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人啟示的成語故事,成語故事,要能給人們帶來啟示的,100字左右就夠了

2021-03-19 08:53:05 字數 5236 閱讀 8633

1樓:遇見若陽

亡羊補牢、賊去關門、來者可追、見兔顧犬、迷途知返

一、亡羊補牢 [ wáng yáng bǔ láo ]

【解釋】: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出自】:《戰國策·楚策》:「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翻譯】:看到兔子,再回頭狗,還不算太晚了;羊逃跑而修補,還不算遲的。

二、賊去關門 [ zéi qù guān mén ]

【解釋】:賊偷了東西走後才雲關門。比喻事故發生之後才採取防範措施。

【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一二回:這裡賊去關門,眾人更加小心,不敢睡覺。

三、來者可追 [ lái zhě kě zhuī ]

【解釋】:可追:可以補救。過去的事已無法挽回,但是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趕上。

【出自】:《論語·微子》:「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翻譯】:過去的不能挽回彌補,來的人還可以追蹤。

四、見兔顧犬 [ jiàn tù gù quǎn ]

【解釋】:顧:回頭看。看到了兔子,再回頭叫喚獵狗去追捕。比喻動作雖稍遲,但趕緊想辦法,還來得及。

【出自】:西漢.劉向《戰國策·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

【翻譯】:看到兔子,再回頭狗,還不算太晚了。

五、迷途知返 [ mí tú zhī fǎn ]

【解釋】:迷途:迷失道路;返:回來。迷了路知道回來。比喻發覺自己犯了錯誤,知道改正。

【出自】:《三國志·魏志·袁術傳》:「以身試禍,豈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翻譯】:以身試禍,難道不令人痛心嗎!如果迷惑而不知返回,還可以避免。

成語故事,要能給人們帶來啟示的,100字左右就夠了

2樓:手機使用者

懸樑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版常關起門,獨自一權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

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

古時候,男子的頭髮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孫敬懸樑苦讀

3樓:匿名使用者

葉公好龍

春秋bai的時候,楚國葉縣有一du

個名叫沈zhi儲樑的縣令,大家dao都叫他葉公。葉公非常喜歡回有關龍的東答西,不管是裝飾品、樑柱、門窗、碗盤、衣服,上面都有龍的圖案,連他家裡的牆壁上也畫著一條好大好大的龍,大家走進葉公的家還以為走進了龍宮,到處都可以看到龍的圖案!「我最喜歡的就是龍!

」葉公得意地對大家說。有一天,葉公喜歡龍的事被天上真的龍知道了,真龍說:「難得有人這麼喜歡龍,我得去他家裡拜訪拜訪呀!

」真龍就從天上飛來葉公的家,把頭伸進窗戶中大喊說:「葉公在家嗎?」葉公一看到真正的龍,嚇得大叫:

「哇!怪物呀!」真龍覺得很奇怪,說:

「你怎麼說我是怪物呢?我是你最喜歡的龍呀!」葉公害怕的直髮抖,說:

「我喜歡的是像龍的假龍,不是真的龍呀,救命呀。」葉公話沒說完,就連忙往外逃走了!留下真龍一臉懊惱地說:

「哼,葉公說喜歡龍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龍嘛!害我還飛來拜訪他!」

給我5個成語故事和啟示

4樓:沉思者的

1。拔苗助長

古時候宋國有個人,看到自己田裡的禾苗長得太慢,心裡很著急。

這天,他乾脆下田動手把禾苗一株株地往上拔高一節。他疲憊不堪地回到家裡,對家裡的人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一下子讓禾苗長高了許多!"

他的兒子聽了,連忙跑到田裡去看。田裡的禾苗全部枯萎了。

寓意: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規律;誰如果違背規律蠻幹,就必然受到懲罰。

原文: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稿矣。

孟 子《孟子·公孫丑上》

孟 子(約公元前390-前305),名軻,字子輿,戰國鄒(今山東鄒縣東南)人,是當時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曾一度為齊宣王客卿。他死後,門徒把他的著述編輯為《孟子》。《孟子》和論語一樣,是問答語錄體,但篇幅略長。

書中引用的寓言故事,精粹深刻,風趣幽默,標誌著中國寓言的成熟。

2。鷸蚌相爭

一隻蚌正張開兩殼晒太陽,鷸鳥飛過來,伸出長長的嘴巴來啄食它的肉。蚌一下子合住雙殼,把鷸鳥的嘴緊緊地夾住了。

鷸鳥對蚌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把你幹死!"

蚌對鷸鳥說:"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會把你餓死!"

它兩個各不相讓,誰也不肯放誰。這時,一個打魚的老人走過來,一下子把它們都捉走了。

寓意:爭狠鬥氣,往往造成兩敗俱傷,誰也沒有好結果。

原文: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既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

《戰國策·燕策二》

3。井底之蛙

住在淺井中的一隻青蛙對來自東海的巨鱉誇耀說:"我生活在這裡真快樂呀!高興時,就跳到井外面,攀援到欄干上,盡情地蹦跳玩耍。

玩累了,就回到井中,躲在井壁的窟窿裡,舒舒服服地休息休息。跳進水裡時,井水僅僅浸沒我的兩腋,輕輕地托住下巴;稀泥剛剛沒過雙腳,軟軟的很舒適。看看周圍的那些小蝦呀、螃蟹呀、蝌蚪呀,誰也沒有我快樂。

而且我獨佔一井水,盡情地享受其中的樂趣,這樣的生活真是美極了。您為什麼不進來看一看吧!"

