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濃霧出現主要發生在哪個季節?濃霧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2021-03-20 12:39:53 字數 4299 閱讀 8255

1樓:匿名使用者

重慶市濃霧出現主要發生在:

冬季(或秋冬季節);

濃霧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盆地(或河谷)地形,大氣穩定;河流眾多,空氣溼度大;冬季(或秋冬季節)多晴天,夜晚降溫快;城市凝結核多。‍

濃霧出現在哪個季節

2樓:♂櫻雪飛揚

多出現在夏秋兩季

濃霧:在春秋及梅雨季時,在鋒面到達前的高壓回流影響下,就常會有大範圍而且持續久的濃霧出現。濃霧會阻遮能見度,如果能見度不到200公尺,對陸上或海上的交通就會造成影響,氣象局便在濃霧出現的地區或海域釋出「濃霧特報」。

形成原因

凡是大氣中因懸浮的水汽凝結,能見度低於1千米時,氣象學稱這種天氣現象為霧。 一般來說,秋冬早晨霧特別多,為什麼呢?我們知道,當空氣容納的水汽達到最大限度時,就達到了飽和。

而氣溫愈高,空氣中所能容納的水汽也愈多。1立方米的空氣,氣溫在4℃時,最多能容納的水汽量是6.36克;而氣溫是20℃時,1立方米的空氣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17.

30克。如果空氣中所含的水汽多於一定溫度條件下的飽和水汽量,多餘的水汽就會凝結出來,當足夠多的水分了與空氣中微小的灰塵顆粒結合在一起,同時水分子本身也會相互粘結,就變成小水滴或冰晶。空氣中的水汽超過飽和量,凝結成水滴,這主要是氣溫降低造成的。

如果地面熱量散失,溫度下降,空氣又相當潮溼,那麼當它冷卻到一定的程度時,空氣中一部分的水汽就會凝結出來,變成很多小水滴,懸浮在近地面的空氣層裡,這就是霧。它和雲都是由於溫度下降而造成的,霧實際上也可以說是靠近地面的雲。 白天溫度比較高,空氣中可容納較多的水汽。

但是到了夜間,溫度下降了,空氣中能容納的水汽的能力減少了,因此,一部分水汽會凝結成為霧。特別在秋冬季節,由於夜長,而且出現無雲風小的機會較多,地面散熱較夏天更迅速,以致使地面溫度急劇下降,這樣就使得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容易在後半夜到早晨達到飽和而凝結成小水珠,形成霧。秋冬的清晨氣溫最低,便是霧最濃的時刻。

形成條件

霧形成的條件一是冷卻,二是加溼,增加水汽含量。這是由輻射冷卻形成的,多出現在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比較充沛且比較穩定或有逆溫存在的夜間和清晨,氣象上叫輻射霧;另一種是暖而溼的空氣作水平運動,經過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漸冷卻而形成的霧,氣象上叫平流霧;有時兼有兩種原因形成的霧叫混合霧。可以看出,具備這些條件的就是深秋初冬,尤其是深秋初冬的早晨。

我們還可以看到一種蒸發霧。即冷空氣流經溫暖水面,如果氣溫與水溫相差很大,則因水面蒸發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氣便發生水汽凝結成霧。這時霧層上往往有逆溫層存在, 否則對流會使霧消散。

所以蒸發霧範圍小,強度弱,一般發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圍。

城市中的煙霧是另一種原因所造成的,那就是人類的活動。早晨和晚上正是供暖鍋爐的高峰期,大量排放的煙塵懸浮物和汽車尾氣等汙染物在低氣壓、風小的條件下,不易擴散,與低層空氣中的水汽相結合,比較容易形成煙塵(霧),而這種煙塵(霧)持續時間往往較長。 霧消散的原因,一是由於下墊面的增溫,霧滴蒸發;二是風速增大,將霧吹散或抬升成雲;再有就是湍流混合,水汽上傳,熱量下遞,近地層霧滴蒸發。

