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師說「凱旋歸來」,這個成語是前後重複的,我覺得是互文(就是下句是對上面的補充說,兩句意思

2021-03-22 08:23:27 字數 6165 閱讀 4430

1樓:匿名使用者

凱旋就是勝利歸來的意思

凱:是勝利的意思;旋:就是歸來。現泛指被派出去的軍隊、組織、機構或人圓滿地完成所指派的任務後載譽歸來。

所以不能用凱旋歸來,可以用勝利歸來

大勝而回

2樓:匿名使用者

重複,凱旋就是勝利歸來的意思,歸來屬於重複。

為什麼老師說「凱旋歸來」這個成語是前後重複的?我覺得這是互文。有沒有高人解釋解釋?

3樓:匿名使用者

凱旋是軍隊,組織,人員等圓滿完成任務載譽歸來的意思,即歸來重複了。

4樓:飛向普羅旺斯

凱旋就是勝利歸來的意思,應該是重複

互文是什麼意思?

互文修辭手法,互文有什麼作用

5樓:金牛咲

互文修辭,是古漢語中一種特殊的修辭手法。即互文見義,是指在有意思相對或相關的文句裡,前後兩句詞語互相呼應,互相交錯,意義上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使文句更加整齊和諧、更加精煉的一種修辭手法。特點是:

上文裡含有下文將要出現的詞,下文裡含有上文已經出現的詞。

例如:煙籠寒水月籠沙。(杜牧《泊秦淮》)

可以理解為:煙霧籠罩著寒水也籠罩著沙;月光籠罩著沙也籠罩著寒水。如將此句譯作:煙霧籠罩著寒水,月光籠罩著沙,意思就講不通了。

擴充套件資料

互文與對偶的區別:

1、定義不同。

(1)、對偶是用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應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辭方式。

(2)、互文是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來表達一個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辭方法。

2、特徵不同。

(1)、對偶句形式工整、勻稱並節奏鮮明,音調和諧,便於記憶和傳誦;對偶句前後呼應,互相映襯,對比鮮明,語言凝鍊,能增強語言的表現力,使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互文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上文裡含有下文將要出現的詞,下文裡含有上文已經出現的詞。

6樓:課文你來說

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採用的一種修辭方法。

它是這樣一種互辭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

作用: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來表達一個完整句子意思。使句子更加形象生動,引發讀者興趣。

7樓:匿名使用者

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採用的一種修辭方法。古語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

」具體地說,它是這樣一種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一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

「互言、互辭、互體,相對為文」,是「在連貫性的語句中,某些詞語依據上下文的條件互相補充,合在一起共同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或者說上文相補充,合在一起共同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或者說上文省下了下文的詞語,下文裡省了上文出現的詞語,參互成文,合而見義。

」 可見,互文屬古文修辭方法之一,是上下文義互相交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來譯。

這類句子句法關係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義彼此互見。我們理解它時,要把上下文的意思聯絡起來考慮,要瞻前顧後,不能偏執任何一端,把它割裂開來,只從字面上去理解。只有如此,才能正確地、完整地、不片面地掌握這類句子的真正意思。

綜觀中學語文教材選編的古詩文中,運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的幾十處,概括起來,一般有以下幾種型別。

按語言形式來劃分,互文可分為短語(含成語)互文、單句互文、偶句互文及多句互文四種形式,其中短語互文、偶句互文比較常見。

(一)、短語互文 就是一個短語中前後兩部分的詞語構成互文,理解時必須把前後兩部分詞語拼合起來。例如:

1、去國懷鄉。(范仲淹《岳陽樓記》)

2、泉香而酒冽。(歐陽修《醉翁亭記》)

例1「去國懷鄉」是「去國去鄉,懷國懷鄉」的濃縮形式,可譯為「離開國都家鄉,思念國都家鄉」;

例2「泉香而酒冽」是「泉香冽,酒冽香」的濃縮形式,可譯為「泉水和酒都很清香」。

(二)、單句互文 即一個句子前後兩部分構成互文。所謂單句互文者,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後兩個詞語在意義上交錯滲透、補充是也。例如:

