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包節的由來

2021-03-08 00:00:16 字數 4118 閱讀 2918

1樓:匿名使用者

由來敖包節又稱「塔克恩」節,這是蒙古族圖瓦人祭祀天地日月大自然的節日,一般都在農曆

五月至七月舉行,而在喀納斯湖畔的圖瓦人,雖是蒙古族的一個分支,但節日的慶祝卻與別的蒙古人略有不同.

敖包不是住人的,是祭神的石頭堆。「敖包」蒙古音譯,意思是「堆」。

敖包本源於薩滿教,瑪尼堆源於苯教,佛教傳入**之後和苯教在鬥爭中結合,形成當地特色佛教叫做藏傳佛教,瑪尼堆就是一個例子。藏傳佛教在蒙古大地上盛傳之後,敖包崇拜也與瑪尼堆崇拜有了相似之處。例如都會插經幡、樹枝,人們路過的時候會跪拜、轉敖包轉瑪尼堆祈福。

在標誌性地形上面,會有敖包或瑪尼堆。蒙古民族會在遼闊的草原上砌一個敖包,藏族會在湖邊、山口上堆一個瑪尼堆。

所不同的是,敖包是專門修葺的,一次建成,一般會比較高,整齊,而瑪尼堆比較隨意,是人們希望得到神的保護時找塊石頭加上去的。特別是路邊的瑪尼堆,都是藏民一塊一塊石頭堆起來,路過的人多了,瑪尼堆就越來越大了,例如著名的加昂瑪尼堆(青海玉樹州新寨),東西100米,南北40米,體積約1萬多平方米。但是你仍然可以看見很多很多的不到膝蓋高的小瑪尼堆,那不知道是哪些轉山朝聖的人途中所堆吧。

在村落裡面的瑪尼堆會比較高大和精緻,因為可以看見堆著的石頭上也精心刻上了六字真言。

敖包有單個的,也有成組的,成組的敖包數目為單數。例如錫林郭勒十三敖包。據說十三敖包與日本十三冢都有親緣關係。

以2023年的敖包節為例,6月2日,當山花爛漫,青草覆蓋時,當地的圖瓦人以家為單位,以一個蘇木(佐領)為主,幾個蘇木聯合(最隆重的為一個部落一起舉行)。他們將過節的地點選擇在水草豐美的高山丘陵,人們臨時搭起蒙古包,牧民都攜兒帶女,撿起石頭堆在敖包上,哪怕一二個石子也行。敖包堆放好後,放上佛像,擺上羊頭肉、奶食品、油炸果等供品,然後焚香點燭,由活佛和有地位的喇嘛領著眾人繞著敖包誦經(此時婦女不能參加),繞完三圈後,參加者不分老少都要向敖跪拜磕頭,祈求老天降福人間,恩賜人們平安無事,帶來吉利幸福,祈求風調雨順,使大地水草豐盛,牲畜興旺。

禮畢,開始進行賽馬、摔跤、射箭等蒙古族傳統的民間娛樂,並宰羊煮肉,大辦酒宴。人們歡聚一堂,載歌載舞,場面壯觀,氣氛隆重熱烈,全村男女從在一起,享用奶酒、烤肉等食品,歡度節日。

圖瓦村牧民的敖包節在6月份,正值喀納斯湖畔花開最美的季節。若遊客此時遊湖景,與圖瓦人共度佳節則情景交融,別具一番風味。

敖包節是蒙古族盛大的祭祀活動之一。當草原上鮮花怒放、氣候宜人時,當地喇嘛會擇一吉日,舉行祭典活動以喜慶豐收,並祈福一年風調雨順、平安吉祥。在蒙古語中,「敖包」就是「

堆」的意思,擇一塊水草豐美、清幽之地,用石頭堆起的圓形堆。有的在石堆上架滿一簇簇樹枝、有的豎立木幡杆,無論是樹枝或木杆,上面都插滿五色風馬旗。在天地一色、漫漫草原上,敖包如同草原中的導航標誌,讓來往通行的人,能夠藉由敖包所處的位置,來確認自己的方位。