霧的持續時間長短,主要和當地氣候乾溼有關:一般來說,乾旱地區多短霧,多在1小時以內消散,潮溼地區則以長霧最多見,可持續6小時左右。

3樓:匿名使用者

濃霧:在春秋及梅雨季時,在鋒面到達前的高壓回流影響下,就常會有大範圍而且持續久的濃霧出現。濃霧會阻遮能見度,如果能見度不到200公尺,對陸上或海上的交通就會造成影響,氣象局便在濃霧出現的地區或海域釋出「濃霧特報」。

什麼地形濃霧多

4樓:匿名使用者

濃霧形成的條件:

1.晝夜溫差較大

2.空氣相對潮溼

3.汙染相對嚴重(空氣固體顆粒)

4。空氣相對穩定不流通

5樓:歐洲之魂

河流峽谷地帶,一是地形閉塞,空氣流動性差,二是河流地帶空氣含水量大。比如說長江,表面經常形成霧

6樓:悲劇的小平頭

盆地,山谷等封閉地形……空氣流動性差,水汽不易流出,易形成雲霧……

7樓:拉雷卡嗎

盆地,空氣較穩定,流動性差,容易形成雲霧,比如四川盆地

濃霧是在什麼地理環境下形成

8樓:櫺羲

濃霧:在春秋及梅雨季時,在鋒面到達前的高壓回流影響下,就常會有大範圍而且持續久的濃霧出現。

霧形成的條件一是冷卻,二是加溼,增加水汽含量。這是由輻射冷卻形成的,多出現在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比較充沛且比較穩定或有逆溫存在的夜間和清晨,氣象上叫輻射霧;另一種是暖而溼的空氣作水平運動,經過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漸冷卻而形成的霧,氣象上叫平流霧;有時兼有兩種原因形成的霧叫混合霧。可以看出,具備這些條件的就是深秋初冬,尤其是深秋初冬的早晨。

我們還可以看到一種蒸發霧。即冷空氣流經溫暖水面,如果氣溫與水溫相差很大,則因水面蒸發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氣便發生水汽凝結成霧。這時霧層上往往有逆溫層存在, 否則對流會使霧消散。

所以蒸發霧範圍小,強度弱,一般發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圍。

9樓:匿名使用者

濃霧主要是輻射霧和平流霧。

輻射霧條件:只要滿足以下條件,大部分地區均可形成。

1、水汽足

2、風速較小(1——3m/s)

3、晴夜

4、氣層穩定或存在逆溫

平流霧:一般出現在海邊

1、水汽條件要滿足

2、風速2——7m/s

3、流來的暖溼空氣與地面有一定溫差

4、近地層氣層穩定

濃霧的形成簡答

10樓:匿名使用者

在春秋及梅雨季時,在鋒面到達前的高壓回流影響下,就常會有大範圍而且持續久的濃霧出現。濃霧會阻遮能見度,如果能見度不到200公尺,對陸上或海上的交通就會造成影響,氣象局便在濃霧出現的地區或海域釋出「濃霧特報」。

一般來說,秋冬早晨霧特別多,為什麼呢?我們知道,當空氣容納的水汽達到最大限度時,就達到了飽和。而氣溫愈高,空氣中所能容納的水汽也愈多。

1立方米的空氣,氣溫在4℃時,最多能容納的水汽量是6.36克;而氣溫是20℃時,1立方米的空氣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17.30克。

如果空氣中所含的水汽多於一定溫度條件下的飽和水汽量,多餘的水汽就會凝結出來,當足夠多的水分了與空氣中微小的灰塵顆粒結合在一起,同時水分子本身也會相互粘結,就變成小水滴或冰晶。空氣中的水汽超過飽和量,凝結成水滴,這主要是氣溫降低造成的。

但冬季多濃霧天氣,原因是什麼形成原因

11樓:半山樹

利馬被稱為「無雨之都」的原因:①熱帶沙漠氣候,大部分處於副熱帶高壓的邊緣,氣流下沉;②受東南信風(離岸風)的影響

,地處背風坡;③祕魯寒流降溫減溼作用明顯.多霧的的成因:①靠近海洋,水汽較充足;②受祕魯寒流影響,冬季近地面氣溫低;③大氣下冷上熱,大氣層穩定,水汽易冷凝形成霧.)

