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習慣成就名人的故事好習慣的名人事例名人養成好習慣的故事

2021-03-09 01:05:06 字數 5601 閱讀 8513

1樓:匿名使用者

宋慶齡,海南省文昌縣人,2023年1月27日生於上海。宋慶齡青年時代追隨偉大革命先行者孫中山,致力於民主革命事業,2023年與孫中山結婚。新中國成立後,長期擔任國家領導人職務。

2023年5月29日,宋慶齡在北京逝世,終年88歲。

宋慶齡早年追隨孫中山,致力於民主革命事業。孫中山逝世後,她作為孫中山理想和事業的堅定繼承者,同國民黨右派進行了長期、艱苦卓絕的鬥爭。她「在荊棘裡潛行,在泥濘中奮戰」,通過不斷摸索、對比、鑑別,終於找到了中國共產黨。

從此,她堅定地和中國共產黨站在一起,竭誠擁護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為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為發展中國與各國人民之間的友好合作,嘔心瀝血,鞠躬盡瘁。

宋慶齡很早就嚮往加入中國共產黨。那還是在2023年,一次,在和上海地下黨派到她身邊工作的李雲談話時,她突然放低聲音,輕輕地問李雲:「我現在算不算黨員?

」李雲心裡很熱,但不能回答,就說:「我回去問問。」宋慶齡期待地點了點頭。

過了一天,李雲按組織的交待回答她說:「你和共產黨員一樣。」她聽後微笑地點點頭。

據李雲回憶,那天她特別高興,一定要留李雲吃飯,並且要給她做一個最拿手的涼拌紫菜頭。

2023年的一天,***和夫人王光美一起去看望她。宋慶齡正式提出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要求,***很高興,但慎重地表示:「這是一件大事情,我將轉報***和***。

」不久,***、***一起到上海看望宋慶齡,告訴她說:「***認真地討論了你的入黨要求,從現在的情況看,你暫留在黨外對革命所起的作用更大些。我們黨的一切大事,我都會隨時告訴你,你都可以參與。

」宋慶齡聽了心情很不平靜,她服從黨的決定,尊重黨的意見,以同黨密切合作的非黨人士身份開展工作,在許多方面的確起到了共產黨員所不能起的特殊作用。

事實上,中國共產黨也一直把她當作一位可親可敬的特殊黨員來對待。早在上世紀50年代,中共**就決定專門送**檔案和外交檔案給宋慶齡閱讀。遇到一些重大事件,**領導同志總是當面通知並徵求她的意見。

長期以來,黨的領導人***、***、***、***等都對宋慶齡給予了高度信任和萬分尊重。2023年,中共**決定派宋慶齡、郭沫若、沈雁冰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參加了在莫斯科舉行的各國共產黨代表會議。***曾對王光美說過:

「歷次關鍵時刻,宋副主席一直是支援我們黨,同人民在一起的,她的貢獻甚至超過了我們黨的一些負責同志。」但宋慶齡從來沒有這樣想過,她追求黨,只是為了奉獻自己,想為人民做出更多的貢獻。用她自己的話來講:

我雖沒有參加中國共產黨,但是我參加了中國革命。

時光荏苒。自2023年宋慶齡向***正式提出入黨要求算起,在以後的20多年裡,由於十年浩劫的影響,這件事就一直被擱置下來,而當年直接瞭解與處理此事的***和***,也已先後辭世,但這些都沒能影響宋慶齡積極要求入黨的信念。

當宋慶齡患白血病的訊息傳出後,時任中共**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彭真去看望她,宋慶齡又一次向他提出了入黨要求。2023年5月15日早晨,彭真、鄧穎超等同志一起去看望宋慶齡,她在病榻上向他們再一次提出了入黨要求,一連重複了三遍。彭真和鄧穎超同志告訴她,黨在考慮她的入黨問題,她聽後高興地說:

「好,好。」

下午3時,***主持召開**政治局緊急會議,一致決定接受宋慶齡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16日上午,***去看望宋慶齡,祝賀她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日下午,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舉行第十八次會議,根據中共**建議,會議通過決定,授予宋慶齡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稱號。

