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歷史名人的故事,300到左右,最後要有從中得到的

2021-03-19 12:37:20 字數 5429 閱讀 2747

1樓:焦尾琴殤

蘇格拉底教學生也從不給他們現成的答案,而是用反問和反駁的方法使學生在不知不覺

中接受他的思想影響。請看一個他和學生問答的有趣的例子。

學生:蘇格拉底,請問什麼是善行?

蘇格拉底:盜竊、欺騙、把人當奴隸販賣,這幾種行為是善行還是惡行?

學生:是惡行。

蘇格拉底:欺騙敵人是惡行嗎?把俘虜來的敵人賣作奴隸是惡行嗎?

學生:這是善行。不過,我說的是朋友而不是敵人。蘇格拉底:照你說,盜竊對朋友是

惡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殺,你盜竊了他準備用來自殺的工具,這是惡行嗎?學生:是善

行。蘇格拉底:你說對朋友行騙是惡行,可是,在戰爭中,軍隊的統帥為了鼓舞士氣,對士

兵說,援軍就要到了。但實際上並無援軍,這種欺騙是惡行嗎?

學生:這是善行。

這種教學方法有其可取之處,它可以啟發人的思想,使人主動地去分析、思考問題、他

用辯證的方法證明真理是具體的,具有相對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向自己的反面轉化。這一

認識論在歐洲思想史上具有巨大的意義。呵呵

2樓:匿名使用者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

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他在文學藝術方面堪稱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

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詞有《東坡樂府》。

蘇軾於2023年1月8日(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生於眉州眉山(今屬四川)。蘇軾的父親蘇洵,即《三字經》裡提到的「二十七,始發憤」的「蘇老泉」。蘇洵發奮雖晚,但用功甚勤。

蘇軾晚年曾回憶幼年隨父讀書的狀況,感覺自己深受其父影響。當然,假若沒有蘇洵的發奮讀書,也就不可能使蘇軾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後的文學成就。

2023年(嘉佑元年),虛歲二十一的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翌年,他參加了禮部的考試,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卻因歐陽修誤認為是自己的**曾鞏所作,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2023年(嘉佑六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為「百年第一」,授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後逢其父於汴京病故,丁憂扶喪歸裡。2023年(熙寧二年)服滿還朝,仍授本職。

他入朝為官之時,正是北宋開始出現政治危機的時候,繁榮的背後隱藏著危機,此時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援變法。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因在新法的施行上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迫離京。朝野舊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 「平和世界」。

蘇軾因在返京的途中見到新法對普通老百姓的損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參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認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書反對。這樣做的一個結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離京的師友一樣,不容於朝廷。於是蘇軾自求外放,調任杭州通判。

從此,蘇軾終其一生都對王安石等變法派存有某種誤解。

蘇軾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滿後,被調往密州(今山東諸城)、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政績顯赫,深得民心。

這樣持續了大概十年,蘇軾遇到了生平第一禍事。當時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詩句扭曲,以諷刺新法為名大做文章。2023年(元豐二年),蘇軾到任湖州還不到三個月,就因為作詩諷刺新法,網織「文字毀謗君相」的網羅罪名,**入獄,史稱「烏臺詩案」。

蘇軾坐牢103天,幾次瀕臨被砍頭的境地。幸虧北宋在太祖趙匡胤年間即定下不殺士大夫的國策,蘇軾才算躲過一劫。

出獄以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今湖北黃岡縣)團練副使(相當於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這個職位相當低微,並無實權,而此時蘇軾經此一役已變得心灰意冷,蘇軾到任後,心情鬱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鼻磯遊覽,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以此來寄託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於公餘便帶領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幫補生計。

「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起的。

宋神宗(2023年元豐七年),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由於長途跋涉,旅途勞頓,蘇軾的幼兒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遙遠,且路費已盡,再加上喪子之痛,蘇軾便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後被批准。

當他準備南返常州時,神宗駕崩。

年幼的哲宗即位,高太后聽政,以王安石為首新黨被打壓,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相。蘇軾復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東蓬萊)。四個月後,以禮部郎中被召還朝。

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個月後,升中書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學士知制誥(為皇帝起草詔書的祕書,二品),知禮部貢舉。

當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拼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及盡廢新法後,認為其與所謂「王黨」不過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

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於新黨,又不能見諒於舊黨,因而再度自求外調。他以龍圖閣學士的身份,再次到闊別了十六年的杭州當太守。蘇軾在杭州修了一項重大的水利建設,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邊築了一道堤壩,也就是著名的「蘇堤」。

蘇軾在杭州過得很愜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2023年(元佑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為政見不合,外放潁州。

