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李邕詩中的大鵬鳥與莊子逍遙遊中的大鵬鳥的形象有什麼不同

2021-03-19 02:51:42 字數 5733 閱讀 7956

1樓:簫灑舞劍

上李邕①

(唐)李白

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②滄溟水。

世人見我恆③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④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註釋】 ①李邕:字泰和,廣陵江都(今江蘇江都縣)人。有才華,性倜儻,唐玄宗時任北海(今山東益都縣)太守。

《舊唐書·李邕傳》說其為人自負好名,對年輕後進態度頗為矜持。②簸卻:激揚。

③恆:常常。④宣父:

即孔子,唐太宗貞觀年間詔尊孔子為宣父。

李白以大鵬自喻,但並非莊子式的逍遙以自適的大鵬鳥,而是奮飛以引起震動驚怪的大鵬鳥,表現了他傲世凌俗、充滿自信的巨集大抱負。

《上李邕》中的大鵬鳥與莊子《逍遙遊》中的大鵬鳥的形象有什麼不同?

2樓:七個漢字

如受火燒的枯藤陷入生命末路,寄生蠕蟲的破壞力由此可見一斑,所以大鵬奮飛、猶龍現天亂世不苟存,貓逮老鼠、鳥啄蠕蟲治世不退責無所不為且不亂為啊~!

上李邕 這首詩中的大鵬鳥與莊子

3樓:老衲法號貧道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河。

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這大鵬的形象,正是詩人傲岸自負,雄偉非凡的自我寫照鵬在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最早的當屬《莊子》。莊周在其《莊子-逍遙遊》中說:「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

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水擊 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李白年輕時胸懷大志,非常自負,又深受道家哲學的影響,心中充滿了浪漫的幻想和巨集偉的抱負。

這隻大鵬即使不借助風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搧,也能將滄溟之水一簸而幹,這裡極力誇張大鵬的神力。在這前四句詩中,詩人寥寥數筆,就勾劃出一個力簸滄海的大鵬形象——也是年輕詩人自己的形象。

莊子《逍遙遊》中大鵬鳥的形象意義是

4樓:匿名使用者

一開篇作者就描繪了一幅大鵬搏擊雲天的雄奇畫面,並以誇張的手法,描繪了鵬鳥巨大的形體,搏擊雲天的驚人衝擊力,把讀者帶進了一個奇幻的世界。接著又形象地描繪了作為鵬鳥的對立面---蜩與學鳩對大鵬的嘲諷。作者寫這則寓言其目的是說明無論大智(如鵬鳥)與小智(如蜩、學鳩)都不能獲得絕對的自由,只有做到「無己」、「無功」、「無名」才能達到絕對自由的最高境界。

形象大於思維。鵬鳥作為寓言中的主體形象,除其本質寓意外,還能給我們以什麼樣的啟示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下面三點---

啟示一:要善於捕捉時機

莊子所描繪的鵬鳥是一個不可思議的龐然大物:「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其翼若垂天之雲」。這樣一個形體巨大的物體要飛上九萬里的高空徙於南冥,是十分困難的。

而鵬鳥卻善於捕捉時機棗「海運則將徙於南冥」。所謂「海運」即是海動,指有洶湧澎湃的海濤。鵬鳥之所以要選擇海動之時起飛,因為海動必有大風,這正是憑藉風力飛向九萬里高空的最佳時機。

文章反覆描寫道:「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這裡的「扶搖」、「羊角」皆為旋風。

而「摶」是指環繞著往上飛。鵬鳥正是藉著「海運」之時所颳起的旋風之力,盤旋而上,直至九萬里的高空。縱然莊子這裡借鵬鳥選擇「海運」起飛,是為了說明鵬鳥的不自由,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鵬鳥能抓住機遇,擇時而動,而不像蜩與學鳩那樣「決起而飛」,盲目硬幹, 確實為「大智」之舉。

啟示二:要充分利用外物

荀子在《勸學篇》中說:「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這段話強調了利用外物的重要性。大鵬展翅飛翔也「善假於物」。它「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

這幾句描繪了大鵬乘著旋風飛上九萬里的高空後翱翔藍天的雄姿,由於風在下面負載鵬翼,所以它才能揹負青天,無所阻礙。作者特別強調了「風」這一外物的重要性:「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作者的本意在於強調如鵬鳥這樣的「大知」也離不開外物的幫助,可見其並不自由。但如果我們反過來看,由於鵬鳥能善於藉助外物,所以才能由北冥順利飛到南冥,這正是它的「大知」之處!設想一下,如果鵬鳥不能借助「風」這一外物,僅憑自己振動的雙翅,不僅費時費力,能否飛到遙遠的南冥,還很難說。

