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是什麼鳥這是什麼鳥?

2021-03-07 20:11:20 字數 4455 閱讀 3190

1樓:ceo雄風

可能是珠頸斑鳩。是中國東部和南部最為常見的野生鴿形目鳥類,俗稱「野鴿子」。體長30釐米左右,和鴿子大小相似。

通體褐色,頸部至腹部略沾粉色。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頸部兩側為黑色,密佈白色點斑,像許許多多的「珍珠」散落在頸部,為本種最為顯著的特徵,因而得名「珠頸」斑鳩。

不過這個珍珠斑點只有成年的珠頸斑鳩才有,幼鳥是沒有的(此外,印度還有一個亞種也是沒有「珍珠」的),且幼鳥的顏色也沒有成鳥那樣鮮豔。

分佈範圍

廣泛分佈於東南亞、華東、華中、華南、華西南、臺灣,以及國外的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緬甸、中南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等地。

生活習性

珠頸斑鳩屬留鳥,常成小群活動,棲息場地較為固定。早晨天剛亮即外出覓食,食飽後喜棲在高壓電線或離地面較高的橫樹幹上休息。

可快速起飛和飛行,起飛時有一種特有的快速扇動翅膀的「噗噗」聲響。雄性呼喚雌性時發出「gu-gu-gu--gu」音,向雌性求愛時發出短促而連貫的「gu-gu」、「gu-gu」音,並像雞啄米一樣邊叫邊點頭。

食性:珠頸斑鳩是肌胃,研磨能力較強。主食是顆粒狀植物種子,例如稻穀、玉米、小麥、豌豆、黃豆、菜豆、油菜、芝麻、高粱、綠豆等,或者是初生螺螄。

有時也吃蠅蛆、蝸牛、昆蟲等軟體動物。冬天常傍在烏鶇近旁,撿食烏鶇吃下樟樹籽之後吐出的樟樹籽核。

2樓:春種一粒米

太遠了 看的不是很清楚

3樓:我是山東那嘎達

看不清楚 不知道這個鳥是什麼鳥

這是什麼鳥?

4樓:匿名使用者

從你的**上看,這個是絲光椋鳥。

絲光椋鳥 : 體型大小和其他椋鳥相似,體長20-23cm。嘴硃紅色,腳橙黃色。

雄鳥頭、頸絲光白色或棕白色,背深灰色,胸灰色,往後均變淡,兩翅和尾黑色。雌鳥頭頂前部棕白色,後部暗灰色,上體灰褐色,**淺灰褐色,其他同雄鳥。特徵均甚明顯,野外不難識別。

5樓:ceo雄風

這是絲光椋鳥

絲光椋鳥(學名:sturnus sericeus): 體型大小和其他椋鳥相似,體長20-23cm。

嘴硃紅色,腳橙黃色。雄鳥頭、頸絲光白色或棕白色,背深灰色,胸灰色,往後均變淡,兩翅和尾黑色。雌鳥頭頂前部棕白色,後部暗灰色,上體灰褐色,**淺灰褐色,其他同雄鳥。

特徵均甚明顯,野外不難識別。 多棲息於開闊平原、農作區和叢林間以及營巢於牆洞或樹洞中。在中國主要分佈於華南、自陝西、河南、安徽、江蘇至廣東、海南、西至四川、雲南等地。

也見於日本和越南。

中文學名

絲光椋鳥

別名牛屎八哥、絲毛椋鳥

主要棲息於海拔10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區的次生林、小塊叢林和稀樹草坡等開闊地帶,尤以闊葉叢林、針闊混交林、果園及農耕區附近的稀疏林間較常見,也出現於河谷和海岸。在遷徙時可結成大群,取食植物果實、種子和昆蟲,築巢於洞穴中。

生活習性

留鳥,部分在巢後期遊蕩。喜結群,絲光椋鳥喜結群於地面覓食,取食植物果實、種子和昆蟲,愛棲息於電線、叢林、果園及農耕區,築巢於洞穴中。冬季聚大群活動,夏季數量少,遷徙時成大群。

繁殖方式 卵生 習性遷徙成大群。灰色及黑白色椋鳥。

食性主要以昆蟲為食,尤其喜食地老虎、甲蟲、蝗蟲等農林業害蟲, 也吃桑葚、榕果等植物果實與種子。

除繁殖期成對活動外,常成3~5只的小群活動,偶爾亦見10多隻的大群。常在地上覓食,有時亦見和其他鳥類一起在農田和草地上覓食。性較膽怯,見人即飛,鳴聲清甜、響亮。

這個是什麼鳥?

