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信佛的人多修佛的人少,為什麼學佛的人那麼多,成佛的人那麼少

2021-03-19 03:17:00 字數 6092 閱讀 3468

1樓:匿名使用者

這就像體育一樣,熱愛體育運動的人很多啊,真正到賽場上比賽的運動員就不多了。畢竟這是專業的嘛。

佛門信眾很多,像春節時五臺山朝聖去的信眾,各類汽車排出二十多公里。如果修行人這麼多,那佛法將會興盛的不得了。

2樓:匿名使用者

信佛,多為求福報免災禍得人天之樂。修行是為了(了生死)。樂輪迴者多,求出離者少。

這是相對來說的。其實修行的人也很多,出家在家的都很多,只是你不是很瞭解。真正的修行人在你面前你能知道嗎?

3樓:彼岸花

你問了一個很有智慧的問題。人性與生俱來的貪念和自私造就了信佛的人多,求佛祖保佑。。。。功德無量。。。。

,好多人是在求功德搶功德,當一個人的慈悲是沒有目的性本能的做到的時候就是在修心了,我們不能執念於表象,持善心才是根本,求來的都是空的。

4樓:匿名使用者

恆心修佛  艱苦學佛

要懂得,佛心與眾生心不二。你們今天所有的人,佛心和眾生心都是平等的,沒有不一樣的。佛在傳播大光 明 心、大悲心、大愛心,冥陽兩利,即現光 明啊。

就是說,佛菩薩在人間傳播的是明 心,什麼叫光 明 心啊?大明 心,就是你的心中是寬大光 明之心啊,所以人家說這個人的心很光 明,這個人的心很陰暗。你們去看好了,一個好好的人,笑起來很燦爛,一個陰暗的人,笑起來就是冷笑。

學佛人不能這樣,我們這裡有一位過去做善事做功德的人,他曾經很努力,幫人家做了很多好事情,後來心中陰暗了,經常背後說人不好,做壞事,陰暗面就顯現出來,看見了吧?因為他的心轉變了,才會轉成黑 暗。所以要明白,大明 心就是心要光 明,我沒有什麼暗的,我開心是這樣,我不開心也是這樣,光 明不黑 暗,有了光 明,就沒有黑 暗,有了黑 暗的地方,一定沒有光 明。

要有大悲心,大悲心就是要慈悲人家。要有大愛心,什麼叫大愛?佛菩薩說,把所有的老人都看成是你的長輩,把所有的晚輩都看成是你的孩子。

小愛心是什麼?這是我的兒子,這是我的女兒,這是我的,那是我的。冥陽兩利,即現光  

明  心。什麼意思呢?就是學佛既要讓在陽間的人得到利益,又要讓冥府的眾生得到利益啊,這就是冥陽兩利。

即現光 明 心,這個光 明是照遍世界宇宙萬物大地的,明白了嗎?所以,任何一個學佛的人,是既幫了自己,又幫了自己的故人祖 宗啊。你們現在念小 房子,是不是冥陽兩利?

老老實實做人,會有一顆恆心。一個老老實實做人的人,一個實實在在做人的人,他會有恆心,你們去看,不聲不響、老老實實一直在做事情的人,這個人一定有恆心的,你們還沒有感覺嗎?如果一個人誇誇其談,跑過來說:

我度了多少人,我怎麼樣了,我付出了,這種人是沒有恆心的。有些人剛開始到**這裡的時候,又是跪,又是懺悔,痛 哭 流 涕,到了最後人都不見了,有什麼用啊?老老實實地學佛,誠誠心心地學佛,這個人才能得到恆心啊。

恆心常駐,這個人才能學好佛。

修成正是不平凡的。一個人修心修到後來,越修越正,是不容易的,因為修心很容易走偏差,因為人不正他就偏了。你今天想不通了,你一定偏了;你覺得人家都在欺負你,你已經不正了。

因為你把人家想成都在欺負你,實際上人家只不過跟你講一般的理論常識,沒有欺負你,而你自己以為人家在欺負你,那麼是誰欺負誰啊?是你在欺心。就算人家在欺負你,你也不應該把人家看成是欺負,為什麼?

這是給我的增上緣啊。他修得不好,他有報應的,你為什麼要去生氣呢?這麼簡單的道理,實實在在的人間道理,你為什麼想不通、想不明白呢?

