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是什麼意思這首詞描寫

2021-03-19 05:55:06 字數 6413 閱讀 5945

1樓:陽光語言矯正學校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吳興縣境內的西苕溪上,從前叫道士磯,是一座突出在河邊的大石巖。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鄰莫干山,風景很優美。張志和這首詞描繪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鄉的可愛。

作者是一位山水畫家,據說他曾將《漁歌子》畫成圖畫。確實,這首詞是富於畫意的。蒼巖,白鷺,鮮豔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黃褐色的鱖魚,青色的斗笠,綠色的蓑衣,色彩鮮明,構思巧妙,意境優美,使讀者彷彿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鄉春汛圖。

這首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讀者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江鄉二月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濛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

而這既體現了作者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衝澹、悠然脫俗的意趣。

2樓:將彩榮懷冬

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春汛時期捕魚的情景。有鮮明的山光水色,有漁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的山水畫。

首句「西塞山前白鷺飛」,「西塞山前」點明地點,「白鷺」是閒適的象徵,寫白鷺自在地飛翔,襯托漁父的悠閒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鱖魚肥」意思是說:桃花盛開,江水猛漲,這時節鱖魚長得正肥。

這裡桃紅與水綠相映,是表現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漁父的生活環境。三四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描寫了漁父捕魚的情態。漁父戴青箬笠,穿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樂而忘歸。

「斜風」指微風。全詩著色明麗,用語活潑,生動地表現了漁父悠閒自在的生活情趣。

詩人張志和,唐朝金華人。在朝廷做過小官,後來隱居在江湖上,自稱煙波釣徒。這首詞就借表現漁父生活來表現自己隱居生活的樂趣。

《漁歌子》又名《漁父》或《漁父樂》,大概是民間的漁歌。作者寫了五首《漁歌子》,這是第一首。據《詞林紀事》轉引的記載說,張志和曾謁見湖州剌史顏真卿,因為船破舊了,請顏幫助更換,並作《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的意思是什麼?

3樓:百度使用者

西塞山附近,白鷺展翅飛。桃花夾岸的溪水,鱖魚肥美。好一幅秀麗宜人的水鄉風光。

4樓:匿名使用者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的飛翔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遊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豔而飽滿

5樓:設計是空

西塞山附近白鷺展翅飛桃花,夾岸,溪水鱖魚肥美。

6樓:匿名使用者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飛翔,江岸桃花盛開,春水初漲,水中鱖魚肥美。

7樓:匿名使用者

是西塞山西塞山很人少

8樓:匿名使用者

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啊??求解答

9樓:水處理

半身裙白路隊桃花流水桂魚肥

10樓:玉少軒

西塞山周圍有白鷺展翅高飛,水中倒映著桃花,水中還有鮮美的鱖魚。應該是這樣吧?

11樓:匿名使用者

弓箭手法師號瞭解瞭解嘛

12樓:此生唯愛曉彤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意思是西塞山附近白鷺展翅翱翔桃花夾岸的溪水中鱖魚肥美。漁翁頭戴青斗笠,身披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不願意回家。

13樓:匿名使用者

民之bzhzhehdhhdhdhhdjsjhhdjdhdjd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這鱖魚肥這句話描寫的情景是什麼?

14樓:不隨意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譯文: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飛翔,江岸桃花盛開,春水初漲,水中鱖魚肥美。

描繪了江南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用自己的話解釋

15樓:踏雪尋熊不捉魚

西塞山前白

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意思是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遊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豔而飽滿。出自唐代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原文: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這首詞描繪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鄉的可愛。此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讀者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江鄉二月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濛的圖景。

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而這既體現了作者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衝澹、悠然脫俗的意趣。

張志和(730年(庚午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龜齡,漢族,婺州(今浙江金華)人,自號「煙波釣徒」,又號「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詞人和詩人。

十六歲參加科舉,以明經擢第,授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唐肅宗賜名為「志和」。因事獲罪貶南浦尉,不久赦還。自此看破紅塵,浪跡江湖,隱居祁門赤山鎮。

其兄張鶴齡擔心他遁世不歸,在越州(今紹興市)城東築茅屋讓他居住。史載唐肅宗曾賜他奴婢各一人,張志和讓他們結婚,取名漁童和樵青。著有《玄真子》集。

16樓:匿名使用者

節選自張志和的詞《漁歌子》:

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春汛時期捕魚的情景.有鮮明的山光水色,有漁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的山水畫.首句「西塞山前白鷺飛」,「西塞山前」點

明地點,「白鷺」是閒適的象徵,寫白鷺自在地飛翔,襯托漁父的悠閒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鱖魚肥」意思是說:桃花盛開,江水猛漲,這時節鱖魚長得正肥.這裡

桃紅與水綠相映,是表現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漁父的生活環境.三四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描寫了漁父捕魚的情態.漁父戴青箬笠,穿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樂而忘歸.「斜風」指微風.全詩著色明麗,用語活潑,生動地表現了漁父悠閒自在的生活情趣.

