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武術歷史的發展角度看武術價值功能的變化

2021-03-22 01:14:09 字數 5126 閱讀 3062

1樓:墨明棋妙好久

武術的技擊價值:伴隨人類文明的出現,武術開始萌發、發展。遠古時期生產力水平低下自然環境惡劣,人類在生存競爭中,為了生存人們不得不與獸鬥,而在這種嚴酷的鬥爭中,武術的擊開始了萌芽。

同時人與獸斗的工具和技能開始轉化為人與人搏殺格鬥的工具和技能,有力促進了技擊技術的發生和發展,使用兵器的技藝和格鬥能力也逐漸從生產技術中分離了出來。

在以冷兵器為主要兵器的時代,武術的技擊價值尤為突出,歷代統治者無不極力加強軍隊建設,提高裝備水平和提高士兵作戰的技能。春秋戰國《孫子兵法》中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何良臣在《陣紀》中也說軍隊必須使裝備精良,以提高戰鬥力,下至民間的團體或個人間的格鬥,雖大都是為了團體或個人的私利,沒有明確的政治目的,但格鬥的技術仍然受到普遍的重視。所以武術的技擊價值在古代就成了它的主要社會價值。

武術的軍事、娛樂健身、宗教價值早在原始社會時期,為了爭奪食物、領地以及性選擇而發生爭鬥。氏族部落之間開始出現有組織的戰爭,為適應戰爭需要,原始人群要作戰鬥演習操練,熟悉戰鬥的擊刺動作和群體組合,於是萌生了武舞,也叫戰舞。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對享樂需要有了很高的要求之後,對安全的需要,對自衛的需要不僅沒有削弱反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個人、政治、集團、國家的利益日益增加,自衛意識也日益強烈。

同時,為了準備戰爭,首先就要組織軍隊,正是由於軍事在國家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軍事訓練是國家行為,武術也就成了由國家推動,隨著國家機器的運轉而存在、發展的軍事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兩晉南北朝時,由於爭鬥不斷、戰亂頻繁,戰爭的現實促進了軍事武藝的發展,特別是民族間的戰爭,使得各民族的武藝得到了發展與交流,同時兩晉兵制繼承漢魏仍以「世兵制」為主,這種制度使軍事技能包括武藝成為家傳,對促進軍事武藝的提高起到一定作用。

2樓:放開手呼吸

是啊,很多老拳師的功夫只能帶進棺材,這些真功夫的失傳,使中華功夫到了一個低點,而一些所謂的假大師,出來招搖撞騙。

3樓:柔影藝

拳擊是價效比最合算的,普通人練上三個月就能打了,需要的裝置又少。沙袋,跳繩,再加上跑步,足夠了 。

4樓:浮雲滿天

起初人們習武是為了保家衛國或是侵略他國,後來是為了行俠仗義、打抱不平,再後來是抵抗侵略(清代),現在是強身健體

5樓:匿名使用者

在社會上

說話可以解決問題

解決不了的話,就開打,這是真理

6樓:軒轅劍妖

中國古代功夫為什麼很少用腿,像八極拳,太極拳,少林拳都很少用腿打

試述武術的發展史及其歷史意義?

中國武術的發展史

7樓:果子

傳說炎黃時代,東方有個以野牛為族徽的蚩尤部落,崇尚武技,勇猛善鬥,特別善於徒搏角抵(摔跌)。他們頭戴牛角或劍戟樣的裝束,當與人交鬥時,除用拳打、腳踢外,最善抓扭對方,用頭頂觸對方,使之不敢接近。後人稱其為「蚩尤戲」。

蚩尤的角抵是一種徒手搏鬥,包含賜、打、摔、抵、拿等多種方法,既可用於戰場,又可用於平時演練,對後世對抗性專案的發展有一定影響。

進入階級社會,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兵器的改進,武術也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商周時期,由於青銅業的發展,出現了矛、戈、戟、斧、鉞、刀、劍等精良兵器,以及運用這些器械的方法,如劈、扎、刺、砍等技術,還有了較量武藝高低的比賽。

當時的武技多稱「手搏」、「手格」、「股肱」等。據《史記》記載,夏王桀、殷王武乙和紂王都是徒手生擒猛獸的技術能手。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紛爭,七強圖霸,戰爭十分頻繁。武術的格鬥技能在軍隊和民間得到重視和迅速發展。這時鐵器的出現和步騎兵的興起,使**的內容更加豐富,不僅質量精良,長短形態多樣,武術的技擊性進一步突出。

