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誰知道這道題的答案11誰知道這道題的答案?

2021-03-09 11:47:05 字數 3377 閱讀 6896

1樓:匿名使用者

1+1=2

[編輯本段]小學生都知道的偉大公式

2023年10月,一條科學新聞在國內的**上不脛而走:「1+1=2入選最偉大的公式。」原來,英國著名的科學雜誌《物理世界》此前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評選活動,邀請世界各地的讀者選出自己心目中最偉大、最喜愛的公式、定理或定律。

結果,讓很多人意外的是,1+1=2這個連小學生都知道的基本數學公式不僅入選,而且還高居第七。一個加拿大讀者說出了他的理由:「這個最簡單的公式有著一種妙不可言的美感。

」此次評選活動的主持者則這樣評價到:「一個偉大公式的力量不僅論述了宇宙的基本特性並傳達了標誌性的資訊,而且還在盡力孕育出更多自然界的科學突破。」

無獨有偶,2023年,尼加拉瓜發行了一套紀念郵票《改變世介面貌的十個數學公式》,排在第一的赫然正是這個「1+1=2」。(看來它是很重要!!!)

1+1=2之所以如此重要,原因在於它是一條關於「數」的基礎公式。沒有它,就根本不會有數學,更不要說物理、化學等其他自然科學了。

[編輯本段]數的出現

早在矇昧時代,人們就在對獵物的儲藏與分配等活動中,逐漸產生了數的感覺。當一個原始人面對放在一起的3只羊、3個蘋果或3支箭時,他會朦朧地意識到其中有一種共性。可以想象,他此時會是多麼地驚訝。

但是,從這種原始的感覺到抽象的「數」的概念的形成,卻經過了極其漫長的時間。

一般認為,自然數的概念的形成可能與火的使用一樣古老,至少有著30萬年的歷史。現在我們無法考證,人類究竟在什麼時候發明了加法,因為那時沒有足夠詳細的文獻記錄(也許文字也剛剛誕生)。但加法的出現無疑是為了在交換商品或戰俘時進行運算。

至於乘法和除法,則必定是在加減法的基礎上搞出來的。而分數應該是處於分割物體的需要。

應該說,當某個原始人第一個意識到1+1=2,進而認識到兩個數相加得到另一個確定的數時,這一刻是人類文明的偉大時刻,因為他發現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性質——可加性。這個性質及其推廣正是數學的全部根基,它甚至說出數學為什麼用途廣泛的同時,告訴我們數學的侷限性。

人們現在知道,世界上存在三類不同的事物。一類是完全滿足可加性的量。比如質量,容器裡的氣體總質量總是等於每個氣體分子質量之和。

對於這些量,1+1=2是完全成立的。第二類是僅僅部分滿足可加性的的量。比如溫度,如果把兩個容器的氣體合併在一起,則合併後氣體的溫度就是原來氣體各自溫度的加權平均(這是一種廣義的「相加」)。

但這裡就有一個問題:溫度這個量不是完全滿足可加性的,因為單個分子沒有溫度。

世界上還有一些事物,他們是徹底拒絕可加性的,比如生命世界裡的神經元。我們可以將容器裡的分子分到兩個容器,使得每個容器裡的氣體仍然保持有巨集觀量——溫度、壓強等。但是,我們對神經元不能這樣做。

我們每個人都會產生幸福、痛苦之類的感覺。生物學告訴我們,這些感覺是由神經元產生的。但是,我們卻不能說,某個神經元會產生多少幸福或痛苦。

不僅每個神經元並不具備這種性質,而且我們也不能將大腦劈成兩半,使得每個半球都有幸福或者痛苦感。神經元不是分子——分子可以隨時分開或者重組,神經元具有協調性,一旦將他們分開,生命就會終結,不可能再組合(你可以自我實驗下-.-)。

目前的數學儘管已發展了2023年,卻仍主要建立在可加性的基礎之上。遇到這些不滿足可加性的問題時,我們常常覺得很難用數學來處理。這正反映了數學的侷限性。

[編輯本段]另一種「1+1」

數學上,還有另一個非常有名的「(1+1)」,它就是著名的哥德**猜想。儘管聽起來很神奇,但它的題面並不費解,只要具備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水平就就能理解其含義.原來,這是18世紀時,德國數學家哥德**偶然發現,每個不小於6的偶數都是兩個素數之和。

例如3+3=6; 11+13=24。他試圖證明自己的發現,卻屢戰屢敗。2023年,無可奈何的哥德**只好求助當時世界上最有權威的瑞士數學家尤拉,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尤拉很快回信說,這個猜想肯定成立,但他無法證明。

