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身上有什麼品德可以讓我們學習

2021-03-19 01:38:00 字數 5248 閱讀 6047

1樓:匿名使用者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千古流傳的佳句,可說把竹子堅貞不屈的精神品質寫得淋漓盡致。

竹在荒山野嶺中默默生長,無論是峰峰嶺嶺,還是溝溝整整,她都能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頑強生存。儘管長年累月守著無邊的寂寞與淒涼,一年四季經受著風霜雪雨的抽打與折磨,但她始終「咬定青山」、專心致志、無怨無悔。千百年來,竹子清峻不阿、高風亮節的品格形象,為人師表、令人崇拜。

竹子剛勁、清新,生機盎然,蓬勃向上。當春風還沒有融盡殘冬的餘寒,新筍就悄悄在地上萌發了,一場春雨過後,竹筍 破土而出,直指雲天,所謂「清明一尺,穀雨一丈」,便是對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機的寫照。當春風拂去層層筍衣,她便象個活潑的小姑娘,婷婷玉立在明媚的春光裡。

到了盛夏,她舒展長臂,抖起一片濃郁的青紗,臨風起舞,炯娜多姿。暑盡寒來, 她仍綠蔭蔥蔥,笑迎風霜雪雨。難怪白居易在《題窗竹》中留下這樣的佳句:

「千花百草凋零盡,留向紛紛雪裡看。」竹, 擁有永不消失的春天。

古人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它中空(說明其心寬容)外直(展示其正直),根緊緊的深植於地(堅韌不拔的精神),做人也應該像竹子一樣,它是一節一節的,告訴我們做任何事都要一步一步腳踏實地。

2樓:熱心網友

不止是人,事、物也可以是老師。比方說您看到竹子的時候,你可以跟它學習什麼?中國聖賢人很善於跟天地萬物學習,那我們來感受一下,您看到竹子,覺得可以從竹子身上學到什麼樣做人處事的道理?

我們觀想一下竹子,一節一節很有志氣,很有它的原則,好,很好!竹子會垂下來,愈高的時候會稍微垂下來,謙虛,謙。謙再加上虛,竹子是空心的,常常能夠虛心領受別人的批評,所以竹子也是表君子之風。

還有沒有?竹子還可以讓我們體會到人生的什麼道理?假如我們常常心很清淨,你會從萬物當中有很多的啟示,你的悟性會開。

我們看看這竹子它是一節一節的,所以不斷的往上升,其實人生就是要不斷的往上突破,一節一節突破。而且它每一節的節心特別硬,所以人生有很多關卡,你都要勇往直前把它突破上去。好,我們再想想還有沒有?

竹子很正直,昂揚直立而不屈,不屈服,又能夠虛懷納別人的雅言。所以我們要學竹子的正直,而這個正直是代表內在的一個氣節。我們常說人生要外圓內方,這個方就代表一個人很有正直的氣節,對外與人相處還要外圓,就是要圓融一點。

現在很多人說我很正直,所以常常言語就直言不諱,沒有看情況、看時機,讓朋友聽了很不舒服,之後不只沒有感謝他的勸告,跟他可能都翻起臉來。所以外圓,還是要圓融一點,懂得觀察時機再去諫言。

我們看竹子,您有沒有看過一根竹子自己長在那裡的?沒有,竹子都是整片整片長在一起,所以竹子代表它很懂得選擇好的朋友一起產生環境的影響,我們說身教、言教,還有環境對一個人的潛移默化影響,叫境教。你的身旁都是一群正直的、有品德的朋友,那我們也會在這個氣氛之下,得以「德日進,過日少」,自己的道德也會增進。

所以荀子有講過,「蓬生麻中」,這個蓬它就是比較彎彎曲曲,但是你把它種在麻子裡面,因為麻都是很直立的,自然這個蓬也會直立起來,「不扶而直」。所以環境對一個人特別重要,尤其在孩子他的定性、他的認知知見都還沒有確立以前,環境就特別重要。

古代孟母為了給孩子一個好的環境,有所謂的「孟母三遷」的故事。第一次搬到的是剛好在這些墳墓的旁邊,所以常常就會做很多的喪事,孟子就學習辦喪事。媽媽一看不對勁,趕快搬家。

第二次搬到菜市場的附近,孟子學習在那裡賣東西,在那裡賣豬肉。孟母又覺得不對勁,趕快再搬遷。最後搬到學校附近,孟子每天就到學校裡面去跟人家一起讀書,這時候孟母才覺得比較心安。

假如沒有孟母去選擇一個好的環境給孟子,那可能我們的孟子就出不來了。所以一個人學問道德有成就,跟他的父母、跟他的老師確確實實是直接的關係。

一個竹子可以讓我們領受很多做人處事的道理,我常常會問學生一些問題,他們的答案有時候都會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所以其實孩子很有悟性。我問孩子:你從竹子身上可以學到什麼?

孩子回答說:竹子它的精神就是處處為人民服務。我說為什麼?