6樓:匿名使用者

這**看,很像斑鳩的亞成鳥,品種像珠頸斑鳩幼鳥。

珠頸斑鳩,是中國東部和版南部最為常見的野生權鴿形目鳥類,俗稱「野鴿子」。體長30釐米左右,和鴿子大小相似。通體褐色,頸部至腹部略沾粉色。

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頸部兩側為黑色,密佈白色點斑,像許許多多的「珍珠」散落在頸部,為本種最為顯著的特徵,因而得名「珠頸」斑鳩。不過這個珍珠斑點只有成年的珠頸斑鳩才有,幼鳥是沒有的,且幼鳥的顏色也沒有成鳥那樣鮮豔。

7樓:ceo雄風

這是珠頸斑鳩幼鳥。屬留鳥,常成小群活動,棲息場地較為固定。早晨天內剛亮即外出覓食,食容飽後喜棲在高壓電線或離地面較高的橫樹幹上休息。

可快速起飛和飛行,起飛時有一種特有的快速扇動翅膀的「噗噗」聲響。雄性呼喚雌性時發出「gu-gu-gu--gu」音,向雌性求愛時發出短促而連貫的「gu-gu」、「gu-gu」音,並像雞啄米一樣邊叫邊點頭。

食性:珠頸斑鳩是肌胃,研磨能力較強。主食是顆粒狀植物種子,例如稻穀、玉米、小麥、豌豆、黃豆、菜豆、油菜、芝麻、高粱、綠豆等,或者是初生螺螄。

有時也吃蠅蛆、蝸牛、昆蟲等軟體動物。冬天常傍在烏鶇近旁,撿食烏鶇吃下樟樹籽之後吐出的樟樹籽核。

棲息環境

珠頸斑鳩頭部

珠頸斑鳩頭部

棲息於有稀疏樹木生長的平原、草地、低山丘陵和農田地帶,也常出現於村莊附近的雜木林、竹林及地邊樹上或住家附近。 常成小群活動,有時也與其他斑鳩混群活動。常三三兩兩分散棲於相鄰的樹枝頭。

棲息環境較為固定,如無干擾,可以較長時間不變。覓食多在地上,受驚後立刻飛到附近樹上。飛行快速,但不能持久。

飛行時兩翅煽動較快。鳴聲響亮,鳴叫時作點頭狀。鳴聲似「ku-ku-u-ou」。

反覆重複鳴叫。

8樓:我是山東那嘎達

麻雀的一種吧 關鍵也太小了

9樓:多多朵朵丫

不認識 但是感覺體型是比較像是麻雀的

10樓:醫學院官郊

太小哦啊了 但是感覺應該是麻雀的一種吧

11樓:有效期子湧

這個看著是有點像是一種麻雀的

12樓:榴蓮

這不是鳥?看著性一種鴿子。

13樓:春種一粒米

感覺像是山麻雀的幼鳥

這個是什麼鳥

14樓:艾康生物

戴勝。戴勝(學名:upupa epops)共有9個亞種。

頭頂具鳳冠狀羽冠;嘴形細長,棲息于山地、平原、森林、林緣、路邊、河谷、農田、草地、村屯和果園等開闊地方,尤其以林緣耕地生境較為常見。以蟲類為食,在樹上的洞內做窩。性活潑,喜開闊潮溼地面,長長的嘴在地面翻動尋找食物。

有警情時冠羽立起,起飛後鬆懈下來。每年5、6月份繁殖,選擇天然樹洞和啄木鳥鑿空的蛀樹孔裡營巢產卵,有時也建窩在岩石縫隙、堤岸窪坑、斷牆殘垣的窟窿中。每窩產卵7-9枚。

主要分佈在歐洲、亞洲和北非地區,在中國有廣泛分佈。是以色列國鳥。

15樓:匿名使用者

戴勝鳥(學名:upupa epops)又名胡哱哱、花蒲扇、山和尚、雞冠鳥,臭姑鴣,鵖鴔等,頭頂有醒目的羽冠,平時褶疊倒伏不顯,直豎時像一把開啟的摺扇,隨同鳴叫時起時伏。嘴細長往下彎曲。

棲息在開闊的田園、園林、郊野的樹幹上,在我國有廣泛分佈。

16樓:

人間五月,清風自來。

這個是什麼鳥?