同時武術的健身作用也受到重視。這時比試武藝已非常普遍並很講究攻防技巧,拳術打法也出現了進攻、防守、**、佯攻等。

當時諸侯各國「以兵戰為務」,對拳技、臂力、筋骨強壯出眾者都很重視。齊國宰相管仲,為使齊國強盛,實行兵制改革,責令官兵進行實戰性武技訓練,凡是民間有拳勇而不報告者按隱匿人才問罪。每年春秋兩季,齊國都舉行全國性的「角試」,選拔武藝高強的豪傑充實到軍隊中去。

因面齊軍舉兵如飛鳥,動兵如閃電,發兵如風雨,前無人敢阻,後無人敢傷,獨出獨入,如入無人之境,趙國人荀況(又稱苟子)目睹齊人崇尚武技的情況,回國後與趙王談起齊國強盛的原因時說:「齊人隆技擊。」而劍本在當時的吳越則十分興盛。

古代有一位著名女擊劍家就出在越國,時稱「越女」。她不但劍技出眾,而且有一套技擊理論。據《吳越春秋》記載:「凡手戰之道,內實精神,外示安儀,見之似好婦,奪之似猛虎。

布形候氣,與神俱往,……一人當百,百人當萬。」早在2000多年前,我國就已有較為成熟的技擊理論記載,井提出內外合

一、形神兼備的見解。

我們都知道楚漢之爭時鑰「鴻門宴」的歷史事件,其中有一個著名典故——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可以看出,當時的武術已由過去單純的攻防動作逐步發展成可以單獨演練的套路形式。

漢代是武術大發展的時期,在宮廷的酒宴中常出現劍舞、刀舞、雙戟舞等單人的、對練的或集體舞練的套路運動。徒手的拳術表演和比賽也深受統治者重視。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中記載漢哀帝就是一個「卞戲」迷,說他「雅性不好聲色,時覽卞射武戲」。

漢代還通過「試棄」(拳技的考試)選拔武職人員。後漢名將甘延壽就是通過「試棄」,被選用為「期門」軍職的。

漢代拳術除了「防身殺敵」、「以立攻守之勝」的實用之術外,還出現了觀賞性和健身性的象形舞,如「沐猴舞」、「狗鬥舞」、「醉舞」,還有「六禽戲」、「五禽戲」等。這些均可視為早期的象形拳木。這一時期的武術著述也明顯增多。

隋唐時期,由於封建社會經濟的發展繁榮,與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停滯狀態相比,武術可以說又重新崛起。唐朝推行「武舉制」,以考試的辦法選拔武藝出眾人才,這從政策上又促進了民間和官方的練武活動。

在隋未就以武功聞名於世的少林寺,在唐武德年間(618一626年),因助李世民剷平隋未割據勢力王世充有功,少林寺更加聲名大震,官府許其自立營盤、演練僧兵。

僧徒一度達2000餘人,練武之風日盛。傳說少林寺稠禪師「拳捷驍武」,能「引重千鈞,橫塌壁行」。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四子李元吉驍勇善戰,是率軍獨擋一面的將軍,而李淵的次子李世民「結納山東豪傑」,在秦王府蓄養「勇士」800餘人。

其中有大家熟知的《隋唐演義》中的歷史人物——尉遲恭、程咬金、秦瓊,他們都是武藝超群的驍將。

當時在軍旅之中,劍已逐漸被刀替代,但民間仍很盛行,不僅武人練,文人也以佩劍、舞劍為榮。濤人李白、杜甫青年時皆學過劍術。

兩宋時期,內憂外患,戰火頻仍,廣大人民常結社習武以求自保。如「角抵社」、「英略社」、「弓箭社」都是比較大的民間習武組織。此時武技在農村及邊遠地區多側重軍事實用性;而在城市的街頭巷尾多側重套路。

元代由於****比較尖銳,蒙古統治者限制民間習武,不少武術家隱姓埋名,習武組織也轉為祕密性的民間組織,使武術發展受到極大的抑制。

明代是我國武術全面大發展的時代。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拳派林立,僅抗倭名將戚繼光的《紀效新書》中就記載「宋太祖三十二勢長拳,綿張短打,溫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鎖,山東李半天之腿,鷹爪王之拿,千跌張之跌,張伯敬之打……共十六家拳法。

明代武術的大發展與明太祖先元璋重視文武全才的思想分不開。他主張「武官習禮儀,文人學騎射」。這樣,明代不但拳法眾多,而且器械套路也更加豐富多彩,開始有勢有法,有拳譜歌訣。

