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怎麼看待人的身體和生命過程,佛教如何看待人生?

2021-03-20 02:55:08 字數 4190 閱讀 9822

1樓:示怡賴晗雨

淨空法師---人生酬業。你自己做不了主,你為什麼到這個世間來的

你看凡夫,六道凡夫,把這個身體當作自己、當作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一生都是為這個我服務。不知道這個我是假的,不是真的,它是生滅法,有生有滅。有生有滅,在佛法裡面說,假的,不是真的。

佛法真假從**分?不生不滅是真的,有生有滅是假的。

現在我們這麼多年的學習,對於這樁事情有了一點概念。這個身到底是怎麼回事情?為什麼要來到人間?

來到人間之後這一生要幹些什麼?科學家也研究這個問題,有沒有答案?有很多不同的答案,但是還是佛的答案最高明,又簡單,人生酬業。

你自己做不了主,你為什麼到這個世間來的?報應,你過去世造的因,這一生到這來受果報。如果過去生中修善積德,這一生的果報,你來享福的,人間的富貴;如果造作罪業的,你這一生到人間來是受苦受難的。

前世造的因,這一世果報;這一世所造的,來世的果。我們這一生幹些什麼?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幹些什麼?

如果是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好,來生是人天福報;如果是貪瞋痴慢疑,是不仁不義、無禮無信,來生就苦了,來生三途去了,這是不能不知道的。

這是世尊、是菩薩們無盡的慈悲,把事實真相告訴我們,希望我們來生不要墮三惡道。三惡道太苦了、時間太長了,很容易進去,很不容易出來。為什麼?

進去之後,那是消惡業的,你阿賴耶裡面所有業習種子裡頭惡的,統統要消乾淨,你才能離開。我們這一生所造的就不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過去無量劫來生生世世這累積了多少?你就曉得這個麻煩大了,一念不謹慎,就到三途去了,到三途時間長。

到天道時間也長,天道是消福報的、消善業的,三途是消惡業的,所以說它是惡報,六道都是消業障的。

可是我們六道里的眾生他不覺悟,遇到佛法也還很難回頭,所以長劫輪迴,我們在六道住了無量劫。這一生積過去世所結的緣分,跟佛結了緣分,特別是淨宗,淨宗能往生,都是過去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這一生遇到了,得諸佛如來冥冥當中加持,你能信、你能願,願生淨土,你能老實唸佛,這一生能成就,沒有一個是僥倖的,也沒有例外的。

就是一生不信佛,臨命終時,一口氣還沒斷,遇到善友勸他,到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他立刻就能信、就能願,發願「好,我願意去」,念一聲佛號、十聲佛號都能往生。

2樓:引經據典正法

《解》眾生是能受用人。等覺以還皆可名。今且約人民言。

以下下例上上也。娑婆苦樂雜。其實苦是苦苦。

逼身心故。樂是壞苦。不久住故。

非苦非樂是行苦。性遷流故。彼土永離三苦。

不同此土對苦之樂。乃名極樂。

經中凡是提某人的名字是令人注意,下面有很重要的開示。佛叫著舍利弗說:『彼土何故名為極樂?

』舍利弗並未答話,因為這是佛果地上的境界。舍利弗未成佛,他無話可答。於是佛繼續說,那個世界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佛說我們這個世界有五種受,苦、樂、憂、喜、舍。身有苦、樂兩種受,心有憂、喜兩種受,如無以上四種受,就是『舍』受。舍受是短暫的,如保持長久就是『定』。

雖然到了四禪八定還是舍受,而非三昧。如超過八定到九次第定就超越三界了。

『眾生是能受用人』,『眾緣和合而生者』謂之『眾生』。人是眾緣和合而生,毛巾也是眾緣和合即生,無有一法不是眾緣和合,等覺以下皆謂之眾生。九法界除六道外,聲聞緣覺菩薩皆為佛的學生,五十一個位子,等覺最高。

在西方享受是平等的,西方世界之外,九法界眾生享受皆不平等。娑婆世界苦多樂少。苦是身心都受到壓力,樂的時間不久謂之壞苦。

非苦非樂是舍受,心不能常保謂之行苦。經中說三苦八苦。八苦是『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盛』。

生苦,佛在經中說的非常透徹,神識在母腹中十月,感受如在地獄。母飲一杯涼水,如在寒冰地獄,飲一杯熱水,如在八熱地獄。出去之後把前世的事情忘得一乾二淨。

出生時如夾山地獄,出來一接觸空氣,如風刀地獄。病苦老苦擺在眼前,人人皆有直接間接的感受。死時神識離開身體,如生龜脫殼。

學佛有真工夫的人,老病死皆無,年老體健,臨終預知時至,無疾而終。以上是生老病死四苦。第五是求不得苦。

慾望太多,無法達到。第

六、怨憎會苦。冤家對頭,不想碰頭,偏偏遇到。第

七、愛別離苦。心愛的人要生離死別。第

八、五陰熾盛苦。五陰是『色、受、想、行、識』,即生理與心理的造作。五陰是因,前面七種苦是果。

『樂是壞苦,不久住故』。 苦是真的,樂是假的。樂會變苦,苦不能變樂。

例如跳舞是樂,連跳三天三夜,樂變為苦。三天不吃飯,苦不堪言,到了七天,更苦,絕不會變樂。非苦非樂固然好,但有行苦,俗雲『青春不住』,剎那剎那衰老。

說真話,從生下那一天就一直往墳墓賓士,從無暫息。極樂世界永離八苦,苦樂是相對的,西方苦樂均無,乃名極樂。這種境界不可思議,我們不但說不出來,而且想像不到。

極樂的境界在華嚴經中說的最詳細,讀華嚴可以想像西方的殊勝莊嚴。過去慈雲灌頂法師,清乾隆時人。著作甚豐,將娑婆與極樂比較,以苦樂言,此土遇不到佛是苦,往生西方後花開見佛是樂。

