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關於安全生產的成語和典故啊

2021-03-08 18:45:55 字數 5220 閱讀 4240

1樓:匿名使用者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民族文化經典——成語中,蘊含著安全觀念及安全方略,它們對企業樹立牢固的安全觀念,抓好安全工作有著許多有益的啟示。

居安思危——出自《左傳·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意思是雖然處在平安的環境裡,也要想到出現危險的可能;想到了出現危險的可能,那麼思想上就能有所準備;思想上重視了,有準備了,則危險就不會出現。

居安思危要求我們要有應付意外事件的思想準備。正如孔子所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老子所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安不忘危,預防為主,是我們抓好安全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工作方針。

哲學理論告訴我們,安和危、福和禍之間不是相互隔絕,互不相干的,而是對立統一,相輔相成的;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的。因此,我們要居安思危,就必須做到警鐘長鳴,經常反思。不能反思昨天的隱患、他人的事故,做不到安全警鐘長鳴,安全毛毛雨常下,今天的安全就會轉化成明天的事故。

防微杜漸——出自《元史·張楨傳》:「有不盡者,亦宜防微杜漸而禁於未然。」比喻在壞思想、壞事情剛露頭的時候就加以制止,不讓他發展。

從微小之事抓起,重視事物的「苗頭」,使事故和災禍剛一冒頭就被制止。「千里之堤,潰於蟻穴」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要做到防微杜漸,首先要樹立「安全第一」、「安全無小事」的思想。

安徽蘆嶺礦僅僅因為一名電工違章操作,帶電開啟瓦斯探頭接線腔蓋板這樣一件「小事」,而造成了震驚中外的特大瓦斯**事故,奪走了86條鮮活的生命。其次要狠剎「三違」。違章作業、違章指揮、違反勞動紀律已成為煤礦安全的最大隱患。

「三違」不除,礦無寧日。安全工作只有從小處著眼,防微杜漸,才能抓住安全工作的關鍵。

曲突徙薪——出自《漢書·霍洌傳》:「臣聞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則有火患,主人嘿然不應。

俄而家果失火……」此段大意是客人讓主人把直的煙囪改為彎曲的煙囪,把柴火搬離灶臺,否則將有火患,主人卻不聽,時間不長,主人家果然失火。比喻只有事先採取措施,才能防止災禍。「曲突徙薪」典故給我們安全工作啟示之一是對待「三違」要有鐵的手腕,鐵面無私的精神。

在反「三違」鬥爭中,不僅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作用,而且要嚴格管理,勇於較真,以鐵的手腕,鐵面無私的精神,制止「三違」。啟示之二是對職工要加強安全知識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訓,使職工明瞭什麼是安全,怎樣才能安全,切不可「嘿然不應」,否則必「俄而家果失火」。

亡羊補牢——出自《戰國策·楚策四》:「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意思是說,羊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

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擴大損失。古語「遭一蹶者得一便,經一事者長一智」,是說「吃一塹,長一智」;「前車已覆,後來知更何覺時」謂之「前車之鑑」。安全事故的教訓是非常深刻的,它不僅付出沉重的經濟代價?

穴據統計,我國平均每年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2000多億,相當於我國gdp總量2%?雪,而且付出了慘重的生命代價?穴平均每年100萬起各類安全生產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達14萬左右?

雪。血的教訓不吸取,不「補牢」,還會「亡羊」?薰後果將不堪設想。

長治久安——出自《漢書·賈誼傳》:「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意思是建立永遠安定太平的政局,實現久安的關鍵在長治,長治才能久安。

實現長治久安,一要堅決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層層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把安全生產工作提高到踐行「****」的高度,抓嚴抓實;二要深入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嚴格准入制度,要把安全質量標準化和安全整治、安全評估結合起來,以安全質量標準化檢驗安全整治、安全評估的效果,以安全整治、安全評估推動安全質量標準化,努力提高企業的本質安全度。三要變生產安全為安全生產,堅持安全第一的思想,不安全不生產。

成語中的安全觀念,不失為安全警世良言。但面對複雜多變,形式多樣的災難和事故,僅以寥寥隻言片語對待,失敗就不能避免。正如《三十六計·總說》中所說:

「陽陰燮理,機在其空;機不可設,設在其中。」我們只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漸、曲突徙薪、亡羊補牢,才能做到長治久安;只有以變化和發展的眼光對待災難和事故,才能在生產工作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2樓:匿名使用者

一 成語和典故

1 居安思危

出自《左傳·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意思是雖然處在平安的環境裡,也要想到出現危險的可能;想到了出現危險的可能,那麼思想上就能有所準備;思想上重視了,有準備了,則危險就不會出現。