這說明脫胎于軍事格鬥技術的武術,到明代已逐步形成以套路為主的運動形式,並遠遠超過對抗性運動的發展。

清朝統治時期由於滿清貴族為維持自己的統治地位,一度限制練武,所以清代的武術活動不如明代。但由於武術在民間已有廣泛群眾基礎,加之當時存在許多反清復明組織,人民群眾習武練功以圖推翻滿清統治之風反而使各種流派的武術更加紛呈於世。

以地區分有南派、北派,以山川分有少林派、武當派,以宗教分有佛家的外功、道家的內功,以門類分有太極門、形意門、八卦門、迷蹤門,還有長拳類和短打類。

8樓:baby詩詩最美

「中國武術,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具有極其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中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和豐富起來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是中華人民的優秀文化遺產之一

9樓:伊斯蘭信仰者

2023年,在南京成立了**國術館。

2023年中國武術隊赴柏林奧運會參加表演。

2023年中國武術協會成立,形成了空前廣泛的群眾性武術活動網,為武術的發拓了廣闊的道路。

2023年,在西安舉行了首屆國際武術邀請賽,併成立了國際武術聯合會籌委會,這是武術發展中歷史性的突破。

2023年在橫濱舉行了第一屆亞洲武術錦標賽,標誌武術走進亞運會。

2023年武術首次被列入第十一屆亞運會競賽專案。

2023年,國際武聯被吸收為國際奧委會的正式國際體育單項聯合會成員,這是武術發展中的又一歷史性突破。

研究中國武術史的目的意義是什麼?

10樓:hua丶海賊王

目的意義:

1、研究中華武術的歷史,可以為武術理論的整體性研究提供一個最基本的時空框架,同時也對全面把握我國的歷史文化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景觀。

2、武術典籍是我國曆史文獻體系中的一個特殊領域,是具有很高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的民族文化遺產。但是,許多武術典籍史料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少有人問津。通過研究,這些典籍才可能得以儲存和整理流傳下去。

3、研究中國武術史,具有其不可取代的多種學術價值。

11樓:槍版黃老邪

毫不客氣地說,武術是中國人文明的重要載體和活化石,縱觀中國上下五千年,武文化的起源史,輝煌史,變遷史和沒落史是伴隨著我中華民族的興衰存亡的。離開武術的發展和變遷無法看清歷史的發展脈絡。

炎黃為何大戰於阪泉?為了領土的擴張和族人的生存,這也正是武術最初為何起源的原因,與獸搏,求生存。

東周列國為何征伐?這是武字的起源,下止上戈,通假趾戈,意思是拿著**征伐,這個主題不但貫穿了整個東周,而且正是武,成就了那個時代諸多英雄。我們的墨家文化,兵家文化,道家辨證思想,都在那個時期相繼迸發,長足飛躍。

秦皇為何焚書坑儒?因為韓非一句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所以秦皇燒了儒典,收了天下兵鑄以金人十二。

正如羅貫中所言,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久合靠的是武力統一,合久分靠的還是武力割據。五千年文明史,於四大文明古國其他三國唯一不同的是,我們的文明從未因外族的入侵而徹底中斷毀滅,武文化在其中的作用必然功不可沒。

中國武術自古以來就是上陣殺人的,而不是如今所見的擂臺較技,止增笑耳的末技罷了。

一言以蔽之,不知中國人無以知武術,不知武術無以知中國人。

這就是研究中國武術史的目的。

簡述武術動作的功能,簡述武術的價值

武術運動在精神方面和物質方面對社會產生影響和作用的總和,它的不斷被認識被揭示和繼續向深度開拓,必將促進武術的發展和進步。武術,作為一種獨特的民族體育專案,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影響,其功能也表現出多元的文化價值取向。武術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在各個特定的歷史時期對社會產生著不同的 ...

武術對人體的鍛鍊價值是什麼武術的鍛鍊價值

1 壯內強外的健身作用 中國人民千百年的習武實踐和多年的科學研究,都說明武術由於注重內外兼修,對身體有著多方面的良好影響,經常練習能收到壯內強外的效果.例如長拳類套路,包括屈伸.迴環.跳躍.平衡.翻騰.跌撲等動作,通過內在神情的貫注和呼吸的配合以及人體各個器官的參與對人體的反應速度.力量.靈巧.耐力...

求教傳統武術的實戰價值和氣功的真偽

chenzz03 兄說得很不錯。首先我要你對中華武功有信心。激動一點兒說,中華傳統武術的實戰價值最高,另外氣功也是存在,且很神奇。chenzz03 兄說 還是傳統武術更適用於真正的實戰 至理啊!其實真正的武術不是體育 不是運動,是 決生死 的技術,她是中華文化,是民族哲學。真實的武術世界 武林 是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