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侯國,生活在戰國時期軍事家有什麼,什麼

2021-03-09 11:08:46 字數 5032 閱讀 1596

1樓:匿名使用者

王詡(鬼谷子)

鬼谷子為縱橫家之鼻祖(其實是兵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之

一)]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謀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縱橫家的鼻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具神祕色彩的人物,被譽為千古奇人,長於持身養性,精於心理揣摩,深明剛柔之勢,通曉縱橫捭闔之術,獨具通天之智。他的**有兵家:孫臏、龐涓;縱橫家:

張儀、蘇秦。

孫臏孫臏,生卒旁櫻敬年不詳,中國戰國初期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孫臏原名不詳,因受過臏刑故名孫臏。孫臏作為一名優秀的軍事家,兩次擊敗魏國幫助齊國成就霸業,並且著有《孫臏兵法》一書,為後世留下重要軍事理論。

歷朝歷代對於孫臏都有很高的評價。孫臏遭到龐涓陷害失去雙足,身體殘疾,但他沒有自暴自棄,最終兩次擊敗龐涓,得以報仇,孫臏身殘志堅的精神也得到了後世的稱讚。孫臏雖然在軍事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班固和曾鞏仍批評他鼓勵發動戰爭,最後致使社稷傾覆,國家滅亡

龐涓東周戰國初期魏國名將。漢族,河南省開封市通許縣人,曾率領魏武卒橫行天下,北拔邯鄲,西圍定陽。差點將趙國南面領土納入魏國版圖,桂陵之後盡數收回河西失地,又南取楚地千里,促使魏國稱霸諸侯頌含。

其人智勇雙全,愛兵如子,但對魏王過於忠心,且為人有惻隱之心,最終因孫臏之計而身死馬陵道。他的人生起落成為了魏惠王霸權盛衰的標誌,他的死為魏國的霸權敲響了喪鐘,魏武卒也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魏無忌魏無忌(?-前243年),魏昭王少子,安釐王的異母弟,戰國時期魏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因安釐王元年(公元前276年)被封於信陵(今河南省商丘市寧陵縣),所以後世皆稱其為信陵君,與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並稱戰國四君子。

公元前247年,魏無忌派使者向各諸侯國求援,各國得知魏無忌擔任了上將軍,都紛紛派兵救魏。魏無忌率領五個諸侯國的聯軍在黃河以南大敗秦軍,使秦國將領蒙驁戰敗而逃。聯軍乘勝攻至函谷關,秦軍緊閉關門,不敢再出關。

這次合縱攻秦的勝利,使魏無忌的聲威震動了天下,各諸侯的賓客都向他進獻兵法,魏無忌編寫成書,後世稱為《魏公子兵法》。

樂毅樂毅(yuè yì),子姓,樂氏,名毅,字永霸。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拜燕上將軍,受封昌國君,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生卒年不詳,中山靈壽(今河北靈壽西北)人,魏將樂羊後裔。

公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田單田單(tián dān)生卒年不詳,媯姓,田氏,名單,臨淄人,戰國時田齊宗室遠房的親屬,任齊都臨淄的市掾(管理市場的小官)。齊國危亡之際,田單堅守即墨,以火牛陣擊破燕軍,收復七十餘城,因功被任為相國,並得到安平君的封號。後來到趙國作將相,死後葬於安平城內。

司馬錯司馬錯,生卒年不詳,戰國秦夏陽(今韓城)人,司馬遷的八世祖,戰國中後期秦國名將

仕秦惠文王、悼武王、昭襄王三世。司馬錯伐蜀是秦統一中國之前的一個重大的軍事舉措,在秦史上是不可或缺的。商鞅變法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社會、經濟、政治基礎,司馬錯伐蜀則為秦統一中國打下戰略基礎,二者在某種意義上具有同等之功的。

白起白起,戰國時秦國郿人 白起一生共殲滅六**隊約165萬!白起的作戰指揮藝術,代表了戰國時期戰運慎爭發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方針對敵人發起進攻。

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並附以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長平之戰以佯敗誘敵,使其脫離既設陣地,爾後分割包圍戰術,殲敵45萬,創造了先秦戰史上最大的殲滅戰戰例,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圍殲戰。其規模之大、戰果之輝煌,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

長平之戰也反映了戰爭自身發展概貌。

王翦王翦畢生的代表一戰就是用六十萬大軍對楚的大戰,這一戰成了三十六計中「以逸待勞」這一計的典型戰役。以逸待勞講究待機而動,以不變應萬變,以靜對動,積極調動敵人,創造戰機,不讓敵人調動自已,而要努力牽著敵人的鼻子走。王翦不光會打仗,還懂為臣之道,李斯那麼大功都被宰了,王翦到太平無事,說明他對韜光養晦這四個字深有研究。