此土聞法很難,西方六塵說法。此土惡友牽纏,不能稱心修道,西方有諸上善人,聚會一處。

3樓:有水酵素

萬物都是成住壞空人就是迷和覺悟

佛教 怎麼 看待人的身體和生命過程

4樓:8萬4千法門

淨空法師---人生酬業。你自己做不了主,你為什麼到這個世間來的

你看凡夫,六道凡夫,把這個身體當作自己、當作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一生都是為這個我服務。不知道這個我是假的,不是真的,它是生滅法,有生有滅。有生有滅,在佛法裡面說,假的,不是真的。

佛法真假從**分?不生不滅是真的,有生有滅是假的。

現在我們這麼多年的學習,對於這樁事情有了一點概念。這個身到底是怎麼回事情?為什麼要來到人間?

來到人間之後這一生要幹些什麼?科學家也研究這個問題,有沒有答案?有很多不同的答案,但是還是佛的答案最高明,又簡單,人生酬業。

你自己做不了主,你為什麼到這個世間來的?報應,你過去世造的因,這一生到這來受果報。如果過去生中修善積德,這一生的果報,你來享福的,人間的富貴;如果造作罪業的,你這一生到人間來是受苦受難的。

前世造的因,這一世果報;這一世所造的,來世的果。我們這一生幹些什麼?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幹些什麼?

如果是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好,來生是人天福報;如果是貪瞋痴慢疑,是不仁不義、無禮無信,來生就苦了,來生三途去了,這是不能不知道的。

這是世尊、是菩薩們無盡的慈悲,把事實真相告訴我們,希望我們來生不要墮三惡道。三惡道太苦了、時間太長了,很容易進去,很不容易出來。為什麼?

進去之後,那是消惡業的,你阿賴耶裡面所有業習種子裡頭惡的,統統要消乾淨,你才能離開。我們這一生所造的就不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過去無量劫來生生世世這累積了多少?你就曉得這個麻煩大了,一念不謹慎,就到三途去了,到三途時間長。

到天道時間也長,天道是消福報的、消善業的,三途是消惡業的,所以說它是惡報,六道都是消業障的。

可是我們六道里的眾生他不覺悟,遇到佛法也還很難回頭,所以長劫輪迴,我們在六道住了無量劫。這一生積過去世所結的緣分,跟佛結了緣分,特別是淨宗,淨宗能往生,都是過去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這一生遇到了,得諸佛如來冥冥當中加持,你能信、你能願,願生淨土,你能老實唸佛,這一生能成就,沒有一個是僥倖的,也沒有例外的。

就是一生不信佛,臨命終時,一口氣還沒斷,遇到善友勸他,到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他立刻就能信、就能願,發願「好,我願意去」,念一聲佛號、十聲佛號都能往生。

佛教如何看待人生?

5樓:百度使用者

價值觀離不開人生觀,而正確人生觀的建立,需要佛法智慧的指引。價值觀是**人活著的意義。人應該怎麼活著才有意義?

佛教認為:人身的價值,一是令自己覺悟,完成生命的覺醒和解脫;一是令他人覺悟,幫助眾生圓成無上菩提。 怎樣才能做到這兩點呢?

關鍵是修學佛法。佛法認為,每個生命都蘊涵著無限寶藏。但我們卻為無明所惑,每天在煩惱、妄想中虛度年華。

一旦開發這個寶藏,就能成就無量智慧,無量慈悲。不僅自己開心自在,還有能力幫助普天下所有的人。所以說,正確的價值觀,是建立在修學佛法的基礎上。

6樓:百度使用者

人身難得 佛法難聞!珍貴霞滿的人身,要以感恩心對待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個緣份!

7樓:

人生就是一個修煉的過程,,利用人身去磨鍊自己,使之成熟,早回極樂

8樓:木兮

人生為自己也罷為別人也罷,每天多做些好事,,讓自己和他人快樂。。。

佛教怎麼看待死亡

9樓:惡魔抹滅者

佛教視死亡歸屬,只是肉身的寂滅,而精神猶存.同西方的神教不同,他們的來生更加抽象

如何看待目前中老年身體情況,佛教怎麼看待人的身體和生命過程

中老年人年輕時條件不好,老了營養不良,骨質疏鬆,腰痠背痛,身體虛弱,要吃保健品。平時吃多了醃製的菜,肉,血脂高,用辣椒醬料調味,垃圾食品吃多了不健康,不要偏聽偏信廣告宣傳了。老了睡眠不好,眼花耳鳴,反應遲鈍。老了該多休息,少幹活了,還在忙碌。身體基礎沒打好,需要後天的努力,吃的要搭配好,多運動,生活...

你怎麼看待人生中的困難和挫折,怎樣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人生路漫漫,難免要經受狂風暴雨,不過,你一定要堅強,要有勇氣去克服,勇往直前 我做主 是動力也是阻力,看自己怎樣去面對 你如何看待人生中挫折與成功的關係?怎樣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首先,要知道任何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都會有困難和挫折的,你也一樣,千萬不要抱怨上天的不公平 其...

怎樣看待人生價值觀,怎麼看待自己的職業觀,人生觀,價值觀?

人生的意義在於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和人生價值,對社會來說就是要盡義務 做貢獻,對家庭而言就是要盡到自己的責任。歌德說過 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求採納 人生觀和價值觀是每個人對人生和價值的總的看法和認識。所以,你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只有你自己知道,你認為價值是什麼,你認為人生應該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