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算是老實唸佛的人怎樣才算是一個老實唸佛的人

2021-03-09 01:18:55 字數 3668 閱讀 3952

1樓:8萬4千法門

所以諸位要好好的修行,要認真努力,要覺悟,不要迷惑。《般若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真正老實唸佛,不用出門,在家裡面供上佛像;不供佛像也沒有關係,心裡頭有佛,真佛!

供上佛像,心裡頭沒有佛,那個佛像是假的,不是真的。放下萬緣,提起正念,正念就是一句六字洪名,這樣唸佛肯定成就。我們今天念不成功,念不成功是什麼?

心裡面有煩惱,妄念太多;口裡頭閒話太多,廢話太多,把功夫完全破壞了。所以雖然手上拿著念珠一天唸到晚,功夫不得力,你要曉得原因到底在什麼地方?你要把原因找到,把原因消除,功夫才能得力。

2樓:湯菊孝嬋

老實唸佛就是別無他念,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唯一的念頭就是往生極樂世界當生成佛。

有一個問題必須明白!你既然在這個世間,就一定有你應盡的責任:父母的孩子、妻子的丈夫、工作的職位、家族的親屬、有緣的朋友、同學、同事。

當你面對這些人都能用恰到好處的言語、行為、幫助、支援去與之交融,就是與佛陀的行持相應,而能在空餘的時間裡,一句阿彌陀佛唸到底,才叫做真實唸佛,真實唸佛就是老實唸佛,沒有任何衝突。而真實唸佛所形容的是用唸佛融合一切生活狀態,老實唸佛所形容的是用佛陀所教授的方法成就自身功夫的過程,是一件事!

阿彌陀佛

淨空法師:什麼才是真正老實唸佛

3樓:莫文靈雲南

學佛學什麼?學老實。唸佛要老實念,你才能

得一心不亂;參禪要老實參,你才能明心見性;研教要老實研,你才能大開圓解,老老實實。什麼叫老實?循規蹈矩,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叫老實。

釋迦牟尼佛成佛了,老老實實就成佛了。釋迦牟尼佛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講了四十九年,清涼大師在《華嚴經》經題上講到這是佛說的,釋迦牟尼佛從來沒講一句話,四十九年講的是什麼?講的是古佛所說的,沒有自己一點意思在裡頭。

所以世出世間這些大聖人,孔老夫子自己也說,他一生教學,「述而不作」,述是什麼?前人的,所講的全是前人的;「作」什麼?創作,自己的,他說他沒有,孔老夫子一生他沒有自己的創意,都是前人的。

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也沒有一個字是自己的創意,古佛、如來這麼說的。這種心態,跟諸位說,就叫做老實。我們能不能相信?

能相信,理論上如是,所有一切諸佛如來,為一切眾生所說無量之法,都是從自性流的,自性裡面本來具足的,本來具足的,可見得那就不是創意,創意應該是本來沒有的,既然是本來具足的,那當然是述古,這是佛法跟世法不相同的地方。

世法每個人有創意、創新,所創的那些新意後來都帶些煩惱。中國古代老子深明其道,他對這個觀察的很清楚,所以他主張「無為」。世間人為什麼這麼亂、這麼苦?

他的觀念就是好人太多了,好人好事,要創新,結果所創的那些新的,到最後都惹了一身麻煩,他還不知道後悔。真的你從這個地方細細去觀察,細細的去思惟,世出世間大聖,他說老實是真正的寶。再說老實確實與佛所說的這些原理、原則相應,為什麼?

老實就是戒定慧,如果這個裡面加上一絲毫創意在裡面,戒定慧就沒有了,就破壞了。老實就是清淨心,老實就是平等覺。由此可知,世出世間這些聖哲教化一切眾生,「老實」這兩個字可以全部都包括了,這是希望大家要深深向裡面去體會。

一生能做老實人,這一生就幸福,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隨緣而不攀緣,隨緣是老實。

昨天我給南大的學生也透過這個意思,他們學生問我,聽我錄音帶裡面常常說「隨緣而不攀緣」,他說他們學校的佛學社每個學期都要計劃安排哪些活動,他說我們這種安排,是不是叫打妄想?是不是叫做攀緣?那要不安排,這個佛學社就沒活動了,這種安排是你工作裡面的一部分,你事業裡面一部分,如果種種條件都許可,你去安排,這就屬於隨緣,沒有這些條件,刻意去安排,那就是屬於攀緣。

他們的學社也有不少年的歷史了,每一年每個學期都安排一些活動,這是成規,就像辦學校安排課程一樣,請外面法師或者大德到他們學校去講演,他這次來他邀請我,這個一切條件都具足,這也叫隨緣;條件不具足,一定勉強的去求,那是攀緣。這個我們一定要辨別的很清楚,隨緣心是清淨的,很順利就把這個事情做圓滿了;攀緣是很勉強的,也能把事情做成,但是做成之後,後面還有煩惱,心得不到清淨。所以隨緣如法,如法就是心地清淨,與戒定慧相應;攀緣與貪瞋痴相應,它不與戒定慧相應,如果我們從這個標準來衡量,那就很清楚,很明白。

同樣的一個道理,能與戒定慧相應的,這就是老實,與貪瞋痴相應的,那就不老實,佛法所立的標準何其明顯。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能與戒定慧相應,這就是菩薩心,是諸佛之所行。戒是守法、如法,佛法不離世間法,樣樣都能符合世間人的要求,世間的法律、規約、道德、風俗習慣,與它們都不違背,這是戒。

