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和吐蕃第一次關係破裂是怎麼回事

2021-03-09 03:27:25 字數 5451 閱讀 9712

1樓:秋月春雲見性情

公元7世紀30年代,松贊干布治理下的吐蕃已是一個統一強盛的王朝,而「天可汗」唐太宗君臨的唐朝也正處於威震海內的鼎盛時期。兩大雄主在位時,唐蕃關係以和好為基礎,並因文成公主的和親得到迅速發展。但是,唐太宗和松贊干布相繼逝世後,從永徽元年至長慶元年(650-821)的170年間,兩大帝國卻以鬥爭為主。

除了邊界磨擦頻仍外,其鬥爭主要集中在吐谷渾、西域之安西四鎮、南詔和河隴之地。 吐蕃奴隸主的攻唐戰略,即是先蠶食邊境軍事據點,然後重點破隴右,遮斷河西,孤立西域,進而兵鋒直指唐朝政治中心。

長安唐朝對吐蕃的進攻是有準備的。玄宗開元年間特設河西節度使以防吐蕃和它與回紇可能發生的聯絡,隴右、劍南兩節使專防吐蕃進攻。僅在河西、隴右兩節鎮即駐精兵14.

8萬人戎守。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窮於應付,實力漸衰,而吐蕃正是赤松德贊執政時期,他平定內亂,任用尚野息、尚悉東贊、尚贊摩和論悉諾(漢籍作馬重英)「三尚一論」輔政,勢力大振。因此,吐蕃對河隴地區的蠶食日趨加劇。

肅宗至德元年(756),吐蕃陷威戎、神威、定戎、宣威、制勝、金天、天成等軍,翌年(757),再取廊、霸、岷等州及河源、莫門等軍。寶應元年(762),「陷臨洮,取秦、成、渭等州」。代宗廣德元年(763),入大震關,取蘭、河、鄯、洮等州,於是「隴右地盡亡」,同年10月,吐蕃軍乘勝長驅直入,進逼長安。

代宗倉皇逃往陝州,吐蕃入據長安,立金城公主侄李承巨集為唐帝。吐蕃軍據城15日,大肆抄掠後始退出長安,屯軍原(寧夏固原)、會(寧夏中衛)、成(甘肅成縣)、渭(甘肅隴西)等地。是役是唐蕃交戰中唐朝最大一次失敗。

2樓:匿名使用者

唐朝建立不久,開始經營雲南及周圍地區。據《舊唐書•地理四》:武德元年(618年)唐朝置南寧州,四年又置南寧州總管府(治今雲南曲靖西),七年改總管府為都督府。

武德元年,唐朝改隋犍為郡為戎州(治今四川宜賓),以後設戎州都督府。[1] 對滇東北和滇中的統治既已鞏固,唐朝遂把經營重點放在滇西和滇北地區。武德四年,唐朝在雲南置姚州,以統轄姚州附近的羈縻州。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因鬆外諸蠻既降復叛,唐廷令將軍樑建方率巴蜀十三州兵討之。[2] 永徽二年(651年),郎州白水蠻(在今昆明至大理一帶)反,唐遣左領軍將軍趙孝祖率兵討之,「皆破降之,西南蠻遂定。」麟德元年(664年),唐朝置姚州都督府(治今雲南姚安),以之統轄滇西地區。

[3] 至此,唐朝建立了對雲南大部分地區的統治。

7世紀初,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的羌族諸部,建立吐蕃奴隸制政權。隨後吐蕃向周圍地區擴充套件,鋒芒直指雲南北部地區。唐朝劍南節度募兵於茂州西南筑安戎城(在今四川馬爾康縣東南),以斷吐蕃南下雲南之路。

永隆元年(680年),吐蕃以生羌為嚮導,攻陷安戎城並以兵據之。安戎城天險既失,吐蕃勢力始進入雲南洱海地區,「由是西洱諸蠻皆降於吐蕃。」吐蕃勢力極盛時,「盡臣羊同、党項諸羌;其地東與鬆、茂、巂接,南極婆羅門,西取四鎮,北抵突厥,幅圓餘萬里,漢、魏諸戎所無也。

」[4]

