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經常罵孩子會對孩子的心理髮育造成影響嗎

2021-03-08 14:35:17 字數 3856 閱讀 4205

1樓:優勝教育

孩子最害怕什麼?玩具丟失了?還是好吃的沒有了?

都不是,孩子最擔心最害怕的都與父母有關,你們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擔心的事,然後以後注意不要再犯,別再傷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媽媽吵架了

曾有一家兒童心理研究機構對3000餘名學齡兒童進行了一次心理狀況調查,其中有一條是「你最怕爸爸媽媽的是什麼」,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媽媽生氣,怕他們吵架」。

有一個答卷寫得很生動:「我最怕爸爸生氣,他生氣的樣子可凶啦!把媽媽都氣哭了,我嚇得像一隻小老鼠,心裡直撲騰,飯也吃不下去……」

爸爸媽媽又發脾氣了

孩子簡直像極了蠟筆小新,又在惡作劇了,當你都催了十遍他還是不動窩的時候,勞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吼了起來。

對孩子發脾氣,確實會讓孩子害怕。在恐懼中,孩子那些讓父母心煩的行為暫時看不見了。但他會怎麼樣呢?有這樣幾種可能:

乖乖地聽你指揮,你讓幹什麼,就幹什麼;

他被嚇呆了,愣在那兒不動;

大哭起來,不會再**不希望他乾的事,也不去**想讓他乾的事;

學著你的樣子,也發**來,把你心愛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對人的情緒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發脾氣,也一定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和情緒。

但是,孩子還弄不清,父母為什麼發脾氣。也就是說,在很多父母發脾氣的時候,孩子雖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為,但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發脾氣,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發了火,發完脾氣後,最好向孩子解釋清楚,孩子的問題到底是什麼,該怎麼做,同時還要通過行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和愛護。

可能的話,發脾氣前最好提出預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發火了,你能趕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別……」。但是決不能因為發脾氣後的內疚,就放鬆對孩子的要求,該堅持的必須堅持。

偏心,對孩子不能給予同樣的愛

前幾年熱播的電影《唐山大**》的劇情大家應該都還記憶猶新:

在唐山大**中,一對兒女被壓在了同一塊水泥板下,面對只能救一個的艱難抉擇母親忍痛選擇了兒子方達,很幸運女兒方燈後來也在這次災難中活了下來,被一對解放軍夫婦收為養女。

但女兒卻因為怨恨母親偏心,怨恨說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經歷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頭都不願回家認親,和家人足足分離了三十二年。

父母偏心,讓某些孩子從小就成長在父母的餘光裡,同是一對父母的孩子,零用錢、衣服、出遊……待遇卻不一樣,這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陰影。

大量研究發現,父母偏心會對孩子們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引發兒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現行為問題,即使他們長大後離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響依然存在。

而且,無論是受到偏愛的孩子,還是被冷落的孩子,還是旁觀的孩子,只要覺察到媽媽的偏心,都會受到損害。被冷落的孩子會對媽媽或者受寵的孩子怨恨,受寵的孩子則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惡。

父母失信、撒謊

家長說話不算數,多是因為學習而起,一些父母圍繞學習口頭承諾某些條件,但當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卻在兌現時推三阻四。

比如有的父母說:趕緊寫作業,寫完作業看電視,可是孩子寫完作業,家長又會留一些學習任務,讓孩子繼續學習;有的家長答應孩子只要考試成績達到前幾名,就有什麼獎勵,孩子真的考好了,卻得不到應有的獎勵。

孩子最討厭父母輕易承諾又不能兌現,言而無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時失威信,家長說話不算數,不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樣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甚至還影響孩子的自身形象。

讓未形成守信觀念的孩子覺得,一個人說話可以不負責任,答應別人的事情也可以不辦,這樣,孩子就很容易養成「輕率」「無信用」的壞習慣,**後,這種"失信"的習慣會讓自己損失很多朋友和機會。

做個說話算數的家長就要不輕易許諾,不隨便許願;不要為了達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隨便地答應孩子的要求;當孩子提出要求時,要認真想一想,這種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兌現,如果是合理的、可兌現的,就要認真地承諾、必須兌現。

不歡迎孩子的朋友

孩子長大了,也希望擁有幾個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相信媽媽們應該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際關係好。

但是有些父母可能會因為孩子的小夥伴不太懂禮貌,或太精於算計,或會欺負人,愛撒謊等缺點而不喜歡。

然而對孩子來說,隨著身心的逐漸發展,希望家長以「大人」身份對待他們,尊重孩子在選擇朋友時所擁有的獨自意見。

如果父母們老是管教與間斷或不間斷表達對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歡,勢必會引起孩子們的反感,從而使雙方的隔閡逐漸增大。

父母應當尊重孩子對好朋友的選擇。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於進行角色換位思考,尊重維護孩子的選擇。