定是清淨心,雖然跟世間人和光同塵,可是心地絕不染汙,這個就是定。世間的善人,也樣樣能如法,他有分別、他有妄想、他有執著,所以他不與定慧相應。佛菩薩跟世間人不相同的,就是樣樣跟大家都相同,生活方式、工作、人情世故,沒有兩樣,所以「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他後頭有個覺,世間人不覺,佛覺。

覺就是能在一切法裡頭如如不動,這個就與定相應了。與慧相應的,是知道這「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是慧。

所以示現在這個世間,古大德跟經論裡頭所說的,「夢中佛事,水月道場」,建不建道場?有緣當然可以建,哪有不能建的?種種條件具足,可以建,你建的時候你還是跟戒定慧相應就可以;如果與煩惱相應就不可以,那對我們傷害就太大了。

一切條件都現成了,那有什麼不能建的?做夢中佛事,種種示現,種種說法,夢中佛事。

「度盡一切眾生,而實無眾生得對賄」,這《金剛經》上的話。「度盡一切眾生」是講經說法,種種示現,幫助眾生開悟;「實無眾生得對賄」,心裡不著相,三輪體空,那是慧。定慧等學,定慧等學是在事相當中等學,離開這些水月道場,夢中佛事,你這個定慧表現在**?

而後我們才曉得,原來世間法跟出世間法是一不是二。為什麼佛又說世間、出世間?這個很簡單,你在一切法裡頭,你的心跟戒定慧相應,就叫出世間法;你用心跟貪瞋痴相應,就叫世間法。

法沒有什麼世間、出世間,世間、出世間是用心不同,相應不同,道理在此地。

所以世間跟出世間是一法,那就入「圓融具德」的境界了,事事無礙的大圓滿。《地藏菩薩本願經》,佛沒有說法,先放光,第一個就說「大圓滿光明雲」,這句是總說,後面十幾句那是別說,沒有一樣不圓滿,智慧圓滿、福德圓滿、功德圓滿,樣樣都圓滿,與戒定慧相應就圓滿了,沒有一樣不圓滿。我們觀察這個社會,觀察這個世間,現前的現相千奇百怪,你在街上走的時候都看到,看出一切眾生的煩惱,看出一切眾生的妄想,從這些妄想、煩惱裡面看出一切眾生的果報。

佛菩薩要怎樣去幫助他們,幫助他們回頭是岸,他們現在是迷在其中,絲毫不覺,以為那是正常的。現今的社會,說老實話,那個現相是三惡道的現相,還不是三善道的現相。三善道的現相,人心與五戒十善相應,那是三善道的現象;如果與六度、四無量心相應,那是菩薩的現相。

所以只要自己很冷靜,不難觀察到,一切人事物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要幫助這些眾生回頭,先決的條件就是要成就自己,成就自己的戒定慧三學,戒學是福德,慧學是真實智慧,定學裡面福、慧都有。修福、修慧不是到別的地方修,就是修戒定慧,表演給世人看,我們樣樣都如法,樣樣都守規矩,世間人不守,我們守,我們要做出樣子給人看。世間人有貪心,我們沒有貪心;世間人有瞋恚,我們沒有瞋恚;世間人有嫉妒,我們沒有嫉妒。

要真做到,世間人起心動念為自己,我們起心動念為眾生;世間人念念執著我,佛告訴我們無我。我是什麼?一切眾生就是我,所以為一切眾生是真正為我,生佛不二,要真幹!

佛所說的句句話都是真實話,真實與自性相應,與性德相應,這是真實的,與性德相違背的,那是假的。

諸位曉得這些原理、原則,而後觀聽自然就能深入,自然能夠長智慧、長見識,自己得益,而後就能幫助別人,這自行化他,盡心盡力,都是圓滿的,圓滿功德。盡心盡力也是隨緣而不攀緣,永遠保持定慧,這就是真實的受用。

4樓:法藏

不間斷,不夾雜,不懷疑,一句佛號唸到底,完全依靠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接受信受彌陀的救度!

怎樣才算是初戀,怎樣才算初戀?

對初戀的定義 並不是非要雙方承認彼此才叫 戀 如果非要彼此承認了才叫 初戀 那 戀 這個字不就行屍走肉了 當你說你 戀 了的時候 必須對的起你心裡的感覺 那些在心裡第一次深刻的 思念過 愛過 痛過 的人 如果是次單戀和暗戀 你說他們是多麼悲哀啊 如果說他沒有初戀 可是在內心如此清晰的痛和思念 那不叫...

怎樣才算是網戀,怎樣才算網戀

在網上認識,然後談戀愛的。就慢慢聊,靠過往聊來互相瞭解,最後成為男女朋友了叫網戀。就是隻是網上認識,現實中沒有見過的。但是雙方都對對方有好感的 我個人覺得一定要先聽過雙方的聲音才算 然後一個人想處,直接問他處嗎?一個說好。而且最後一定會想奔現 這個故事的開頭就算真網戀了。一定要有個頭,你才能知道自己...

男人怎樣才算是花心,男人怎樣才算花心

就是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 如果一個男人身邊沒有一個女人圍著轉,就說明該死了 想想看,身邊沒有一個異性喜歡的男人肯定1 身體 生理 心理 不健康,不健全或者不正常。2 實在沒有本事 所以相反的說男人有得花心,說明具有優秀的一面,但家庭和花心分的清楚主次就是最好的拉 花心,還分不清主次,最好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