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翻譯官是誰中國的第一個翻譯官是誰

2021-03-09 10:15:43 字數 1336 閱讀 6560

1樓:匿名使用者

在我國,「翻譯」作為一個詞出現,是在南朝的樑慧皎《高僧傳》中:「先沙門棚睜法顯於師子國得彌沙塞律梵本,未被翻譯,而法顯遷化。」但是翻譯的工作開始得比這個時間早得多。

早在周朝時期滾冊,已經出現了專門從事翻譯的官職。《周禮》中稱當時的翻譯官為象胥(「象胥,掌蠻夷閩貉戎狄之國使,掌傳王之言而喻說焉,以和親之。」)《禮記》則對負責東南西北四方的翻譯人員給予了不同的稱呼:

「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慾不同,達其志,通其欲,東方日寄,南方日象,西方日狄,北方日譯。東漢以前,我國的翻譯活動主要是各民族為溝通交流所需要的口譯。佛教傳人中國後,才出現了大規模的書面翻譯。

這種佛經的翻譯肇始於東漢,發展於魏晉,到唐代臻於極盛,至宋代逐漸式微,入元代已近尾聲。在這一千多年的時間裡,出現了很多優秀的翻譯家,如東晉時期的釋道安、唐代的玄奘等。他們不但有大量的翻譯實踐,還提出了自己對於翻譯標準和方法等方面的見解。

比如釋道安提出了「五失本,三不易」的翻譯理論,「五失本」是指有五種情況可以允許譯文不同於原文,「三不易」指翻譯工作中的三種難事:難得恰當,難得契合,難得正確。「五失本」與「三不易』』從理論上解決了「質」與「文」的關係,即既要正確表達原大和巨集著的內容和義旨,又要力求譯文簡潔易懂。

開創佛典意譯新風的是鳩摩羅什(344—413)。他主張只要能存本旨,就不妨「依實出華」。後人稱道他的譯品「善披文意,妙顯徑心,會達言方,風骨流便」。

到了唐代,佛典的翻譯到了一個相當的水平。玄奘不但提出了「既須求真,又須喻俗」的翻譯原則,而且還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典範。諸如增補、省略、變位、分合、替代等一些在現代翻譯教科書中常講常練的翻譯技巧,在玄奘的譯經中已經運用得存乎一心,十分熟稔了。

中國最早的英語翻譯是傳教士,他們因為需要將教學傳達給對方,所以需要交流,交流就需要溝通,隨之在長一段時間的磨合,理解的情況下就出現了一批懂」外語「的人!

2樓:匿名使用者

玄奘!(因為他把梵文佛經譯成漢語,而且是第一個把漢語著作介紹到外國,讓外國瞭解我國古代文化!)

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翻譯官怎麼來的?靠比劃來學的嗎

3樓:一顆不會飛的蛋

應該是古抄代彼此需語言不通 可是語言交流 那麼怎麼辦 靠你來比劃我來猜了 猜幾次肯定能對 然後在由專門的人記錄成冊 這樣後來人肯定能少猜一些 然後就是你說翻譯官 翻譯官是很專業的名詞 他們為了翻譯準確性 肯定不能靠猜的 不然怎麼我們對翻譯官的歷史大多在唐的 大概就有點我們去一個地方 那地方都講方言 我們學習靠啥 先靠猜然後再去理解 因此第一個翻譯官肯定不是第一個學會這個語言的他國人的

4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題有深度啊,古代就有跨過聯姻啊,學堂。

中國明星是誰,中國第一個明星是誰

譚鑫培 中國電影第一位演員 譚鑫培成為中國電影的第一張面孔,有點偶然,但也是個內必然。說它偶然,容是因為中國電影的開始竟與壽辰有關 1905年,適逢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家譚鑫培壽辰,北京豐泰照相館老闆任慶泰忽然獲得了拍攝中國人自己的電影的靈感。說它必然,是因為就當時社會上的風潮來說,選擇京劇題材 選擇京...

中國比丘尼是誰?中國尼姑是誰,中國第一個比丘尼是誰?中國第一個尼姑是誰?

據南朝梁寶唱所撰 比丘尼傳 記,中國第一個依戒律削髮受戒的比丘尼是洛陽竹林寺的淨檢。淨檢俗姓仲,名令儀,彭城 今徐州 人。其父叫仲誕,曾任甘肅威武太守。淨檢少時勤奮好學,稍長尤擅琴 書法和繪畫,是位多才多藝的女子。西晉建興年間 313 317 淨檢從西域沙門智山和尚下發,受十戒,成為中國第一位僧尼。...

中國登上南極的人是誰,中國第一個登上南極的人是誰

張逢鏗你知道第一個登上神祕南極的中國人是誰嗎?他就是安徽歙縣籍的世界著名地理物理學家 美籍華人張逢鏗先生 他就是安徽歙縣籍的世界著名地理物理學家 美籍華人張逢鏗先生。最早登上南極的人是誰?中國已故領復導人宋制慶齡的父親宋耀如是到bai南極的第一個中du國人。1875年,年zhi僅9歲的宋耀如從海南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