5月29日,宋慶齡靜靜地閉上雙目,與世長辭。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宋慶齡終於以自己的一生證明了對黨的事業的忠誠,也終於實現了自己多年的夙願。

2樓:

戰勝殘疾的巴雷尼——堅持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

「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志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

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聲,撲到母親懷裡大哭起來。

從那以後,媽媽只要一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儘管發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

黃豆般的汗水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她用乾毛巾擦擦,咬緊牙,硬是幫巴雷尼完成了當天的鍛鍊計劃。

體育鍛煉彌補了由於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於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

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大學畢業後,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後,終於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臺。

3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黑龍江省的高考理科狀元楊春宇易以685分的好成績考入清華大學,從小她的父母便常讓他去觀察大自然,在街上讓他看看各種車輛,通過這種方式,教他學會辨認事物、認識事物,逐漸培養他的觀察習慣,使他獲得了成功.咋樣?

4樓:匿名使用者

我讀到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家要求很高的跨國公司招聘員工,一些學歷水平、身高相貌等客觀條件都很不錯的年輕人,過五關斬六將,進入最後一關——面試。可是,未曾想到,沒有提問,沒有出題,短短10分鐘,他們都失敗了。

原來總經理藉故離開了5分鐘,這些年輕人便得意非凡,圍著總結理的大寫字檯,看看這個材料,翻翻那個資料。5分鐘後,總經理回來了,他宣佈:「面試結束。

」大家很納悶,總結理解釋說:「很遺憾,你們沒有一個被錄取,因為公司從來不錄取那些亂翻東西的人。」這些年輕人聽了覺得很驚訝:

「我們長這麼大,從沒覺得亂翻別人的東西是多大的錯,有這麼嚴重!」讀到這裡,我感到非常贊同這家公司選人的方法技巧。知識、能力的確非常重要,但每個人的習慣不同,好的習慣能為你插上成功的翅膀。

不經意間,助你一臂之力;而一個壞習慣也會讓你從懸崖上重重地摔下。所以,細節決定命運,細節決定成敗,細節決定人生的走向。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歷史上這兩個細節對此作了詮釋。從今天起養成好習慣,明天成就未來。

好習慣的名人事例 名人養成好習慣的故事 50

5樓:星光下的

1.明末清初的愛國主義思想家、著名學者顧炎武自幼勤學。

他6歲啟蒙,10歲開始讀史書、文學名著。11歲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讀完《資治通鑑》,並告誡說:「現在有的人圖省事,只瀏覽一下《綱目》之類的書便以為萬事皆了了,我認為這是不足取的。

」這番話使顧炎武領悟到,讀書做學問是件老老實實的事,必須認真忠實地對待它。顧炎武勤奮治學,他採取了「自督讀書」的措施:首先,他給自己規定每天必須讀完的卷數;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讀完後把所讀的書抄寫一遍。

他讀完《資治通鑑》後,一部書就變成了兩部書;再次,要求自己每讀一本書都要做筆記,寫下心得體會。他的一部分讀書筆記,後來匯成了著名的《日知錄》一書;最後,他在每年春秋兩季,都要溫習前半年讀過的書籍,邊默誦,邊請人朗讀,發現差異,立刻查對。他規定每天這樣溫課200頁,溫習不完,決不休息。

2.鑿壁偷光的典故

漢朝時,少年時的匡衡,非常勤奮好學。 由於家裡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幹許多活,掙錢餬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

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

他的鄰居家裡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氣,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

」鄰居一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麼書呢!」匡衡聽後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書讀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牆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藉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飢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

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看多一些書的願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一天,匡衡卷著鋪蓋出現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

「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裡白乾活不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後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3.懸樑刺骨的典故

東漢孫敬,每晚讀書時,他為了不打瞌睡,就用繩子系在自己的頭髮上,另一端系在房樑上,每當頭往下垂時,繩子就會將他扯醒,醒後便繼續讀書,後來成為著名政治家,縱橫家。

戰國時期的蘇秦,因為在秦國求官不成,一直被人家看不起。於是,他決定要爭口氣。以後,他就廢寢忘食的勤奮苦讀。

每當到了深夜,四周一片靜悄悄時,蘇秦已經是頭昏腦脹,總想睡覺,他就立即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感到疼痛人也便醒了,終成一代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4.聞雞起舞的典故