後世的人評戰國四大名將,王翦便是其中之一。

王翦是秦代傑出的軍事家,也是繼白起之後,秦國不可多得的大將之材。他與其子王賁在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中立有大功,除韓之外,其餘五國均為王翦父子所滅。王翦一生征戰無數,戰必勝、攻必取,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謀,在當時殺戮無度的戰國時代顯得極為可貴。

李牧李牧是戰國末年趙國的卓越軍事家,戰功卓著,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中唯一能與秦軍抗衡的將領。以前史家大多隻是研究其生平事蹟、軍事活動,但對支配其軍事活動的軍事思想研究甚少。現對李牧的軍事活動作一介紹,並據此分析其軍事思想。

李牧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中少數能與秦軍抗衡的將領,深得士兵和人民的愛戴,有著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作戰中屢次重創敵軍而未遭失敗,顯示了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尤其是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分別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和圍殲戰的典型戰例。

2樓:匿名使用者

孫臏,其本名不傳,是中國戰國時期軍事家。在今山東鄄城人,漢族。孫武后代。

身長七尺約為161cm(周的一尺合今23.1cm)與龐涓同學兵法,後龐涓為魏惠王將軍,誑他到魏,處以臏刑(挖去膝蓋骨),故稱孫臏。後經齊國使者祕密接回,被齊威王任為軍師,馬陵之戰,身居輜車,計殺龐涓,大敗魏軍。

著作有《孫臏兵法》,久已失傳。

白起,也叫公孫起,號稱「人屠」,戰國四將之一(其他三人分別是李牧、廉頗、王翦)戰國時期秦國名將。郿(今陝西郿縣東北)人,中國歷史上孫武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戰績:

白起一生領兵作仗無數,共殲滅六**隊一百餘萬。攻六國城池大小七十餘座,奇蹟是在那個戰火連天的歲月,一生大小70餘戰全勝,並且經常以少勝多。擅長殲滅戰,是中國殲滅的鼻祖之一。

樂毅,字永霸,生卒年不詳,中山靈壽(今河北靈壽西北)人,漢族人。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拜燕上將軍,受封昌國君,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報了強燕伐齊之仇。樂毅用兵如神,由於他出色的指揮能力接連攻下齊國七十餘城,並獨率燕軍長驅直入齊國都城臨淄,被譽為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的軍事奇才。

李牧,戰國時期趙國人,漢族,戰國時期趙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官至趙國相,大將軍銜,受封趙國武安君。李牧的生平活動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前一段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一段是在朝中參與政治軍事活動,以抵禦秦國為主。

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李牧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最傑出的將領。深得士兵和人民的愛戴,有著崇高的威望。

在一系列的作戰中,他屢次重創敵軍而未嘗敗,顯示了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尤其是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前者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後者則是圍殲戰的範例。

廉頗,戰國時期趙國傑出的軍事將領。主要活動在趙惠文王(前298—前266)、趙孝成王(前266—前245)、趙悼襄王(前245—前236年)時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趙惠文王初,東方六國以齊最為強盛,齊與秦各為東西方強國。秦圍欲東出擴大勢力,趙國當其衝要。為掃除障礙,秦王曾多次派兵進攻趙國。

廉頗統領趙軍屢敗秦軍,迫使秦改變策略,實行合縱,於惠文王五十四年(前258年)在中陽(今山西中陽縣西)與趙相會講和。以聯合韓、燕、魏、趙五國之師共同討伐齊國,大敗齊軍。其中,廉頗於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帶趙軍伐齊,長驅深入齊境,攻取陽晉(今山東鄲城縣西,本為衛國領地,後屬齊),威旗諸侯,而趙國也隨之越居六國之首。

廉頗班師回朝,拜為上卿(上卿為當時最高階的文官,相當於後來的宰相),秦國虎視趙國而不放貿然進攻,正是懾於廉頗的威力。此後,廉頗率軍征戰,守必固,攻必取,幾乎百戰百勝,威震列國。

蒙恬,秦始皇的著名將領,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漢族,祖籍齊國,山東人。傳說他曾改良過毛筆,是祖國西北最早的開發者,也是古代開發寧夏第一人。

曾經伐韓、攻趙、取魏國城,為秦立下了戰功。其父蒙武曾為秦裨將軍,與王翦一起滅楚,亦屢立戰功。秦統一六國後,蒙恬奉命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

收復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帶),自榆中(今內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陰山,設三十四縣。

王翦,頻陽東鄉(今陝西省富平縣東北)人,秦代腔李傑出的軍事家,是繼白起之後秦國的又一位名將。與其子王賁在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中立有大功,除韓之外,其餘五國均為王翦父子所滅。著名成語:

王翦將兵。

吳起,戰國初期卓越的軍事家、統帥、軍事理論兄迅家、軍事改革家。衛國左氏(今山東省定陶,一說曹縣東北)人。後世把他和孫子連稱「孫吳」,著有《吳子》,《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羨圓此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佔有重要地位。

吳起是繼孫武之後,即善於用兵同時又具有高深的軍事理論的第一人。歷史上,吳起作為軍事家與孫武齊名,後世論兵,莫不稱「孫吳」。作為政治家、改革家,他與商鞅齊名。

吳起一生在魯、魏、楚三國出將入相,顯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對後世用兵起了深遠的影響。

3樓:randy匿名寶貝

春秋時期無數次戰爭使諸侯國的數量大大減少。到戰國時期,七個實力最強的諸侯國,是齊、楚、燕、韓、趙、魏、秦,這七個國家被稱作「戰國七雄」。

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結成聯盟,打敗了齊、秦、楚等大粗旁國,成為較強盛的國家。後來這個聯盟破裂,齊國、秦國興盛。

戰國中期,魏**隊攻打趙國,趙國請齊國幫助退兵。魏國內部空虛,大軍事家孫臏帶領齊國的軍隊直銀遊接去打魏國的首都。魏**隊本已攻破趙國首都,聽見自己的國家情況危急,便急忙從趙國撤軍去救魏國,剛走到半路,就遇上了埋伏的齊**隊,齊**隊堵住魏**隊,打了個大勝仗。

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戰例——鋒凳銷「圍魏救趙」。

兩年後魏國進攻韓國,齊國的軍隊在孫臏的指揮下圍魏救韓。齊軍假裝後退。第一天撤出後營地留下的爐灶足夠做10萬人的飯;第二天留下的爐灶只夠做5萬人的飯;第三天留下的爐灶減少到只夠做3萬人的飯。

魏軍從爐灶的數量推測,以為齊軍大量逃亡,於是挑選了精銳的士兵,追趕齊軍,一直追到馬陵(今天的河南省境內),結果被埋伏在這裡的齊軍徹底打敗。這就是著名的「馬陵之戰」。兩次戰役後齊國取代了魏國稱霸中原。

戰國後期,秦國越來越強盛,其他6個國家都不能單獨抵抗秦國,於是就想聯合起來,共同抵抗秦國。秦國為了打敗其餘的六國,挑撥六國之間的關係,促使他們都和秦國親近。各國為了自身的利益,一到關鍵時刻常常不能齊心合力,結果給了秦國機會。

秦國先後征服了其他國家,並滅了周王室,統一了中國。

齊國為臨淄。楚國為郢。燕國為薊。韓國為宛。趙國為邯鄲。魏國為大梁。秦國為咸陽。

楚的都城——宛(今河南南陽)戰國七雄之一

*魏(都城在今山西夏縣西北,後遷至今河南開封)戰國七雄之一

*趙(都城在今山西太原東南,後遷至今河北邯鄲)戰國七雄之一

*韓都城在今河南禹縣,後遷至今河南新鄭)戰國七雄之一

七國稱雄指戰國時期秦、齊、楚、燕、韓、趙、魏七國並存及互相兼併的一段歷史

對比春秋時期的諸侯國與戰國時期的諸侯國有什麼不同

春秋時期 前770 前476 的諸侯國之間的戰爭是點到為止,只要對方認錯 服從,不再挑釁戰爭就停止,各自收兵。戰國時期 前475 前221 的諸侯國之間的戰爭,就是消滅 吐並 戰領,擴大自己的領土,達到統一全國。戰國時趙魏韓三家分晉。主要諸侯國變成齊 魯 秦 燕 趙 魏 韓。總體上看諸侯國數目減少,...

吳國是戰國時期的諸侯國嗎

吳國一般的一個是指春秋時期的吳國,就是當年大敗越國,後又為越國 越王勾踐 所敗的吳國,一個是指三國時期的孫吳。不是吳國在春秋末期被越過所滅。所以不是戰國時期的諸侯國。吳國 前12世紀 前473年 由華夏族 漢族別稱 在長江下游地區建立的姬姓諸侯國,也叫勾吳 工吳 攻吾 大吳 天吳 皇吳。吳國第一代君...

日本戰國時期有哪些厲害的諸侯國

首當其衝的當然是最有名的戰國三雄了 越後之龍 上杉謙信的上杉家 越後 甲斐之虎 武田信玄武田家 甲斐 第六天魔王 織田信長織田家 尾張 然後早期的強大勢力有北條早雲北條家 相模 今川義元今川家 駿江 齋藤道三齋藤家 美濃 尼子經久尼子家 出雲 毛利元就毛利家 中國,也就是山 和山陽道 中期的有德川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