他說:你看竹子,竹筍可以吃,竹子可以建房子,它的竹葉可以包粽子,所以它全身沒有一個地方不能用。我們聽到這裡都覺得很慚愧,你看竹子確確實實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把它全部都奉獻出來。

而且奉獻出來的時候,從來沒有向我們要一分錢,而我們才做了點事情就跟父母討價還價,就跟親友討價還價,「我對你這麼好,你一定要怎麼樣對我」。所以我們人比起竹子確實是自嘆不如。所以竹子你深刻去體會就可以從它身上學到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

3樓:匿名使用者

你個屁股,應該是它不是她。

蔡禮旭:從竹子身上學到什麼樣做人處事的道理?

4樓:百度使用者

不止是人,事、物也可以是老師。比方說您看到竹子的時候,你可以跟它學習什麼?中國聖賢人很善於跟天地萬物學習,那我們來感受一下,您看到竹子,覺得可以從竹子身上學到什麼樣做人處事的道理?

我們觀想一下竹子,一節一節很有志氣,很有它的原則,好,很好!竹子會垂下來,愈高的時候會稍微垂下來,謙虛,謙。謙再加上虛,竹子是空心的,常常能夠虛心領受別人的批評,所以竹子也是表君子之風。

還有沒有?竹子還可以讓我們體會到人生的什麼道理?假如我們常常心很清淨,你會從萬物當中有很多的啟示,你的悟性會開。

我們看看這竹子它是一節一節的,所以不斷的往上升,其實人生就是要不斷的往上突破,一節一節突破。而且它每一節的節心特別硬,所以人生有很多關卡,你都要勇往直前把它突破上去。好,我們再想想還有沒有?

竹子很正直,昂揚直立而不屈,不屈服,又能夠虛懷納別人的雅言。所以我們要學竹子的正直,而這個正直是代表內在的一個氣節。我們常說人生要外圓內方,這個方就代表一個人很有正直的氣節,對外與人相處還要外圓,就是要圓融一點。

現在很多人說我很正直,所以常常言語就直言不諱,沒有看情況、看時機,讓朋友聽了很不舒服,之後不只沒有感謝他的勸告,跟他可能都翻起臉來。所以外圓,還是要圓融一點,懂得觀察時機再去諫言。

我們看竹子,您有沒有看過一根竹子自己長在那裡的?沒有,竹子都是整片整片長在一起,所以竹子代表它很懂得選擇好的朋友一起產生環境的影響,我們說身教、言教,還有環境對一個人的潛移默化影響,叫境教。你的身旁都是一群正直的、有品德的朋友,那我們也會在這個氣氛之下,得以「德日進,過日少」,自己的道德也會增進。

所以荀子有講過,「蓬生麻中」,這個蓬它就是比較彎彎曲曲,但是你把它種在麻子裡面,因為麻都是很直立的,自然這個蓬也會直立起來,「不扶而直」。所以環境對一個人特別重要,尤其在孩子他的定性、他的認知知見都還沒有確立以前,環境就特別重要。

古代孟母為了給孩子一個好的環境,有所謂的「孟母三遷」的故事。第一次搬到的是剛好在這些墳墓的旁邊,所以常常就會做很多的喪事,孟子就學習辦喪事。媽媽一看不對勁,趕快搬家。

第二次搬到菜市場的附近,孟子學習在那裡賣東西,在那裡賣豬肉。孟母又覺得不對勁,趕快再搬遷。最後搬到學校附近,孟子每天就到學校裡面去跟人家一起讀書,這時候孟母才覺得比較心安。

假如沒有孟母去選擇一個好的環境給孟子,那可能我們的孟子就出不來了。所以一個人學問道德有成就,跟他的父母、跟他的老師確確實實是直接的關係。

一個竹子可以讓我們領受很多做人處事的道理,我常常會問學生一些問題,他們的答案有時候都會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所以其實孩子很有悟性。我問孩子:你從竹子身上可以學到什麼?

孩子回答說:竹子它的精神就是處處為人民服務。我說為什麼?

他說:你看竹子,竹筍可以吃,竹子可以建房子,它的竹葉可以包粽子,所以它全身沒有一個地方不能用。我們聽到這裡都覺得很慚愧,你看竹子確確實實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把它全部都奉獻出來。

而且奉獻出來的時候,從來沒有向我們要一分錢,而我們才做了點事情就跟父母討價還價,就跟親友討價還價,「我對你這麼好,你一定要怎麼樣對我」。所以我們人比起竹子確實是自嘆不如。所以竹子你深刻去體會就可以從它身上學到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

蔡禮旭老師:從竹子身上學到什麼樣做人處事的道理?

5樓:福州吧壹母

不止是人,事、物也可以是老師

。比方說您看到竹子的時候,你可以跟它學習什麼?中國聖賢人很善於跟天地萬物學習,那我們來感受一下,您看到竹子,覺得可以從竹子身上學到什麼樣做人處事的道理?