唐朝的策略是出兵滇西以遏制吐蕃南下,同時積極爭取滇西諸蠻的支援。洱海六詔之一的浪穹詔先附吐蕃,永昌元年(689年),浪穹詔首領傍時昔率二十五部來降;唐以傍時昔為浪穹州刺史,令統其眾。[5] 吐蕃南下滇西,主要是通過經巂州(今四川西昌)達姚州的道路。

神龍三年(707年),唐朝派姚嶲道討擊使唐九徵率兵征討姚州叛蠻,拆毀吐蕃在漾、濞二水修建的鐵索橋和所築城堡,俘虜3000餘人,並鑄鐵柱以紀功。[6] 但遠征唐軍撤回,吐蕃勢力復捲土重來。景雲元年(710年),攝監察御史李知古奏請出動劍南唐軍,平定投降吐蕃的姚州群蠻,隨後築姚州城,列置州縣。

因李知古欲誅姚州群蠻首領,掠其子女為奴婢,群蠻怨恨,首領傍名引吐蕃軍攻殺李知古,姚州道路遂被吐蕃控制,「連年不通。」[7] 自吐蕃佔領安戎城後,唐軍屢攻之,不克。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劍南節度使王昱於安戎城側築兩城,運糧置軍進逼之。

吐蕃發兵救安戎城,唐軍大敗,死者數千人。

唐朝和吐蕃的關係主要與哪一事件有關?

3樓:匿名使用者

(1) 唐太宗時,鬆贊幹抄布襲和文成公主成親,他們為促進bai漢藏兩族的友du好關係做

zhi出了重大貢獻。

(2) 8世紀初期dao,金城公主入藏,與吐蕃首領尺帶珠丹成親。尺帶珠丹上書唐朝皇帝說,吐蕃同唐朝已經「和同為一家」了。

(3) 821年,吐蕃與唐朝會盟。唐蕃會盟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薩大昭寺前,成為漢藏兩族團結友好的象徵。

簡述一下唐朝與吐蕃王朝的關係。

4樓:匿名使用者

一、唐蕃關係的淵源及其歷史墓礎

吐蕃在中國歷史上出現的年代,是在公元七世紀初年。那個時期,正是松贊干布(《唐書》上稱棄宗弄贊,蓋譯名之異)在位的年代。吐蕃在此以前,原是一個地方政權,與中國內地並無往來,因而也不見於漢文記載。

只是有個東女國在隋時間與隋王朝通貢使,唐高祖武德中也向唐人貢。這個東女國,或即以為唐旄。在隋末庸初時,吐蕃先後統一了在那個地區的唐旄、羊同、蘇毗、附國等由羌族或其它族組成的部落,逐步把現在青藏高原上分散居住著的一百幾十個原始羌族部落和西域一些非羌族部落等合併在一起,這就是吐蕃。

松贊干布在位的年代,正好與唐王朝第二個皇帝太宗李世民同時。唐太宗貞觀八年(公元六三四年)松贊干布遣使來唐聘問,唐派使臣馮德遐前往邏安(今拉薩)通好。這是中國史上建立在中原地區的統一王朝與吐蕃建立往來關係的開始。

看來當時雙方之間都不夠怎樣瞭解:因此都在各自的史冊上記載著「來朝」或「來貢」的字樣。

通過馮德遐的回聘,松贊干布以突厥、吐谷渾並得尚唐公主,因而也向唐請婚。隨著唐文成公主出嫁吐蕃贊普松贊干布,遂揭開了唐與吐蕃之間往來與爭奪的序幕。中國立國雖然比吐蕃還要早兩千多年,但與吐蕃建立正式往來關係,卻是在這個時期開始的。

儘管如此,吐蕃先世與中華民族的淵源和與商、周、秦漢等王朝的間接關係,仍是一直不可分的,同時自唐初開始,正式成為組成這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主要成員之一,更是有其深厚的民族、歷史和地理各方面因素做基礎的。若要說它是中途以新的成分加入中華民族的行列是不夠全面的;至於民族淵源方面的西來說,則更是別有用心的不根之談。

從民族淵源來說,根據近年考古發掘資料,今天**地區新石器時代人類遺骸,屬於蒙古人種。而2023年在橫斷山區首次發現第四紀脊椎動物化石和古文化遺物,更說明在新石器時代以前就有原始人在這一地區活動。至於中國西部最古老的民族羌族在這一地區的活動,則具見於甲骨、金文和古籍的記載。