3、煙籠寒水月籠沙。(杜牧《泊秦淮》)

4、秦時明月漢時關。(王昌齡《出塞》)

例3我們應理解為:煙霧籠罩著寒水也籠罩著沙;月光籠罩著沙也籠罩著寒水。如將此句作:「煙霧籠罩著寒水,月光籠罩著沙」理解,那就大錯而特錯了,怎麼講不通意思。

例4由「秦時明月」和「漢時關」兩部分組成,前者省「漢」和「關」,後者省「秦」和「明月」,可理解為「秦漢時的明月和關隘」。

8樓:匿名使用者

互文的作用:其—是為了避免詞

語單調重複,行文時交替使用同義詞

其二是出於字數的約束、格律的限制或表達藝術的需要,必須用簡潔的文字、含蓄而凝鍊 的語句來表達豐富的內容,於是把兩個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現一個而省略另一個,即所謂「兩物各舉一邊而省文」,以收到言簡意繁的效果

主人忘歸客不發是不是互文

9樓:匿名使用者

互文 是這個意思 主人客忘歸不發 意思為主人客人都忘記回去 不出發 明顯不通順 應該為一個回 一個出 可參照例句 主人下馬客在船 此句為互文 譯為 主人和客人下馬 一起進了船

10樓:匿名使用者

互文應該是把兩個主語謂語可以互換互用,若是互文,則可變換為主人不發客忘歸,明顯是不對的,所以個人認為不是互文。

俊才星馳,這個 成語 是 什麼 意思

11樓:左祿咎季

這個成語出自王勃的《滕王閣序》:「雄州霧列,俊採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

其中「俊才星馳」中的「俊才」,指代有才能的人。「星馳」與「霧列」相對,許多書上翻譯的都是象流星一樣飛馳。其實我覺得應該是和「霧列」一樣,是聚集,羅列,相互競爭。

12樓:

雄州霧列,俊採星馳出自《騰王閣序》

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給「雄州霧列」的註釋是:「指洪州境內的建築如雲霧排列,到處都是。雄州,大州。

」給「俊採星馳」的註釋是:「有才能的人士如流星一般賓士驅走。俊採,指有才華的人。

」人教版的高中《語文》(必修五)給「雄州霧列」的註釋是:「雄偉的大州像霧一樣湧起。這是形容洪州的繁盛。

州,指洪州。」給「俊採星馳」的註釋是:「傑出的人才像星星一樣。

形容人才之多。俊採,指人才。星馳,眾星是執行著的,所以說『馳』。

」兩部教材給這兩句所作的註釋、翻譯,其中對「雄州(州)」、「俊採」的註釋是可以理解的,其他的註釋、翻譯,有的不完全準確,有的實在沒有可取之處,也不合邏輯。

有人認為可以這樣理解:「雄州霧列,俊採星馳」運用了互文見義的修辭手法,合起來說就是「雄州俊採霧列星馳」,以此來比喻洪州城中的人才多且為國家大事急速奔波。這樣理解的根據何在呢?

先說「雄州」。《漢語大詞典》把「雄州」釋為「地大物博人多,佔重要地位之州」,並舉有三個語例,分別是:①南朝梁何遜《與建安王謝秀才箋》:

「夫選重雄州,望隆觀國。」②唐王勃《秋日楚州郝司戶宅遇餞崔使臣序》:「憑勝地,列雄州,城池當要害之衝。

」③清黃景仁《潁州西湖》詩:「昔時賦詩傳盛事,文獻相續誇雄州。」《滕王閣序》中的「雄州」當取這個意思。

次說「霧列」。《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未收「霧列」一詞,在許多典籍中也未見有使用的。因此,要解釋這個詞得分別從「霧」和「列」入手。