父母要承認與孩子之間選擇朋友時的差異,並尊重這種差異。有時候給孩子足夠的面子,孩子也將會給父母足夠的面子。

孩子能與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際關係中一種最基本的關係,要尊重孩子根據雙方意願和喜好進行自由選擇。

忽視孩子的優點

在現實生活中,父母經常會把自己孩子的短處和別人孩子的長處相比,甚至把別人的孩子過度地美化和誇張,本想給自己的孩子樹立榜樣,其實卻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傷害,甚至會因此影響孩子的一生。

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的長處和優點,雖然孩子的天資有別,學習事物有快有慢,學習成績也有高有低,但判斷一個孩子的好壞,不能只取決於一個方面。

作為家長,不能只憑長相、成績等某個方面就認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沒有出息,而是應該善於發現他們的優點,發現他們與眾不同的地方,要始終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要把讚美留給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在你的讚美聲中繼續發揚自己的優點和長處。

在客人面前指責孩子

人來客往,親朋好友相聚,談論各自的孩子,常常成為重要話題之一。

很多父母喜歡在眾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別人訴苦,說自己教育這樣一個孩子多不容易。

但孰不知,自己只顧著吹毛求疵地指責他的短處,這無形中,讓孩子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沒人賞識他,例如學習不行,長相不行,交際不行,幹家務不行,讓家人為他受累,也覺得父母對自己不滿意,和父母逐步疏遠。

從以上七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難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應該有友愛、輕鬆、寬容、民主和活潑的氣氛。相反,他們最頭痛的是氣氛冷淡、緊張、沉悶、專橫、毫無生氣的家庭。

2樓:米米

和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想想這樣的錯誤自己會不會犯,如果那樣做了,被罵了會什麼心情。

基本上孩子也是那個心情。

很多時候孩子不聽話都會有自己的原因,大人要明白孩子的感受。

經常捱罵的孩子缺乏信心,容易有抱負心理,甚至會早早學會恨某些人。

我就屬於小時候捱罵挨的多的那種人,所以,到現在我對自己的父母感情也不深,長時間見不到也不會有想念的感覺。

小時候時候,我覺得自己需要幫助,需要體諒,結果每次都是被批評,久而久之,就學會了自己承擔一切,現在翅膀硬了,有沒有他們都能繼續,即便遍體鱗傷也不打算告訴他們。

多給孩子些關愛和寬容,他們需要源遠流長的後援。

沒房沒車孩子發育有點問題,周圍的同學朋友都很幸福。老婆很痛苦打孩子罵老公,是抑鬱症嗎?咋辦?謝謝!

3樓:匿名使用者

病情分析:

你好,這也不是抑鬱症,主要還是心理不平衡!

指導意見:

你作為男人來說,都35了還不能給家一個房子或者車,你應該反省

幼兒園小班應該給老師送禮嗎

4樓:匿名使用者

這種事情,沒有「應該不應該」的……自己想做就去做啦!

教書育人是老師的職責……只要給她足夠的尊重就可以了。

5樓:m小蟹

送禮是可以的,送什麼就由你決定了

6樓:好累好辛苦

送點送啊,送老師一隻鋼筆(5元的那種)

7樓:野顏兆瓊詩

我覺得小學以下包括小學是可以送禮的,因為這個階段孩子們的潛力沒有充分被挖掘出來,成績的好壞很可能是暫時而並非永久的,送禮可以更融洽師生的關係,一點小禮,可以讓你的孩子在學校更受照顧,讀初中後,一切都是靠自己了,沒必要送了!

如果父母經常罵孩子,髒話,還經常說孩子壞話,誣賴他,孩子實在受不了了,會不會動手打他父母

我覺得父母經常打孩子,罵髒話。說孩子壞話誣賴他。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應該不是親生的吧?如果孩子是親生的父母丕會那樣對待孩子。孩子不聽說小了不懂事,做父母的要有耐心和他溝通,錯在 對在 該表揚的就表揚,該批評的就批評。只有那樣孩子才知道。錯在 對在 只有那樣。父母才好好教育孩子,把孩子撫養 一般懂事的孩...

兒童心理髮展有哪幾個階段 孩子的心理髮育有幾個階段

0 2思維的萌芽期。兒童通過感知運動來認識世界和適應世界,開始意識到主客體的差異,明確客體的存在是持續的,不會因為沒有感知而否定其存在的事實。前概念期 2 4又稱象徵思維階段,即象徵性符號的思維方式出現。兒童學習多以模仿為主,將所學的知識組織成頭腦中具體化 動作化的概念。直覺思維期 4 7兒童更多關...

經常打孩子的後腦勺會對孩子有影響嗎

孩子的頭是絕對不能bai經常du打的,偶爾打也不行zhi,孩子還未發育dao成熟前,頭骨是軟內的,這時被外力打擊,很容容易造成嚴重的後果。例如 我舅媽在吃飯時,用筷子打了孩子的頭,造成了和我同齡的兒子,腦阻止受損,造成了永久性的癲癇,至今都未能 教育孩子,可以讓孩子罰站,可以讓孩子自我反省,絕對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