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階級革命為什麼較早在英國暴發

2021-03-18 14:07:26 字數 4777 閱讀 3761

1樓:匿名使用者

於17世紀中期爆發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並非偶然發生而是有著極其深刻的社會根源。

(一)經濟基礎——資本主義經濟的興起和發展,它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最基礎的條件。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新航路開闢後,英國成為大西洋航路的中心,便利了英國的海外**和掠奪。

2.海外**的拓展,推動了英國工業革命的發展,手工工場在制呢、採煤、鍊鐵、造船等領域建立並得到發展。

3.隨著制呢業的發展,「圈地運動」愈演愈烈,英國農村出現許多的資本主義牧場和農場,同時出現農業工人。在英國,資本主義已深入農村。

(二)階級基礎——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形成,他們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主要推動者和領導階級,是資產階級革命運動興起的必要條件。

海外**和掠奪的進行,圈地運動的發展,使英國的銀行家、大商人和手工工場主積累了大量的資本,逐漸形成新興的資產階級。在農村經營農場和牧場的農場主和牧場主,有的也經營工商業,他們成為新貴族,同其他資產階級分子有著共同額利益。

(三)客觀條件——海上霸權的確立

16世紀統治英國的都鐸王朝在竭力削弱舊貴族的勢力,同時鼓勵工商業和海外掠奪,打敗了老牌的殖民強國西班牙,建立了海上霸權,這一切客觀上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

(四)根本原因——封建制度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隨著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封建**統治和資本主義發展的矛盾,成為英國社會的根本矛盾,它們矛盾的不斷激化,最終成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本原因。

(五)直接原因——封建王朝**統治導致階級矛盾的激化

17世紀,斯圖亞特王朝厲行**,經常觸犯到資產階級的利益。又實行宗教**,**「清教徒」。導致階級矛盾激化。

(六)思想基礎——清教運動

宗教改革後,英國國教在英國確立統治地位,清教運動主要目的是清除國教中的天主教殘餘,這與資產階級的反封建鬥爭有非常多的共同要求,這一時期的資本主義並未取得對封建主義的絕對優勢,資產階級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成熟的理論體系,藉助清教運動這一形式成了資產階級的反封建鬥爭的主要選擇,它成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旗幟。

(七)導火線——蘇格蘭人民起義

2023年7月,國王查理一世強令蘇格蘭接受英國國教儀式和教主制,因而激起了蘇格蘭人民的極大憤怒。第二年,爆發了反英起義。為了籌措軍費討伐蘇格蘭人,2023年11月,查理一世被迫召開議會,企圖由議會通過法案,徵收新稅。

當時,議會中議員都反對國王**,他們不但拒絕通過徵稅法案,而且要求限制王權。他們的鬥爭得到了城鄉廣大群眾的支援,這次議會的召開,揭開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

2樓:匿名使用者

(一)英國資產階級改革成功的經濟根源。

十七世紀初,英國的資本主義經濟在封建社會中已經產生,並發展到了成熟的階段,特別是它之深入農業,為英國資產階級改革的成功創造了條件。英國的呢絨工業具有悠久的歷史,曾被譽為"民族工業"。不列顛的群島氣候溫和,雨水充沛,水草豐盛適於畜牧和養羊。

因而英國農民自古以來多半都以養羊為副業,出賣羊毛,為英國和周邊國家的呢絨工業提供原料。早在十五世紀以前,英國便向西歐大陸輸出羊毛,隨著生產力的提高、羊毛產量的不斷增加和新航路的開闢、海外市場的不斷擴大,英國更是加大了羊毛和呢絨的輸出。此外,英國的採礦業、冶金業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就是因為這樣,從十六世紀中葉開始英國國內已經有了許多分散的毛織品手工工場。

十六世紀英國的農村不僅出現了用資本主義經營方式經營的農場和牧場,還出現了許多擺脫了封建行會制度的束縛而在離城市較遠的農村中建立起來的採礦、冶金、紡織等工業。英國農村已成為英國資本主義工業和農業的發祥地。