可見,鵬鳥的「不自由」之中,卻蘊含著極大的「自由」。

啟示三:要有堅韌不拔的勇氣與毅力

鵬鳥飛往南冥,如果僅憑機遇、外物,而沒有堅韌不拔的勇氣與毅力仍然不能成功地到達目的地。莊子在文章中雖沒有正面寫這方面的內容,但從一些側面的描寫中,仍然可以看到鵬鳥那堅韌不拔的勇氣與毅力,如文章寫道:「鵬鳥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這句話有兩點資訊值得注意。一是「水擊三千里」,鵬鳥起飛時,為什麼會「水擊三千里」?這個細節很值得玩味。

筆者以為這正從側面反映了鵬鳥與暴風所進行的一場殊死搏鬥,鵬鳥選擇「海運」之時起飛,這既是機遇,更是挑戰,因為它所面對的是足以摧毀一切的暴風。要藉助風力,首先必須戰勝風暴。作者雖然沒有從正面寫出鵬鳥與風暴搏擊時的情景,但從「水擊三千里」這壯觀的場面可以想像,當時搏擊之激烈,定然令人驚心動魄!

正是由於鵬鳥面對風暴勇於拼搏,並最終取得勝利,才為它飛往南冥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二是「去以六月息者也」。鵬鳥飛往南冥不啻萬里,但它不畏路途之遙,一氣飛了六個月方才停息下來,這需要多麼驚人的毅力!

而與之對立的蜩與學鳩缺少的正是這種頑強的毅力。它「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這兩隻小蟲,才碰到一點小小的困難,便落在地面,再也不願高飛。

所以莊子針對蜩與學鳩的話嘲笑道:「之二蟲又何知」,作者貶損二者正是從反面對鵬鳥那頑強的拼搏精神進行了肯定與讚揚。

以上三點啟示,是僅就鵬鳥自身形象而言的,至於如何結合全文的主旨理解鵬鳥這一形象的意義,那又得另當別論。

5樓:燕雪飛

大鵬是《莊子·逍遙遊》中的神鳥,傳說這隻神鳥其大「不知其幾千裡也 」,「其翼若垂天之雲」,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搖直上,可高達九萬里。大鵬鳥是莊子哲學中自由的象徵,理想的圖騰。

6樓:糖果崇拜

大鵬鳥是莊子哲學中自由的象徵,理想的圖騰。

7樓:司空隱

無論是鯤還是鵬,那只不過是莊子的想象罷了,是一種精神昇華的境界

上李邕中的「大鵬」什麼意思?

8樓:酸甜的記憶

李白 《上李邕》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譯文:大鵬總有一天會和風飛起,憑藉風力直上九天雲外。

如果風停了,大鵬飛下來,還能揚起江海里的水。

世間人們見我老是唱高調,聽到我的豪言壯語都冷笑。

孔子還說過「後生可畏」,大丈夫不可輕視少年人。

世人:指當時名門世族中當權的人物,即權貴。

恆殊調:經常發表不同政見。

冷笑:嘲諷譏笑。

簸:揚起。

溟:海。

寫作背景:

此詩是李白在開元八年(720)左右來渝州拜見李邕(開元七年至九年前後,任渝州(今重慶市)刺史),希望通過李邕引薦找到政治出路,卻受到冷遇,憤激之餘寫下的。詩人正當年輕氣盛時候,詩中以不羈的大鵬自詡。 大鵬是《莊子·逍遙遊》中的神鳥,傳說這隻神鳥其大「不知其幾千裡也 」,「其翼若垂天之雲」。

9樓:匿名使用者

這大鵬的形象,正是詩人傲岸自負,雄偉非凡的自我寫照

鵬在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最早的當屬《莊子》。莊周在其《莊子-逍遙遊》中說:「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

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水擊 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10樓:至上_楊韻可

大鵬總有一天會和風飛起,憑藉風力直上九天雲外。

如果風停了,大鵬飛下來,還能揚起江海里的水。

世間人們見我老是唱高調,聽到我的豪言壯語都冷笑。

孔子還說過「後生可畏」,大丈夫不可輕視少年人。

所以大鵬沒別的意思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什麼意思

11樓:小琪琪

意思是大鵬可以藉助風力起飛。可以飛上九萬里的高空。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原文釋義:

大鵬一日從風而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之高。如果在風歇時停下來,其力量之大猶能將滄海之水簸幹。時人見我好發奇談怪論,聽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

孔聖人還說後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輕視年輕人啊!