巨鱉接受了井蛙的邀請,準備到井裡去看看,但它的左腳還沒有跨進去,右腿已被井的欄干絆住了,只好慢慢地退回去,站在井旁邊給青蛙講述海的奇觀:"海有多大呢?即使用千里之遙的距離來形容也表達不了它的壯闊,用千丈之高的大山來比喻,也比不上它的深度。

夏禹的時候,十年有九年下大雨,大水氾濫成災,海面不見絲毫增高;商湯的時候,八年有七年天大旱,土地都裂了縫,海岸也絲毫不見降低。不因時間的長短而改變,也不因雨量的多少而增減,生活在東海,那才真正是快樂呢!"

井蛙聽了,吃驚得好半天也沒有說出話來。它這才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是多麼渺小。

寓意:人如果長期把自己束縛在一個狹小的天地裡,就會變得目光短淺,自滿自足。

原文:井之蛙……謂東海之鱉曰:"吾樂與!

出跳樑乎井榦之上,入休乎缺()之崖;赴水則接腋持頤,蹶泥則沒足滅跗;還蝦、蟹與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井之樂,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時來入觀乎!

"東海之鱉左腳未入,而右膝已縶矣。於是逡巡而卻,告之海曰:"夫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

禹之時十年九潦,而水弗為加益;湯之時八年七旱,而崖不為加損。夫不為頃久推移,不以多少進退者,此亦東海之大樂也。"於是()井之蛙聞之,適適然驚,規規然自失也。

莊 子《莊子·秋水》

4。小兒辯日

孔子到東方遊說,路上遇到兩個小孩子在爭論,就走上前去問道:"你們為什麼爭論呢?"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比較近,而到了中午,太陽就離我們遠了。"

孔子很有興趣地問道:"你們能說說自己的理由嗎?"

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好像車的蓋蓬那麼大;到了中午,它就只有盤子、碗口那麼大了。這不正說明離我們遠的看起來就小,離我們近的看起來就大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使人感到還有些涼涼的;到了中午,就熱得跟泡在滾湯裡一樣,這不正說明離我們遠的就感覺到涼,離我們近的就感覺到熱嗎?"

孔子聽了他們的話,一時也判斷不出誰對誰錯。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的知積很豐富呢?"

寓意:知識是無窮盡的。即使知識很淵博的人,也有許多自己不懂的東西。

原文: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一兒曰: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

"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列 子《列子·湯問》

5.三人成虎

戰國時代,互相攻伐,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約,國與國之間通常都將太子交給對方作為人質。「戰國策」:「魏策」有這樣一段記載:

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臨行前對魏王說:

「現在有個一人來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不相信。」

龐蔥說:「如果有第二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有些將信將疑了。」

龐蔥又說:「如果有第三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當然會相信。」

龐蔥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過三個人一說,好像真的有

了老虎了。現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裡的街市遠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

三個。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龐蔥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沒有再召見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當然不會有老虎。說市上有虎,顯然是造謠、欺騙,但許多人這

樣說了,如果不是從事物真相上看問題,也往往會信以為真的。

這故事本來是諷刺魏惠王無知的,但後世人引伸這故事成為「三人成虎」這句成語,乃 是借來比喻有時謠言可以掩蓋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斷一件事情的真偽,必須經過細心考察 和思考,不能道聽途說。

否則「三人成虎」,有時會誤把謠言當成真實的。

5樓:艾詩格林

掩耳盜鈴

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範氏。有人趁機跑到範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裡吊著一口大鐘。

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揹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

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錘,拼命朝鐘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偷扔謔歉嫠呷嗣俏藝

成語故事和啟示

6樓:鏡中的莎莉斯

囫圇吞棗

有個人曾經對人們說:「吃一點梨,對人的牙齒有好處,但是吃多了,會傷脾的;棗呢,正好與之相反,雖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會對牙齒有害。」

聽的人中一個人聽了,想了想,說:「吃梨時,只嚼不咽,還會傷脾嗎?吃棗時,我不嚼,一口吞下去,這不就可以保護牙齒了嗎?」

另一個年輕人聽他這麼一說,就想開個玩笑:「你這不是囫圇吞下棗嗎?」

周圍在場的人都笑了。

讀後:我們學習知識時不能囫圇吞棗,首先把要學的知識理解清楚,然後再認真去掌握它。如果學知識只是籠統地學,就不會學到真正的知識。

什麼是成語故事,什麼是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的介紹

成語抄故事是我國曆史的一部襲分,成語是bai歷史的積澱,du每一個成語的背zhi後都有一個含義dao深遠的故事,是我國幾千年以來人民智慧的結晶。其特點是深刻雋永,言簡意賅。閱讀成語故事,可以瞭解歷史 通達事理 學習知識 積累優美的語言素材。所以,學習成語是青少年學習中國文化的必經之路。成語故事以深刻...

成語故事。急,成語故事。急!!!!!!!!

這故事出自 戰國策 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 你在宮裡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 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 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 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 一 定要危險啦!襄王聽了,很不高與,氣罵道 你老糊塗了嗎?故意說這些...

因禍得福成語故事,來自成語故事的成語

成語名字 因禍得福 成語發音 y n hu d f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 史記 蘇秦列傳 越王勾踐棲於會稽,復殘強吳而霸天下,此皆因禍為福,轉敗為功者也。成語解釋 因遭遇災禍之後反而得到福。指對禍患處理得當 壞事變成了好事。成語繁體 因禍得福 成語結構 偏正式成語 感 彩 中性成語 常用程度 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