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談談宋元兩代瓷器形制,裝飾技法及審美情情趣的差異性

2021-03-07 14:48:49 字數 5061 閱讀 8401

1樓:匿名使用者

青白瓷造型豐富,應有盡有,除日常生活用器碗、盤、碟、盞之外,還有酒具、茶具、文房用具、陳設器、衛生用具、照明用具、祭器、冥器和宗教造像等。現就其主要產品造型特徵簡述如下:

1、碗,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備飲食用具。它以大口,深腹,小足為特徵。又因時代不同而底足富於變化,有圓底,圈足,平底,實足(又稱圓餅足、假圈足)。

口有花口、脣口、敞口、撇口、侈口。腹有斜腹壁、弧腹壁和折腹三種。宋代碗的形制繁雜,形式也具多樣化。

如斗笠碗、高足碗、脣口碗、花口碗等。北宋早期碗類基本保持了五代風尚。產品以敞口、花口、矮圈足為常見。

裝飾工藝基本上不採用五代支釘疊燒法,因而碗內未見支釘墊燒的痕跡。這時產品素面較多,紋飾簡單,以雲氣、篦點紋為常見。北宋中後期,青白瓷碗大量出現,碗的品種也有變化,出現了高足碗、芒口碗、花口碗、侈口碗、斗笠碗等,且紋飾也逐漸繁密,有蓮荷紋、菊紋、鸞鳳紋、遊禽紋、水波紋、雲氣紋等。

北宋芒口瓷,採用多級盤缽式墊燒窯具,而支圈組合式覆燒法,廣泛使用在北宋中後期。南宋碗式多為花口碗、斗笠碗、芒口碗、侈口碗等。紋飾常見有云龍紋、蓮荷紋、菊瓣紋、慈菇紋、嬰戲紋等。

此外還有澀圈芒口碗等。

元代碗的造型基本上保持南宋的風貌,而紋飾極為豐富,前期青白瓷仍是主要瓷器品種。碗類以敞口、弧壁碗為常見,以折腰碗獨具時代特色。中期以後,卵白釉瓷的創燒成功,青花瓷和各種顏色釉瓷問世,故青白瓷生產逐漸衰退,元代江西景德鎮窯由於焙燒工藝的變化,碗底足改宋代小於圈足的墊餅墊燒法,為大於圈足的墊餅墊燒法,因而其碗類部分底足有釉,有的則無釉,較少有墊燒的火石紅痕跡。

2、盒,為生活日用品,由器身和器蓋兩部分構成,蓋多微鼓,器身與蓋的高度近似。造型多為圓形,還有方形、六方形、八方形、瓜形、果形、花形等。按用途可分鏡盒、藥盒、油盒、香盒以及梳妝用的奩盒。

此外還有大小相套的子母盒,夾層塑男女房事圖象的春宮盒。青白瓷盒在宋代廣為流傳。元代繼之,但瓷質粗劣,造型和紋飾簡略。

從其造型與紋飾看,宋代青白瓷盒發展趨勢是由繁到簡。盒子底部多印有姓氏,如陳、葵、汪、吳、藍、朱、徐、程、張、潘、段等。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吳家合子記」銘文盒,這充分反映了盒子在宋代普遍使用,為了推銷產品,盒子底部多印上姓氏銘記作為產品的推銷商標,從一個側面,也可看出當時商品競爭的激烈程度。

3、罐,是青白瓷中常見器形,屬盛貯器。以廣口,深腹,平底或圈足為特徵,有的配蓋,有的無蓋,但肩上置系,一般紋飾簡單。宋元青白瓷罐多為小件皿,其用途不一,有的系文房水盂,有的系婦女用粉缸,有的用於貯存茶葉。

而形制稍大者,也可用於貯存珍貴的食物,它們總的特點是小巧精美,大部分屬實用器皿,而堆塑四靈紋蓋罐,卻是一件製作考究以釉裡紅裝飾為特徵的隨葬冥器,彌足珍貴,為研究元代瓷器,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4、瓶,為吸水和貯存液體器皿,也是一種陳設用瓷,亦可作貯存器具,一般體形修長,小口,深腹,平底或尖底,或矮圈足,從陶到瓷各地窯場均有燒造。宋元青白瓷瓶,造型多樣,紋飾豐富。有梅瓶、玉壺春瓶、扁瓶、葫蘆瓶、膽瓶、瓜稜瓶、淨瓶、六管瓶、弦紋瓶、花口瓶、雙耳掛環瓶、堆塑龍虎紋瓶等。

