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鈞窯 建窯和天目的區別,天目釉建盞天目杯和建盞的區別天目盞和建盞區別

2021-03-21 23:07:08 字數 4767 閱讀 4895

1樓:可可粉醬

1、性質不同:鈞窯即鈞臺窯,是在柴窯和魯山花瓷的風格基礎上綜合而成的一種獨特風格。天目瓷是一種黑色帶有紫及醬色釉彩的瓷器,原指福建的建窯瓷器。

建窯,是宋代福建燒造黑釉茶盞的著名窯場。

2、起始時間不同:約在日本的鎌倉時代(1192—2023年),日本來我國留學的僧人曾從天目山把這種瓷器帶到日本,並稱為天目。建窯創燒於晚唐五代, 歷宋、元、明、清四代,燒瓷歷史長達千年。

2023年,禹縣(今禹州)陶瓷廠開始研製、探索湮沒已久的鈞瓷胎釉的基本配方與燒成技術。

3、特徵不同:天目表面的紋路類似鷓鴣鳥胸部的黑底白斑。建窯胎體厚重堅緻,胎色紫黑。鈞窯用氣泡一個個串連一體呈立體的爬行狀,青蛙卵紋包裹卵核一摞摞正欲孵化而出。

2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按照釉彩就分類不同,鈞瓷屬於彩釉瓷器灰胎,建窯屬於黑釉瓷黑胎。且,鈞瓷釉厚胎厚,所以從審美要求上古代鈞瓷少有小件兒(宜鈞、爐鈞除外)。這些年仿古瓷風潮大發,也有商家開始做小件鈞瓷了!

建窯的釉薄的多。其他的「fluter」說的很清楚了!

3樓:匿名使用者

正是,一是河南,一是福建。燒造工藝不同。

4樓:匿名使用者

史料記載建窯在出窯的時候要向裡潑灑童男童女的血,使精氣凝聚在瓷器上,形成「曜變」,:此記載萬不可信,在出窯之前,曜變已經形成

5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我也是這麼認為的!要不現在燒那麼多建盞要砍多少無辜小生命啊!不過有書如此寫,我也就拿來當談資說說! 還謝曲版指正,沒有誤人太深!

建窯的建盞和寶作瓷燒製的天目、兔毫、祕釉是屬於窯變工藝嗎?

天目釉建盞天目杯和建盞的區別天目盞和建盞區別

6樓:我在廈門等風來

天目」一詞,源於日本,日本學者奧田直榮在《天目》一文中寫到:「現在常用的廣辭苑的天目條上寫著:『用綠茶末沏茶的一種茶碗,為淺而敞的擂缽形器,因中國浙江天目山佛寺的什器而得名。

在中國是以建窯產的為代表,在我國瀨戶產最為出名』」。小山富士夫則寫道:「天目這個詞,最初可能是建盞的意思,繼而吉州窯的茶碗也叫做天目,後來變成只要是黑釉陶瓷都叫做天目。

到了江戶時代,天目這個詞變成了茶碗或陶瓷器的代名詞一樣使用。」,由此可知,即便是在日本使用「天目」一詞,也因不同時期,對「天目」賦予的內涵以及外延亦有所不同,故而奧田直榮認為,在日本,「天目」指的是天目茶碗(建盞和吉州窯黑釉盞)本身和茶碗。而且,「天目」在茶中起著象徵性的存在意義。

日本最早傳入天目的時期,一般認為是在榮西禪師傳入碾茶法的鎌倉前期。《吾妻鏡》曾載,建寶二年(2023年,南宋嘉定七年)二月四日,建軍源實朝宿醉難熬之際,葉上僧正(即榮西禪師)勸他和一碗茶並獻上一本讚頌茶德的書,將軍大悅。雖然沒有提及榮西進茶的就是天目,但是在榮西《吃茶養生記》中所形容的口廣底窄、茶湯久熱難冷的茶甌特徵倒是與建盞一致。

目前日本國內已知最早記載有關建盞的文獻,當推金澤貞顯(1278南宋景炎三年,元至元十五年~1333 年)寫予鎌倉稱名寺主持劍阿(1261~2023年)的信函。該信是為了從劍阿處借用「建盞」等茶具而書寫的,在給劍阿的其信函中,還提及將建盞裝鑲金屬扣邊一事。巧合的是,這與前述失事沉沒於至治三年(1323元朝至治三年)新安船上的帶金屬扣的建盞(或為仿建品)時間相吻合,新安沉船上所運的茶盞,當是日方採購自中國的各種茶器之一。

而在南北朝時期,對建盞、天目概念有過分類的相關文獻。《新札往來》中載有「建盞、油滴……天目……」,其中將「建盞」與「天目」並列,顯然所指不是一物。「油滴」建窯與磁州窯均有生產,在此應該是磁州窯的「油滴」,矢部良明主編的《唐物茶碗》一書中的傳世「油滴」也證明了這一點。

