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女子二十歲稱作什麼,古代女子二十歲叫什麼?

2021-03-20 03:17:31 字數 5711 閱讀 5567

1樓:幸玉花冒棋

古代女子二十歲叫桃李年華。

原指桃李開花的季節,泛指春天,引申指青春年華,比喻青春年少。

常用「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佔年華」形容女子,初夏還不是盛夏的樣子,所以桃李年華就用來代指二十歲的女子。

2樓:最後線索

古代女子二十歲稱作【桃李之年】

古代女子年齡稱謂

金釵之年——女子十二歲。

豆蔻年華——指十三四歲的少女。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及笄——笄,本來是指古代束髮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後,就把頭髮盤起來,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及笄」即年滿15歲的女子。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歲。

桃李年華

出自陸游的詩句:「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佔年華。常思南鄭清明路,醉袖迎風雪一杈。」

3樓:周桂花冷俏

二十歲的女子稱為

「桃李年華」。

在古代,不同的年齡層,都有不同的稱謂:

豆蔻年華———十三歲左右少女。出自杜牧《贈別》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也有人用作泛指十三至二十歲。

待年———女子成年待嫁。古代女子到了十五歲,會把頭髮梳起,插上簪子,表示已到出嫁年歲,又稱「待字」或「待字閨中」。語出《後漢書·曹皇后記》:「小者待年於國。」

弱冠———二十歲的男子。古代成年男子為二十歲,須行冠禮,表示已成年,語出《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二十歲的女子稱為

「桃李年華」。

而立———三十歲。語出《論語·為政》:「子曰:『三十而立』。」能夠獨當一面,堅守自己志向。

不惑———四十歲。語出《論語·為政》:「子曰:『四十而不惑』。」智慧成熟,因明白事理而不被迷惑。古代壯年也稱為「強仕之年」、「春秋鼎盛」。

知命———五十歲。語出《論語·為政》:「子曰:『五十而知天命』。」指明白天地萬物執行的規律,包括生命本身。五十歲也可稱為「知非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耳順———六十歲。語出《論語·為政》:「子曰:

『六十而耳順』。」指個人的修行成熟,沒有不順耳之事。六十歲也可稱「花甲」、「杖鄉」(還鄉之年);六十歲以上已可稱「耆年」。

古稀———七十歲。出自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耄耋———**十歲。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紀很大的人。語出《漢·曹操·對酒歌》:「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期頤———百歲以上。語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因此今天祝願夫婦「白頭偕老」,也可說「期頤偕老」。

4樓:漫玉蘭樹子

桃李年華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tao

linian

hua,指20歲女子的代稱。

5樓:匿名使用者

桃李之年

不滿週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6樓:上官會

弱冠,或者稱作桃李年華。《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參考

7樓:猴格殿下

女子二十歲稱為桃李年華或者雙十年華

古代女子二十歲叫什麼?

8樓:9點說史

古代女子二十歲叫桃李年華。

原指桃李開花的季節,泛指春天,引申指青春年華,比喻青春年少。常用「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佔年華」形容女子,初夏還不是盛夏的樣子,所以桃李年華就用來代指二十歲的女子。

古人的年齡稱謂**不一,大多根據不同年齡的生理特徵而命名,另外,我們常說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則來自於《論語.為政篇》的記載。

我國還有干支紀年的傳統,六十年為一輪,故又有六十歲為「花甲之年」的說法。唐代詩人杜甫有詩句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譯文:到處都欠著酒債,那是尋常小事,人能夠活到七十歲,古來也是很少的了。於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別稱。

擴充套件資料

稱謂來歷

在閱讀古文的過程中,經常會碰到一些表達年齡稱謂的詞,如:「弱冠」、「耄耋」等。學生往往對此很費解。其實類似這樣的詞還很多,都是我們在閱讀古文的過程中所必須瞭解的知識。

古人的年齡稱謂**不一,大多根據不同年齡的生理特徵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襲前人所言而成為固定稱謂的。

在所有的年齡稱謂中,「九十」的稱謂可謂最多最有趣。或叫「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又人到暮年,**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還有依據生理特徵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嬰兒」,是因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餵奶。嬰可與膺通假,膺者胸也。

嬰兒即為抱在胸前之兒。七歲除叫做「悼」外,還叫「齠齔」也叫做「毀齒」,因為正是換牙時期,所以有此稱呼。

十五歲叫做「童」,「山無草木曰童」。古代十六歲成年,十五歲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處用的是比喻意。

9樓:禾木由

古代二十歲女子被稱為桃李年華,桃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語出明徐渭《又啟嚴公》:「誓將收桑榆之效,以毋貽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10樓:misshappy是我

古代女子二十歲稱作桃李之年。

古代女子年齡稱謂

金釵之年——女子十二歲。

豆蔻年華——指十三四歲的少女。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及笄——笄,本來是指古代束髮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後,就把頭髮盤起來,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及笄」即年滿15歲的女子。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歲。

11樓:匿名使用者

豆蔻年華———十三歲左右少女。出自杜牧《贈別》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也有人用作泛指十三至二十歲。

待年———女子成年待嫁。古代女子到了十五歲,會把頭髮梳起,插上簪子,表示已到出嫁年歲,又稱「待字」或「待字閨中」。語出《後漢書·曹皇后記》:「小者待年於國。」

弱冠———二十歲的男子。古代成年男子為二十歲,須行冠禮,表示已成年,語出《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二十歲的女子則稱為「桃李年華」。

