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銅燈》是我國什麼時期的作品

2021-03-14 09:08:16 字數 5060 閱讀 5424

1樓:匿名使用者

漢代漢代是銅燈製作的鼎盛時期。在各地漢墓中出土了各式各樣的銅燈,製作精巧,頗多佳作。銅燈是科學技術與造型藝術相結合的藝術品,在視覺效果上生動而親切,在功能上巧妙而實用,其形式可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類為盤燈。這種燈有燈盤,一般和高足豆相近,也有許多仿生的盤燈,設計十分巧妙,如朱雀燈的燈體為鳥形,嘴銜燈盤;雁足燈的燈盞呈環形盤狀,下連一雁足形支架;羊形燈的整個燈為羊形,羊背為活動的蓋,翻開即為燈盤,可平置在羊頭上,合蓋則是一隻臥羊;人形燈是以手託燈盤。第二類為虹管燈。

燈體有虹管,燈座可以盛水,利用虹管吸收燈煙送入燈座,使溶於水中,這是利用科學原理以防止空氣汙染,同時配以優美的造型。著名的如河北滿城竇綰墓出土的長信宮燈,它通體鎏金,塑造了一優美的仕女形象,作跪地侍奉狀,左手託燈,右手提燈罩,以手袖為虹管,點燃後煙塵通過衣袖而集中於人體之內,這就保持了室內空氣之清潔,另外在其燈座上還有活動的環壁形燈罩,根據需要又以調整照射的方向,控制燈光的強弱,燈座、燈罩、頭部和右臂還可以拆卸,以便揩拭和清理煙塵,可以說是一具結構科學、造型優美的上乘之作。2023年,在江蘇邗蘇二號漢墓中發現一件牛形燈,燈座為一站立的黃牛,腹中空,揹負燈盞,盞上有兩片可以轉動的瓦狀燈罩,罩上還有穹頂形蓋,罩頂有彎管通向牛頭頂心,可藉此將煙炱收集到牛的腹腔內,牛燈通體飾以錯銀雲氣紋飾,造型別致,生動逼真,是一件非常精美的工藝品。

2023年在山西朔縣西漢晚期墓中出土了一件造型生動、工藝考究的雁魚燈,全系銅鑄,整體作鴻雁回首銜魚佇立狀,雁額頂有冠,眼圓睜,頸修長,體寬肥,雁喙張開銜一魚,魚身短肥,下接燈罩蓋,雁冠繪紅彩,雁、魚通身施翠綠彩,用墨線勾出翎羽,鱗片和夔龍紋。雁魚燈由雁首頸(連魚)、雁體、燈盤、燈罩四部分套合而成,魚身及雁頸、體腔均中空相通,燈盤圓形,直壁,淺腹,內有兩道直壁圈沿,一側附燈柄,可控制燈盤轉動,盤下有圈足,與雁背上的直壁圈沿以子母口套接,燈罩為兩片弧形屏板,其上部插入魚腹下的開口,下部插入燈盤內的直壁圈沿中,可左右轉動開合,既能擋風,又可調節燈光的照明。燈光點燃時,煙霧通過魚和雁頸匯入雁體內,防止了油煙對室內空氣的汙染。

雁魚燈的四個部分又可自由拆裝,便於擦洗。

2023年廣西合浦縣望牛嶺西漢墓中的一對鳳燈,背有圓孔放置燈盤,鳳頸高伸向後彎轉,口銜喇叭形燈罩,頸部有套管可以轉動調節燈光,燈罩可以使煙塵落入體內,保持室內清潔,鳳尾垂地與雙足保持燈體平衡,通體精細地刻上羽毛。此類燈佳作頻出,構思及製作都極盡工巧之能事。另三類分別是圓筒形的筒燈,燈盤有長柄以利手持行走的、以及有鏈條可以懸掛的行燈和吊燈。

漢代的銅燈造型豐富多彩,燈體優美,又符合科學原理,達到了實用和美觀的統一,體現了卓越的設計意匠和藝術構思。

2樓:簫灑舞劍

《銅燈》(漢代)漢代時期的燈具不僅散發出獨特而精湛的造型藝術魅力,

而且當時的工匠已經充分考慮了燈光亮度控制、

防風、防塵、防汙染等實用功能。

各個時期的青銅器及代表作是什麼啊!!!

3樓:小雨手機使用者

商後母戊鼎。

後母戊鼎(原稱司母戊鼎),又稱後母戊大方鼎、後母戊方鼎。原器2023年3月在河南安陽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後母戊鼎因鼎腹內壁上鑄有「後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長方形,口長112釐米、口寬79.2釐米,壁厚6釐米,連耳高133釐米,重達832.84公斤。

鼎身雷紋為地,四周浮雕刻出盤龍及饕餮紋樣,反映了中國青銅鑄造的超高工藝和藝術水平。

後母戊鼎初為鄉人私掘,因體積過大,為防日軍搶走,將其重新掩埋。2023年6月重新出土,存於南京**博物院。2023年銅鼎從南京調往北京,存於新建成的中國歷史博物館(今中國國家博物館)至今。

