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太陽這篇文章一共幾個自然段

2021-03-07 16:54:13 字數 5413 閱讀 7779

1樓:摩羯沁潔

《月是故鄉明》教案

教學目標:

l 體會作品表現的人對家、家園和故鄉的刻骨銘心的依戀之情極其深刻內涵.

2學會從大處著眼,小處落筆的評點方法,記下自己閱讀作品時的感受、理解、評價和質疑,與作品對話.

3嘗試以散文的形式表達你自己對故園的情懷.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上課前3分鐘)上課!(起立、問好)剛才大家聽到的歌曲是 ?欣賞了這首美麗的歌曲,這讓我們想起了 ?誰能告訴我主題是什麼?

很好,思鄉之情.古往今來,思鄉的作品很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表達思鄉之情的散文,最富有詩情畫意的《月是故鄉明》.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鄉.一般而言,故鄉就是自己的出生地.自己的童年乃至自己生命中的許多歲月都是在故鄉度過的,這裡不但有自己的家、親人,更有自己家族的記憶.

一個人的經驗積累以及情感與性格都與家鄉的自然風貌和文化積澱有著密切的關係.可以說,故鄉是一個人的根.正因為如此,人們對故鄉都有一種割不斷的特殊情感,它是人的出發地,也是人的歸宿.

因此,一個人擁有故鄉,不僅是指具體的、有形的,更重要的是精神的,無形的.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的流動越來越頻繁,但是對一個人來說,不管走到**,身在何方,故鄉都在他的心中,都體現在他的行為方式上.由於這種特殊關係,故鄉常常被人們賦予了更多的意義,也有了多種多樣的美稱,(提問:

列舉對故鄉的美稱)如故土、家園、故園、故里、桑梓、歸宿等等有時指的都是同一個意思.在比喻的意義上,它們往往指向人們的精神家園.

故鄉不是一個抽象的語詞,而是由許多人、景物、故事和場景構成的,是融匯了許多內容的情感和記憶.所以,思鄉類的作品往往都是從一些具體的東西出發,由眼前之景激起思鄉之情,即使許多平常的人事景物也會因為融匯了鄉思而具有了特別的意味,有的景物因為被反覆書寫而成為思鄉的文學意象,如柳、月、炊煙、鄉音等等.的《月是故鄉明》就是以月作為抒情線索,通過對故鄉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憶,特別是對故鄉月色的動人描寫,抒發了作者對故鄉永遠的思念與牽掛.

二、看人看眼睛,讀文讀題目.我們還是先看文章的題目——月是故鄉明.看到這個題目你都能想到什麼?

1、 有可能想到主旨是「思念家鄉」.

2、 有可能想到出處:杜甫的《月夜憶舍弟》(課件)

全詩為:「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收兵.」這首詩寫於安史之亂時期,抒發了杜甫離亂之際對故鄉親人的懷念.

對自然事物的感覺有時因主觀情緒而改變,在文學作品中,這樣的寫法特別多,月亮其實無處不明,但杜甫偏說「月是故鄉明」,從而突出了對故鄉的感懷.由於杜甫這句詩特別能引發人的鄉思共鳴,因而被廣為傳誦.

3、 有可能聯想到其他詩句:(學生課前準備)

李白的《靜夜思》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九齡《望月懷遠》)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明月幾時有》)

同學們,散文鑑賞有三點不可忽視:題目、作者和註釋.瞭解了題目,我們再來看作者.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誰?

是一位什麼樣的人物呢?下面我們就來認識一下:(課件展示)

三、作者簡介:

北京大學教授、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專家.生於2023年,山東臨清縣人.2023年考入北京清華大學西語系.

2023年考取清華大學交換研究生,赴德國.2023年獲哲學博士學位.2023年回國,歷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教授、系主任.

、金克木、鄧廣銘、張中行四位老先生,因為都曾在燕園居住,人稱「未名四老」.四位先生實則住在未名湖的後湖,那地方叫朗潤園.所以又稱 「朗潤園四老」.

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為什麼還念念不忘那個僅僅生活了六年的小山村?

四、朗讀課文

下面,就讓我們走進這篇散文,走進季老的內心世界.現在請同學們齊聲朗讀課文.

(分男生、女生部朗讀,讀的同時請把你認為優美的段落作上標誌)

同學們讀得不錯,男生聲音洪亮,女生感情細膩.這裡有幾個詞語需要特別注意.(投影)

浩渺 篝火 旖旎 絕倫 惆悵 耄耋

嚼爛 慨然 恍然大悟 離鄉背井

(學生認讀)

五、課文內容層次簡析

1.第1小節對「月是故鄉明」這句思鄉名句作了簡單闡釋.「月是故鄉明」是一句流傳很廣用以表達故園之思的詩句,它出自杜甫的《月夜憶舍弟》,本文的第一段,實際上就是對這句詩的解釋,最後說「事情大概就是這個樣子」,正是說明它表達了一種普遍的感受.

