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士跟舉人有什麼區別進士跟舉人有什麼區別

2021-03-08 16:03:35 字數 5091 閱讀 8517

1樓:匿名使用者

秀才,原本是指才能秀異之士,是一種泛稱,並不限於飽讀經書。及至漢晉南北朝,秀才變成推薦人才的科目之一。唐朝的科舉考試科目繁多,秀才只是其中一科,不久也廢除,但從此秀才成了讀書人的通稱。

宋代要取得秀才的名銜較簡單,明清兩朝則不同,秀才得來不易,要通過童子試(縣試,府試,院試)而獲得,由各省的學政主持.通不過的一律稱為童生。有的人年齡很大,參加多次的童子試不過關,還是童生,人們戲稱為老童生。通過的稱為進學,通名生員,也就是俗稱的秀才。

秀才們通過科考選拔,有資格參加本屆的鄉試(各省舉行的考試,取中者就成為舉人).人們尊稱秀才為「相公」。

舉人,意思是被舉之人,是通過鄉試而得來的,鄉試在秋天舉行,也稱「秋闈」.明清的舉人,不僅具備會試的資格,而且可以因此進入仕途,算是有了做官的「正途出身」。考中鄉試第一名者稱為「解元」.第二年的春天舉行會試,稱為「春闈」,由朝庭的禮部主持,所以也稱為「禮部試」,「禮闈」等.通過會試的舉人稱為「中式舉人」或「貢士」,得第一名者稱為「會元」,他們具備了參加殿試的資格,可以向進士的高峰攀登.人們尊稱舉人為「老爺」。

進士,是古代士子們通過最高一級的考試(殿試),進入為仕的行列,受賜正途出身的榮名.通常是三年考一次,遇到特別的慶典,增加考試,稱為「恩科」。一般進士榜分為三個級別,第一等為「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等為「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等為「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殿試的第一名得主被稱為「狀元」。俗話說「連中三元」,就鄉試、會試、殿試均得第一名,這是非常難的,明朝三百多年也只有兩人(黃觀,商輅)「連中三元」,人們尊稱進士為「大人」。

《水滸傳》裡說王倫是白衣秀才,難道他是整天穿白色的衣服嗎?不是的,是說他是個落第秀才或不第秀才,意即沒考上舉人。同樣,人們稱呼唐伯虎為「唐解元」,是因為他29歲那年參加鄉試時考了第一名,也就是第一名舉人。

2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的科舉考試是一級一級往上考的,如果低的沒考上,是不能參加高一級的考試的.一般讀書人在十年寒窗後,就可以參加縣一級的選拔,如果考試成績合格,就可以授予秀才的稱號.表示你才華不錯。

接著,隔幾年有一次鄉試,是由省舉辦的。在這個考試裡,只有秀才一級的才有資格參加.如果你在鄉試裡成績排在名額之內,那麼就會被授予舉人的稱號。

那可相當於現在的中考.一般舉人就有可能當官,但是機會很少,要等朝廷的人員缺的厲害,才有可能調舉人去上任.巨人中舉後,身價就不同了。

他們可以參加全國的考試,那就是省試.各個省舉辦,為參加朝廷的殿試推薦人才.通過省試的人,就是進士,可以去參加殿試,由皇帝親自監考,然後選出狀元,探花,榜眼.等等。

3樓:皓雪無垠

進士當然比舉人牛了.

4樓:匿名使用者

1.狀元

2.進士

3.舉人

5樓:龍子閒

說簡單點,就是舉人相當於現在的中學生,進士相當於大學生。學歷上的區別啦!

6樓:輿錢共舞

簡單的說,進士比舉人高,因為進士是殿試產生的,舉人是鄉試產生.

7樓:美作家的阿玲

簡單的講,最低的秀才參加各省鄉試錄取的為舉人,舉人再去京師參加會試,錄取的叫貢士,最後再參加終極的殿試,錄取的才叫進士.

8樓:楚慄

進士出於京試,舉人出於鄉試,進士比舉人高一級

9樓:匿名使用者

進士是國家級別的

舉人是省級別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最低的秀才參加各省鄉試錄取的為舉人,舉人再去京師參加會試,錄取的叫貢士,最後再參加終極的殿試,錄取的才叫進士.

11樓:匿名使用者

舉人才有資格考進士.

