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中易中天對諸葛亮周瑜的分析是否具有史實性

2021-03-20 19:05:41 字數 6597 閱讀 4205

1樓:德佩德羅

什麼叫做「史實性」?

如果是指完全的史實,那幾乎不存在

如果是指與史實沾邊,那就算《三國演義》也有史實性這個問題沒法回答,也不可能量化的說易先生講的史實性有百分之幾之類我只能這樣說:「易中天先生是根據現有的,被史家廣泛認同的史料為本,以及未被廣泛認同的史料為參考,得到的自己的看法。

2樓:雲上飛鷹

易中天品三國中的史實都是有歷史依據可考,在這一點上,連反對易中天這樣解讀三國的一些歷史學者都沒有異議,只是他們不喜歡易中天的思維方式和解讀方法。

所以在易中天品三國中對諸葛亮周瑜的分析史實依據是無可爭辯的,但是心理分析肯定是參雜了易中天本人的邏輯推理和現代人觀點,這一點我們還是要自己把握,儘管你認為他說的有道理。

3樓:匿名使用者

具有真實性,有這麼一種說法:三國志全真,三國演義全假.

三國志等史書是記載歷史的,配合些文采.

三國演義是文學創作,是**,以歷史為背景的,是開故事會的,不是敘述歷史的.

4樓:匿名使用者

別看他表達方式生動,他還是以歷史為依據的。

雖然有時要加一些個人分析,但是解讀歷史本來就不排除邏輯分析。

我認為他是客觀無偏見的。

5樓:妖風暗夜

對於動不動就引經據典的易老來說

你認為呢?

還用問?

沒覺悟嘛。

6樓:匿名使用者

他一般都是以《三國志》之類的史書作為依據的,所以應該有歷史根據吧!

7樓:自然哦無

當然有啊,我可是乙醚啊

8樓:凌波微兵

yes!!!!!!!!!!!!!!

易中天品三國講謀士命運的是第幾集

9樓:繼潤

第14集天生奇才郭嘉。

《易中天品三國》,央視cctv-10歷史演播類節目,《百家講壇》系列之一。主講人易中天,還原真實曹操,替周瑜辯誣,正說諸葛亮,重評司馬懿。縱論天下,閒話三分。

細品是非功過,總結成敗得失。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將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歷史,以歷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縱論三國天下大事,細品英雄成敗得失。

易中天教授將從平民角度為大家解讀。

對易中天中肯的評價

10樓:匿名使用者

讀書很多,有一定的吸引力,相妻教子很不錯應該

易中天品三國 哪一集說到 趙雲?

11樓:蘇嘉愛娛樂

在《易中天品三國》第二部《孫劉聯盟》第20集「兵臨城下」中說到趙雲。

其後孫劉聯軍與曹操在赤壁決戰,經赤壁之戰後,曹軍大敗,退守北方。戰後,劉備佔據荊州,後又於215年奪取了益州,勢力大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八月,蜀前將軍關羽水淹魏七軍,生擒主帥左將軍于禁,斬殺龐德,乘勝圍攻敗退樊城(今湖北樊城)的魏徵南將軍曹仁,一時威震華夏。

魏王曹操採納丞相司馬懿、曹椽蔣濟的建議,利用劉備拒不歸還所借荊州,吳蜀聯盟出現破裂之隙,派人勸說東吳孫權偷襲關羽,東吳陸口守將呂蒙設計殺死關羽,荊州落入東吳孫權之手。

劉備為報關羽之仇,集結七十多萬大軍征討東吳,期間張飛又被手下殺死,劉備怒不可遏,不聽諸葛亮、趙雲等之勸,堅要復仇,被東吳大將陸遜「火燒連營八百里」,遭遇「猇亭之戰」的敗績,致使白帝城託孤,勢力下降,與曹丕的「魏」和孫權的「吳」在此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擴充套件資料

孫劉聯盟:

曹操南征荊州,劉表的兒子劉琮在事先未告知劉備的情況下,不戰而降。曹操大兵已至南陽郡的宛城時,劉琮才派人告知劉備。劉備見大軍將至,便同諸葛亮和徐庶等人往南走(也可以說是「南逃」)。

曹操留下輜重,帶五千精銳騎兵南下追擊劉備,兩軍在當陽的長阪相遇,劉備軍敗。但當時前往江陵的道路已被曹操截斷,劉備只得東行與關羽、劉琦會合。但關羽和劉琦的部隊人馬兵士一共也只有兩萬,難敵曹操後來大軍。