居安思危要求我們要有應付意外事件的思想準備。正如孔子所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老子所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安不忘危,預防為主,是我們抓好安全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工作方針。

哲學理論告訴我們,安和危、福和禍之間不是相互隔絕,互不相干的,而是對立統一,相輔相成的;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的。因此,我們要居安思危,就必須做到警鐘長鳴,經常反思。不能反思昨天的隱患、他人的事故,做不到安全警鐘長鳴,安全毛毛雨常下,今天的安全就會轉化成明天的事故。

2 防微杜漸

出自《元史·張楨傳》:"有不盡者,亦宜防微杜漸而禁於未然。"比喻在壞思想、壞事情剛露頭的時候就加以制止,不讓他發展。

從微小之事抓起,重視事物的"苗頭",使事故和災禍剛一冒頭就被制止。"千里之堤,潰於蟻穴"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要做到防微杜漸,首先要樹立"安全第一"、"安全無小事"的思想。

安徽蘆嶺礦僅僅因為一名電工違章操作,帶電開啟瓦斯探頭接線腔蓋板這樣一件"小事",而造成了震驚中外的特大瓦斯**事故,奪走了86條鮮活的生命。其次要狠剎"三違"。違章作業、違章指揮、違反勞動紀律已成為煤礦安全的最大隱患。

"三違"不除,礦無寧日。安全工作只有從小處著眼,防微杜漸,才能抓住安全工作的關鍵。

3 曲突徙薪

出自《漢書·霍洌傳》:"臣聞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則有火患,主人嘿然不應。

俄而家果失火......"此段大意是客人讓主人把直的煙囪改為彎曲的煙囪,把柴火搬離灶臺,否則將有火患,主人卻不聽,時間不長,主人家果然失火。比喻只有事先採取措施,才能防止災禍。

"曲突徙薪"典故給我們安全工作啟示之一是對待"三違"要有鐵的手腕,鐵面無私的精神。在反"三違"鬥爭中,不僅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作用,而且要嚴格管理,勇於較真,以鐵的手腕,鐵面無私的精神,制止"三違"。啟示之二是對職工要加強安全知識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訓,使職工明瞭什麼是安全,怎樣才能安全,切不可"嘿然不應",否則必"俄而家果失火"。

4 亡羊補牢

出自《戰國策·楚策四》:"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意思是說,羊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

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擴大損失。古語"遭一蹶者得一便,經一事者長一智",是說"吃一塹,長一智";"前車已覆,後來知更何覺時"謂之"前車之鑑"。安全事故的教訓是非常深刻的,它不僅付出沉重的經濟代價?

穴據統計,我國平均每年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2000多億,相當於我國gdp總量2%?雪,而且付出了慘重的生命代價?穴平均每年100萬起各類安全生產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達14萬左右?

雪。血的教訓不吸取,不"補牢",還會"亡羊"?薰後果將不堪設想。

5 長治久安

出自《漢書·賈誼傳》:"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意思是建立永遠安定太平的政局,實現久安的關鍵在長治,長治才能久安。

實現長治久安,一要堅決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層層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把安全生產工作提高到踐行"****"的高度,抓嚴抓實;二要深入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嚴格准入制度,要把安全質量標準化和安全整治、安全評估結合起來,以安全質量標準化檢驗安全整治、安全評估的效果,以安全整治、安全評估推動安全質量標準化,努力提高企業的本質安全度。三要變生產安全為安全生產,堅持安全第一的思想,不安全不生產。

二 啟示

成語中的安全觀念,不失為安全警世良言。但面對複雜多變,形式多樣的災難和事故,僅以寥寥隻言片語對待,失敗就不能避免。正如《三十六計·總說》中所說:

"陽陰燮理,機在其空;機不可設,設在其中。"我們只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漸、曲突徙薪、亡羊補牢,才能做到長治久安;只有以變化和發展的眼光對待災難和事故,才能在生產工作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3樓:落第第第才子

類似的成語其實很多,但有兩個比較典型的,做**或發言稿用都合適.

"曲突徙薪 焦頭爛額" 這兩個詞來自同一個寓言故事,但分別說明了對待安全生產的兩種態度,前一是在事故存在隱患時(煙道旁堆著柴火)早採取措施(拐煙道或挪走柴火),後一是事故發生後對搶救工作的投入(獎勵搶險救災的人),當然,故事的寓意就是我們對待安全生產的態度,還是把資金早花在預防上.

不知你滿意否?

