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主要講什麼?請寫一下主要內容

2021-03-15 19:37:39 字數 4854 閱讀 3437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庸》原是《禮記》中的一篇。《禮記》是古代一部重要的漢民族典章制度書籍。為戰國時子思作。

全篇以「中庸」作為最高的道德準則和修身做人的道理。宋**學家朱熹把它與《大學》、《論語》、《孟子》並列為「四書」。中庸之道亦被古人稱為中道或中和之道。

何謂「中庸」?漢儒鄭玄說「名曰中庸,以其記中和之用也。庸,用也。

」,最通俗的解釋即,去兩端,取中間;用朱熹所做《中庸章句》的說法,即其師程頤所說的「不偏之為中,不易之為庸」。朱熹又自注「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儒家把「中庸」看成是一個最高的道德標準,也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最高智慧。中庸之道亦被稱為中道或中和之道。

《中庸》是人生的大道,是事業成功、生活與健康的根本理論,基本包含三層意義。

第一層意義: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離,不變換自己的目標和主張。這就是一個持之以恆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第二層意義: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樂太過,治怒唯有樂,治過喜莫過禮,守禮的方法在於敬。

所以月牙山人說:只要保持一顆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長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層意義: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即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擁有一技之長,做一個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堅守自己的崗位,要在其位謀其職。.

《中庸》寫於濟寧。而中庸中的「中」字,在濟寧方言中為可以、行的意思,如「飯好嗎?」「中」。

而中庸中的「庸」字,則由兩部分組成,一個變庚的「庚」和一個「用」。意為,變化...為...

所用。例如,企業的老闆變化員工為自己所用,則使企業興盛起來;而企業的員工變化自己為老闆所用,也使企業興盛起來。則「中庸」的意思可解釋為,變化...

為...所用而達到可以、行的結果,是一個人做人的標準、方法。

「庸」古代同「用」,所以中庸有中用的本意;而「庸」字還可以組成另外一個詞,庸俗。「俗」字分為一個單立人和一個「谷」,「谷」的意思為糧食、稻穀。所以,「庸俗」的意思可解釋為變化...

為...所用只是為了填飽肚子,成了庸俗。

2樓:匿名使用者

「誠」在儒家的思想體系中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幾乎所有經典都對其有所論述。中庸也不例外。在中庸裡從第二十章後半部分開始一直到第二十六章集中的堆成這個概念進行了論述。

其內容如下:「第二十章.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第二十一章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

誠則明矣,明則誠矣。第二十二章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第二十三章其次致曲,曲能有誠,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為能化。

第二十四章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體。禍福將至:

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第二十五章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內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第二十六章故至誠無息。

不息則久,久則徵,徵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

如此者,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無窮也,日月星辰系焉,萬物覆焉。

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廣厚,載華嶽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萬物載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寶藏興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黿鼉、蛟龍、魚鱉生焉,貨財殖焉。

詩云:「維天之命,於穆不已!」蓋曰天之所以為天也。

「於乎不顯!文王之德之純!」蓋曰文王之所以為文也,純亦不已。

中庸在這幾段論述的開頭,進行了這樣一個分類:作為天道的誠者和作為人道的誠之者。那麼什麼誠者,什麼是誠之者呢?

讓我們分別來看看。我們先看誠者。在第二十五章中對誠者有具體直接的解釋:

「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這是對誠與道的解釋,誠就是自己形成自己,道就是自己引導自己。「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

」誠者,就是事物從發展之始到其最後的終結,如果沒有誠的屬性,就不會有物。對於這一句話進一步的解釋在第二十六章:「故至誠無息。

不息則久,久則徵,徵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這是誠產生時空產生的描述。在這一段裡,分成三個過程,是:

誠——時間(久)——空間(悠遠〈長〉、博厚〈寬〉、高明〈高〉)。其中又有兩個中間環節,一個是連線誠與時間的「不息」,一個是連線時間和空間的「徵」。我們先來看不息,不息是不停止的意思。

誠是自己形成自己,所以是自足的,無障礙的,是不停止的,不停止就會久遠。由此,誠產生時間。徵是不斷積累,在時間中不斷的積累就在空間的三個緯度上不斷的聚集,因悠而遠、因博而厚和因高而明。

在這樣的時空則成為了世界形成的物質基礎:「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然後又具體地說到: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地與天相應性質是博厚與高明,而他們共同具有的性質則是悠久,「悠久無疆」。「如此者,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就是這樣,天地不顯現,但是被章現了出來,不去變動性質,性質卻自然的變動了,不去刻意的做什麼,卻最終得以成就。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生成的道,一句話就可以說清楚:

就是他專一的做他自己,由他產生的存在反而覺得不能度測了。到這裡為止,講的是世界怎麼由誠產生,這裡的誠限於「自成」。也就是天地本身怎麼由誠產生。

第二十五章,解釋完成的過程之後,又說:「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誠者必不只是完成自己,同時也生成外物。