2023年(元佑八年)新黨再度執政,再次被貶至惠陽(今廣東惠州市)。而後,蘇軾又被再貶至更遠的儋州(昌化軍,今海南)。據說在宋朝,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

後徽宗即位,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2023年(元符三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於2023年8月24日(建中靖國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卒於常州(今屬江蘇),享年六十六歲。葬於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享年六十六歲,御賜諡號文忠(公)。

上面是蘇軾的生平(不是「身平」哦)。根據它來自己寫,比較好。

附送:蘇軾少年得志,不免有些飄飄然。曾書一聯貼於門上:

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正當他洋洋得意時,被路經此地的某翁難住,頓時滿面通紅,羞愧萬分,忙施禮認錯,並立即將原聯上下句前各加兩字變作: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蘇軾在杭州做了三年知府,政績顯著,奉旨回京供職。恰逢遼邦所派使臣出句要宋人答對,上聯是:三光日月星;此聯看似簡單,實不易對。

出句的數字恰與後面的事物相符,而對句所選數字對應事物都會多於三或少於三。還是蘇軾有辦法,巧妙對上:四詩風雅頌。

該對聯妙在「四詩」只有「風雅頌」三個名稱,因為《詩經》中有「大雅」、「小雅」,合稱為「雅」。加之「國風」、「頌詩」共四部分,故《詩經》亦稱「四詩」。對句妙語天成,遼使佩服至極。

蘇軾與小妹、黃庭堅一日賞畫,見上面題聯有趣:輕風 細柳, 淡月 梅花。看是四字聯,中間卻空一字,小妹建議為中間加字作「腰」,成為五言聯句。

蘇軾文思最快,立即響應,填字使之成為: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黃庭堅接對:

輕風舞細柳 ,淡月隱梅花。小妹則填: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

縱觀三人對聯,小妹最妙:「扶」字不僅寫出風的輕柔和柳的纖弱,而且寫出了風與柳的親暱之態,因而更形象生動;「失」字也較「隱」字貼切,既強調了月光的皎,又兼顧梅花的潔,突出了兩者融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貼切。

蘇軾朋友甚多,其中有個詩僧佛印。這人雖是出家人,卻頓頓不避酒肉。這日,佛印煎了魚下酒,正巧蘇軾登門來訪。

佛印急忙把魚藏在大磬之下。蘇軾早已聞到魚香,進門不見,心生一計,故意說:向陽門第春常在。

佛印對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舊句深感詫異,順口便說:「誰不知下句是:積善人家慶有餘。

」話音剛落,蘇軾大笑:「既然磬(慶)裡有魚(餘),那就積點善,拿出一道吃吧。」

一次,蘇軾與弟蘇轍去見佛印。三人結伴同遊,佛印即興出句:無山得似巫山好。

關鍵在「無」、「巫」諧音。蘇軾對上:何葉能如荷葉圓。

蘇轍聽了,對兄長說:以「何荷」對「無巫」的諧音,固然不錯,但改作這樣是否更好些,就是——何水能如河水清

佛印與蘇軾聽了,表示贊同,以「水」對「山」,好在對仗更加工穩。不過,出對句都有些偏執。

蘇軾曾兩次到杭州任地方官,浚湖築堤,頗有政績。他寫過不少盛讚西湖的詩篇,其中一首這樣寫道:「西湖天下景,遊者無愚賢,深淺隨所得,誰能識其全?」

相傳蘇軾與其父蘇洵及小妹,就有過一次:「深淺隨所得」的撰聯比賽。這日,他們來到五雲山之西的雲棲。

此地因五彩雲霞飛集停佇而名,向以清涼幽靜、花香醉人著稱。「雲棲竹徑」為西湖十八景之一。蘇洵見此美景,要大家各作一聯,並限定收尾之字為「冷」和「香」。

蘇軾思維敏捷,當下說道:拂石生來夜帶冷,踏花歸去馬蹄香。蘇小妹也不甘示弱,說 :

叫月杜鵑喉舌冷,宿花蝴蝶夢魂香

蘇洵聽了,連連搖頭說:句子都還不錯,就是與此間景緻離得太遠了些。你們聽我的——水自石邊流出冷,風從花裡過來香

蘇軾和小妹不得不歎服,直誇此聯是神來之筆。

東坡魚蘇軾不僅是文學大家,在饕餮美食上也很有一手,除了**人知的東坡肘子外,蘇學士還擅長燒魚,其烹製的魚堪稱一絕。一次,蘇軾雅興大發,親自下櫥做魚,剛剛燒好,隔著窗戶看見黃庭堅進來了(黃庭堅是中國古代四大字型蔡蘇米黃宗祖之一,是蘇軾摯友,兩人經常以鬥嘴為樂)。知道又是來蹭飯卡油,於是慌忙把魚藏到了碗櫥頂部。

黃庭堅進門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請教,敢問蘇軾的蘇怎麼寫?」蘇軾拉長著臉迴應:

「蘇者,上草下左魚又禾。」黃庭堅又道:「那這個魚放到右邊行嗎?

