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左右),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50字左右)

2021-03-22 02:55:26 字數 6733 閱讀 3872

1樓:團長是

端午節介紹:端午節,我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喝雄黃酒等等。端午節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多種傳說,但是在漫長的選擇淘汰中,紀念屈原的傳說流傳最廣,最得人心。「其志潔,其行廉」,從司馬遷對屈原飽含深情的敘述開始,屈原忠貞愛國的形象在歷代文人的敘述中越發高大。漢代以降,人們就認為端午節是因屈原而起的。

在抗戰相持階段的2023年,郭沫若的歷史劇《屈原》以古喻今,激起廣大民眾的愛國熱情,更讓屈原的愛國形象深入人心。2023年,屈原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名錄。

宋穎認為,端午節本不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起,但是在發展過程中,端午節逐漸與屈原和愛國主義緊密聯絡在一起,併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2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又稱天中節,端陽節,重午節,龍舟節,當午汛,龍日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在這一天我們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喝雄黃酒等等。而且端午節還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3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的來歷簡短20字

【篇一:端午節的來歷簡短20字】

據說楚國的屈原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世人為紀念他,包粽子、賽龍舟等習俗沿襲至今。

【篇二:端午節的來歷簡短20字】

【端午節簡介】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

五、重五、端陽、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

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

4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配香囊。主題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驅除毒蟲、邪魔。

希望採納

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的簡短介紹(50字左右)

5樓:baby鞋子特大號

端午節介紹:端午節,我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喝雄黃酒等等。端午節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多種傳說,但是在漫長的選擇淘汰中,紀念屈原的傳說流傳最廣,最得人心。「其志潔,其行廉」,從司馬遷對屈原飽含深情的敘述開始,屈原忠貞愛國的形象在歷代文人的敘述中越發高大。漢代以降,人們就認為端午節是因屈原而起的。

在抗戰相持階段的2023年,郭沫若的歷史劇《屈原》以古喻今,激起廣大民眾的愛國熱情,更讓屈原的愛國形象深入人心。2023年,屈原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名錄。

宋穎認為,端午節本不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起,但是在發展過程中,端午節逐漸與屈原和愛國主義緊密聯絡在一起,併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擴充套件資料:

端午的多個名稱由來:

1、天中節

天中節名稱根據陰陽術數而來。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卷二十·熙朝樂事》:「端午為天中節,是因為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最高點,午時尤然,故稱之為「天中節」。

2、端陽節

午日為「陽辰」,午月第一個午日,故稱端陽。《荊楚歲時記》中說: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之為「端陽節」。

3、重午節

上古干支紀元法,以天干地支來作為載體,紀元通用天干地支。最初端午為干支歷的午月午日,正月建寅,第五個月即為午月,午月午日謂之重午。到了漢代時,由於南北統一,曆法變動,朝廷為了方便過節,規定每年的端午節改為陰曆五月初五日。

4、龍舟節

龍舟競渡最早是古越人祭龍祖的一種祭祀活動形式,南越使用舟船普遍,往往在船的首尾畫上龍圖形作為本族的圖騰或保護神。扒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中國南方十分流行,尤其是廣東地區。

5、當五汛

在上海部分農村,靠杭州灣北岸一帶區域,如奉賢、南匯等地區,習慣上稱「端五節」為「當五汛」。亦有個別地區稱為「五月當午」。

6、龍日節

龍是古越人的原始信仰,源自天象崇拜。東方蒼龍七宿,春季於東方抬頭,夏季於南方騰昇,秋季於西方退落,冬季於北方隱沒。仲夏端午,蒼龍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因此稱為龍的節日。

6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更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7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簡介:吃粽子的習俗和賽龍舟的習俗,都是因為古時候的愛國詩人屈原投江,吃粽子是為了讓魚蝦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屍體,賽龍舟是人們駕著船去打撈屈原的屍體。

8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時,楚國大夫 屈原 因苦勸楚王無果,憂憤投江自盡。楚國百姓懷念這位為人清正的大夫,於是將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魚群吃了米而不吃 屈原 屍身。後世延續為傳統,漸漸演化為端午節

9樓:姜小壞

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更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睡覺覺了流淚

10樓:愛**主角

端午節要吃粽子、賽龍舟等等等等

11樓:匿名使用者

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艾葉

12樓:匿名使用者

788位粉絲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更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3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的日子,就是這麼簡單。

14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中國端午節″已被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15樓:匿名使用者

周長和麵積的公式是農曆五日,窗戶就成端午節,端午節為1月8日,7月88號上海博物館等你們(=^^=)

16樓:曹人中

520 520 520

17樓:匿名使用者

還對哦,根本不對。真是假冒牌貨

18樓:匿名使用者

信你明明做最做最做最做最我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50字,很急!!!!!!