17樓:小芋頭帥哥

嘴巴尖是黑色的,這是黑尾蠟嘴雀。

黑尾蠟嘴雀與黑頭蠟嘴雀僅一字之差。雖然它們都有個黃色的「大嘴巴」,但黑尾蠟嘴雀的嘴端為黑色。黑尾蠟嘴雀雌雄異形異色,雄鳥頭為灰黑色,雌鳥頭為灰褐色。

雖然它是中國傳統籠養鳥種,但非法鳥類**和馴養對它的野外種群造成了相當大的破壞,畢竟大自然才是鳥類最好的家。

18樓:霜葉後院自留地

中文學名

錫嘴雀拉丁學名

coccothraustes coccothraustes別    稱

老西子、老醯兒、鐵嘴蠟子

19樓:魷魚絲那鹹蛋

蠟嘴鳥 感覺是有些像的

這個是什麼鳥?

20樓:如意三人行

白頭鵯(學名:py**onotus sinensis,英名:light-vented bulbul 或 chinese bulbul),又名白頭翁 、白頭殼仔(臺語),是雀形目鵯科小型鳥類,為鳴禽,冬季北方鳥南遷為候鳥,臺灣亞種於臺灣為留鳥,平均壽命約10到15年。

白頭翁常見於東亞,臺灣宜蘭平原,中國大陸則是在長江南部的大多地區,以及香港,琉球群島(八重山群島,沖繩等),性活潑,不甚畏人。食昆蟲,種子和水果,屬雜食性,雄鳥胸部灰色較深,雌鳥淺淡,雄鳥枕部(後頭部)白色極為清晰醒目。

白頭鵯(音:bēi)(學名:py**onotus sinensis)是雀形目鵯科的小型鳥類,額至頭頂黑色,兩眼上方至後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環,腹白色具黃綠色縱紋。

性活潑,結群於果樹上活動。有時從棲處飛行捕食。白頭鵯是長江以南廣大地區中常見的一種鳥,多活動於丘陵或平原的樹本灌叢中,也見於針葉林裡。

性活潑、不甚畏人。 雜食性,既食動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

白頭鵯吃大量的農林業害蟲,是農林益鳥之一,值得保護。

這是什麼鳥,這是什麼鳥?

這應該是塗鴉 也叫灰鴉 比烏鴉個子小一點,生活在人類住居小區環境裡。我們這裡叫這個小動物是八哥鳥。應該是灰椋鳥,發 給你。灰驚鳥,別名杜麗雀 高梁頭 假畫眉 竹雀 管連子。屬雀形目,椋鳥科。繁殖在我國東北 內蒙古 華北 青海及山東一帶 越冬於長江以南廣大地區。這是灰標鳥,放生吧,大自然的才是它們的家...

這是什麼鳥,這是什麼鳥。。?

這是石雞.也叫鷓鴣 中等體型 38釐米 帶很重斑紋的鶉類。喉白,下臉部的黑色條紋過眼部和下喉部,與亮紅色嘴及肉色眼圈形成對照。上體粉灰,胸皮黃帶橘黃,兩脅具黑色 栗色橫斑及白色條紋。諸亞種存在細微差異,以荒漠中的為最淡。虹膜 褐色 嘴 紅色 腳 紅色。叫聲 雄鳥發出一連串越來越高的ka ka kak...

這是什麼鳥,這是什麼鳥

這是 白頰鵯 學名 pycnonotus leucogenys 形較細尖,先端微下彎 翅短圓 尾細長,方尾 腿短,跗跖短弱,被以靴狀鱗 體羽柔長而鬆軟,後頸見有纖羽。樹棲性,以果實為主食,兼吃昆蟲。這是什麼鳥?斑鳩亦作turtle dove。亦譯歐斑鳩。鳩鴿目 columbiformes 鳩鴿科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