在諸多瓶中,數堆塑龍虎紋長頸瓶獨具江西地方特色,體型一般較大,最大通高達一米以上,整個體形顯得修長,敞口(或平口),長頸,圓鼓腹下收,矮圈足外撇,肩上貼塑立俑12個,還配有龍虎日月、伏聽俑、文武士俑以及鹿、鳳凰等,置尖頂立鳥蓋,屬冥器,一般都成對出土。它**於漢代《原陵祕葬經》,按照宋代的葬制將大夫至庶人墓隨葬單個「冥器神煞」縮小,集中於瓶上,這樣,既符合葬制的要求,又簡化隨葬品數量,這種堆塑龍虎紋青白瓷瓶,開始出現於北宋,其時代特徵明顯。一般為盂口,長頸,豐肩,圓鼓腹下收,圈足外撇,頸長和腹長相等,頸部堆塑簡單稀疏。

據現有資料,最早的一對堆塑龍虎紋瓶系北宋嘉佑二年(1057)墓出土的,其頸部僅塑罩爪龍虎紋各一隻,等距離置三個泥條把手,口部配立帽形飛鳥紐蓋,而政和八年(1118)堆塑龍虎紋瓶不設把手,在其頸部增加了雞犬和日月圖案。

南宋是青白瓷堆塑龍虎紋長頸瓶最盛行時期,它的造型與特徵與北宋有明顯的區別:(1)頸長大於腹長(有的相當於腹長的一倍);(2)頸部堆塑緊密,除龍虎紋外,還增加了一週立俑,一般為12個,有的還有伏聽俑、文武士俑以及鹿、馬、雞、犬、鳳凰、龜、蛇等;(3)在嘉定年間以前頸部一般是以塑荷葉邊形附加堆紋承託立俑,此後則多用凸弦紋承託,此種裝飾手法,一直延續到元代;(4)南宋前期頸部裝飾以弦紋為地,中晚期不見;(5)腹部大多無紋飾,也有少數腹部飾八卦紋;(6)南宋晚期頸部裝飾的堆塑體積變小,紋樣模糊,佈局稀疏。景定四年(1263)以後,堆塑出現龍虎頭部和日月懸空以朵雲承託的裝飾。

元代堆塑龍虎紋長頸瓶的特徵:(1)初期基本保持了南宋晚期裝飾風格,大德(1307)以後就有明顯的變化,頭部堆塑裝飾體積變小,佈局稀疏,雞、犬、鹿、馬等堆塑紋普遍不見。蓋頂變矮,立鳥肥胖。

(2)中期後(1314-1320)肩部裝飾立俑數量逐漸減少,延佑二年(1315)出現有的立俑為11個,天曆三年(1330)有的立俑為9個,10個,至正二年(1324)出現有的立俑為8個或9個,甚至少到只有6個立俑的堆塑瓶,根據紀年墓出土地域分析認定,此種堆塑長頸瓶以贛中平原為中心向四周擴散,江西約有1/2以上縣市的宋元墓均有青白瓷堆塑龍虎紋長頸瓶出土。鄰省湖北的黃梅、黃石、浙江的江山,福建的邵武,湖南醴陵等地也有出土。而江西這些地區當時文化經濟繁盛,用如此眾多的堆塑瓶來隨葬,是人們信仰宗教的反映。

道教正乙派活動的中心貴溪龍虎山就在這個區域內,那裡有道教上清宮天師府等大批建築,至今還供國內外遊人參觀。因此筆者認為堆塑龍虎紋長頸瓶,系江西境內道教信徒特殊隨葬品。

5、壺,以小口長頸,圓腹或扁腹,平底,實足或圈足為特徵。其功能為酒具、茶具、衛生用具,也有用於娛樂的。宋代青白瓷器,品類多樣,造型豐富,加之飲酒,鬥茶之風盛行,酒器、茶具的廣泛使用,壺的製作日益精美。