新航路開闢以後,荷蘭佛蘭得的毛織工業得到了飛躍發展,羊毛**昂貴,養羊成了有利可圖的事業。另外由於海外**的不斷擴大,大量****流入歐洲,出現了"**革命"。這使得貪婪的英國貴族地主改變了土地的經營方法,用強制手段驅除佃農,圈佔土地從事養羊,掀起了一場"圈地運動"。

後來,由於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商品**大幅度**,圈地大多數又以經營農場為主,出現了許多大的農場。圈地運動雖然給農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卻加劇破壞了風金土地所有制的自然經濟基礎,為英國資本主義工農業生產的發展提供了大批的僱傭勞動力,促進了資本主義農場的建立和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

總之,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以前,英國社會已經注入了很多的資本主義因素。也就是說,在革命以前,英國的社會已經資本主義化了,只不過政治制度和形式還是封建君主**。所以說,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只不過是一種政治制度和形式上的變化,而不是經濟上的變化,因此不必進行太多的"革命",只需要"改革",就可以達到資產階級所要求的狀態。

英國的經濟發展已經為這種改革奠定了不可動搖的堅實基礎。所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說到底還只是一種改革。

(二)新階級的產生和宗教鬥爭。

從十六世紀中葉到時十七世紀初,由於圈地運動的不斷擴大以及資本主義日益深入農村。英國社會的階級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農村中,封建貴族日益落沒,新貴族日益興起。

所謂新貴族,就是資產階級化的貴族,其中有大地主、騎士、鄉紳、出身並不高貴的大農場主,握有土地的商人和部分富裕的自耕農。這些人都是主要的圈地者。那時,英國沒有嚴格的階層界限,有些新貴族是從封建貴族行列中分化出來的。

這一點說明,英國的封建階級已經被資產階級化了。這些新貴族雖然也是土地貴族,但他們不是用土地來榨取封建地租,而是用資本主義方式經營牧場或農場,獲得企業利潤。形式上他們還有貴族頭銜和特權,實質上已經成為"財富的騎士"。

因此,新貴族"不但不反對工業生產的發展,反而力圖見解地從中取得利益"。②由此可見,這些新貴族在經濟上和資產階級具有共同的利益,在政治上是資產階級的**人。

封建貴族和新貴族的經濟利益不同,階級性質不同,因此在世界觀上也有較大的差別。在當時的歷史機條件下,這種不同的世界觀是通過宗教信仰反映出來的。在封建的歐洲,天主教是封建**的精神堡壘。

因此,要反對封建**就必須反對天主教。早在十六世紀末和十七世紀初,英國繼宗教改革後又出現了清教運動。清教徒大多數是資產階級和新貴族。

他們反對繁瑣的天主教儀式和豪華的生活,要求按加爾文教的教義進行改革。他們長期與國教(天主教)進行鬥爭,打破了天主教的教階制,貫徹一般信徒與教牧人員平等的原則,體現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的精神。

由此可見,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以前,在人們的思想領域已經有了資產階級思想。封建**思想已經遭到了否定和抨擊。這為以後資產階級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思想條件。

因為,革命是需要長期的**宣傳和思想動員,最後為這種思想和**正名,建立一個以這種思想和**為主的新社會意識形態。革命的最終結果是要推翻以前舊的思想潮流,建立一個新的思想潮流。在英國這種新的思想潮流已經存在很久了,它不需要革命來重新建立,只需要改革來維繫。

另一方面,改革是對現有思想和制度的調整,需要有一定的思想支援。封建社會的模式變成資本主義的,需要有資本主義思想做支援和保證。在英國,這種思想已經盛行了很長一段時間。

(三)英國封建**制度的特殊性。

早在十三世紀,英國就有了議會(原文稱為parliaent,音譯叫作巴力門)。英國議會分為上下兩院,上院又稱為貴族議院(house of lords)是由國王任命封建大貴族和高階僧侶的代表組織而成;下議院又有稱為眾議院(house of lommons)是由城市市民和各群體中的中、小騎士代表組織而成。這些代表依據2023年的選舉法③選舉出來。