這時,魯肅準備在劉表剛剛去世的期間以「弔唁」的名義去荊州以探虛實,準備日後將荊州「據而有之」,但被曹操搶了先,劉備也已南走(南逃)。於是,得到訊息的魯肅,立即北上,與劉備相會於當陽長阪。

12樓:藍色殊俟

沒專門講過,都是分散在各集中的,如《兵臨城下》中說了一句:「趙子龍是救了劉阿斗,但沒有那麼驚險。」 蜜月陰謀講到讓趙雲做劉備的「內政部長」,負責「看管」性格剛猛的孫夫人。

《易中天品三國》,央視cctv-10歷史演播類節目,《百家講壇》系列之一。主講人易中天,還原真實曹操,替周瑜辯誣,正說諸葛亮,重評司馬懿。縱論天下,閒話三分。

細品是非功過,總結成敗得失。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將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歷史,以歷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縱論三國天下大事,細品英雄成敗得失。

易中天教授將從平民角度為大家解讀。

易中天,2023年生,湖南省長沙市人,2023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現任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長期從事文學、藝術、美學、心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多學科和跨學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龍美學思想論稿》、《藝術人類學》等著作。近撰寫出版了「易中天隨筆體學術著作·中國文化系列」四種:《閒話中國人》、《中國的男人和女人》、《讀城記》和《品人錄》。

13樓:煙影如畫

沒有專門說到趙雲的,但在兵臨城下這集中有提到

14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專門講趙雲,只是在兵臨城下那集提到過

求各位對看了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講壇裡對諸葛亮的評說後的看法

15樓:幽篁七絃

不算看過品三國之後的看法,更說不上是捍衛真正歷史,交流一點個人見解而已,而已……

p.s. 這裡出現的「丞相」都是指諸葛亮,習慣了這麼稱呼……

「理民之幹,優於將略」只是一個相對的比較而非絕對的肯定或否定。如果丞相真的軍事上不行,又怎能夠用兵「止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又怎能夠在強魏邊境自來自去而讓據天下十倍之地,仗兼併之眾,據牢城,擁精銳的魏軍無禽敵之意,但求自保而已?

丞相為什麼連年北伐我們現在再怎麼說都是猜測,但是我想可以肯定的是出師之前以丞相之謹慎一定是經過深思熟慮權衡利弊的,一定是有必戰之理的……何必以今度古想當然的安上什麼未必真實(甚至十有**不真實)的原因呢?那多是今人站在今天的立場上想象的,在當時的情形下,連丞相都想不到比北伐更好的出路,我等又怎能妄言?至於北伐總是不成功,原因是很多的,不能把賬都記在丞相一個人頭上,對此我們只能感到惋惜並感動於這份執著……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街亭之失大概是丞相最受責備的一件事,我不想分析為什麼,只想說一句,曹操是軍事家吧,他打的敗仗少嗎?用錯的人少麼?(打敗仗跟用錯人應該多少有些關係吧)既然這能成為軍事家,憑什麼說丞相的軍事不行呢?

事必躬親,或許不太適合,但這是性格使然,只能說如果沒有這份謹慎,就不是丞相了……再說在當時的情況下,蜀國上下甚至另外兩國有多少雙眼睛在盯著他,多少人在一旁幸災樂禍等著看他的好戲等著挑刺,丞相不小心謹慎能行嗎?他能像……一樣嬉笑怒罵皆行於色嗎,能「瀟瀟灑灑」不加節制嗎?果真如此,那就真的就不是我們的丞相了……

我們通常都有這麼一種傾向,認為一個人不是大善大賢便是大奸大惡,認為像丞相這樣的千古賢臣必定是完美無瑕的——唉,何止看待丞相,現在不也是嗎,總是看到別人一好就想當然認為這人全好,(比如說對孩子,對學生,對……咳,扯遠了)總認為某一個人就該像自己想象的那樣毫無缺點。於是當我們發現他/她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時,就失望透頂,甚至言行過激;於是很多人把發現、挖掘大人物或歷史偉人的缺憾當做樂趣或是談資。誰也沒有義務做到徹底的完善,因為任誰都做不到完善,而大人物、歷史偉人,他們在追求完善的路上早已比我們走得更遠更遠,已然落後的我們憑什麼一再苛求他們?