進士與舉人有何不同

12樓:貞觀之風

不同點:

1、難度不同。進士錄取的比率遠遠低於舉人,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道出了進士科的難度。

2、享受的福利待遇不同。舉人可以當官,地位等於縣級,最差也可以當一個教渝;進士的地位更高,最差者起步為正縣級(知縣),而升遷速度和空間遠高於舉人,並且壟斷了高階官職。

3、考試的時間地點不同。進士考試時間通常在陰曆二月份地點在京城,甚至是皇宮;而舉人考試在陰曆三月,考試地點多在地方。

13樓:微生千凡

秀才,原本是指才能秀異之士,是一種泛稱,並不限於飽讀經書。及至漢晉南北朝,秀才變成推薦人才的科目之一。唐朝的科舉考試科目繁多,秀才只是其中一科,不久也廢除,但從此秀才成了讀書人的通稱。

宋代要取得秀才的名銜較簡單,明清兩朝則不同,秀才得來不易,要通過童子試(縣試,府試,院試)而獲得,由各省的學政主持.通不過的一律稱為童生。有的人年齡很大,參加多次的童子試不過關,還是童生,人們戲稱為老童生。通過的稱為進學,通名生員,也就是俗稱的秀才。

秀才們通過科考選拔,有資格參加本屆的鄉試(各省舉行的考試,取中者就成為舉人).人們尊稱秀才為「相公」。

舉人,意思是被舉之人,是通過鄉試而得來的,鄉試在秋天舉行,也稱「秋闈」.明清的舉人,不僅具備會試的資格,而且可以因此進入仕途,算是有了做官的「正途出身」。考中鄉試第一名者稱為「解元」.第二年的春天舉行會試,稱為「春闈」,由朝庭的禮部主持,所以也稱為「禮部試」,「禮闈」等.通過會試的舉人稱為「中式舉人」或「貢士」,得第一名者稱為「會元」,他們具備了參加殿試的資格,可以向進士的高峰攀登.人們尊稱舉人為「老爺」。

進士,是古代士子們通過最高一級的考試(殿試),進入為仕的行列,受賜正途出身的榮名.通常是三年考一次,遇到特別的慶典,增加考試,稱為「恩科」。一般進士榜分為三個級別,第一等為「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等為「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等為「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殿試的第一名得主被稱為「狀元」。俗話說「連中三元」,就鄉試、會試、殿試均得第一名,這是非常難的,明朝三百多年也只有兩人(黃觀,商輅)「連中三元」,人們尊稱進士為「大人」。

《水滸傳》裡說王倫是白衣秀才,難道他是整天穿白色的衣服嗎?不是的,是說他是個落第秀才或不第秀才,意即沒考上舉人。同樣,人們稱呼唐伯虎為「唐解元」,是因為他29歲那年參加鄉試時考了第一名,也就是第一名舉人。

14樓:匿名使用者

科舉制度各朝均有不同,明清的科舉制度基本相同,而我們現在常知的亦是明清科舉,所以這裡亦明清科舉為例進行解釋:

明清兩朝科舉的基本制度和考試程式大體是一致的,其中以進士科考試最為重要。進士科正式考試共分**:院試、鄉試和會試與殿試。

不過,在院試之前,還要經過縣試和府試,可以看做科舉前的預備性考試。

縣試和府試分別由本縣知縣和知府主持,府試及格者稱為「童生」。清朝的縣試多在二月舉行,府試多在四月份舉行。

院試是國家科舉考試的最初一級,在府城或直屬省的州治所舉行。主持考試的長官是學政,又可以稱學臺、宗師。院試包括歲試和科試兩種考試。

歲試的基本任務是:第一,從童生中考選出秀才;第二,對原有的秀才進行甄別考試,按照成績優劣分別給予獎懲。童生通過歲試,就算是「進學」了,即成為國家的學生,稱為生員,俗稱秀才、相公。

歲試成績優良的生員,方可參加科試。科試通過了,才准許參加更高一級的鄉試,叫做「錄科」。明清時期,通常在鄉試之年的七月,還要在省城集中舉行一次科試的補考,凡因故未能在各府參加科試的人,可乘機來補考,叫做錄遺。

鄉試在京城及各省省城舉行,三年考試一次,一般在子、卯、午、酉年舉行,考期多在秋季八月,所以又稱「秋闈」。鄉試的正副主考官一般由皇帝任明在京的翰林及進士出身的部院官充任。鄉試有正規的考場,叫做貢院。

貢院內建有一排排的號房,為考生住宿、答題之所。鄉試發榜在九月,正值桂花開放,所以又稱鄉試榜為「桂榜」。鄉試取中的稱舉人,第一名叫解元。

鄉試中舉稱乙榜,也叫乙科。考中了舉人,不僅可以參加全國性的會試,就是會試未能取中,也具備了做官的資格。在清朝,除了按正常制舉行的鄉試外,每逢遇到皇帝萬壽(生日)、登基等慶典時,還額外有加科鄉試,叫做恩科。