濃霧是在什麼地理環境下形成

12樓:我是窮燒

白天溫度比較高,空氣中可容納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間,溫度下降了,空氣中能容納的水汽的能力減少了,因此,一部分水汽會凝結成為霧。特別在秋冬季節,由於夜長,而且出現無雲風小的機會較多,地面散熱較夏天更迅速,以致使地面溫度急劇下降,這樣就使得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容易在後半夜到早晨達到飽和而凝結成小水珠,形成霧。

秋冬的清晨氣溫最低,便是霧最濃的時刻。

13樓:夔洛軍忻慕

濃霧:在春秋及梅雨季時,在鋒面到達前的高壓回流影響下,就常會有大範圍而且持續久的濃霧出現。

霧形成的條件一是冷卻,二是加溼,增加水汽含量。這是由輻射冷卻形成的,多出現在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比較充沛且比較穩定或有逆溫存在的夜間和清晨,氣象上叫輻射霧;另一種是暖而溼的空氣作水平運動,經過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漸冷卻而形成的霧,氣象上叫平流霧;有時兼有兩種原因形成的霧叫混合霧。可以看出,具備這些條件的就是深秋初冬,尤其是深秋初冬的早晨。

我們還可以看到一種蒸發霧。即冷空氣流經溫暖水面,如果氣溫與水溫相差很大,則因水面蒸發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氣便發生水汽凝結成霧。這時霧層上往往有逆溫層存在,

否則對流會使霧消散。所以蒸發霧範圍小,強度弱,一般發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圍。

霧是很常見的自然現象,用物理知識說明:(1)霧為什麼出現在傍晚到次日清晨期間?(2)出現濃霧的原因

14樓:百度使用者

答:(1)空氣中含有水蒸氣,傍晚和次日清晨期間,溫度降低,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就是霧.

(2)濃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小水滴,並且小水滴和空氣中的灰塵結合形成的.

重慶市的市花是什麼,重慶市市花是什麼?

重慶市市花 山茶花 山茶花系山茶科,常綠小喬木,花期長,抗汙染,易栽培,品種達73種。花色鮮豔,有淡紅色 紫紅色 白色 複色等。花瓣型別有單瓣類 復瓣露心類 託桂類 曲瓣類 半平瓣類和平瓣類。在巴蜀地區栽培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蘇軾曾有 遊蜂掠盡粉絲黃,落蕊猶收蜜露香 的詩句詠山茶花。今巴南區石崗...

重慶市普通專升本的問題,重慶市普通專升本的問題

普通專升本考試 說實際的無論掛不掛科 只要學校推薦你參加考試 就可以 掛了的科目在你專科畢業前 補過就可以 只要不耽誤領取畢業證的時間 就沒問題 因為升本成功後 本科院校是要求專科學員 拿專科畢業證報道的 如果沒有畢業證 那專升本肯定是不行 報考一般都是學校統一推薦名單 各個學校的推薦日期都不一定 ...

重慶市創業補助如何辦理,重慶市創業補助如何辦理

重慶草根創業可獲等額補貼 今年重慶市工商局將出臺系列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大學生 下崗失業人員 農民工等 草根 群體創業。據介紹,初期投資在5萬 10萬元的企業,被定義為 微型企業 也就是所謂的 草根 企業。我市 草根 創業者主要包括兩方面人群 一是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而返鄉的農民工,僅去年上半年,就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