4樓:匿名使用者

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中國商代後期(約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王室祭祀用的青銅方鼎,2023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一家的農地中出土,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又稱司母戊大方鼎,高133釐米、口長110釐米、口寬79釐米、重832.84千克,鼎腹長方形,上豎兩隻直耳(發現時僅剩一耳,另一耳是後來據另一耳複製補上),下有四根圓柱形鼎足,是中國目前已發現的最重的青銅器。

該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所鑄。

四羊方尊,(商代)

通高58.3釐米

2023年湖南省寧鄉縣出土

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商代方尊的代表

銅尊盛行於商代和西周時期,是一種飲酒用具。這件四羊方尊是我國現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重達34公斤,加上它獨一無二的造型,理當進入文物精品之寶庫。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銅器。屬於禮器,祭祀用品。是中國現存商代青銅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

3釐米,重近34.5公斤,2023年出土於湖南寧鄉縣黃村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現藏於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

四羊方尊器身方形,方口,大沿,頸飾口沿外侈,每邊邊長為52.4釐米,其邊長几乎接近器身58.3釐米的高度。

長頸,高圈足。頸部高聳,四邊上裝飾有蕉葉紋、三角夔紋和獸面紋。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

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四個卷角羊頭,羊頭與羊頸伸出於器外,羊身與羊腿附著於尊腹部及圈足上。尊腹即為羊的前胸,羊腿則附於圈足上,承擔著尊體的重量。

羊的前胸及頸背部飾鱗紋,兩側飾有美麗的長冠鳳紋,圈足上是夔紋。方尊肩飾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龍紋,尊四面正中即兩羊比鄰處,各一雙角龍首探出器表,從方尊每邊右肩蜿蜒於前居的中間。全體飾有細雷紋。

器四角和四面中心線合範處均設計成長稜脊,其作用是以此來掩蓋合範時可能產生的對合不正的紋飾。

據考古學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兩次分鑄技術鑄造的,即先將羊角與龍頭單個鑄好,然後將其分別配置在外範內,再進行整體澆鑄。整個器物用塊範法澆鑄,一氣呵成,鬼斧神工,顯示了高超的鑄造水平。四羊方尊集線雕、浮雕、圓雕於一器,把平面紋飾與立體雕塑融會貫通、把器皿和動物形狀結合起來,恰到好處,以異常高超的鑄造工藝製成。

在商代的青銅方尊中,此器形體的端莊典雅是無與倫比的。此尊造型簡潔、優美雄奇,寓動於靜。被稱為「臻於極致的青銅典範」。

酗亞方尊 容酒器。商代晚期鑄品。清宮舊物,現藏故宮博物院。

原器通高45.5釐米,寬38釐米。大敞口,寬折肩,高圈足。

肩四隅有四立體有角象首,肩中部有四雙角分叉龍首。頸飾蕉葉紋,肩及圈足飾鳥紋。腹部與圈足有曲折角型大獸面紋,圈足曲折角雕成龍形。

器四隅及每壁中心線皆設有稜脊,上端侈出器口,形象莊嚴

龍虎尊 商器。原器一九五七年出土於安徽阜南縣。器高五十點五釐米,口徑四十四點九釐米,重約二十公斤,是一件具有喇叭形口沿,寬折肩、深腹、圈足,體形較高大的盛酒器。

龍虎尊的肩部飾以三條蜿蜒向前的龍,龍頭突出肩外。腹部紋飾為一個虎頭兩個虎身,虎口之下有一人形,人頭銜於虎口之中。虎身下方以扉稜為界,飾兩夔龍相對組成的獸面。

圈足上部有弦紋,並開有十字形鏤孔。 龍虎尊紋飾的主題是"虎口銜人"。關於這一主題,有人認為:

在這裡,"人"應是那些奴隸,"虎口銜人"反映奴隸社會的殘酷、恐怖。對於這種傳統的解釋,另外一些考古學家則提出質疑,他們認為這應該是在表現一種巫術主題。青銅器在當時是十分重要的禮器,這樣的紋飾應是巫師作法的情景紀實。

張開的虎口在古代是分割生死兩界的象徵,虎口下的人很可能就是巫師,巫師在祭祀中通過老虎的幫助而表現出一種能夠通天地、感鬼神的能力。"虎口銜人"這一圖案的含義究竟是什麼,我們還不能做出精確的解釋,但在當時一定是和某種神話和宗教信仰相聯絡的,在祭祀活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此尊是商代青銅器中與四羊方尊齊名的珍品

鴞尊 歷史:商代後期

尊為古代盛酒器。銅尊,最早見於商代。鴞,俗稱貓頭鷹。

在古代,鴞是人們最喜愛和崇拜的神鳥。鴞的形象是古代藝術品經常採用的原形。商代的王器、石器、陶器、青銅器中,都有精美的鴞形。

此鴞尊即是商代鳥獸形青銅器中的精品。

鴞尊一九七六年出土於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原器為一對兩隻,鑄於商代後期。原器通高四十五點九釐米,外形從整體上看,為一昂首挺胸的貓頭鷹。通體飾以紋飾,富麗精細。