19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的來歷簡短20字

【篇一:端午節的來歷簡短20字】

據說楚國的屈原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世人為紀念他,包粽子、賽龍舟等習俗沿襲至今。

【篇二:端午節的來歷簡短20字】

【端午節簡介】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

五、重五、端陽、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

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

20樓: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的習俗400字左右

21樓:王榮梅

端午節的習俗:

1、吃粽子

粽子又稱「角黍」,「筒粽」,在晉代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在當時,粽子還用作禮尚往來之物。如今,粽子的花色品種更為繁多。

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東亞及東南亞等國。

2、賽龍舟

賽龍舟前,先要請龍、祭神。人們祭祀龍神廟時氣氛很嚴肅,多祈求農業豐收、風調雨順、去災異、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划龍舟時,多有唱歌或念口號助興。

聲音雄渾壯美,扣人心絃,也增加賽龍舟時的氛圍。

3、掛艾草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

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良物。端午節在家門口掛艾草,就像貼上一道靈符,可以趨利避害。人們一般會將艾草綁成一束,然後插在門楣上,或是在門楣兩端分別插上一根艾草。

端午節的由來50字左右

22樓:瘋子難不難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的節日。

因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節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個別地方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龍圖騰祭祀,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附會紀念屈原跳江自盡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最後形成如今端午節文化內涵。

23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時,楚國大夫屈原因苦勸楚王無果,憂憤投江自盡。楚國百姓懷念這位為人清正的大夫,於是將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魚群吃了米而不吃屈原屍身。後世延續為傳統,漸漸演化為端午節

24樓:匿名使用者

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船隻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

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

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迎濤神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

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

龍的節日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

(一)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裡常被蚊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係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髮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係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蹟。

惡日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呂氏春秋》中《仲夏記》一章規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慾、齋戒。《夏小正》中記:

「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大戴禮》中記,「五月五日畜蘭為沐浴」以浴驅邪,認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傳說也很多。《史記?

孟嘗君列傳》記歷史上有名的孟嘗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認為「五月子者,長於戶齊,將不利其父母。」《風俗通》佚文,「俗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論衡》的作者王充也記述:「諱舉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殺父與母,不得舉也。」東晉大將王鎮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惡」。

宋徽宗趙佶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在宮外。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可見從先秦以後,此日均為不吉之日。

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夏至持這一看法的劉德謙在《「端午」始源又一說》和《中國傳統節日趣談》中,提出三個主要理由:(一)權威性的歲時著作《荊楚歲時記》並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節日風俗,卻把吃粽子寫在夏至節中。至於竟渡,隋代杜臺卿所作的《玉燭寶典》把它劃人夏至日的娛樂活動,可見不一定就是為了打撈投江的偉大詩人屈原。

(二)端午節風俗中的一些內容,如「踏百草」、「鬥百草」、「採雜藥」等,實際上與屈原無關。(三)《歲時風物華紀麗》對端午節的第一個解釋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即端午節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節又可稱為天中節。

由此端午節的最早起源當系夏至。眾說紛紜,而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由於屈原的人格藝超群,人們也願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於他。

紀念女詩人秋瑾秋瑾字睿卿競雄,號鑑湖女俠,小字玉姑,浙江紹興人,幼年擅長詩、詞、歌、賦,並且喜歡騎馬、擊劍,有花木蘭、秦良玉在世之稱。28歲時參加革命,影響極大,在預謀起義時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於光緒三十三年五月五日在紹興軒亨口英勇就義。後人為敬仰她的詩,哀悼她的忠勇事蹟,於是,與詩人節合併來紀念她,而詩人節又是因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為端午節。

紀念孝女曹娥  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

習俗有包粽子、賽龍舟、戴香包、插蒲子艾葉、喝雄黃酒、祭五瘟使者等。

端午節的習俗左右端午節的習俗120字左右

1 賽龍舟 是端午 節的主要習俗。2 吃粽子 端午節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 3 佩香囊 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 4 懸艾草 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院,以菖蒲 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5 雄黃酒 據說,這種做法可以使蚊蟲 蛇 蠍 蜈蚣 壁虎 蜘蛛 蟾蜍等不上身。拓展資料 端午節美食 ...

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節的來歷 習俗

這裡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 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 筒粽 的由來。為什麼後來又用艾葉或葦葉...

端午節的習俗,來歷和傳說,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

端午習俗主要有扒龍舟 祭龍 採草藥 掛艾草與菖蒲 拜神祭祖 洗草藥水 打午時水 浸龍舟水 食粽 放紙鳶 睇龍船 拴五色絲線 薰蒼朮 佩香囊等等。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十分盛行的民俗大節,過端午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