有人立即對一個個大於6的偶數進行了驗算,一直算到了330000000,結果都表明哥德**猜想是對的,但就是不能證明。於是這道每個不小於6的偶數都是兩素數之和[簡稱(1+1)]的猜想,就被稱為「哥德**猜想」,成為數學皇冠上一顆可望不可即的「明珠」。

19世紀20年代,挪威數學家布朗用一種古老的數學方法「篩法」證明,每一個大於6的偶數可以分解為一個不超過9個素數之積和另個不超過9個素數之積的和,簡稱「(9+9)」。從此,各國數學家紛紛採用篩法去研究哥德**猜想。

2023年底,已先後寫了四十多篇**的陳景潤調到科學院,開始在華羅庚教授指導下專心研究數論。2023年5月,他象一顆璀璨的明星升上了數學的天空,宣佈他已經證明了(1+2)。

2023年,關於(1+1)的簡化證明發表了,他的**轟動了全世界數學界。「(1+2)」即「大偶數都能表示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二個素數的積之和」,被國際公認為「陳景潤定理」。

陳景潤(1933.5~1996.3)是中國現代數學家。

2023年5月22日生於福建省福州市。2023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數學系。由於他對塔裡問題的一個結果作了改進,受到華羅庚的重視,被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工作,先任實習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再越級提升為研究員,並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

2023年3月下旬,由於積勞成疾,在距離哥德**猜想的光輝頂峰只有咫尺之遙時,陳景潤卻倒下了,給世人留下無盡遺憾。

2樓:蕪人值守

1+1=2 幼兒園的同學都知道。

3樓:匿名使用者

我相信沒有任何人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4樓:張無柳

根據數學定理,1+1的確是等於2,這是一個很標準的數學公式.1+1=2,絕對沒錯!

5樓:匿名使用者

1+1肯定是等於2的 當然是在十進位制中

你所問的"1+1=?"應該是和 歌德**猜想有關吧數學家們為了證明 歌德**猜想的正確性進行了證明. 這個"1+1"是指一個質數+一個質數=一個普通數 這個是最難證的,也是最後的難題.

如果證下了它,那麼歌德**猜想會成為 歌德**定理. 我們所熟知的陳景潤用其一生證明了"1+2".

我聽說"1+1"好象已經被人證明出來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我就知道這麼多了.

6樓:委念煙堂雙

在腦筋急轉彎裡,1+1可以等於(很多種答案)。

1,2,3,10,王,甲,由,申,田,豐,在10進位制數學計算中,1+1=2;也是「數學大廈」的根基。

在2 進位制數學計算中,1+1=10;

1+1為什麼等於2呢?

這是經過數學家定義了的,因為2的定義就是兩個1相加,也就是公理,不需證明。

用反證法也可以證明。

有很多人聯想到有人證明

1+1=2,

陳景潤證明的哥德**猜想不是指1+1=2

而是「兩個質數相加一定是和數」,簡稱為1+1=2,也就是,那個1+1=2

不是這個

1+1=2

7樓:琴

1+1=?

~一切皆有可能~!

誰知道這道題的答案有誰知道這道題的答案?

由前三行可求得,1只鞋 10 1個人 5 1袋 6 題意即為 10 5 6 40 詳解,如圖 第一排鞋子一雙等於10,一隻鞋子就是5 第二排人等於5 第三排瓶子兩個等於6,一個就是3,第四排就是5加上3乘以5等於20。由三雙靴子等於30可知,一雙靴子等於10,一個靴子等於5。由兩個男孩加10等於20...

這道題誰知道答案,這道題答案是?

1 前後都是4位數,因此 花紅柳綠 一定小於1111 因此可以選確定,花 1 紅 可能是1,也可能是0 綠 9 1,只能 81,因此 綠 為9 綠為9,則 紅 只能是0 第三位柳 9 8 0,可知柳只能為8 2 盼望祖國早日統一 一 盼盼盼盼盼盼盼盼盼如果是這樣,盼望祖國早日統一表示的數是 1234...

誰知道這題的答案

碼頭距離為 72km,水流速度為 2km h設水流速度為x 甲船行駛距離為 8 4 x 乙船行駛距離為 8 5 x 8 4 x 8 5 x 24 因為乙船走全程的一半少12km,則甲船走全程的一般多12km 故甲船的行駛距離比乙船多12 12 24 解方程,得x 2 碼頭的距離為 8 4 2 8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