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城大同的城牆歷史,關於大同古代的歷史

2021-03-20 11:04:22 字數 3955 閱讀 7431

1樓:夫子孔丘

現存大同城牆為明洪武五年(2023年),大將軍徐達奉命依遼、金、元舊城基礎增築新城,略呈方形,東西長1.8公里,南北長1.82公里,周長7.

24公里,面積3.28平方公里。城牆一律以規整有制的石條、石板、石方為基礎,在原城牆基礎上用「三合土」夯成,外包青磚。

城牆高達14米,上寬12米,下寬18米。城牆四周修築了54座望樓,96座窩鋪。四面城牆建有580對垛子,代表當時大同所轄村莊數。

城牆四角建有角樓,四角墩外各建控軍臺一座。城設四門,東和陽門、南永泰門、西清遠門、北武定門。四門之上分別建有城樓,其月樓、箭樓、望樓、角樓間隔而立。

四門之外建有甕城、月城、護城河。城牆高大雄偉,堅固險峻,佈防嚴密,各種防禦設施齊備,自成一體,是我國古代軍事建築史上頗具特色的重鎮名城。由於它在北部邊防中佔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多次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因此,一直享有「巍然重鎮」,「 北方鎖鑰」之譽。   清順治六年,大同城池遭受嚴重破壞。明將姜瓖先是投清,後又反叛,多爾袞率軍攻打大同,歷時九個月攻之不下,後因城內彈盡糧絕,姜瓖部下楊振威投敵叛變,殺死姜瓖,把多爾袞放入城內。

入城後,為洩私憤,多爾袞下令「屠城」,並把城牆削掉五尺。自此,大同城牆失去了往日的雄風。   2023年,大同市全面實施了歷史文化復興與古城保護工程,大同古城牆得以再度修復,目前東城牆、南

城牆已依明代大同城規制修復完畢,並對遊客開放。修復後的東城牆建有甕城、月城、吊橋、護城河,並建有城樓、月樓、箭樓各1座,望樓12座。南城牆不僅修復了甕城、月城,還有關城和東西耳城。

城牆上建有城樓、文昌閣、箭樓等古建築樓閣10座,望樓12座,角樓1座。修復後的古城牆雄偉壯觀,特別是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古城夜景分外迷人,流光溢彩的燈光,使古城牆樓閣俊俏秀麗,偉岸的輪廓更具魅力。

關於大同古代的歷史

2樓:為誰為誰為

1、春秋時期大同地區為北狄所居。北狄係指以狩獵為生的遊牧部落林胡、樓煩。大同至內蒙古河套一帶,春秋時為林胡活動之地。

(唐)堯帝封羲和氏子為北嶽長老,其二子和叔來宅。《山海經》中古大同為古平國。商湯封同姓於此地,代子立國。

2、戰國時期初為代國,後併入趙地。據《史記·趙世家》載,子晰告趙簡子曰,主君之子將克二國於北皆子姓也。及簡子卒,毋血立,是為襄子,北登夏屋,使宰人操銅木鬥擊殺代王,遂興兵平代地。

3、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廢分封制,立郡縣,全國設36郡,今大同境內為雁門郡、代郡之地。其時見於記載的城有:平城、代、善無、延陵、平舒、武周塞、新城、班氏、馬邑等。

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並徵集民眾築長城,在今左雲高山以東,雲岡以西十里河谷「築城武周塞內,以備胡。

4、西漢沿襲秦郡縣制,其地仍為雁門郡、代郡之地。雁門郡屬幷州刺史部。東漢各州置州牧,後改州牧為刺史。

其地為雁門、代郡之地。雁門郡屬幷州刺史部,治陰館,屬縣十四,今大同市境內有四縣:繁峙、武州、崞、平城。

代郡屬幽州刺史部,治高柳,屬縣十一,在今大同市境內有六縣:高柳、道人、班氏、示氏、北平邑、平舒。

漢末天下大亂陘北之地棄為荒徼。建安二十年(215)曹操討伐烏桓,平定代地。安集北邊郡縣之民,在今代縣東五里置平城縣,屬冀州新興郡。

黃初元年(220)復置幷州,平城屬幷州雁門郡。無論屬冀州新興郡的平城,還是幷州雁門郡的平城,均為同名異地,非今大同。

5、三國時,其地為烏桓、鮮卑所據。漢明帝時(58—75)在平城建通光寺,為大同最早的佛寺。晉大同北部為鮮卑族領地,南部為雁門郡地,其時郡已遷至廣武,屬縣有:

廣武、崞、汪陶、平城、俊人、繁峙、原平、馬邑。永嘉四年(310)晉幷州牧劉琨,以拓跋猗盧有救援之功,上書晉懷帝,請封鮮卑拓跋猗盧為代公。建興元年(313)拓跋猗盧定盛樂為北都,修秦漢故平城為南都,平城復還故治,屬代國。

6、北魏拓跋珪於公元398年自盛樂遷都平城,改號皇帝,改元天興,並置司州、代尹,治代都平城。徙六州二十二郡守宰、豪傑、吏民三千家於代郡。北齊天保元年(550)東魏被北齊所代,大同為北恆州、北朔州地,屬縣未有大的變化。

天保七年(556)改北恆州為恆安鎮(今大同),又名東州城,隸屬恆州太平縣,徙豪傑三千家以實之。翌年廢鎮,仍為北恆州。

周齊之間,突厥漸強,為防禦突厥、柔然、契丹,於天保三年(552)自西河總秦戍築長城,東至渤海200餘公里。天保六年(555)發夫180萬人築長城,自幽州夏口,西至恆州450餘公里。天保七年(556)先自西河總秦戍築長城東至海。

前後所築東西凡1000餘公里。

7、隋開皇元年(581)重新統一中國後,改諸州為郡,其地為馬邑郡、雁門郡之地。隋為了防禦突厥侵擾,公元615年八月,楊廣巡遊塞北,突厥得悉,率領10萬兵攻入塞內,楊廣被迫退到雁門,在各地軍民增援下,楊廣才解圍而去。

8、唐初依隋實行州縣制。武德四年(621)平利武周,復於故恆安鎮置北恆州。武德六年(623)於雁門郡之靈丘別置蔚州。

武德七年(624)北恆州廢。貞觀元年(627)發天下為13道,雲、蔚、朔等州屬河東道。雲州治雲中,轄縣雲中。

蔚州治興唐,轄興唐,飛狐、靈丘。朔州治善無,轄善陽、馬邑。唐末,以渾源川為名,置渾源州;以雁門山、龍首山南北呼應為名,置應州。

貞觀十四年(640)於故云內縣置定襄縣,兼雲州治。龍朔三年(663)置雲中都護府。永淳元年(682)為東突厥默啜所破,州縣俱廢,移百姓於朔州。

開元十八年(730)復置縣,改定襄為雲中縣。廢北恆州為東州城,復置雲州。天寶元年(742)改雲州為雲中郡。

乾元元年(758)改雲中郡為雲州會昌三年(843)以雲、蔚諸州為大同道,罷屬河東,置都團練使,治雲州。

9、宋為路、州、縣**制,全國設15路。宣和五年(1123)預置雲中府路,治雲中府,統雲中及武、應、朔、蔚、奉聖、歸化、儒,媯等8州與雲州合稱「山後九州」。為宋金聯盟攻遼的預置版圖。

後金失約,除武、應、朔、蔚諸州於宣和五年(1123)一度歸宋,旋為金人所取外,西京僅在雍熙三年(986)雲州觀察使楊業攻佔雲州3個月外,再未進入宋之版圖。

10、遼保大二年(1122)金完顏宗翰攻佔大同府,仍以大同為西京,改西京道為西京路,府治、縣治未變。西京路轄2府、7節鎮、8刺郡、39縣,9鎮。金皇統元年(1141)以西京路隸屬元帥府,舊置兵馬都部署司。