《尺素往來》、《下學集》、《異制庭訓往來》、《禪圖 灰被天目 林小歌》、《庭訓往來》、《桂川地藏記》、《撮壤集》等各時期的辭書和往來書信裡可散見類似的將「建盞」和「天目」並提的記載。

根據日本福岡博多遺址的考古發掘資料證明:在 12 世紀前期(公元 1101—1125 年,相當於中國北宋晚期的宋徽宗時代)的地層中,已有「建盞」出土,顯然早於「建盞」一詞文字記載的出現。現在日本傳世品中的「灰被天目」和「黃天目」茶碗,與建盞出土的地層不同。

它們皆出於 15 世紀前後(公元 1401明建文三年、永樂元年—1499 年)的地層中,而在建窯發掘中,未見有與這些傳世品相同器物出土。在福建所有建窯以外的已發現的古窯址中,目前僅在南平茶洋窯發現有與其相同者,因此可以證明日本出土和傳世的「灰被天目」是茶洋窯的產品。在日本東北大學的藏本《君臺觀左右帳記》是日本茶道文化中最有影響的一部書。

這部文獻是當時足利將軍的文化侍從能阿彌等,對他家藏的中國生產的「唐物」(其中有黑釉茶碗等)進行鑑賞評級的一本書。在這部文獻裡,把「天目」和「建盞」分別評出等級,首先把建盞中的「曜變」評為是「最上品」,認為曜變是「建盞中的最上品,世上獨有,黑地上施有濃淡的琉璃斑點,又有黃色、白色等各種顏色濃淡交融,光彩如錦」;而油滴則次之:「僅次於曜變的珍品,黑地上附有淺紫色的白色斑點,內外均是,比起曜變,油滴儲存在世上的可能為數不少,大約有五千件」。

結合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本的左右帳記所載的「曜變、建盞,名傳天下,不可多得也」以及「油滴,同名也,比曜變多」等記載看,書中所說的「油滴」,當指「油滴「建盞。而「鼈盞」、「烏盞」、「能皮盞」等而下之,被列為末等的是「天目」。該文獻並且將這些茶盞論質評價。

如排在首位的是「曜變」(價值萬疋);其次是「油滴」(價值五千疋);再其次是「建盞」(價值三千疋);其餘的則又次之。未標明價值的「天目」,其在藏品中等級顯然較低,價值也不是特別珍貴。從文獻的記載中明顯可以看出「天目」與「建盞」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黑釉茶盞。

成書於該文獻之前的《祇氏園執行日記》(康永二年,即公元;南宋淳佑三年 1243 年)中,首次出現的「天目」茶碗,購入時只需四百文,同價值「萬疋」的建盞相比,可謂極其低廉了。這裡的「天目」顯然不是指建盞,而是另外一種茶盞(碗)。

在桃山時代的天正末寫的《山上宗二記》裡,「天目」完全是作為總稱,其「天目事項」:「名物天目,紹鷗所持一個,天下只有三個,二個在關白,引拙的天目,在堺油屋,皆為灰被天目,灰被在各處有上中下之分。……建盞中,曜變、油滴、烏盞、鼈盞、玳皮盞。

此六種皆建盞也。」儘管其中玳皮盞被劃入建盞有誤,但是「天目」是茶盞的總稱這一事實是無疑的。

在日本的平安末期至鎌倉時期,因寺院茶逐漸推廣,日本的飲茶風氣漸盛,由中國輸入的建盞被視為珍貴的茶碗而倍受歡迎。尤其在寺院和顯要階層極受推崇,如前述的《滿濟準後日記》、《蔭涼軒日錄》、《佛日庵公物目錄》、金澤貞顯至劍阿的信函等文獻,出現了「曜變」、「銀色禾目」(兔毫盞)、「銀建盞」、「油滴」等不同的命名,能夠肯定的是,這些稱謂是對建盞的不同種類的稱呼。

直到江戶時代,以德川家為首的貴族武士,重新開始舉辦注重格調的茶道。在這種歷史背景下,早期自中國引進的『唐物天目』,又被視為名人貴族身份的象徵而被這些上層人士所收藏,其身價再次上升。明治時代,隨著幕藩制度的取消,上層貴族收藏的『唐物天目』也逐漸流散於世。

」至今,隨著人們對傳統文化的尊崇,那些在日本陶瓷與茶道發展史上影響深遠的以建窯黑釉盞為代表的天目盞,逐漸被人們重視,對於其收藏和研究者也愈來愈多。建盞在日本國內許多博物館、美術館、以及各地的研究收藏機構,有為數不少的收藏,在一些古老的著名寺院,同樣也藏有傳世的建盞。例如在日本的東京國立博物館、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京都國立博物館,藤田美術館、根津美術館、出光美術館、 moa 美術館、德川美術館、永青文庫、林原美術館、五島美術館、奈良稱名寺、京都龍光院以及一些大學的博物館和研究機構,都分別藏有唐物「天目」,其中不乏珍品建盞。