始見於五代的注碗(亦稱溫酒壺)到北宋已廣為流行。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四《會仙樓》條載:「凡酒店中不問何人,止兩人對坐飲酒,亦須用注碗一副。

」這一記載和北宋出土青白瓷注碗相吻合。

根據出土紀年資料,青白瓷注碗最晚在北宋中期就已廣為流行,江西南豐窯在北宋嘉佑二年(1057)就已生產出精美的注碗,奇怪的是這種精美的注碗降至南宋,江西地區幾乎不見出土,究其原因我們認為作為溫酒器的一種,可能與玉壺春瓶的出現有關,宋代青白瓷壺類中最為流行的是青白瓷執壺這一品種,北宋早期以喇叭口,長流為特點。

進入南宋,壺類變化較大,壺類普遍加蓋加紐,流長,把長,紋飾繁雜,元代青白瓷壺較宋代簡化,一是以玉壺春瓶為壺身,對稱處塑流和柄,或加紐和蓋。另一類就是葫蘆執壺,它和宋代的相比較有差異:一般多無蓋,無紐,長弧形圓把,圓管狀彎流和壺身圓鼓,此外在少數民族地區還流行多穆壺。

6、爐,亦稱薰爐、香薰或香爐,系古代焚燒香料的衛生用具,大口,深腹,平底,圈足或三足為特徵,部分配有精巧鏤空蓋。其造型多樣,形式美觀,裝飾豐富,亦可作陳設用器。宋元兩代,青白瓷香薰較為常見,為人們日常用具。

綜觀宋元各種薰爐的造型,給人的印象是當時工匠們對爐的製作設計精巧,飄香四溢,給人以美的享受。薰爐是人們使用香料必備的衛生器具。爐的發展形制從大到小,由繁到簡,同時也說明宋代是薰爐的生產、使用全盛時期,元代是它的沒落時期,明清以後,終因人們生活情趣的變化,而不及宋元青白瓷薰爐繁盛。

7、盤、碟、盞,是常見食用器皿,其造型特徵:敞口淺腹,平底,臥足或矮圈足。盤,大而腹深;碟,小而腹淺,是瓷器實用器皿中的大宗產品。

唐宋以來,瓷盤的使用普遍,造型多樣,有花口、脣口、菱口、菊瓣口以及折腰,折沿等各種盤。宋元青白瓷盤、碾,一般是承襲前代的造型,器型變化不顯著。

碟的出現,首見於浙江德清縣出土的春秋時期原始青瓷碟。它往往伴隨碗、盞一道出土,有時碟、盤、盞是很難嚴格區別的。2023年九江縣北宋早期雍熙三年(986)阿周墓出土青白瓷五瓣葵口盞是目前發現的青白瓷最早的實物例證。

彌足珍貴。

8、缽,盛貯器。以斂口,敞口,深腹或淺腹,平底,圓底,圈足或三足,口大底小為特徵。缽這種器形的發展規律:

唐代的缽為斂口,平底;北宋早期缽為平口折肩,平底;北宋中期的缽敞口、折肩。北宋晚期的缽為敞口,溜肩等,而後缽的演變為平口,敞口的較多,折肩缽極少,至元代這種青白瓷缽造型幾乎絕跡。

9、瓷雕塑。宋代,各種瓷雕栩栩如生,青白瓷雕塑更不例外,著名的北宋青白瓷雕塑龍虎枕、青白瓷蟠龍枕、青白瓷孩兒枕、青白瓷雙人牽馬俑、青白瓷十二生肖俑等,都是代表那個時期瓷雕的佳作。它們各具特色,技藝精湛。

元代青白瓷雕塑,仍不乏精品,如元大都出土的青白瓷綴珠觀音像、青白瓷筆山和各地出土青白瓷透雕人物枕,更是元代青白瓷中上乘之作。

10、杯和盞託,均系飲用器皿,杯直口,筒形腹或淺腹,也有敞口附把的把杯,是一種茶酒兩用器具。宋代,青白瓷杯流行,分有把杯和無把杯兩種。杯和盞因具有用途廣泛的特點,有時在稱呼上很難區分,一般認為杯腹深,盞腹淺。