晉代的祖逖小時候是個不讀書的淘氣包。進入青年,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國,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

在24歲的時,有人推薦他去做官,他沒答應,仍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好友劉琨一同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而且還有著共同的理想: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一次,半夜祖在夢中聽到雞鳴聲,他把劉叫醒,對他說:「咱們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同意。

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年復一年,從未間斷。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受到帝王的欣賞。

祖被封為鎮西將軍;劉做了都督,實現了他們報國的願望。

5.其他名人養成好習慣的故事

由於偉大的革命家馬克思有著勤奮學習、善於鑽研的習慣,才能有鉅著《資本論》的問世;

藝術家達·芬奇有著堅強的毅力,養成刻苦磨練的習慣,幾百次畫蛋,才有了後來《蒙娜麗莎》的誕生;

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從小練寫字,終於成為一代名家;

李寧原是一位普通的體操運動員。但他有個好習慣:每天堅持訓練10多個小時,每次訓練一定要突破一個動作難度,不然就不離開訓練館。他終於成功了,在洛杉磯奧運會上,一人獨得3枚金牌。

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

印度諺語說:「播種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行為變成了習慣,習慣養成了性格,性格決定了命運。

原來命運的基石就是養成習慣的行為。

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無為的人生哲學對中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同時也被許多人嚴重歪曲。

很多人以歪曲的「順其自然,隨心所欲」為生活哲學,任自己的惡習成為自然,放任自流。實際上,老子是最重反省悟道、修身體悟的,一生苦苦探索道的真諦。老子之人生之道,應該做「習慣」解,自然之道是自然界的習慣,人生之道是人的習慣。

習慣成自然,道法之。

周士淵是中國研究習慣問題的專家,著名的激勵專家、行為學家、中國習慣培養權威教練。作為「習慣改變命運」的倡導者,周士淵先生的忠告便是:想到習慣,人們要麼把它與小節聯絡在一起而不加重視,要麼就是害怕付出、漫長和痛苦,這些都是因為人們沒有看到習慣的價值,其實你一旦養成好習慣,意味著你將終身享用它帶來的好處。

習慣要不是最好的僕人就是最壞的主人。習慣是所有偉人的奴僕,也是所有失敗者的**。你可以利用習慣獲取財富,也可能由於習慣而遭到毀滅。人應當支配習慣,而決不是讓習慣支配人。

所有成功的祕決在於自我剋制。如果你學會了駕馭自己,那麼你就有了一位最好的老師。

培養自我剋制的原則,就是形成良好的、自制的生活習慣。因為只有習慣,才會確產你真正永怛 的價值準則。

命好不如習慣好,上半輩子養成好習慣,下半輩子好習慣會照顧你。

好習慣的名人事例名人養成好習慣的故事

1.明末清初的愛國主義思想家 著名學者顧炎武自幼勤學。他6歲啟蒙,10歲開始讀史書 文學名著。11歲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讀完 資治通鑑 並告誡說 現在有的人圖省事,只瀏覽一下 綱目 之類的書便以為萬事皆了了,我認為這是不足取的。這番話使顧炎武領悟到,讀書做學問是件老老實實的事,必須認真忠實地對...

關於好習慣的小故事好習慣成就好人生小故事都有什麼,急用

魯迅非常珍惜時間。他在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經常上當鋪,跑藥店,幫母親做家務 為免影響學業,他必須作好時間安排。此後,魯迅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他說 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魯迅讀書的興趣十分廣泛,喜歡寫作,他對於民間藝術,特別是傳說 繪畫,也深切愛好 ...

培養良好習慣的故事,關於養成好習慣的小故事。

在教學中,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習反思習慣,才能做到 授之以漁 版.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引權導學生在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中養成學習反思習慣。在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中養成解題後反思習慣以及鼓勵和引導學生寫反思性作業,都有利於學生在反思中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 提高解題的能力.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創設反思情境,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