蒙古人對於這個有草原保護神之稱的敖包非常的尊重,每逢路過,總是遠遠望見就下馬跪拜。

傳說關於祭敖包的由來,已無據可考。在民間卻流傳著一個動人的傳說。那是很久以前,蒙 敖包節

古族的牧人們,過著遊牧狩獵的生活。人們喪葬一直是**,屍體放在全是木製的「勒勒車」上漫無目的地在草原上行駛,什麼時候屍體掉下來,就在什麼地方自然露天安葬。牧人們因為思念親人,每年都想到安葬親人的地方悼念。

可茫茫草原,到**去找安葬地點呢?於是,隨著對自然和動物的進一步瞭解。他們想出來一個辦法,那就是安葬親人時,隨車帶著一峰駝羔,在安葬的地點將駝羔的血液放掉一部分。

第二年將駝羔的母親或已二歲的駝羔帶上,沿著大致的方向和路線去尋找。如果發現母駝或駝羔在某一處不肯前行或悲鳴,那就是安葬親人的地點。這時,牧人要壘幾塊石頭或拜幾把土,來祭禮親人,求得親人的祝福。

如此沿襲,祖祖輩輩,世世代代,形成了敖包。同時,祭敖包的形式內容也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演變,形成了今天的「祭敖包會」 。

敖包節蒙古族祭祀天地日月和大自然的節日,,他們將過節的地點選在水草豐美的高山丘陵,各家各戶都攜兒帶女並各自帶上一道拿手的好菜或上好的食品,團聚在中間植有被尊為「神樹」的敖包周圍,焚香點燭,每人往樹上綁一根布條(布條以白色為主),再抱一塊石頭堆加在敖包上,然後各自拿著從家中帶來的食品,由年長者帶領繞著敖包一邊唸經唱歌,一邊不斷向上撒著食品(此時婦女不能參加),繞完三圈後,參加者不分老少都要向敖包跪拜磕頭,祈求上天降福於人間,祈求風調雨順,牲畜興旺。禮畢,開始進行賽馬、摔跤、射箭等蒙古族傳統的民間娛樂活動,並宰羊煮肉、載歌載舞,然後全村男女老少圍坐在一起,吃烤肉、喝奶酒、共同歡度節日。

敖包一般均建於地勢較高的山丘之上。多用石塊堆積而成,也有的用柳條圍築,中填沙土。一般呈圓包狀或圓頂方形基座。

上插若干幡杆或樹枝,上掛各色經旗或綢布條。包內有的放置五穀,有的放置弓箭,有的埋入佛像。

敖包的大小、數量不一。一般的多為單個體,也有7個或13個並列構成敖包群 敖包節

的,中間的主體敖包比兩側(或周圍)的要大些。敖包修建以後附近的居民每年都要到這裡祭拜,祈禱人畜興旺。 由於蒙古族牧民各地區的風俗習慣不同,祭敖包的形式各異,一般都是在農曆五月下旬六月上旬,有的地方在

七、八月份。此時正值水草豐美、牛羊肥壯的季節。有的一個旗、一個蘇木獨祭,也有幾個蘇木、幾個旗聯合祭祀的。

祭祀時,非常隆重、熱烈,幾十裡、上百里遠的牧民們都要坐著勒勒車,騎馬或乘汽車、拖拉機帶著攜帶著哈達、整羊肉、奶酒和奶食品等祭品趕來敖包處。有條件的地方,還要請上喇嘛穿起法衣戴上法帽,擺成陣勢,焚香點火、誦經。

先獻上哈達和供祭品,再由喇嘛誦經祈禱,眾人跪拜,然後往敖包上新增石塊或以柳條進行修補,並懸掛新的經幡、五色綢布條等。最後參加祭祀儀式的人都要圍繞敖包從左向右轉三圈,祈求降福,保佑人畜兩旺,並將帶來的牛奶、酒、奶油、點心、糖塊等祭品撒向敖包,然後在敖包正前方叩拜,將帶來的石頭新增在敖包上,並用柳條、哈達、彩旗等將敖包裝飾一新。   祭典儀式結束後,舉行傳統的賽馬、射箭、投布魯、摔跤、唱歌、跳舞等文體活動。

有的青年男女則偷偷從人群中溜出,登山遊玩,傾訴衷腸,談情說愛,相約再見的時日。這就是所謂的「敖包相會」了。

蒙古族早期信仰薩滿教,明末清初,藏傳佛教逐漸取代薩滿教,成為蒙古族的全民信仰,因此,喇嘛和誦經便成為敖包祭祀活動中的主角和重要內容。此外,藏傳佛教法事活動還遍及蒙古族日常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