同時羌族中發羌、唐旄等部,在秦漢間就已由河源進入今藏北地區;漢武帝時,又傳說有羌族的六犛牛部進入今**地區。在隋以前,活動於本地區的部落國有附國、吐谷渾;隋時則有女國、寶髻、蘇毗、羊同、党項等部落,這些都是組成當時吐蕃的主要成員,其中最眾多的氏族,還是以秦漢以來的羌族為主的。吐蕃的民族成分,可以說是融合了羌族多種部落和其他西部古民族而出現於史冊的,而南來、西來兩說,一出於印度佛教傳入後的宗教性附會;一出於近代西方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東來後政治性煽惑,並無史實根據可言。

吐蕃族的形成,以中國西部古羌族為主體,這從今藏族的地區分佈和語言淵源上也不難窺見一斑。說起羌族,它的先民在傳說中是炎帝族。炎帝族很早就進入中原地區與黃帝族形成為後世漢族的最早祖先。

所以現代中國漢人的老祖先,最先是通過黃炎聯盟的形式,後來又經過姬、姜聯姻等方式,才成為從漢以來被稱為漢族的主體。漢以後雖然又有分有合,甚至成為在一定的歷史範疇內素質各異的共同體,但從族源來講,這是無可否認的歷史實質。除了黃炎聯盟時期未進入中原或後來秦穆公、秦獻公等在與西戎爭霸時,又被驅入中國西部地區的羌戎,由於交通的阻隔和文化上的趨於落後,便仍然處於聚落遊牧的社會階段。

等到吐蕃統一青藏高原地區自秦漢魏晉以來一直分散不相統屬的羌族各部落,而建成以羌族為主體的第一個統一王國時,它的奴隸社會性質和以遊牧業為主的經濟形態,仍未得到改變。但這種長期由地理環境和生產方式等所形成的社會狀態,一旦在政治上得到了統一而有了一個強大的國家組織後,便在形勢的促使下,原來那種落後的社會、經濟而貌,必須急速地要加以改變了。

吐蕃社會要有突破和發展,首先是要和它周圍的國家與地區相溝通。在這方面,它若向南方的泥婆羅、天竺地區發展,則顯然要受氣候、風上、民情等方面的限制,因為一旦從高寒地帶進入溼熱的高溫地帶,在短期內是難以適應的。它們只能是在文化、經濟上有所往來,乘其新興之勢,頂風冒雪,盤馬彎弓,以剽急強悍的騎兵部隊進入地勢與氣候相適應的地帶,並進而掠取生產與生活資料。

這就是吐蕃當時東北進以併吞吐谷渾、党項,東進鬆州以掠取唐所羈縻的諸羌州,北進于闐以與唐爭中西交通要道上的四鎮的根本原因,也是吐蕃當時歷史發展的形勢。與這種形勢相適應,吐蕃的東進、北進還有一個歷史的因素,便是當時的天山南路和青海、甘肅、四川的西南地區,都是當時羌族、氏族及吐谷渾、鮮卑(禿髮、乞伏、乙弗等)等非漢族而與吐蕃族在生產生活上相接近的諸族活動的地區,和它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這就更促成了吐蕃向這些地區進軍和發展的必然策略和趨勢。因此吐蕃在合併唐旄、蘇毗後,使為向東北進攻吐谷渾鋪平了道路;在征服羊同後,便為向北進攻于闐創造了條件。

這樣便在今青海、四川境內和在當時西域四鎮(龜茲、于闐、焉耆、疏勒)地區與立國中原的唐王朝相沖突了。不僅是如此,它同時還與蔥嶺以西的波斯、大食和在它東南方的南詔也都相互形成了威脅的局面。在這多方面錯綜複雜的衝突與交涉的關係中,比較起來,唐與吐蕃之間關係,既有聯合,又有爭奪,而以和平往來與文化交流為歷史發展中的主要趨勢,也就是漢藏兩民族在黃炎、姬姜、漢羌等各個歷史時期所凝結成的民族歷史關係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也可以說是多民族統一國家在建立過程中的新成果。