樓主所提到的現象,大約多少也是出於這種心理吧。就我個人而言,小時候看三國演義,立刻對丞相的神機妙算佩服不已,後來看到三國志,接觸到更加真實(不敢說蜀書五記載的就是完全真實的丞相,相對吧)的丞相的形象以後,倒是更加深了我對丞相的崇敬:沒有**裡寫得那麼神,只是一個人,卻是一個比常人更優秀更出色的人。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雖為聖賢,又焉能免過?真正「無過」的,只怕是那些什麼都不做只是挑剔別人的人吧。

周瑜 是個心胸狹隘的人麼?

16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題 易中天在百家講壇也說了 周瑜不是心胸狹隘的人 就沒有嫉妒過諸葛亮 周瑜20多歲被封為建威中郎將 又娶了東吳美女小喬 又領到了赤壁大戰 官場 情場 戰場 處處得志 沒必要啊 哦還有 周瑜是個美男子啊 周郎 郎在古代的意思就是大帥哥另外 周瑜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 是在赤壁大戰受了傷 死掉的 三國志裡面 沒寫他說過「既生瑜,何生亮」這句話 是三國演義裡面羅貫中虛構的 額就這些 謝謝採納

17樓:匿名使用者

一代名將周瑜實在蒙受了難以洗刷的「不白之冤」。一部《三國演義》讓他幾乎成為了嫉賢妒能、心胸狹隘的「代名詞」。歷史上真實的周瑜與演義**裡的形象截然不同。

   一部《三國演義》讓周瑜蒙受了難以洗刷的「不白之冤」,一代名將也幾乎成為了嫉賢妒能、心胸狹隘的「代名詞」。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查閱史料得知,歷史上真實的周瑜與演義**裡的形象截然不同。  先說氣量。

關於周瑜的人品,史書上評價很高。陳壽說他是「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也就是說周瑜心胸豁達,很受人敬重和愛戴。

據《三國志》記載,曹操曾派遣能言善辯的謀士蔣幹遊說周瑜,蔣幹回來後,稱周瑜是:「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劉備也誇周瑜是:

「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器量廣大。」讚揚周瑜的,既有自己同事,又有對手和敵人,這說明,周公瑾的氣度在三國時代是眾所公認的。  《三國志》還記載了「瑜與程普不睦」的故事。

在化解與程普的矛盾中,周瑜充分展示出了氣度和雅量。程普是東吳的開國元勳、三朝元老,將士們都尊稱他為「程公」。起初,他見周瑜年紀輕輕,職位卻比自己高,心裡看不上,且又有幾分不服,於是,他經常對周瑜冷嘲熱諷,屢加欺辱,「普頗以年長,數凌侮瑜。

」對此,周瑜非但沒有記恨,反而以寬厚博大的胸襟一一忍受下來,「折節容下,終不與較」。遇到重大軍情,周瑜還親自到程府虛心請教。周瑜謙遜禮讓、以德服人的風度,讓程普備受感動,程的態度也隨之發生了變化,「普後自敬服而親重之」。

後來程普逢人便說:「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老將程普的話是對周瑜人格魅力最形象生動的概括。

而從其他正史典籍中,也都不曾看見過關於周瑜「氣量狹小」的記載。  再看戰績。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九月,曹操親率80萬大軍南下,擊敗劉備佔領荊州後,目標直指江東。

東吳「將士聞之皆恐」,以張昭為首的謀臣認為應該降曹,就在孫權猶疑難斷之刻,是大都督周瑜力排眾議,力主聯劉抗曹,並正確分析了自己的優勢和曹軍遠征的種種弊端,使孫權堅定了抗曹的決心。接下來,周瑜指揮若定,運籌帷幄,使用黃蓋詐降和火攻之計大破曹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

一時「飛埃絕爛,燒盡北船,北軍大壞,曹公退走」。「赤壁之戰」以孫劉大獲全勝而告終。  唐李白在《赤壁歌送別》中雲:

「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於此破曹公。」宋代戴復古也曰:

「想當時,周郎年少,氣吞區宇。萬騎臨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魚龍怒。卷長波,一鼓困曹瞞,今如許。

」這說明,在這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中,大破曹操的總指揮應是周瑜(諸葛亮當時只是「孫劉聯盟」的使者,實際上並沒有參與作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北宋大文豪蘇東坡也如是說,可見,周瑜才是「赤壁大戰」的頭號功臣。