17樓:匿名使用者

西塞山前,白鷺飛翔;桃花盛開,水流急湍,水中的鮭魚很肥美。

首句「西塞山前白鷺飛」,「西塞山前」點明地點,「白鷺」是閒適的象徵,寫白鷺自在地飛翔,襯托漁父的悠閒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鱖魚肥」意思是說:桃花盛開,江水猛漲,這時節鱖魚長得正肥。

這裡桃紅與水綠相映,是表現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漁父的生活環境。

下面是詳細內容

漁歌子①•【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②

桃花流水鱖魚肥。③

青箬笠,④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作者】張志和(約730-約810),字子同,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少年有才學,擅長**和書畫,很受唐肅宗重視,後隱居江湖,自稱「煙波釣徒」,作品多寫閒散生活,詩歌風格清新自然。唐朝肅宗時待詔翰林。

後因事貶官,赦還,不復仕進,居江湖,自號煙波釣叟。著有《玄真子》集《全唐詩》錄其九首詩詞。漁歌子,詞調名,又名漁父歌。

本為唐朝教坊曲。分單雙調兩種,單調27字,五句,四平韻;雙調50字,仄聲。張志和《漁歌子》共有五首,全是單調。

【釋詞】

漁歌子:原是曲調名,後來人們根據它填詞,又成為詞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吳興縣西南。

鱖魚:即民間所說桂魚,細鱗,淡黃帶褐色斑紋,味道鮮美。

箬:斗笠。用竹片和竹葉編制的帽子,用來擋雨。

蓑衣:用茅草和棕麻編制的防雨衣服。

不須:不需要.

【註釋】

①此調原為唐教坊名曲。分單調、雙調二體。單調二十七字,平韻,以張氏此調最為著名。

雙調,五十字,仄韻。《漁歌子》又名《漁父》或《漁父樂》,大概是民間的漁歌。作者寫了五首《漁歌子》,這是第一首。

據《詞林紀事》轉引的記載說,張志和曾謁見湖州刺史顏真卿,因為船破舊了,請顏幫助更換,並作《漁歌子》。詞牌《漁歌子》即始於張志和寫的《漁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簡稱。

②西塞山:即道士磯,在湖北大冶縣長江邊。

③鱖(音貴)魚:俗稱「花魚」、「桂魚」。

④箬笠:用竹篾編成的斗笠。

【意思】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的翱翔,江上黃綠色的魚兒歡快地遊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豔。江岸一位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披著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的垂釣,他被美麗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願回家。

【品評】

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春汛時期捕魚的情景。有鮮明的山光水色,有漁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的山水畫。

首句「西塞山前白鷺飛」,「西塞山前」點明地點,「白鷺」是閒適的象徵,寫白鷺自在地飛翔,襯托漁父的悠閒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鱖魚肥」意思是說:桃花盛開,江水猛漲,這時節鱖魚長得正肥。

這裡桃紅與水綠相映,是表現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漁父的生活環境。三四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描寫了漁父捕魚的情態。漁父戴青箬笠,穿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樂而忘歸。

「斜風」指微風。全詩著色明麗,用語活潑,生動地表現了漁父悠閒自在的生活情趣。

此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我們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江鄉二月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濛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

而這既體現了作者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衝澹、悠然脫俗的意趣。此詞吟成後,不僅一時唱和者甚眾,而且還流播海外,為東鄰日本的漢詩作者開啟了填詞門徑,嵯峨天皇的《漁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詞為藍本改制而成。又,舊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

張氏《漁歌子》詞共五首,分詠西塞山、釣臺、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漁釣之樂,其地都不在湖州。當依陸游《入蜀記》所說,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磯:「磯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漁父辭》所謂『西塞山前白鷺風』 者。

」蘇軾謫居黃州時,曾遊其地,有云:「元真語極清麗,恨其曲度不傳,加其語以《浣溪沙》歌之。」(徐俯《鷓鴣天》詞跋,見《樂府雅詞》卷中)蘇軾《浣溪沙》詞:

「西塞山前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散花洲即在長江之中,與西塞山相對。徐俯《鷓鴣天》詞: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钁魚肥。朝廷若覓元真子,晴在長江理釣絲。」亦以西塞山在長江邊。