2.第2、3、4、5節是對故鄉與童年的回憶.第2小節是一個過渡,由月到山,到水,進而過渡到家鄉的山水,過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故鄉往往與童年連在一起,作者對家鄉一草一木有著深厚的感情,雖然只在故鄉呆了六年,但兒時的記憶連同那少年的夢境與感受仍新鮮如昨,數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揀鴨蛋,這些充滿童趣的生活畫面構成了美麗純潔的鄉村生活圖景,經過幾十年後一位耄耋老人的的敘述顯得更加動人.

3.第6、7、8三節寫作者離開故鄉之後的生活,通過他鄉月亮與故鄉月亮的對比,表達自己對故鄉的思念

4.最後一小節是對前面的呼應,也是作品在對故鄉與童年的回憶和在他鄉對故鄉的思念的記敘與描寫之後,情感的自然迸發.雖然短短幾句話,卻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學生站起來朗讀並稍加分析,3-4個人)

我也找了兩段,大家看看能不能把空填上?

我看過許許多多的月亮.在________的瑞士萊芒湖上,在________的非洲大沙漠中,在________的大海中,在________的高山上,我都看到過月亮,這些月亮應該說都是

________的,我都異常喜歡.

此地既然有___,有___ ,有___ ,有___ ,有___,每逢望夜,一輪當空,月光閃耀於_____之上,上下___ ,______,而且______, ______,真不能不說是賞月勝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這麼好的段落大家應該記住,現在,我們試著不看課本,一起來讀一下.

七、通過評點,研讀課文.

1.什麼是評點?

從方法上講,評點的要義是對話,是交流,是再創造.評點作為對話,是讀者與文字、與作者、與想像中的文字的其他讀者的交流.文字肯定是對話的第一個物件,與文字的對話是構成其他對話的前提和基礎.

在與文字的對話中,要注意區域性與整體的關係.實際上,在閱讀中,作品的區域性與整體是不可分割的,因為對整體的理解是建立在區域性的基礎上的,而且,從閱讀的過程看,也是由區域性到整體次第的,有時,一些看上去是區域性的地方實際上關係到作品的全域性,是理解作品整體的關鍵.古人講詩有「詩眼」,文有「文眼」,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這些「眼」有的關係到全篇的結構,有的關係到全篇的主旨、感情的轉換,甚至是給全篇寫作方法和風格定調子的地方,我們在評點時就要注意到.

另一方面,對區域性的理解又離不開作品的整體,區域性只有在整體中才能理解,整體是區域性的語言環境.

與文章對話的進一步就是與作者對話,孟子講「以意逆志」,意思就是說可以通過對作品意義的把握去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2.示例

每個人都有個故鄉,人人的故鄉都有個月亮,人人都愛自己故鄉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這個樣子.(開篇點題.)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個月亮,……什麼「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勝數.(過渡,由月到山、水,從而寫到故鄉的水.)

至於水……比白天用嚼爛的麥粒去粘要容易得多.(寫童年往事,故鄉往往與童年連在一起.下面還有許多充滿童趣的細節.)

在濟南住了十多年,……我的小月亮,我永遠忘不掉你!(對比,為的是突出故鄉月亮之美,同時又是來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

我現在已經年近耄耋.(隨著年月的增加,思鄉之情更增一番蒼茫.)

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這也是對比,又是襯托,朱自清《荷塘月色》的美景也不足以與故鄉的「小月亮」相媲美.)

流光如逝,時不再來,在微苦中實有甜美在.(對故鄉的思今是充滿了惆悵的,有時甚至是痛苦的,但人有故鄉可以思念,並且擁有一份溫馨的回憶,又是幸福的.)

3.學生進行評點,小組討論,然後交流.

評點是讀書時常用的方法,古人講讀書不動筆等於不讀書.讀書不是純粹單向的、被動的接受,同時也是在思考,思考有了心得,就隨時記下來,書的天地邊角空白處都是記錄的地方,因此,評點不僅僅是一種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種習慣,一種讀書的好習慣,要能養成這樣的好習慣.

八、重點**: (佈置課前預習)

既然作者如此熱愛想念自己的家鄉,為什麼他不常回家看看呢?

學生甲回季老年齡大了,農村的條件比較艱苦,回家不方便…….

學生乙回季老的家鄉沒有親人了,所以沒有回去的必要了…….

學生丁回季老思念的是他童年的那個家鄉,而不是現在的……

2.他的家鄉沒有山,為什麼還寫山呢?