天德二年(1150)改置西京路總管府,後更置留守司。置轉運使及中都西京路提刑司。大同府轄大同、雲中、宣寧、懷安、天成、白登、懷仁7縣。

省奉義縣為鎮,入大同。

金佔大同後,為醫治戰爭創傷,大興土木,修城修寺,規模巨集大。經過修整加固的大同城漢池,南門改稱奉天,東門改稱宣仁,西門改稱阜成。遼金時陪都西京再度興盛於北方,成為中原與北方少數民族交往的中轉站,聯絡各民族的紐帶,大同再度輝煌。

11、元初大同仍稱西京。太祖七年(1212)置警巡院。至元二年(1265)省雲中縣入大同。

元劃為省、路、府(州)縣四級制,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西京道大同府為大同路,隸屬中書省河東山西道宣慰使司,管轄一領事八州。

12、明洪武二年(1369)左副將軍常遇春攻取大同。明行政區劃為省、府、州、縣四級制,洪武七年(1374)改大同路為大同府,隸屬山西行中書省。九年(1376)改為承宣布政使司。

大同府治大同縣,轄渾源、應、朔、蔚四州,大同、懷仁、馬邑、山陰、廣靈、靈丘、廣昌七縣。宣寧縣併入大同縣。明軍事上實行衛所制,洪武四年(1371)置大同都衛沼白關城。

13、清順治二年(1645)五月,清王派恭順候吳惟華攻大同,姜襄將駐同農民軍將領張天琳等殺死,投降清軍。清大同府治大同縣,初因明治,領州四縣七,隸屬山西布政司,後改為山西省。順治五年(1648)姜襄降而復叛。

次年,多爾袞親自督戰圍城達9個多月,城破後,清軍對大同進行了最野蠻的屠城,除殺獻姜襄人頭的楊震威等23員及其家屬外,其他所有官司吏兵民盡行殺戮,並將大同城牆拆去5尺。大同變成一座荒城,大同廢,不立官,府移治陽和衛,名陽和府。大同縣移治懷仁縣西安堡。

直到順治九年(1652)府縣才復還故址,從附近移民逐漸復興。

順治十三年(1656)裁宣大總督,置山西總督,駐大同。康熙四年(1665)裁總督,併入雁門道。雍正四年(1726)於右玉林衛置朔平府並廢除明代衛所,改天鎮衛為天鎮縣,陽高衛為陽高縣,左雲川衛為左雲縣,右玉林衛為右玉縣,平虜衛為平魯縣。

介紹一下大同的歷史

山西大同的歷史

美麗大同作文,關於介紹大同的作文六百字謝謝

我的家鄉在建德大同。家鄉富饒的山水田野哺育我,家鄉美麗的四季風景滋潤我,家鄉有用心愛我的老師 長輩呵護我教育我,家鄉的小樹小草小溪小朋友陪伴我 小小的我愛我的家鄉!家鄉的美麗富饒,在它四季充滿生機的青山裡,在它四季流淌不息的綠水裡,在人們四季勤勞智慧的身影裡,在人們四季的真誠善良的情誼裡 春天,陽光...

我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有哪些,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有哪些?

我國各地擁有歷史文化名城數量,你的家鄉有多少歷史文化名城?北京 天津 上海 重慶 承德市 保定市 正定縣 邯鄲市 山海關區 太原市 大同市 平遙縣 新絳縣 代縣 祁縣 呼和浩特市 哈爾濱市 吉林市 集安市 瀋陽市 南京市 徐州市 淮安市 鎮江市 常熟市 蘇州市 西安 揚州市 無錫市 南通市 宜興市 ...

重慶曆史文化名城中最重要的傳統歷史街區在哪

磁器口儲存著老重慶的建築風貌 歷史文化 民風民俗,是老重慶的縮影。其歷版經千年不變的 權純樸古風贏得了 小重慶 美譽,是重慶曆史文化名城中最重要的傳統歷史街區。磁器口歷史文化底蘊豐厚,儲存有20餘處具有較高保護價值的明清時期四合院 有古樸 粗獷的巴渝遺風 有佛 道 儒三教並存的九宮十八廟 有依山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