要改無明習性。無明習性是什麼?不明白,還要以為自己明白,很多人不懂裝懂,那就是無明習性。

你們今天很多事情都不懂,沒有聽到過,沒有碰到過,這不是無明嗎?不明白,不明白的時間長了,就會有壞習 氣來了。看見人家都在抽菸,唉,我沒有抽過呢,我來抽抽看,一抽上癮了,不是成習性了嗎?

很多小孩子從小依賴著爸爸媽媽,爸爸媽媽很自私,為了各自的感情離 婚了,刺傷了孩子的心,孩子一下子就傻掉了:媽媽怎麼從此以後不理我?我怎麼一下子沒有了父親?

你沒有碰到過啊,所以你才無明啊。你不明白啊,爸爸媽媽沒有做錯事情啊?爸爸媽媽害得這個家還有嗎?

一個人沒有智慧,學什麼佛啊。

接下來跟你們講點禪學,也是作為今天課的收尾,因為**是弘揚心靈法 門的禪文化,**告訴你們,禪學真的是非常有智慧。禪學說,一斬一切斬,一染一切染。一斬一切斬,就是把煩惱等一切東西一刀斬下去,把一切都斬斷。

一染一切染,是什麼意思呢?比方說,你今天穿了一件白襯衫,你哪怕染上一點點的髒,整件衣服都是髒的,不能穿了。所以,你們現在的心裡不能有一點點汙染,不能有一點點壞的東西,你哪怕有一點點壞的東西,你就不是個好人,因為你有汙點了。

我今天有點缺點,有點毛病,我一刀砍斷,我從此以後就不幹了,你就是個好人了,放一點點髒的東西在身上,你是不是個髒的人啊?舉個簡單例子,剛剛洗完澡,很多孩子洗澡不洗臉,弄點眼屎跑出來,你說這個孩子髒不髒?全部洗乾淨,那才是個善良的人。

要懂啊,學佛真的不容易,千頭萬緒的煩惱要一刀切,為什麼要對這些骯 髒的東西流連忘返呢?沒有了,就沒有了,過去他害過我,我不想聽了,我不想回憶了,從此以後忘記了就沒有了,我為什麼要把過去那些不好的東西還放在心中,還不停地去回憶呢?犯傻啊。

一即多,多即一。什麼意思啊?一個一,就是很多的,聽得懂嗎?

我今天掌握了一個法  門,實際上我就掌握了所有的法 門;多,再多的法 門,你學到最後,萬教歸一啊,這就叫一即多,多即一。所以,**叫你們一門精進,學到萬法。你只要考上了大學,你在大學裡又不是學一門功課,很多門課程都在學嘛,對不對?

你考不上大學,你什麼都學不到。**跟你們說,一門精進,學到萬法,萬法無緒,因為萬法沒有頭緒啊,你這個學點,

那個學點,你什麼法都學一點,最後十八般武藝樣樣稀鬆,你沒有一樣東西學得到的,所以叫萬法無緒,怎比一法啊。什麼武功都會的人,沒有一樣東西是拿得出手的。你們去看好了,過去武林裡,這個人刀叉劍棍什麼都會,舞劍很像樣子,人家來了個專門舞劍的,啪啪兩招把他打下去了,然後他又用他的三節棍,在還沒有打之前,響得不得了,結果被人家專門舞棍 子的人兩下子就幹下去了,沒有一樣東西你是拿得出手的。

你只有一門精進,我就學心靈法 門,我把心靈法 門融會貫通了,裡面的理論我可以講得頭頭是道,我什麼都懂,你說你不是學到更多了嗎?難道**的心靈法 門裡面沒有其它法 門的東西嗎?博採眾長啊,菩薩的佛法,原來是同出一轍啊。

我們是艱苦的求佛人,求佛人非常艱苦,不苦的話,我們怎麼樣能夠成為一個求佛人呢?每天苦苦地洞察這個世間的真 相,我們每天都在苦苦地想,卻想不明白,為什麼我要吃這麼多的苦啊?為什麼別的人家好?

為什麼我的家好,那家卻不好?想來想去,想不明白,為什麼今天我跑到澳洲來?我為什麼要嫁給他?

我為什麼要結婚兩次啊?苦苦地在人間去洞察這個世間,找啊找,想找到一個真 相,找得到嗎?卻難找出人間的真 理。

人間本來就是讓你來過路的,本來就是讓你來走一遭的,很短暫,很快地來,很快地走。看看我們的長輩,想想我們的小輩,看看你自己,你就知道,時間過的很快,你已經幾歲了?對不對啊?