他們多半是新貴族和資產階級的代表。英國議會在革命前就有限制國王的權力,主要是徵稅權。國王在財政上依賴議會。

另外,議會還有權力反對商業專賣政策,捍衛合法的政治權利等。英國國王沒有常備軍,所以不能夠對議會採取緊急行動,迫使議會唯其馬首是瞻。英國社會的階層界限不嚴密。

經商在英國並不受到歧視,所以在英國多半是貴族資產階級化。

由此可見,議會在英國具有很高的權力,它完全有能力對國王所決定的政策進行否決和修改,而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並不需要暴力革命,因為這一切在英國都是合法的。況且,革命前的英國的社會政治體系與結構與革命後的社會政治體系和結構並沒有大的差別,要對原有的社會政治體系和結構進行調整根本不需要暴力革命,資本主義的改良就可以辦到。革命往往是革命者要為自己追求一個可為自身的利益而說話的場所,在英國這種場所已經有了,所以不需要革命來重新爭取。

另一方面,新貴族和資產階級已經有了說話和實現利益的場所,他們不需要暴力革命,畢竟暴力給能夠是需要代價的。而封建統治者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接受新貴族和資產階級改革的要求,畢竟在這以前英國的封建**體制中已經有了相當一部分資本主義的東西,並且還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四)革命的領導者具有軟弱性。

領導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是英國的新貴族和新興資產階級,他們都具有其特定的階級侷限性。新貴族是由封建貴族轉化而來的,多少具有繼續享受封建特權的思想,所以並不想將革命進行得很徹底。在革命形勢繼續高漲和發展的情況之下,新貴族會懼怕革命的繼續發展竟威脅到自身仍舊享受的封建特權和自身利益,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們會和封建貴族結盟,組成保皇派,阻止革命的繼續進行。

資產階級是靠階級壓迫和榨取剩餘價值起家和生存的,他們也不希望革命太徹底。只要資產階級能夠登上歷史的舞臺並能夠左右舞臺的發展方向,資產階級就達到其革命的目的了。因此,在革命形勢繼續高漲的情況之下,新興資產階級會出來接管革命的果實而組織革命繼續進行。

革命的領導者也有分歧,為了能夠繼續合作和實現自身的政治目的,他們找到了一種比革命更能實現起目標的方式和基礎,這便是資產階級改革。所以,到後來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變成了資產階級改良。

綜上所述,英國的資產階級改革之所以能夠成功是歷史的必然。英國在資產階級革命以前就已經將革命後要建立制度和思想建立起來了。這是英國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結果。

資產階級革命前的英國社會是一個具有相當資本主義經濟成分的被資本主義化了的封建君主**社會。它早已具備了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的條件和基礎,並且隨著資本主義經濟不斷的發展壯大,這種革命和改革的條件和基礎變成了一種需要。正是這樣,資產階級革命在轟轟烈烈地爆發以後不久便停頓下來,接著發生了沒有流血和犧牲的資產階級改良。

這種改良完成了各民古誒有完成的任務--建立了資本主義君主立憲制。可以這樣說,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是改革中的革命,革命是改良的先鋒的前兆,而改良則是革命的繼續和發展。英國特有的國情和決定了英國所走的這一條有革命向改良過度的道路,並且決定了它的成功。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有何歷史意義

這是歐洲範圍的革命 因為在它的影響下,不久歐洲大陸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北美殖民地的資產階級革命也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因此,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實際上揭開了歐洲和北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推動了世界歷史的程序.這也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戰勝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國資產階級革命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反覆鬥爭,...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為什麼以「光榮革命」的形式結束

其實政體不分好壞 只能說適合不適合,就像君主立憲非常適合英國,但是卻非常不適合美國,也不適合法國等等.每個國家的發展是無法拋開他的歷史的,像中國,社會的發展是拋不開五千年的歷史習慣的.英國王室在人民心中有很高尚的地位,英國人對王室是有好感的,雖然殺掉了查理一世但是英國人依然覺得君主形式比較適合他們的...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是什麼,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

第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歷經近半個世紀的鬥爭,最終以 光榮革命 的形式完成了革命的任務。瑪麗和威廉三世雖然仍屬於斯圖亞特家族 後為漢諾威家族 但是,作為封建 統治的君主制已經被推翻了,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為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保證 為資本主義政治 經濟制度的建立開闢了道路 第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