蒙古族沿襲祖先的原始宗教信仰,以為山的高大雄偉,便有通往天堂的道路;高山又是幻想中神靈居住的地方。因而便以祭敖包的形式來表達對高山的崇拜,對神靈的祈禱。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牧民觀念的更新,今天的祭敖包,在其內容、形式方面都有了變化。

祭敖包是蒙古族古老文化的縮影,與此有關的一系列活動和禮儀體現了蒙古民族的創造力。祭敖包作為一種文化空間,包含了許多蒙古族的傳統文化和習俗,對研究遊牧文化、蒙古民族發展史具有重要價值。發掘、搶救、保護祭敖包,對促進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增強社會凝聚力,增進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也有重要意義。

2樓:佟佳辭淺

敖包在蒙古族地區由來已久,起初是作為疆域、地界的一種標誌。本來遼闊的蒙古高平原,地物不很明顯,人們在行進過程中很難辨認方向,因而利用突出地面的自然物,或者人工築起一個個的石包、土包或柴包,作為標誌。後來,漸漸演變成為祭祀的地方。

現在許多大的敖包,比如前述錫林浩特以西那座敖包山,就成為蒙古族人民祭祀神靈的地方。在每年夏季5月或7月,敖包山附近的蒙古族居民,不約而同的在紅日高升之吉祥時辰,帶上熟羊肉、白酒、油餅等祭品,從四面八方騎馬、趕車或徒步而來,把祭品擺放敖包案前,人們一起跪下,虔誠地靜默祝願。祭畢,大家環坐敖包前。

邊喝酒邊唱歌,談笑歡樂。

關於敖包以及祭敖包的由來,已很難準確考證。但在民間還流傳著一個動人的傳說。那是很久以前,蒙古族的牧人,過著遊牧狩獵的生活。

人們喪葬一直是「**」,屍體放在全是木製的「勒勒車」上漫無目的地在草原上行駛,什麼時候屍體掉下來,就在什麼地方自然露天安葬。牧人們因為思念親人,每年都想到安葬親人的地方悼念。可茫茫草原,到**去找安葬地點呢?

於是,隨著對自然和動物的進一步瞭解。他們想出來一個辦法,那就是安葬親人時,隨車帶著一峰駝羔,在安葬的地點將駝羔的血液放掉一部分。第二年將駝羔的母親或已二歲的駝羔帶上,沿著大致的方向和路線去尋找。

如果發現母駝或駝羔在某一處不肯前行或悲鳴,那就是安葬親人的地點。這時,牧人要壘幾塊石頭或拜幾把土,來祭禮親人,求得親人的祝福。如此沿襲,祖祖輩輩,世世代代,形成了「敖包」。

同時,祭敖包的形式內容也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演變,隨著喇嘛教的不斷興盛,敖包在廣大蒙古族人民心目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外出的蒙古人經過這些敖包,都要叩頭參拜,並獻上供品,還給這些敖包堆上幾塊石頭或添一些土,以示對神靈的虔誠。

敖包祭祀是哪些神靈呢?據考證,他們祭祀的首先是天神騰格里,而後才是其他神祇,如大地女神「愛垠」或「依土艮」。敖包由土石與樹枝組成,也表明蒙古族崇石與崇柳的習俗。

光棍節的由來光棍節的由來

光棍節是一種流傳於年輕人的娛樂性節日,以慶祝自己仍是單身一族為傲 光棍 的意思便是 單身 光棍節產生於校園,並通過網路等媒介傳播,逐漸形成了一種光棍節的文化。1月1日是小光棍節,1月11日和11月1日是中光棍節,而11月11日由於有4個1,所以被稱為大光棍節。而一般光棍節則指11月11日的大光棍節。...

愚人節的由來,愚人節的由來

愚人節起源於法國。1564年,法國首先採用新改革的紀年法 格里曆 即目前通用的陽曆 以1月1日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舊的人反對這種改革,依然按照舊曆固執地在4月1日這一天送禮品,慶祝新年。主張改革的人對這些守舊者的做法大加嘲弄。聰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就給他們送假禮品,邀請他們參加假招待會 並把上當...

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是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個節日的由來是相傳戰國時。關於端午節的 時至今日至少有 四 五種說法,諸如 紀念屈原說 吳越民族圖騰祭說 起於三代夏至節說 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