  的確,歷史上的周瑜是東漢末期傑出的軍事家,他徵江夏、伐黃祖、建水師、定江東、燒赤壁……叱吒風雲,無堅不摧,幫助東吳孫氏打下了半壁江山。孫權稱帝后,曾多次流著眼淚對公卿大臣們說:「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可惜,天妒英才,公元210年,周瑜領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今湖南嶽陽)時,箭傷發作,病死途中,年僅36歲。   既然史料記載清晰可鑑,赤壁之戰的「男主角」並非諸葛亮,周瑜也決不是心胸狹窄、嫉賢妒能之輩。可是,為何到了《三國演義》裡,周瑜卻變成了一副令人「厭惡」的面孔呢?

  其實,「醜化」周瑜在羅貫中之前就已現端倪,三國之後,關於魏蜀吳的「正統」之爭一直不絕於耳,三國人物的是非善惡也是反反覆覆、褒貶不一;發展到南宋,理學家朱熹「尊劉貶曹」的觀念佔據主流,諸葛亮的地位日漸提高,而周瑜的形象開始大打折扣;到了元代,周郎的聲譽每況愈下,在《劉玄德醉走黃鶴樓》《兩軍師隔江鬥智》等元雜劇中,都將周瑜描寫成了心胸狹隘的「小人」。《三國志平話》裡的周瑜亦是如此,小肚雞腸、好妒忌、愛生氣,最後被諸葛亮活活氣死;到羅老先生筆下,更是演繹出「三氣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既生瑜,何生亮」等一段段精彩紛呈、膾炙人口的故事來。  《三國演義》刻意「貶低」周瑜,另一方面也是出於**藝術的需要。

羅貫中承襲了「帝蜀寇魏、尊劉貶曹」的創作思路,諸葛亮作為**的第一主人公,作者當然會不遺餘力地去烘托、渲染。為了突出諸葛亮,羅貫中不僅虛構了許多情節,還巧妙地「移植」了周瑜的功勞。比如,諸葛亮舌戰群儒,智激周瑜,這才使得孫劉成功聯盟共同抗曹;草船借箭,巧借東風,周瑜方能赤壁建功,否則就會「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了。

對周瑜性格上的「惡搞」,也是為了映襯和對比諸葛亮,周瑜氣量狹小、意氣用事,方能顯示諸葛亮的寬巨集大量、沉穩老辣;周瑜處心積慮,諸葛亮則從容不迫;周瑜魔高一尺,諸葛亮就道高一丈。可嘆!周大都督雖智勇兼備,但在諸葛亮面前,卻總是捉襟見肘,生生地淪為了陪襯。

  儘管《三國演義》裡周瑜的「劣跡」已家喻戶曉,但是,**終究是文學藝術作品,不能等同於歷史的真實,對於那個「聲譽不佳」的周瑜,我們不妨一笑置之。

你覺得易中天在百家講壇裡面的講師中能排第幾位

易中天可以在百家講壇的講師中排到第幾。嗯,我覺得不同的人對他的認可程度應該也不一樣吧。而且現在易中天能夠主動從百家講壇離開,我認為對於易中天他自己也是有很大的好處的。因為這起碼就說明了,易中天並不滿足於現在的自己,他在未來還會繼續努力的前行。因為易中天自己也曾經說過,他希望在5年內寫完所有的易中天中...

百家講壇裡說,易中天是廈門大學教授,怎麼變成武漢大學的啦

易中天之前就是武漢大學的,武漢大學畢業,並且在武漢大學當老師,教了幾年書,後來才去廈門大學。屬於正常流動。易中天是武大畢業的,所以說他是武大的是說他是武大的畢業生,校友 人家不能換工作啊?易中天教授的詳細歷史背景?易中天,湖南人,1947年生,湖南省長沙市人湖南省 長沙市人,1981年畢 業於武漢大...

幫我下百家講壇中哪位老師講的朝代歷史比較好

清史 閻崇年 清十二帝疑案 康熙大帝 紀連海 多爾袞 和珅 紀曉嵐 劉墉 李蓮英 吳三桂 鰲拜 喻大華 道光與鴉片戰爭 評說嘉慶王朝 隋麗君 慈禧 王曉秋 甲午風雲 曾仕強 胡雪巖的啟示 清史中我推薦閻崇年和隋麗娟的節目 明史 毛佩琦 明十七帝疑案 大明第一謀臣劉伯溫 鄭和下西洋六百年祭 孫丹林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