喙、胸部紋飾為蟬紋;鴞頸兩側為夔紋;翅兩邊各飾以蛇紋;尾上部有一展翅欲飛的鴞鳥,整個尊是平面的立體的完美結合。尊口內側有銘文「婦好」二字。

「婦好」應是商王武丁之妻。據殷墟甲骨文記載,婦好是一位能幹、有魄力的女子。生前,她曾參與國家大事,主持祭祀,還帶兵征伐過羌、土方等國家,頗具傳奇色彩。

原物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鉞 作為一種兵器,由青銅鈹頭、長柄構成,鈹頭尖鋒直刃、扁莖,穿透力很強,很可能是由扁莖短劍發展而來。它出現於春秋時期,在戰國時期大量使用。至於斧鉞,由於其殺傷力不如戈矛,在春秋時期實戰中的地位已大大降低,已多用於儀仗、裝飾之需,以作為軍權的象徵。

鉞是商周時代重要的禮器之一,也是一種兵器。據考證,這種器物是由石斧等工具演變而來的,在青銅器中更強調華麗、美觀的特質,成為象徵權力、象徵威嚴的禮儀用物,此處所選兩件鉞是商代後期作品,格外強調器物威嚴恐怖的特性,同商代藝術風格完全一致。

.爵 飲酒器,青銅爵最早出現於夏代晚期,盛行於商代晚期。爵的基本形制是前有流,即傾酒的流槽;流與杯口之際有兩注,後有尖銳狀尾、中為杯,一側有柄,下有三足。夏商時期

下面是青銅禮器:

青銅禮器是奴隸主貴族用於祭祀、宴饗、朝聘、征伐及喪葬等禮儀活動的用器,用以代表使用者的身份等級和權力,是立國傳家的寶器。青銅禮器種類繁多,數量巨大,工藝精美,其存在是中國古代青銅器的顯著特點。青銅禮器可分為四大類:

食器。有鼎、鬲、甗、簋、簠、盨、敦、豆等。其中盛肉的鼎是最重要的禮器。

安陽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重達875千克,是已發現的最重的青銅器。西周中晚期形成列鼎制度,即用形狀花紋相同而大小依次遞減的奇數的成組鼎來代表貴族的身份。據《春秋公羊傳》何休注,天子用9鼎,諸侯用7鼎、卿大夫用5鼎、士用3鼎或1鼎。

在考古發現中,奇數的列鼎往往與偶數的盛黍稷的簋配合使用,即9鼎與8簋相配、7鼎與6簋相配等。

酒器。包括飲酒器爵、觶、觥及盛酒器尊、卣、壺、斝、罍、觚等。商代貴族飲酒成風,西周初曾嚴厲禁酒,西周中期以後青銅飲酒器大為減少。

水器。有盤、匜等。主要用於行禮時盥手以表示虔敬。

樂器。有鐃、鍾(包括甬鍾、鈕鍾與鎛)、鼓等。湖北隨州戰國曾侯乙墓出土的多達65件的青銅編鐘,音域寬廣、音色優美,代表了中國古代青銅冶鑄技術及**的高度水平。

特點:中國的青銅時代從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形成,經夏、商、西周和春秋時代。大約經歷了十五個世紀。

高峰:在商的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銅冶鑄業作為生產力發展的標誌而達到高峰。戰國晚期,冶鐵業出現,高水平的青銅冶鑄業完成了歷史所賦予的使命

包括青銅生產工具,青銅兵器,青銅禮器,銘文,青銅樂器等

商代青銅器紋樣與西周時期青銅器紋樣的主要區別

商周時期青銅器最常見花紋之一,是饕餮紋,也叫獸面紋。商時已蟬紋為主,西周以花紋為主 青銅器銘文拓片 商周青銅器中數以萬計的銅器留有銘文,這些文字,現在一般叫金文。對於歷史學者而言起著證史 補史的作用。中國青銅器的銘文,文字以鑄成者為多。凹入的字樣,稱為陰文,少數文字凸起,稱陽文。商代和西周,可以說銘...

青銅器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時期,青銅器時代經歷了哪4個時期

一般把中國青銅bai器文化的發展劃分 du為三大階段,即形成zhi 期 鼎dao 盛時期和轉變期.一 形成期內 距今容4500 4000年龍山時代,相當於堯舜禹傳說時代.古文獻上紀載當時人們已開始冶鑄青銅器.黃河 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龍山時代遺址裡,經考古發掘,在幾十處遺址裡發現了青銅器製品.二 鼎盛期...

青銅器怎麼鑄造,古代的青銅器是怎樣鑄造的?

青銅器中不僅是青銅!還有錫 而且鑄造工藝複雜!你要想知道可以去博物館看看!哪有詳細的解說!古代的青銅器是怎樣鑄造的?古代青銅器製作通常採用範鑄法,也叫模範法,所以要想鑄造青銅器,得先製作模範。從考古出土資料來看有陶範 石範 金屬範等等,其中以陶範最為常見。泥土要精選當地無雜質黃土,粗細相間,色澤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