修行越深,修行修得越來越深的人,做人越要謹慎,越要謙虛。**有兩個座右銘,一個是「無慾自然心如水」,不要有欲 望,你的心就平靜了;還有一個是「如履薄冰」,學佛像走在薄薄的冰上一樣,稍不留神的話,你就會掉入萬丈深淵。魔是怎麼來的?

就是學佛沒有學好,才成為魔的。學佛人不能說人家是魔,說人家是魔,你就是魔;罵別人的人,你就是個壞人。要懂啊,**看你們很可憐,要懂得,知夢得夢,你知道 人間是一個夢,我們要在人間借假修真,我們就得到了這個夢,讓它真 實地在我們的身邊,醒過來一天,看到自己真 實地活了一天,那你就是知夢得夢。

今天就跟大家講到這裡,希望大家智慧更加要圓融,學佛更加要精進。

為什麼學佛的人那麼多,成佛的人那麼少

5樓:8萬4千法門

「要當孝順,即《觀經》之孝養父母,見於彼經三福之首,乃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之一也。」在這一品的開端,念老就引用了《觀無量壽經》淨業三福,這個三條十一句,世尊告訴我們,那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三世是講過去、現在、未來;換句話說,一切菩薩修行成佛,這個三條是最高的指導原則。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學習佛法,經歷很長的時間,有人幾年,有人幾十年,得不到修學的效果,於是對修學佛法懷疑了、中悔、退心了。

自古以來這都常常見到,不足以為奇。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產生?對於淨業三福瞭解得不夠透徹,沒有真正能夠修學,所以學佛的人多,成就的人少。

由此可知,這三條是多重要。淨宗學會當年剛成立的時候,這是二十多年的事情,我們跟同學們定了日常修學的課程,只有五個科目,愈簡單愈好記。第一個科目就是淨業三福,不僅僅是修淨土最高的指導原則,可以說所有大乘法門都不能違背、都不能離開。

你說這個三條是多麼重要,違背這三條決定不能成就。而這第一條,確確實實就是落實在儒釋道的三個根。孝養父母,怎麼做法?

只要你能夠把《**規》做到。《**規》不是念的、不是講的,字字句句都要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它才管用,這是根本的根本。

唐朝中葉以後,在中國佛教裡面的祖師大德,他們放棄小乘的學習。盛唐的時代,小乘有兩個宗派,俱舍宗跟成實宗,只要是學佛,小乘不能不學。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佛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佛說是「非佛**」,佛不承認你,你躐等了,小學沒有念去念大學,哪有這種道理!

唐朝中葉之後,祖師大德放棄小乘,那怎麼辦?他們用儒、用道代替小乘。行不行?

通過這一千多年的實驗,行,效果卓著。這一千多年來,佛門裡面無論哪個宗派,都有很好的成績表現,說明儒跟道確實可以代替小乘。儒、道是我們中國本土的東西,我們學起來格外的親切。

所以儒家我們就採取《**規》,道家我們採取《太上感應篇》,去落實「慈心不殺」,儒家的《**規》落實「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是孝親尊師。有這樣的基礎,後面修十善業就不難。所以淨業三福頭一條四句,裡面就是講儒釋道的三個根,如果這三個根沒有學好,學佛當然有問題。

所以佛不承認你是**,我們受了三皈,拿了皈依證,沒用處,佛不承認。如果你真學,真的把儒釋道三個根紮好,沒有做皈依的儀式,佛菩薩還是承認你,你是他的真**,不是假的。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三皈五戒這是形式,不是很重要的,重要是你真正肯幹,你真學,這比什麼都重要。

孝養父母,這一句可以說是世出世間法的大根大本,哪有不孝父母的人會有成就,他能夠作佛、能夠作菩薩,沒這個道理!哪有不孝父母的人,能夠成為世間的聖人、賢人、君子?沒有!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沒看到一個。今天的人把孝養父母疏忽了,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他修學世出世間法都不會有成就,我們不能不知道。你要問為什麼?