而立———三十歲。語出《論語·為政》:「子曰:『三十而立』。」能夠獨當一面,堅守自己志向。

不惑———四十歲。語出《論語·為政》:「子曰:『四十而不惑』。」智慧成熟,因明白事理而不被迷惑。古代壯年也稱為「強仕之年」、「春秋鼎盛」。

知命———五十歲。語出《論語·為政》:「子曰:『五十而知天命』。」指明白天地萬物執行的規律,包括生命本身。五十歲也可稱為「知非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耳順———六十歲。語出《論語·為政》:「子曰:

『六十而耳順』。」指個人的修行成熟,沒有不順耳之事。六十歲也可稱「花甲」、「杖鄉」(還鄉之年);六十歲以上已可稱「耆年」。

古稀———七十歲。出自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耄耋———**十歲。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紀很大的人。語出《漢·曹操·對酒歌》:「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期頤———百歲以上。語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因此今天祝願夫婦「白頭偕老」,也可說「期頤偕老」。

12樓:星芒吹雪

不滿週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年

始齔---指剛到換齒的年齡,約七、八歲左右幼年總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勺」是古代的一種舞蹈15-20歲-舞象之年 「舞象」是一種武術。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jī)之年

16歲(女)-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30歲(女)-半老徐娘

50歲-年逾半百、知天命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致改之年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歲-耄耋(音mào dié)

90歲-鮐(tái)背之年

100歲-期(jī)頤

二十歲女子在古代稱為什麼?

13樓:gold橙汁

中國古代女子二十歲時被稱桃李年華。

常用「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佔年華」形容女子,初夏還不是盛夏的樣子。所以桃李年華就用來代指二十歲的女子。

14樓:流韻年華

古代女子20被稱為「桃李年華」。桃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語出明徐渭《又啟嚴公》:「誓將收桑榆之效,以毋貽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花信年華(女子20-25歲):現在女子到了24、25歲,都要被喊「剩女」了,但古人卻賦予這個年齡段的女性一個非常美麗的稱呼──花信年華。

花信,是應花期而來的風。節氣中的信風,帶來開花的音訊,女子年方廿四,也正處在年輕貌美之時。

范成大詩云:「誰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揚州百面雷」, 詩人為了一睹花開時刻,生出擊鼓催花的念頭,古人尚且如此浪漫,我們怎麼反而把大好年華看**老珠黃?

擴充套件資料

1、赤子(0歲):初生嬰兒的**微微泛紅,古人將這時候的孩子稱之為「赤子」。赤子之心,說的就是一顆如同初生兒一樣纖塵不染的純潔心。

2、 孩提(2-3歲):這時嬰兒已經長大了一點,但還不會走路,得大人抱著。「提」,是指大人抓住孩子的兩腋將他抱起來的動作,而「孩」也不是孩子,而是「咳」的古字,形容孩子在襁褓中咯咯的笑聲。

3、垂髫(3-9歲)與總角(9歲-13歲):古人會以頭髮命名年紀。孩子在9歲之前不扎辮子,頭髮自然垂下,叫「垂髫」。

9歲之後,才把頭髮分兩邊各扎一個結,像兩個羊角,叫「總角」。《詩經》裡,「總角之宴,言笑晏晏」,男女主人公兩小無猜,年幼的感情也許不成熟,卻飽含美麗詩意。

4、弱冠(男子20歲):行冠禮,是古代最隆重的儀式之一。在家族的見證下,年滿20歲的男子在宗廟裡由指定的貴賓加冠,以示成年。由於這個年齡的男子體猶未壯,所以又稱「弱冠」。

「君子始冠,必祝成禮,加冠以厲其心。」二十之青年富於青春,血氣方剛,而儀式,正是要提醒他們,今後人生,無論跌倒或撞的頭破血流,總要無愧於心,無怨無悔。

5、 而立之年(30歲):2000多年前,孔子說「三十而立」,從此「三十」就成了中國人衡量男兒是否有能力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度量衡。

古時的男子比今天成家立業得早。他們15、6歲即可婚娶,20幾歲就兒女繞膝,不到40歲便不乏兒孫滿堂,所以三十而立,在那個年代算是應當之事。

我國古代男子二十歲稱作什麼,中國古代女子二十歲稱作什麼

弱冠。禮記 曲禮上 記載 二十曰弱,冠。唐 孔穎達 正義 二十 初加冠,體猶未壯,故曰弱也。是說古代時二十歲的貴族男子,要舉行加冠禮以示成年,但身體還未發育強壯,所以稱弱,而弱是年少之意。因此,後來就用 弱冠 泛指男子二十歲左右的年紀。我國古代男子二十歲稱作 弱冠 加冠 禮記 曲禮上 曰 男子 二十...

中國古代歷史,中國古代歷史

正確。1女媧人首蛇身是事實,有白娘子和靈兒為證。2世界確實有狐狸精,我見過的。3我相信故我存在。謝謝!不正確,這只是神話,無聊的文人編出來的故事,為什麼把所有的過錯都推給女人。商朝滅亡是歷史的原因,並不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不正確。因為商朝最後一個國王紂,暴虐無道,殘害忠良,刑法殘酷,酒池肉林整日尋歡...

古代帳房跟管家的區別,中國古代把管家稱作什麼?

管家的權利比賬房的要大 賬房裡的成員不好說,古代一般男的叫賬房先生。做的事情也就是管理資金的流通,進帳 出帳 統計 具體的功能主要是以上三項,但可隨企業自身的業務特點來決定,應該不會有大的出入。帳房是企業的一個小部門,相當於現在企業裡的財務科或財務部門。管家的起源在於法國,只是老派的英國宮廷更加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