在第二十六章具體的論述了天地由成己到成物的過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無窮也,日月星辰系焉,萬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廣厚,載華嶽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萬物載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寶藏興焉。

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黿鼉、蛟龍、魚鱉生焉,貨財殖焉。」天不過是小小的亮光,不斷聚集就能夠維繫日月星辰;地不過是小小一撮土,不斷聚集就能承載山嶽江河;山不過是小小一塊石頭,不斷聚集就能滋生草木禽獸;江河湖海不過是小小一勺水,不但聚集就能深不可測滋生各種水生生物。最後引用詩經上的話:

「維天之命,於穆不已!」感慨道,這就是天之所以為天啊!第二十五章說:

「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內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也就是說天地成己成物的仁智,乃是本性的德能,使內外的道相合。

正因為如此,所以二十四章說:「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體。

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

」通過至誠的道理,可以在事情發生之前知道,因為事物外在的發生時與內在的性質相合的,所以國家的興盛或衰亡都必然有外界的徵兆存在。

「四書五經」中分別講的是什麼內容呢?

3樓:各種怪

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部。

1、《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禮記》第四十二篇,相傳為曾子所作,實為秦漢時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

《大學》提出的「三綱領」(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和「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強調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為了治國平天下,說明治國平天下和個人道德修養的一致性。

2、《中庸》是戰國時期子思所作。《中庸》一書,共三千五百多字,按照朱熹的分法,分三十三章,四大部分,傳的是自上古大聖以來的儒家道統心法,其內容涉及為人處世之道、德行標準及學習方式等諸多方面。

3、《論語》是孔子及其**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及再傳**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論語》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4、《孟子》,戰國中期孟子及其**萬章、公孫丑等著。

書中記載有孟子及其**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

5、《詩經》就整體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間中國社會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創業的頌歌,祭祀神鬼的樂章;也有貴族之間的宴飲交往,勞逸不均的怨憤;更有反映勞動、打獵、以及大量戀愛、婚姻、社會習俗方面的動人篇章。

6、《尚書》是中國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國第一部上古歷史檔案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蹟著作的彙編,它儲存了商周特別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書》相傳由春秋孔子編撰而成,但有些篇目是後來儒家補充進去的。

7、《禮記》成書於漢代,為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

書中內容主要寫先秦的禮制,體現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如天道觀、宇宙觀、人生觀)、教育思想(如個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學方法、學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會、禮制與刑律)、美學思想(如物動心感說、禮樂中和說)。

8、《周易》相傳系西周周文王姬昌所著。《易經》由本文的「經」和解說的「傳」構成。「經」由六十四個用象徵符號(即卦畫)的卦組成,每卦的內容包括卦畫、卦名、卦辭、爻題、爻辭組成。

9、《春秋》相傳為春秋戰國時期孔子所著。

《春秋》是由魯國史官記錄大量當時本國諸侯,大夫,國人等失禮非禮之事;魯國史官也會收集其他諸侯國公侯大夫等失禮非禮之事,會記錄諸侯國公侯間大夫等間書信內容,比如晉叔向與鄭國子產關於鑄刑書的書信,其中記錄了齊國史官因為保持真實記錄而被殺掉的事件等等。

厚黑學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厚黑學主要講的是什麼?

厚黑學 在厚黑學一書中,闡述臉皮要厚而無形 心要黑而無色,這樣才能成為 英雄豪傑 以劉邦 項羽 曹操 劉備 孫權 司馬懿等人物例項為主線,論證厚薄與黑白如何影響成敗得失。厚黑學 一書通過生活中的例項,精煉而生動地展示了輕鬆處世 靈活辦事的技巧和方法。真正的厚黑者是那些十全十美無與倫比的鬥士,這種智慧...

歷史 四書中《大學》《中庸》主要內容是什麼

大學 大學 討論的是儒學的根本問題,對儒家的政治倫理學說做了貫通性的敘述。大學 把儒家的成己 之學聯絡起來,並指出了達到成己 的可行步驟與最終目的,其重點在於闡發 內聖外王 的儒家政治思想。中庸 一文以 天人合一 這一思想為其理論基礎,通過反覆強調內外的關係闡明中庸之道的。中庸 中說 忠恕違道不遠 ...

《捉妖記》主要講了些什麼,捉妖記主要內容是什麼

影片主要講 抄述了小夥子天bai蔭陰差陽錯地懷上了即將降du 世的小妖王,他被降妖天zhi師小嵐一路保護著dao躲過各種妖怪。雖然二人漸漸對小妖產生了感情,小嵐卻明白她只為把這隻惹人眼紅的小妖賣個好價錢,在人妖混雜的世界裡,他們的命運無疑將牽動人心。影片主要講述了小夥子天蔭陰差陽錯地懷上了即將降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