因為孝親尊師是性德,世出世間的聖學是從自性裡面流出來的,不是性德,跟它不相應,它不是世間某一種學術。今天世間的學術,他們所求的是知識,不孝父母、不敬尊長,學知識可以學到,智慧不行,他沒有真智慧。沒有真智慧,換句話說,他沒有真正的福報。

他在社會上有很高的地位,有很大的財富,但是他的人生不快樂,他的人生沒有幸福。這是我們同學們你只要細心去觀察你都看到,都在眼前。

...我們把小乘丟掉,疏忽掉,是唐朝中葉祖師大德們提倡的。小乘經翻得非常完備,這章嘉大師告訴我,我們的小乘經跟南傳巴利文的經去對照,大師告訴我,巴利文經典比我們大概多五十部的樣子,一共三千多部,只多五十部算不了什麼。

由此可知,我們這個小乘經翻得很圓滿。祖師大德為什麼不學它?隋唐初期學,小乘有兩個宗,成實宗、俱舍宗,到宋朝這兩個宗沒有了,中國只有大乘八個宗,小乘沒有了。

祖師大德用儒、用道代替小乘,行不行?你看這一千七百年它的成績,你就知道行。這一千多年來,唐朝差不多一千五百年,大乘八大宗高僧、高士(高士是在家人、居士),開悟的、證果的有,所以用儒跟道來代替沒錯。

可是今天儒也不要,道也不要,小乘也不要了,一下就學大乘,學到之後都狂妄自大,所以一無所成。這是什麼?不聽佛的教誨。

中國人所謂「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佛是老人,你不聽他的話你就不會有成就,他不欺騙你。今天從**紮根?決定要從《**規》、《感應篇》、《十善業》紮根,如果不從這裡紮根,你學上三百年都沒用,你能不能開悟?

肯定不能。你能不能得定?不可能。

這個道理一定要懂,要非常認真努力,用個

二、三年的功夫把根扎穩。一定要曉得,世尊當年在世用十二年時間紮根,那個根底多厚,所以當時證阿羅漢的人很多!

現在這個時代,學了一輩子,修了一輩子,初果都達不到,如果不是念佛法門帶業往生,可以說一個成就都沒有。今天成就全靠阿彌陀佛,但是阿彌陀佛也不能少這三個根。你有這三個根,真的你是經裡面所說的「善男子善女人」,你往生有把握;你沒有這三個根,那往生的時候就靠運氣了。

最後一念是不是阿彌陀佛,這要靠運氣,最後一念要想到別的事情就完了。誰能保證自己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自己都不能保證自己。

你要是想靠助念,靠不住,到時候沒有那個緣怎麼辦?所以經上,佛是一再重複的勸導我們,一心念佛,把什麼事情都丟掉。為什麼?

雞毛蒜皮不重要,不要為不重要的事情去操心,統統丟掉。一心念佛,養成這麼一個習慣,功夫成就了,多住幾年不在乎。為什麼?

我隨時可以走得了,我不需要人助念,不需要人幫忙,想走就走,這行。

淨土法門為什麼現在修淨土的人多,往生的人少

你怎麼bai知道修淨土的多往生的少呢du?也可能有些大zhi德會這樣dao說,但那實際上是在專激勵行人,從某屬種角度上講,不存在好好修往生法門的人會出現無法往生的可能,因為佛是真語者,如語者,實語者,絕不會欺騙的,如果按照教化好好修往生法那就會往生的。如果一個淨土法門的行人沒有往生,只能說他沒有好好...

為什麼信佛的人不養貓?信佛的人為什麼養貓

之所以有信佛的人,不養貓的說法,最主要的還是在於貓咪,雖然是一種比較可愛的寵物,但是貓咪的不是能力比較強,經常捕捉一些老鼠等齧齒類動物,一些鳥類因此信佛的人認為貓咪是屬於比較 的動物,而不去養它。因為信佛的人他是不喜歡小動物的,而且他對動物是懷有憐憫的一種心態,所以他們不會主動的去養動物。他們會在日...

為什麼信佛學佛唸佛的人看著都很年輕,相貌要好

信佛學佛唸佛的人業障消得多了,福報隨之來了。佛光普照下焉能不顯年輕。心態好,老得就比較慢。當然了,有形的身體,終究會有老的現象,但真修行人,的確可以比一般人老得慢。佛家術語是 依報隨著正報轉。類似就是坊間說的 相由心生。確實學佛人的相貌看起來比實際的要年輕一些。在其他的宗教上,很難看到這樣的普遍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