但是也必須指出,我這樣看這個問題,卻並不是在當時中國歷史發展的趨勢與作用中,把唐與吐蕃等量齊觀,無所區別的。從當時歷史發展的總的或主要的趨勢看,無疑地唐王朝在松贊干布的時代,不僅是與吐蕃比,同樣地也是正處於它的興盛期;而且在當時的東方和世界歷史上看,唐王朝無論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等各方面,都居於當時世界各國的前列。當時中國文化的影響,不僅深入到高麗、日本及天竺(今印度)、獅子(今斯里蘭卡),而且還遠及大食(今阿拉伯)、拂林(今東地中海一帶)。

同時唐代繼漢之後所開闢的東西方陸路交通大道(今或稱絲綢之路),更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唐代版圖的廣闊,也是中國史上所僅有的。從聲威方面來說,當時西域諸國都尊唐太宗李世民為天可汗,稱東西交通大道為朝天可汗道;而當時的唐首都長安,又是華夏文化與西域文明薈萃的中心。

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吐蕃王國最初與唐王朝建立往來關係時,還只能居於藩屬地位,這完全是由當時的歷史條件所決定的。吐蕃王朝崩潰後,終於在元初正式成為組成祖國統一大家庭的重要成員之一,可說就是基於這種歷史因素和因緣的,否則的話,不可能由於薩班·貢噶堅贊和他的侄子八思巴兩人的努力,而使**地方的人民如水就下地歸順大元王朝的。**當時的順時趨勢,主要是與中國歷史發展的基本條件相適應的。

與此相反,元代雖然曾地跨歐亞兩洲,而且蒙古騎兵的鐵蹄,踏遍了中亞及東歐大地,但並沒有促成翰羅思等國家和地區的歸順,即是顯例。這是什麼原因呢?一言以蔽之:

民族文化的因素不一致,而歷史關係又無基礎,只想用武力進行擴張是不行的。

唐與吐蕃之間關係的建立,是在同種同文的基礎上,但在這種關係繼續發展的過程中,仍然是有一定曲折,這也完全符合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的。在唐太宗貞觀以後,隨著吐蕃勢力的進一步壯大,唐便在隴右和西域方面受到了威脅,這樣唐王朝便與吐蕃處於對峙或聯盟的局勢。聯盟是為了加強內部經濟、文化的往來和共同對付大食勢力東來的威脅,而對峙則是雙方勢力消長的表現。

等到安史亂起,唐在河隴的邊防軍相繼東調守禦潼關,吐蕃勢力的發展,便逐步趨於優勢。但雙方之間仍以和好往來的聯盟為基本關係。如公元七三○年,,唐玄宗李隆基遣使到吐蕃講和,吐蕃贊普棄隸縮贊上表說: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親,又蒙降金城公主,進和同為一家。

第一次和女生接吻,應該怎麼吻,第一次和女生接吻要注意什麼

別以為kiss很簡單,吻有淺嘗即止,也有如膠似漆 吻有纏綿悱惻,也有激情無限。而且真正技巧高超的接吻不一定要在對方身體或衣服上寫下 到此一遊 的記號,最讓對方心醉神迷的接吻反而是 欲吻又止 的方式呢!活學熟用以下六種接吻方式,一定令你們的感情突飛猛進,邁入新階段。吹氣式接吻 即將氣息吹向對方的接吻方...

第一次和女生聊天怎麼找話題,第一次和不認識的女生聊天怎麼找話題

1 主動聊點輕鬆的話題 聊天,不必過於較真,適當聊點輕鬆的話題太好,如果你跟女生聊天時還像個老學究那樣嚴肅認真的話,對方肯定沒辦法輕鬆起來,而且對你的話題估計也不會太感興趣的。2 學會正確使用眼神交流3 充分利用你的肢體動作 身體的語言其實也可以表露你的一些資訊,只要你運用得當,女生也能感覺到你對她...

第一次和女生第一次見面要怎麼交流,怎麼做啊

核心是膽大 心細,關鍵是要找準對方的訴求點,在初期充分滿足她一些小要求的同時,不能著急,一定要一步一個腳印,懂得隱忍,初期要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吃得苦,耐得住寂寞並且有事業心,有理想的好男人,祝你好運 關鍵是勇氣,淡定些。加上積極的心理暗示。有什麼就說什麼,見個女孩,有什麼好怕的!交談時自然點別太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