張志和的《漁歌子》到日本

中日友好,早在唐代就形成高潮。日本先後派往中國的「遣唐使」有十三次,歷盡艱辛險阻的中國鑑真和尚東渡日本,更屬美談,鑑真與日本的阿倍仲麻呂對中日邦交的貢獻,銘刻史冊,人所周知。

然而,為奠定中日友誼豐碑,立過「特殊」功勞的,尚有位不出國的使者,他便是唐代文學家,自稱「煙波釣徒」的張志和。張志和的名詞《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清人劉熙戴的《藝概》曾將它譽為[風流千古]的佳作。它不僅是中國唐詞的宗祖,而且也是日本詞學的開山。

張志和的《漁歌子》宛如架於中日之間的一座彩虹之橋。《日本填詞史學》中有所記載:大約在張志和寫成《漁歌子》四十九年後(公元八百二十三年,即日本平安朝弘仁十四年)詞傳到日本。

當時的嵯峨天皇讀後備加讚賞,親自在賀茂神社開宴賦詩,其時皇親國戚、學者名流,皆隨嵯峨天皇和唱張志和的《漁歌子》。誠然,張志和未曾赴宴詠和,實為憾事,但和者爭相仿效《漁歌子》而作,《漁歌子》撥響了中日人民的心絃。近代老詞學家夏承燾,在詠嵯峨天皇絕句中曾雲:

「一脈嵯峨孕霸才……桃花泛飄上蓬萊。」正是對此極好的讚頌。

日本嵯峨天皇對漢詩造詣很深,在宴會上親作五首,其中第三首曰:

青春林下渡江橋,湖水翩翻入雲霄。

閒釣醉,獨棹歌,往來無定帶落潮。

席間天皇年僅十七歲的女兒內親王智子,聰穎過人,她吟和的兩首,更為神社開宴生色不少:

春水洋洋滄浪清,漁翁從此獨濯纓。

何鄉里?何姓名?潭裡閒歌送太平。

這些詞章,有十三首收錄在日本《經國集》裡。近代日本學者浦鬆友久,在《關於越調詩的

二、三問題——唐代新聲在日本的遺留》**指出《越調詩》的體裁特點很容易使人聯想起《經國集》卷十四儲存的《漁歌》組詩,關於這一組以嵯峨天皇的五首詩為中心的十三首詩,是一些與《漁歌子》譜系,即以張志和和《漁父》為原作的稱為[詞]的 詩歌新形式有關的作品。

可見,張志和的《漁歌子》對日本詞學的血緣關係,是不同尋常的。

點評: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一闋,風流千古。東坡嘗以成句用入鷓鴣天,又用於浣溪沙。然其所足成之句,尤未如原詞之妙通造化也。

太白菩薩蠻、憶秦娥,張志和漁歌子,兩家一憂一樂,歸趣難名。

名句賞析——桃花流水鱖魚肥

這是一首傳唱悠遠的詞,所描寫的是西塞山邊的景色:空中有白鷺高飛,而山下的小溪邊,盛開著叢叢鮮豔的桃花,溪水中是一條條鮮活肥美的鱖魚,還有那溫和的斜風細雨,這是一幅多麼生動自然的春天的景象,生機勃勃,而且充滿了喜氣。而春色中的人,頭戴斗笠,身穿蓑衣,灑浴在斜風細雨之中,享受著美好的自然景象,他自己也成為這景色的一部分。

這風、這雨也是美好的,古人說「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難怪他要流連忘返了。「不須歸」除了指不回家外,還指棄官隱居,一去不返。那個穿蓑戴笠的人就是品行高潔、不願做官的隱居者,也是詩人自己。

他熱愛淳樸美麗的大自然,認定這美麗的自然中包含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他要讓自己悄然溶入這自然之中,所以才能對自然有如此深深的感觸和依戀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是什麼季節的詩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這句詩描寫的是春季的景物。漁歌子 原是曲調名,後來人們根據它填詞,又成為詞牌名。白鷺 一種白色的水鳥。桃花流水 桃花盛開的季節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鱖魚 俗稱 花魚 桂魚 扁平 口大 鱗細 黃綠色,味道鮮美。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出自唐代詩...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是什麼季節的詩

春季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的翱翔,江上黃綠色的魚兒歡快地遊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豔。江岸一位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披著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的垂釣,他被美麗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願回家。春天漁歌子 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賞析 這首...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讀了這句詩,你彷彿看見什麼

我彷彿看見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得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遊著,桃花盛開,桃紅水綠相映,分外美麗。原文 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 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譯文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遊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豔而飽滿。江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