4樓:愛虎先生

我不要這「帶血的

錢」 國家安監局局長王顯政說:「我們不要『帶血的煤』」。山西呂梁一位遇難礦工的遺孀面對撫卹金說:

「我不要這『帶血的錢』」。 我不要這「帶血的錢」, 我要丈夫那堅實的臂膀, 我要丈夫那憨實的微笑, 我更要那個能讓我遮風擋雨的家。 我不要這「帶血的錢」, 我要那花前月下的浪漫, 我要那人間天倫的美妙, 我更需要受委屈後丈夫那任我拍打的胸膛。

我不要這「帶血的撫卹金」, 我要那榮辱與共的攜手, 我要那比翼雙飛的愛戀, 我更要那海誓山盟、梧桐細雨。 我不要這「帶血的撫卹金」, 我要雙宿雙棲的眷戀, 我要動人心絃的長吻, 我更要伴隨兒女成長……

典故:篳路藍縷

春秋時,小小鄭國,地處晉、楚兩大國之間。北方的晉國和南方的楚國為了爭奪鄭國,矛盾很大。鄭國既害怕楚國,也不敢得罪晉國,處境十分為難。

《左傳·宣公十二年》記載:那年春天,楚國攻打鄭國,鄭國抵擋不住,只得向楚國求和。晉國得到訊息後,立刻派兵抗楚救鄭,目的是要把鄭國爭取過來同,使他歸附晉國。

可是晉軍還沒渡過黃河,鄭國已經屈服,楚軍也準備勝利回師了。晉軍的中軍主將荀林父等部分將領便主張停止進軍。而中軍副將先縠和另一部分將領卻不同意,於是發生了爭執。

(參看「名列前茅」、「剛愎自用」)

晉軍暫駐在敖、鄗二山之間。鄭國派人到晉軍營中去宣告:「我們鄭國向楚國求和,不過是為了不致亡國,絲毫也沒有對晉國不友好的意思。

」還說:「楚軍輕而易舉地得了勝利,因此驕傲了,部隊也放鬆了戒備。你們如果趁此追擊,加上我們從旁助戰,定可把楚軍打得大敗。

」先縠高興地說:「對呀,打敗楚軍,奪回鄭國,正是時候了。!」下軍副將欒書說:

「不行,楚國經常教誡全國的軍民,要發揚他們祖先『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精神,勤儉建國,艱苦奮鬥。有什麼理由說他們驕傲了,放鬆戒備了?況且鄭國勸我們攻打楚軍,其實也並不是真心向著我們。

要是我們打勝了,他固然會討好我們,要是楚軍打勝了,他還不是又要向楚國投降。我們怎麼可以相信鄭國的話呢?」

上述欒書這段話中「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是什麼意思呢?篳,是荊、竹、樹枝之類;路,同「輅」,就是大車;篳路,就是用荊竹樹枝等編製成的大車,或者叫做柴車;藍縷,即「襤褸」,破爛的衣服。啟,就是開。

這句話是說,駕著柴車,穿著破衣,去開發荒山野林。相傳楚國當初就是以這樣的精神建立起來的。

形容儉樸的創業生活和艱苦奮鬥的精神,就可以用「篳路藍縷」。

有關誠信的成語典故,關於誠信的成語典故5個有哪些,求幫忙

曾子殺豬 一諾千金 華盛頓砍樹 詞目 一諾千金 發音 y nu qi n j n 釋義 諾 許諾。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極有信用。出處 史記 季布欒佈列傳 得 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示例 夫人而誠一諾千金,更無食言也者。元 王實甫 西廂記 第二本第二折金聖嘆批 曾子殺豬 一諾千金...

有沒有關於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成語哈

貂裘換酒 鳳求凰家徒四壁 量金買賦 坐上琴心 家徒壁立 家徒四壁 坐上琴心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詩詞 司馬相如寫給卓文君的書信中,僅僅十三個字 一二三四五六七 十百千萬。你能品味出什麼?萬之後是 億 無億即 無意 表示司馬相如想休妻。十三個數字,唯獨沒有億。無億豈不無意,卓大才女用十三個數字正著寫...

有沒有關於列夫托爾斯泰的有沒有關於列夫托爾斯泰的資料

列夫 托爾斯泰 1828 1910 作家。1828年9月9日出生於圖拉省克拉皮文縣的亞斯納亞 波利亞納 今屬圖拉省曉金區 托爾斯泰家是名門貴族,其譜系可以追溯到16世紀,遠祖從彼得一世時獲得封爵。父親尼古拉 伊里奇伯爵參加過1812年衛國戰爭,以中校銜退役。母親瑪麗亞 尼古拉耶夫娜是尼 謝 沃爾康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