盞託,亦稱茶托,是一種託和盞配套使用的茶具。託,圓形似盤,中收凸起,上置圓圈以承茶盞,常以敞口,圈足或鏤空足為特徵。山西大同馮道真墓壁畫中人物手持盞託,桌置碗、盞、茶罐、盞託等,因此認定,盞託為茶具,由於飲茶、鬥茶之風盛行,茶具也隨之大增,各類窯場均有盞託燒製。

北宋中期嘉佑二年(1057)青白瓷盞託為江西南豐窯燒製,北宋晚政和八年(1118)青白瓷盞託,託、盞連在一起,屬明器,進一步說明當時盞託廣為使用。

元代,託盞承襲宋代之遺風,同於各種顏色釉瓷和釉下彩瓷成功的燒製,青白瓷託盞數量減少,為新釉色瓷品種所取代。

11、水注和水盂,水注又名硯滴,水盞又名水丞,均為文房用具,其造型豐富,形式多樣,有圓形、方形、瓜形、果形、還有象生瓷牧童、臥牛、蟾蜍等動物形象的水注、水盞。它們精緻、小巧玲瓏,既實用又美觀。宋代青白瓷盂頗為盛行,有不少精品存世。

雖數量有限,仍能反映宋代青白瓷造型的多樣化。元代水注、水盂製作工藝承襲宋制,但數量漸少。

12、渣鬥為大敞口,深腹,平底,形似尊,是宴席間桌上盛裝魚刺、肉骨用具。其與唾壺有別,亦屬衛生用器,盛於唐宋,元代繼之,各類窯場均有燒造,元人筆記有"宋季大族設席,几案間必用筋瓶渣鬥"的記載。

13、燈,為古代日常生活中照明或其他用途器具。考古資料表明,燈有燃蠟和燃油兩類。然蠟用燈,多由金屬製成,分燈盤、燈罩、燈座三部分。

如河北省滿城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寶氏墓出土的銅質長信宮燈。而燃油燈具,由燈盤、支柱和燈座三部分構成,其質地除銅、鐵金屬外,還有玉的,最為常見的是瓷質燈。此外還有一種僅有燈盤的盤式燈,也盛行唐宋。

青白瓷燈,是瓷燈中常見品,在宋代已普遍製作。

14、倉,是古代隨葬冥器,為墓主人貯存糧食之用。多以圓筒形三足或圈足,上置笠帽形蓋,也有方形,或長方形四足,此外還有平底樓閣式,青瓷倉始見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宋代盛行各類瓷倉,各地窯場均有燒製,青白瓷倉為宋元出土器物中常見造型。

15、湯甌、湯鼓、水澆。湯甌屬小盆、碗之類製品,作茶具和湯碗之用。唐代越窯制甌曾風靡一時,有「於甌內加水,節樂」的記載。湯甌、湯鼓名稱被後來罐、碗稱呼所取代。

求明清兩代所有皇后的諡號,明清兩代所有皇后的諡號都有哪些?

明朝皇后諡號全表 孝慈貞化哲順仁徽成天育聖至德高皇后馬氏 孝康皇后常氏 皇太后呂氏 孝愍溫貞哲睿肅烈襄天弼聖讓皇后馬氏 仁孝慈懿誠明莊獻配天齊聖文皇后徐氏 誠孝恭肅明德弘仁順天啟聖昭皇后張氏 恭讓誠順康穆靜慈章皇后胡氏 孝恭懿憲慈仁莊烈齊天配聖章皇后孫氏 孝翼溫惠淑慎慈仁匡錫天聖皇太后吳氏 孝莊獻穆...

兩代教授人格不同寫兩種意思

第一代教授教書育人 為人楷模 為人師表 第二代教授培養學生獨立思考 挖掘真相 透過現象看本質 可以這樣寫 兩代教授,人格不同!兩代教授人,格不同!兩代的教授人格不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一些現實問題的看法會有所不同,世界觀,人生觀,審美觀也會有不同 兩代教授人格不同是因為有這不同的價值觀,所以人格...

明 清兩代有哪些真的很好的詩詞?

納蘭容若的詩詞因為真摯的感情,非常動人。特別是懷念亡妻的作品,讀來悵然。說到明清詩詞,竟然不提楊慎的 臨江仙 這個即使和宋詞比,我認為也僅在東坡居士的兩首逆天神作之下!明清時期的優秀古詩詞 1 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 明代 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