如被《君臺觀左右帳記》奉為「上品」的建窯「曜變」類天目,在日本目前僅發現三件傳世品,分別藏於靜嘉堂文庫美術館、龍光院和藤田美術館。「曜變」又稱窯變,是宋瓷茶盞中獨具特色的一個品種,一般指器皿釉色在燒製過程中,會因為釉料中不同的成份而呈現不同顏色釉質的現象。《稗史彙編》雲:

「其中有同是質,而遂成異質,有同是色,而特為異色者,水土所合、人力之巧,不復能與。是之謂窯變。葢數十窯中,千萬品而一遇焉。

」《博物要覽》雲:「官、哥二窯燒出器皿,時有窯變,狀類蝴蝶、禽鳥、麟豹等像,於本色泑外變色,或黃或紅紫,肖形可愛,乃火之幻化,理不可曉。」可見窯變的出現是偶然的。

宋代鈞窯,在燒製技術上獨闢蹊徑,利用氧化銅和氧化鐵的呈色不同的原理,在天藍或者月白色釉上燒出大小不

一、形狀各異的紫色或紅色。「綠如春水初生日,紅似朝霞欲上時」,窯變的釉色與形狀奇異,如空中晚霞般變幻莫測;而官窯、哥窯也出產窯變瓷器,形似蝴蝶或禽鳥等,釉色變幻微妙,不可言表。據其他文獻記載,景德鎮窯、吉州窯也曾燒製過此類瓷器。

建盞流傳至日本的名品,有四件「天目」被日本國家指定為「國寶」。其中靜嘉堂文庫美術館所藏的建窯「曜變天目」,在深沉的黑色釉中,出現蔚藍或紫藍色斑塊,在斑塊上又有宛若日暈樣的曜變斑點,整個內壁的曜變效果看上去彷彿星空般深邃無垠,美不勝收。該曜變建盞原為德川將軍家(1603明萬曆三十一年—1868)寶物(柳営御物·大名物),經澱藩稻葉美濃守正則(1634—1683),於大正七年由小野光景購入,後歸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創辦人巖崎彌之助(1851—1908)。

其餘三件「國寶」,計有兩隻「曜變天目」,一隻「油滴天目」。「曜變天目」其一為藤田美術館藏,其承傳為:德川家康(1543—1616)→德川賴房(1603—1661)→藤田平太郎(1918 年購入)→藤田美術館;「曜變天目」其二,據箱內箱書可知是龍光院開山江月宗玩(1574—1643)舊藏,有研究者推測其原持有者可能是江月和尚之父、著名堺茶人津田宗及(—1591)。

而另外一隻「油滴天目」,傳世次序為:豐臣秀次(1568—1595)→西本願寺→三井八郎右衛門→酒井家→安宅コレクシヨン(1901—1994)→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從以上的四件國寶建盞的傳承記錄來看,這些建盞至遲於 17 世紀就已傳入日本,而龍光院所藏的曜變建盞則可能要上溯到 16 世紀。

而根據前述的《君臺觀左右帳記》的有關「曜變」建盞特徵的描述和《室町殿行幸御餝記》等日本文獻資料,有學者推斷現藏於靜嘉堂文庫美術館的國寶「曜變天目」,是明成祖永樂頒賜給三代將軍足利義滿的傳世品。

怎樣鑑定宋代鈞釉瓷器,宋鈞窯瓷器怎麼鑑定

籽料不錯,瓷器貼 宋代均窯瓷器的真假要怎麼鑑別 怎樣鑑別宋代鈞瓷真假?由於鈞窯是自然的窯變過程,素有 鈞瓷無雙,窯變無對 的說法,因此辨認起來要比其他瓷器複雜。但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鑑別,一是看造型,宋代鈞瓷造型古樸典雅,具有濃厚的書卷氣息 二是看釉色,宋代的真品的釉色圓潤,清脆動聽,釉變色五...

請問吉州窯磁州窯還有耀州窯的瓷器有什麼特徵怎麼區分

吉州窯,創燒於唐代晚期,經五代 北宋,鼎盛於南宋,至元末終燒,晚唐時期以燒造醬褐 乳白釉瓷器為主。從北宋開始,醬褐釉瓷停燒,乳白釉瓷繼續燒造,但形制已發生變化,同時增加了新的黑釉瓷品種。這一時期的乳白釉瓷有澀圈 高圈足 瓜稜腹碗 飾褐色點彩缽 器蓋 菱口碟 脣口和蓮瓣紋高足杯等。蓮瓣紋高足杯為北宋常...

我是吉州窯當地人,我這有黑釉天目木葉盞,90年代研究所試驗並

我有 一個 雙耳楓葉瓶 是邱小軍 鑑的 真貨 能賣多少錢 專家說存世稀少 17cm的高度 散口的 2片葉子 距今專家說是 1000年以上 值多少錢 怎麼樣,有 嗎 吉州窯黑瓷木葉紋茶盞有贗品嗎?怎麼區別 吉州窯黑瓷木葉紋茶盞吉又稱吉州窯黑釉木葉紋盞是漢族名瓷。區別方法 以木葉紋來說,因其工藝早已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