我們知道,「霧」是霧氣。由此可比喻為「濃密、盛多(《漢語大詞典》)」。還由於「霧」可聚可散,所以「霧」與其他動片語合,可以用來比喻眾多的人或聚或散。

如:①蒯通曰:「天下初發難也,俊雄豪桀建號壹呼,天下之士雲合霧集。(《史記·淮陰侯列傳》)

②於時雲興之將帶州,猋起之師跨邑,哮闞之群風驅,熊羆之族霧合。(《晉書·陸機傳》)

③晉餘黎民,將雲集霧聚。(《宋書·索虜傳》)

④賓僚霧集,教義風靡。(《隋書·潘徽傳》)

⑤武夫奮略,戰士講銳。電駭風馳,霧散雲披,變詐乖詭,以合時宜。(《後漢書·蔡邕列傳》)

⑥宜選敢悍數千,騖行潛掩,偃旗裹甲,鉗馬銜枚,檜稽而起,晨壓未陣,旌噪亂舉,火鼓四臨,使景不暇移,塵不及起,無不禽鎩獸讋,冰解霧散,掃洗哨類,漂滷浮山。(《宋書·袁淑傳》)

⑦所以周無上算,漢收下策,以其倏來忽往,雲屯霧散,強則騁其犯塞,弱又不可盡除故也。(《隋書·樑睿傳》)

⑧神來何從?馺然靈風。神去何之?杳然幽蹤。伊神去來,霧散雲烝。(《宋史·郊祀志》)

從以上所舉的8個語例中可以看出,「霧」是用來比喻人多的。所謂「霧集」比喻「天下之士」像霧聚集一樣(歸來)。例②③④可以以此類推。所謂「霧散」比喻那些人像霧散去一樣消失。

那麼,「雄州霧列」中的「霧列」是什麼意思呢?這裡的「霧列」當與「霧集」、「霧聚」的意思相近,「霧」比喻人多;「列」取「密佈」的意思。《廣雅·釋詁三》:

「列,布也。」「霧列」指人才像濃霧密佈一樣多。王勃為什麼不選用常見的「霧集」、「霧聚」、「霧合」這類說法,而仿造一個「霧列」呢?

這正反映了王勃用詞的講究、靈活與準確。王勃在這裡是讚美洪州城中的人才多,不包含自己。如果選用「霧集」這類說法,就包含自己了,因為他自己也是從別處到洪州城中的,所以他才會把「霧集」這類說法換做「霧列」。

筆者在《二十五史》中檢索用「霧」比喻人的使用情況時有個有趣的發現,自《舊唐書》以後,就不見有用「霧」來比喻人的語例了。上面例⑧是《宋史》中的語例,但是用來比喻神的。這或許是今人為什麼忽略了用「霧」比喻人的原因之一吧。

再說「星馳」。《漢語大詞典》中收有「星馳」這個詞,並列出3個義項,分別是:①如流星飛奔。

②連夜奔走。③猶競爭。其中第③個義項與本文討論的問題關係不大,所以不作述說。

「俊採星馳」中的「星馳」如果直接照字面義去翻譯,像蘇教版教材註釋那樣處理,很顯然不好理解。有才能的人為什麼要像流星那樣奔走呢?王勃為什麼這麼說呢?

這些疑問都不好回答。那麼,這裡的「星馳」該如何理解呢?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看看典籍中使用「星馳」一詞所要表達的意思。

①近者王如亂北,杜弢跨南,二徵奔走,一州星馳,其餘郡縣,所在土崩。(《晉書·陶侃傳》)

②今遣行護軍將軍臧質等,齎皇帝璽綬,星馳奉迎。(《宋書·范曄傳》)

③陛下欲百官羽儀,星馳推奉,臣前後固執。(《宋書·文五王傳》)

④臣即日便應星馳歸骨輦轂。(《宋書·顧琛傳》)

⑤及丁文皇帝憂,時為齊隨王諮議,隨府在荊鎮,彷彿奉聞,便投劾星馳,不復寢食,倍道就路,憤風驚浪,不暫停止。(《梁書·武帝紀下》)