會試和殿試是最高一級的考試,其中會試是帶有決定性的考試,而殿試只定名次,不存在被黜落的問題。會試由禮部主辦,在京城的貢院舉行。會試一般在鄉試的第二年,也就是醜、辰、未、戌年。

考期多在春季的

二、三月。故此會試又稱「禮闈」、「春闈」。會試被錄取的人,稱為貢士,第一名叫做會元。

會試發榜時,往往正值杏花開放,所以又稱為「杏榜」。會試的主考官,在明朝多以翰林官充當,明末又多以內閣大學士擔任。清朝稱主考官為大總裁,由內閣大學士或六部尚書充任。

清朝新錄取的貢士,在殿試之前,還須進行一次複試。複試結果,按成績分為

一、二、三等,這個等級對於以後授予官職有重要關係。殿試在四月份舉行,名義上由皇帝親自主持。此外還要任命閱卷大臣、讀卷大臣,協助皇帝評閱試卷。

明清兩朝都只考策問一場。出榜分三甲:一甲為賜進士及第,只有前三名,為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二甲為賜進士出身若干人,第一名稱傳臚;三甲為賜同進士出身若干人。

在一、二、三甲的都泛稱進士。中了進士,功名就到了盡頭。

殿試考中稱為「甲榜」。凡是通過乙榜中舉人,再通過甲榜中進士而做官的人,叫做「兩榜出身」。一身兼有解元、會元、狀元的,叫做「連中三元」。明清兩朝都有數人是連中三元。

按照清朝制度規定,殿試以後還要進行一次考試,叫朝考。朝考的第一名叫做朝元。最後根據貢士的複試、殿試、朝考三次成績得出錄取等級,再根據錄取等確定授予的官職。

殿試的狀元、榜眼、探花在考中後按慣例可以立刻被授予翰林院修撰和編修,不再參加朝考。凡殿試二甲第一名的傳臚和朝考第一名的朝元,也照例要到翰林院任職。

秀才是否有資格進京趕考?

科舉制度的等級性十分嚴格,必須按部就班,不允許越級,也就是說僅僅通過院試的秀才不能參加會試,也就無所謂進京趕考了。只有通過鄉試的舉人才走上這一級「階梯」。

至於「研究生」相當於古代的什麼學歷?

現在我國的考試等級和古代的不同,現在的考試只分三個等級,小考(小學升初中)、中考、高考(研究生入學考試雖由國家統一管理,但除了政治和外語外,不統考,不統招,由學校自由把握,所以不列入其中)而古代卻試四個縣試和府試、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從組織的角度來對比參考。

小試相當於明清的縣試和府試,由縣裡組織,過了這關就可以成為「童生」了;中考則相當於院試,由省府組織,中者為秀才;而高考則相當於鄉試,由國家組織,中者為舉人。如果說研究生屬於那個等級的?那肯定是在舉人之上,只有貢士或進士了。

這裡只是按照你的要求來作對比而已,嚴格上來說,兩種不同教育制度下的學歷,其有極大的不同,是不能等同起來的。

樓上認為:「研究生大概相當與翰林院大學士」,我認為這個說法欠妥,研究生是學歷層次,而翰林院大學士是官職,不同類,是無法比較的。

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今天什麼學歷

舉人起碼是清華北大的難度吧,秀才大概是985高校難度。舉人每三年考一次,每次各省錄取只有百人左右,平均每年三十多人,各省上清華北大每年加起來約一百人。當然也有人認為古代讀書人基數少,所以雖然錄取的人少,但錄取率不算太低。可是古人科舉是一輩子的事情,讀書人考不上可以不用工作一輩子考,或者是邊工作邊準備...

秀才舉人進士狀元各是什麼分等級的各是如何回事

童子式包括 縣試 bai 府試du 生員 秀才 院士 正試包括zhi 鄉試 dao舉人 第一名版解元 會試 貢權試 會元 殿試 進士 第一名狀元 恩科是指科舉考試,選拔人才。童子式包括 縣試 府試 生員 秀才 院士 正試包括 鄉試 舉人 第一名解元 會試 貢試 會元 殿試 進士 第一名狀元 恩科是指...

氣質跟氣場,有什麼區別想念跟懷念有什麼區別?

性格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氣質,氣場是外在對氣質的反應 氣質 從本人的內心 始放出來 精神氣爽 滿面春光東方尚英 回答 氣場 你的超能和你的威力 氣於剛昂 得到全場的一致好評 你真是太精彩了 氣勢 bai 人或事物 表現出du來的力量 威勢zhi 氣質 1.指個人的性情或脾dao氣。2.指個人心情 版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