生過渡,文章第二自然段中說中國古代詩文寫月亮需要山水的陪襯,所以下面提到了山,還寫了水,使人聯想起故鄉.

3.作者明明是寫家鄉的月亮為什麼寫那些童年趣事呢,是不是多餘?

生這些童年趣事也是圍繞著月亮來寫的,數星星、捉知了、看月亮、做夢、撿鴨蛋都跟月亮有關,不是多餘,反而更能表達出對故鄉的思念……

4.為什麼除了寫故鄉的月色,作者還寫到了那麼多地方的月亮?既然這些地方的月色都很美,豈不讓故鄉的小月亮相形見絀?

生這是對比,文章中明確提到了「對比之下……」.我覺得這樣寫更能突出作者對故鄉月色的喜愛,更能表達作者對故鄉的眷戀,以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這個同學的回答非常好.是啊,情感的親疏深淺只有通過對比才能顯現出來,故鄉的小月亮為什麼那麼美,除了親切而溫馨的回憶外,作者還通過與其他場景進行對比來表現,從濟南到北京,一直說到世界上三十多個國家,要說景色,比故鄉那只有在童年看來才有浩渺之勢的葦坑美得多的怕不是一處兩處,但在作者看來,哪一處的月都不及故鄉,故鄉的月亮越美,越發勾起作者的鄉思鄉愁.正如作者所說,「然而,每值這樣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卻仍然是故鄉葦坑裡的那個平凡的小月亮」.

5老師提問:那在作者眼中,思鄉到底是什麼滋味呢?同學們齊讀一下. (倒數第二段)

故鄉不是一個抽象的語詞,而是由許多人、景物、故事和場景構成的,是融匯了許多內容的情感和記憶.所以,思鄉類的作品往往都是從一些具體的東西出發,由眼前之景激起鄉思之情,即平常我們所說的——借物抒情.因此,即使許多平常的人事景物也會因為融匯了鄉思而具有了特別的意味.

在《月是故鄉明》中,這種事物就是——月亮!那我想問:這篇文章是一篇抒情散文,什麼是它的抒情線索呢?

很好,是月亮!文章雖然寫了很多看似無關的事物,但卻都是緊緊圍繞月亮的.這就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

(解惑結束後,重申三個問題:對比、借物抒情、形散神不散.)

九、總結文字:

老先生即使功成名就,即使身在他鄉,還念念不忘自己的故鄉.

先生走出了魯西北那個小村莊,走出了國門,但沒有走出那植根心底的愛國情結;他走進燕園,走上了大學的講臺,但沒有走出那融入生命的鄉土情結;他走上了社會的高層,步入了人生的輝煌,但沒有走出那刻骨銘心的平民情結.有評家稱他為「平民中的大師,大師中的平民」.(為一名大學生看行李.

)十、寫作實踐:(可安排在課前完成)

同學們,我們學習知識是為了應用知識,提高能力.現在我們一起來做個訓練——寫作實踐

有許多事物能喚起我們對家鄉的懷念:老樹、老街、老房子、門前的池塘、一塘的荷花……想想夕陽的餘暉和嫋嫋的炊煙,想想母親呼喚兒女的聲音……請置身於某個情境,寫一個片斷.

老舍的草原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

1 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什麼?2 讀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初到草原看到了什麼景物?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3 蒙古族人民是怎樣迎接 款待 送別客人的?草原 作者老舍,本文運用什麼寫法?寫作方法 順敘法 作者按照事情發展順序敘述,先描寫草原秀美的景色 再描寫草原迎客場面和草原聯歡的情形。老舍的 草原 第一...

走月亮這篇文章的第二自然段讀後感

答 走月亮的第二段,在我眼前浮現出一幅美麗的月光景色,讀完後我想 月亮,皎潔而明亮,純潔而明朗。說到月亮,我們都會想到中秋節。中國,中秋節賞月是我們的習俗,在這個中秋節到來之時,我要向作者那樣在月光下仔細觀察,仔細欣賞著美好時光。走月亮這篇文章的第二自然段讀後感怎麼寫?走月亮這篇文來章的自第二自然段...

在最珍貴的廢書這篇文章裡第一自然段劃線描寫家鄉風俗是否多餘為什麼

因為更能體現媽媽愛子之心的無私。家鄉有種風俗,一個女人在去世時,口裡必須含銀 或金 才能入土為安。所以在貧困人家,攢錢置辦一件小小的銀飾便成了家庭生活的重要內容。閱讀 最珍貴的廢書 一文,回答文後問題 1 既然是 廢書 但為何是 最珍貴的 2 說 廢書 是因為小學課本對於要考大學的作者沒有任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