擴充套件資料此詩是李白在開元八年(720)左右來渝州拜見李邕(開元七年至九年前後,任渝州(今重慶市)刺史),希望通過李邕引薦找到政治出路,卻受到冷遇,憤激之餘寫下的。詩人正當年輕氣盛時候,詩中以不羈的大鵬自詡。 大鵬是《莊子·逍遙遊》中的神鳥,傳說這隻神鳥其大「不知其幾千裡也 」,「其翼若垂天之雲」。

12樓:金果

大鵬總有一天會和風飛起,憑藉風力直上九天雲外。

⑴上:呈上。

⑵搖:由下而上的大旋風。

李邕(678—747):字泰和,廣陵江都(今江蘇江都縣)人,唐代書法家、文學家。

上李邕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時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大鵬一日從風而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之高。如果在風歇時停下來,其力量之大猶能將滄海之水簸幹。時人見我好發奇談怪論,聽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

孔聖人還說後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輕視年輕人啊!

大鵬是李白詩賦中常常藉以自況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徵,又是驚世駭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徵。

開元十三年(725年),青年李白出蜀漫遊,在江陵遇見名道士司馬承禎,司馬稱李白「有仙風道骨焉,可與神遊八極之表」,李白當即作《大鵬遇希有鳥賦並序》(後改為《大鵬賦》),自比為莊子《逍遙遊》中的大鵬鳥。

李白詩中還有一首《臨路歌》:「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

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據唐李華《故翰林學士李君墓誌銘序》雲,李白「賦《臨終歌》而卒」。

後人認為可能就是這首《臨路歌》,「路」或為「終」之誤寫。可見李白終生引大鵬自喻之意。按此詩語氣直率不謙,故前人有疑非李白之作者,亦有信為李白之作而辨之者。

參詹鍈主編《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此詩題解。

13樓:森振華星戊

李白《上李邕》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譯文:大鵬總有一天會和風飛起,憑藉風力直上九天雲外.

如果風停了,大鵬飛下來,還能揚起江海里的水.

世間人們見我老是唱高調,聽到我的豪言壯語都冷笑.

孔子還說過「後生可畏」,大丈夫不可輕視少年人.

朗誦時個別應注意的讀音:

簸:音bo3,動詞,用簸箕揚起.

溟:音ming2,名詞,海.

寫作背景:

此詩是李白在開元八年(720)左右來渝州拜見李邕(開元七年至九年前後,任渝州(今重慶市)刺史),希望通過李邕引薦找到政治出路,卻受到冷遇,憤激之餘寫下的.詩人正當年輕氣盛時候,詩中以不羈的大鵬自詡.

大鵬是《莊子·逍遙遊》中的神鳥,傳說這隻神鳥其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其翼若垂天之雲」.

莊子逍遙遊的藝術特色是什麼莊子逍遙遊的思想價值和藝術特色是什麼

一 用寓言說理。善用寓言,這是 莊子 一書很重要的藝術特點。莊子在其 寓言 篇中自敘其著述特點時就明言 寓言十九 司馬遷在 史記 老莊申韓列傳 中亦指出其 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 可以說,莊子是第一位有意識創作寓言的作家,而 逍遙遊 全篇就是運用大量的寓言來把 無所待 的思想寄託於生動的形象之中...

求逍遙遊的註解,求莊子《逍遙遊》?及註解?

冥 亦作溟,海之意。北冥 就是北方的大海。下文的 南冥 仿此。傳說北海無邊無際,水深而黑。鯤 k n 上古傳說中的大魚 鵬 本為古 鳳 字,這裡用表大鳥之名。怒 奮起,這裡指鼓起翅膀。垂 邊遠 這個意義後 作 陲 一說遮,遮天。海運 海水運動,這裡指洶湧的海濤 一說指鵬鳥在海面飛行。徙 遷移。天池 ...

莊子逍遙遊裡的上古有大椿是指什麼樹

香椿樹。椿 ch n 香椿 落葉喬木,嫩枝葉有香味,可食。簡稱 椿 如 椿芽 椿齡 祝人長壽之辭 椿庭 古稱父親 椿萱 父母的代稱 椿 ch n 香椿 落葉喬木,嫩枝葉有香味,可食。簡稱 椿 如 椿芽 椿齡 祝人長壽之辭 椿庭 古稱父親 椿萱 父母的代稱 大椿,古寓言中的木名。出自 莊子 逍遙遊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