 穗多 穗大,是水稻高產的基礎。雖然水稻具有較強的分櫱能力,但只有早期的分櫱才是 有效分櫱 才能夠成穗。因此提高水稻產量,不僅要在 促櫱 上下功夫,關鍵是要在促進水稻 早櫱 上下功夫。增加水稻分...

各位老師水稻葉片發紅是怎麼回事,水稻葉尖發紅是怎麼回事

考慮積水bai多根系不好,或土壤鉀du肥zhi 不足影響引起赤dao枯病為害,建議排水晒田,專增施鉀肥,葉面屬噴施磷酸二氫鉀加碧護加安泰生加美洲星或氨基酸 海藻酸或腐植酸葉面肥,可以快速促使生根壯苗,葉片濃綠健壯,並增強抗病性抗逆性 水稻葉尖發紅是怎麼回事?水稻赤枯病是缺鉀引起,葉尖發黃,並有褐色細...

各位專家,水稻這是怎麼回事,各位專家好這水稻是怎麼回事

水稻葉黑粉病 葉片褐色小斑點,沿葉脈呈斷續的線狀排列 水稻葉黑粉病 病部隆 專起,屬顏色變深,其內充滿黑粉,病斑四周呈黃色 可以用丙環唑,已唑醇,戊唑醇,氟環唑,苯醚甲環唑 丙環唑等加磷酸二氫鉀加有機矽噴霧,間隔7天連續噴施一次。各位專家好 這水稻是怎麼回事 看 水稻有3個原因引起 1.孕穗期肥水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