我們觀想一下竹子,一節一節很有志氣,很有它的原則,好,很好!竹子會垂下來,愈高的時候會稍微垂下來,謙虛,謙。謙再加上虛,竹子是空心的,常常能夠虛心領受別人的批評,所以竹子也是表君子之風。

還有沒有?竹子還可以讓我們體會到人生的什麼道理?假如我們常常心很清淨,你會從萬物當中有很多的啟示,你的悟性會開。

我們看看這竹子它是一節一節的,所以不斷的往上升,其實人生就是要不斷的往上突破,一節一節突破。而且它每一節的節心特別硬,所以人生有很多關卡,你都要勇往直前把它突破上去。好,我們再想想還有沒有?

竹子很正直

,昂揚直立而不屈,不屈服,又能夠虛懷納別人的雅言。所以我們要學竹子的正直

,而這個正直是代表內在的一個氣節。我們常說人生要外圓內方,這個方就代表一個人很有正直的氣節,對外與人相處還要外圓,就是要圓融一點。現在很多人說我很正直,所以常常言語就直言不諱,沒有看情況、看時機,讓朋友聽了很不舒服,之後不只沒有感謝他的勸告,跟他可能都翻起臉來。

所以外圓,還是要圓融一點,懂得觀察時機再去諫言。

我們看竹子,您有沒有看過一根竹子自己長在那裡的?沒有,竹子都是整片整片長在一起,所以竹子代表它很懂得選擇好的朋友一起產生環境的影響,我們說身教、言教,還有環境對一個人的潛移默化影響,叫境教。你的身旁都是一群正直的、有品德的朋友,那我們也會在這個氣氛之下,得以「德日進,過日少」,自己的道德也會增進。

所以荀子有講過,「蓬生麻中」,這個蓬它就是比較彎彎曲曲,但是你把它種在麻子裡面,因為麻都是很直立的,自然這個蓬也會直立起來,「不扶而直」。所以環境對一個人特別重要,尤其在孩子他的定性、他的認知知見都還沒有確立以前,環境就特別重要。

古代孟母為了給孩子一個好的環境,有所謂的「孟母三遷」的故事。第一次搬到的是剛好在這些墳墓的旁邊,所以常常就會做很多的喪事,孟子就學習辦喪事。媽媽一看不對勁,趕快搬家。

第二次搬到菜市場的附近,孟子學習在那裡賣東西,在那裡賣豬肉。孟母又覺得不對勁,趕快再搬遷。最後搬到學校附近,孟子每天就到學校裡面去跟人家一起讀書,這時候孟母才覺得比較心安。

假如沒有孟母去選擇一個好的環境給孟子,那可能我們的孟子就出不來了。所以一個人學問道德有成就,跟他的父母、跟他的老師確確實實是直接的關係。

一個竹子可以讓我們領受很多做人處事的道理,我常常會問學生一些問題,他們的答案有時候都會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所以其實孩子很有悟性。我問孩子:你從竹子身上可以學到什麼?

孩子回答說:竹子它的精神就是處處為人民服務。我說為什麼?

他說:你看竹子,竹筍可以吃,竹子可以建房子,它的竹葉可以包粽子,所以它全身沒有一個地方不能用。我們聽到這裡都覺得很慚愧,你看竹子確確實實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把它全部都奉獻出來。

而且奉獻出來的時候,從來沒有向我們要一分錢,而我們才做了點事情就跟父母討價還價,就跟親友討價還價,「我對你這麼好,你一定要怎麼樣對我」。所以我們人比起竹子確實是自嘆不如。所以竹子你深刻去體會就可以從它身上學到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

什么可以讓我們快樂啊,什麼可以讓我們快樂啊?!??!

是包容而不是放縱,愛是關懷而不是寵愛,愛是相互交融而不是單相思,愛是百味而不全是甜蜜.真正的愛情並不一定是他人眼中的完美匹配 而是相愛的人彼此心靈的相互契合 是為了讓對方生活得更好而默默奉獻 sd 這份愛不僅溫潤著他們自己,也同樣溫潤著那些世俗的心 真愛是一種從內心發出的關心和照顧,沒有華麗的言語,...

從蘇軾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什麼精神

蘇軾多元的人生觀及其豐富複雜的思想對其文學的影響是多方面的,近幾年研究者對此各持不同看法。如蒲友俊 超越困境 蘇軾在海南 四川師大學報 1992年第3期 認為,蘇軾樂觀豁達的生存方式和審美態度,使他能戰勝在偏遠窮荒的海南儋州的種種 和磨難,登上詩歌創作和文學思想的頂峰。陳曉芬 佛教思想與蘇軾的創作理...

通過螞蟻可以讓我們領悟出什麼人生哲理

螞蟻的哲理小小的螞蟻在全世界每個角落都遍佈著,可以說是全世界上數量最多的昆蟲之一。有關專家發現了螞蟻有一套生存哲學,正是這套哲學,得以讓龐大的螞蟻家族一直以來都繁榮昌盛,使得它們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一 永不放棄。試著擋住螞蟻的去路,但是它馬上會另尋出路,要麼翻過障礙物,或者從障礙物低下的空隙中鑽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