」蘇軾道:「也可。」黃庭堅接著道:

「那這個魚放上邊行嗎?」蘇軾道:「哪有魚放上面的道理?

」黃庭堅指著碗櫥頂,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曉這個道理,那為何還把魚放在上面?!」一向才思敏捷的蘇軾,這次被黃庭堅整了個十足十!

吟詩赴宴

蘇軾二十歲的時候,到京師去科考。有六個自負的舉人看不起他,決定備下酒菜請蘇軾赴宴打算戲弄他。蘇軾接邀後欣然前往。

入席尚未動筷子,一舉人提議行酒令,酒令內容必須要引用歷史人物和事件,這樣就能獨吃一盤菜。其餘五人轟聲叫好。「我先來。

」年紀較長的說:「姜子牙渭水釣魚!」說完捧走了一盤魚。

「秦叔寶長安賣馬,」第二位神氣的端走了馬肉。「蘇子卿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張翼德涿縣賣肉,」第四個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過來。

「關雲長荊州刮骨,」第五個迫不及待的搶走了骨頭。「諸葛亮隆中種菜,」第六個傲慢的端起了最後的一樣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個舉人興高采烈的正準備邊吃邊嘲笑蘇軾時,蘇軾卻不慌不忙的吟道:

「秦始皇併吞六國!」說完把六盤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諸位兄臺請啊!

「。六舉人呆若木雞。

皛飯與毳飯

蘇軾復官後,曾跟黃庭堅亂侃:「我在牢裡時,每天吃的是三白飯,照樣很香甜,世間美味不過如此!」。

黃庭堅奇問什麼叫三白飯,蘇軾答道:「一撮鹽,一碟生蘿蔔,一碗米飯,這就是『三白』。」此事說過蘇軾也就忘了。

一日接到黃庭堅請帖,邀蘇軾去他家吃皛(jiǎo)飯。蘇軾欣然應約,並對夫人道:「黃庭堅乃當世學士,讀書甚多,他這皛飯定是稀珍之物。

但等蘇軾到了地方發現桌上只有鹽、蘿蔔、米飯,這才恍然大悟,知道這被黃庭堅戲弄了。又過了幾天,黃庭堅也接到蘇軾請帖,邀他去吃毳(cuì)飯。黃庭堅知道蘇軾要報復,但又好奇,又想知道毳飯到底是什麼,最終還是去了。

蘇軾陪著黃庭堅從早上海聊到晚上,把黃庭堅餓得前胸貼後背。實在忍不住催問毳飯呢?蘇軾慢吞吞地答:

「鹽也毛(沒,音mǎo, 「沒有」的意思),蘿蔔也毛,飯也毛,豈不是『毳』飯?其實你一直在享用著啊。」 黃庭堅驚愕之後,兩人同時大笑。

天津塘沽的歷史名人及故事,天津的歷史故事

查為仁 1695 1749 清代詩人。字心谷,號蓮坡,又號蓮坡居士。天津人。出身書香門第,其父曾建查氏園林別墅水西莊。查為仁於此廣置圖書金石鼎彝,結納國內著名文人 學者。杭世駿 江沆 厲鶚等著名文學家 經學家 詩壇領袖等都曾寓居水西莊,或吟詩作賦,或揮毫書畫,或埋頭經史,或著書立說,或鑑賞金石 書畫...

有關大明湖的歷史名人和故事

曾鞏在以前,到了大明湖才知道,做官很好。任濟南太守時,曾鞏為防水患,專門修築大明湖北水門,湖水經北水門洩出流入小清河東注渤海,至今依然汩汩流淌。大明湖畔,有愛國主義詞人辛棄疾他出稼軒祠,可乘船至湖中歷下亭。唐天寶四年 公元745年 著名詩人杜甫曾與北海太守李邕飲宴於歷下亭,並寫下 陪李北海宴歷下亭 ...

邯鄲歷史名人故事,邯鄲的歷史文化 民俗文化 名人鐵事 成語典故 名勝古蹟任選三個,詳細一點

秦始皇秦始皇帝 前259年 前210年 嬴姓秦氏,名政 正 因生於趙都邯鄲 今屬河北 故又稱趙政 先秦姓氏並未統一,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故秦始皇叫趙政。傑出的政治家 軍事統帥。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秦朝的開國皇帝,秦莊襄王之子,十三歲即王位,三十九歲稱皇帝,在位共三十七年。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實施三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