⑥躍馬裹糧,星馳電發,撲討虔劉,肆陳斧鉞。(《魏書·高允傳》)

⑦即遣尚書邢巒總精騎五萬,星馳電驅。(《魏書·田益宗傳》)

⑧王將命駕致請,佐史前後星馳報之。(《北齊書·馮偉傳》)

⑨永進曰:「此賊既無城柵,唯以寇抄為資,安則蟻聚,窮則鳥散,取之在速,不在眾也。若星馳電發,出其不虞,精騎五百,自足平殄。(《周書·段永傳》)

⑩胡悉貪而信之,不告始畢,率其部落,盡驅六畜,星馳爭進,冀先互市。(《隋書·虞世基傳》)

以上所舉的10個語例中的「星馳」,不管怎麼翻譯,都是描寫迅速奔走的。或為軍事,或為政事,或為其他的要事。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再回到《滕王閣序》原文中看「星馳」,就好理解了。

原來王勃所說的「俊採星馳」是說洪州城中有才能的人都在像流星飛奔一樣(為國家的政事而奔波)。這樣理解和文中的描寫正相吻合。如下文所描寫的「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

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

通過以上的分析論述,我們可以把「雄州霧列,俊採星馳」譯為「地大物博的洪州城中英俊的人才像濃霧密佈一樣到處都是,像流星飛奔一樣(為國家的政事而奔波)。」

這樣理解,也許有人會認為與文中的語言環境前後脫節。「雄州霧列,俊採星馳」前面的句子是「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後面的句子是「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這兩組句子中的前一分句是寫物、地,後一個分句是寫人的。

而中間的「雄州霧列,俊採星馳」前後兩個分句只是單一寫人的,與前後的語境不協調,這該如何解釋呢?其實,王勃這樣安排正顯示了他行文的高超與嚴密。從形式上看,「雄州霧列」是寫地方的,內容同下一句合在一起理解才是寫人的,這正像詩歌中的「借對」,形式上相對,內容上可以另作理解。

如此理解,文理就自然通暢了。

還需補充說明的是,由於「霧列」和「星馳」這兩個詞,有時可以理解為主謂結構,有時可以理解為偏正結構,所以有人會誤認為這裡的「霧」和「星」是名詞作狀語。其實不然。這裡的「霧列」「星馳」是主謂結構,是用來表比喻的,不能理解為名詞作狀語。

「凱旋歸來」有語病嗎, 凱旋歸來 這個說法有語病嗎

凱旋歸來 有語病。在詞典中,凱即勝利的意思,旋,就是歸來。一般人都習慣在後面加上個 歸來 覺得通順。殊不知,旋 就已經有歸來的意思了,這樣會重複。所以 凱旋而歸 和 凱旋歸來 等都是錯誤的。用法示例 1 英勇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凱旋,每到一處都要受到當地群眾的熱烈歡迎。2 航天英雄聶海勝 費俊龍在圓滿地...

不同電壓的電池為什麼不能並聯物理老師說

這個是因為不同電壓並聯後會出現兩組電池相互充放電,不僅將電池效能降低而且會損傷電池,因此一般電池組合時需要配對,確保良好的一致性 弘孚鋰電 名貝科技 不同電壓的電池並聯在一起,電壓高的電池會向電壓低的電池充電,會損壞電壓低的電池,電壓高的電池也會放電,導致電能消耗。電池並聯電壓不同電流增大對嗎 不對...

為什麼老師說我畫的素描沒有靈氣,比如真人頭像,什麼是靈氣

畫畫就像散文,bai形散而du神不散。畫真人zhi重要的神態,抓住人物的dao特徵,如 眼神 內 顴骨 容臉形等。黑白灰關係很容易明確,從明暗交界線開始觀察,暗部要統一併且透明。還有就是畫面細節的處理,比如畫真人的頭髮,可以留一小縷頭髮在額頭或耳邊,這樣就增加了畫面的靈動感 人物的嘴角也要仔細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