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語言運用的看法

2021-03-07 10:50:04 字數 3331 閱讀 3325

1樓:my私人法律顧問

可以以分析說明定金、訂金、保證金的區別的方式來解釋下法律語言運用。

2樓:遊唱

語言的語境化和去語境化

似乎人們普遍都能接受這樣一個觀點,即人類先有意識和思維,而後有語言。一個有趣的問題是:人類是先有藝術,還是先有語言?

筆者曾在從溫哥華飛往北京的航班上看了一個紀錄片,片名是《人類何時學會思考》,內容是關於西方學者在非洲進行的人類學研究,研究人類如何以及何時開發自身的思考能力。根據西方人類學家在非洲進行的研究,人類最初是通過在巖壁上的繪畫獲得思考的靈感,通過這些繪畫,人類才開始描述外部的物質世界和自己的精神世界。慢慢地,人們反映其外部世界和內部世界的繪畫逐漸地被符號化,一把木椅、一把竹椅或其他材料做的、形狀各異的椅子在符號「椅子」誕生之時完成了從個體到一般的歸納,通過不同的文化或語言系統對椅子下的可能不完全相同、但卻基本相同的定義,從而使「椅子」這個語言符號完全概念化,基於這種概念,人們的思維向抽象發展,於是產生了判斷和推理。

對於概念化了的「椅子」這個東西而言,「椅子」或英文的「chair」只是一個符號而已。顯而易見,語言符號只是人類認識的一個載體。從這種符號產生的過程看,人類對椅子的「簡單認識」(洛克語)是從單個個體開始的,這種對個體的認識處於某種語境,即「椅子」這個語言符號對於某個個體而言是語境化的。

然後,隨著「椅子」這個語言符號不斷被概括(即將個體歸納為一般的意思),它就變得越來越抽象,也變得越來越「去語境化」。上述描述簡單勾畫出了「事物」、「語言」和「語境」之間的關係。

語境化很強的語言其意思非常明確,這是因為語境化強的語言有明確的參照物。而語境化不強的或「去語境化的」語言往往含義高度抽象,可以這樣解釋,也可以那樣解釋,往往模稜兩可,意思不清楚,其原因就是失去了參照物。例如,筆者在一個律師事務所裡要招聘一個律師助理。

找個什麼樣的律師助理呢?如果筆者說「找個像jason那樣的吧!」(注:

jason是一個在我們所剛剛實習完的一個優秀律師助理),那麼關於「律師助理」的表述是非常確切的,因為它有很明確的參照物。

如果沒有語境內的參照物可以援引,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使「去語境化」的語言變得更加確切或意思更加確定呢?筆者認為,唯一的方法是設定各種標準和修飾性的或限定性的條件。值得注意的是,當各種標準或條件增加時,外延縮小,意思更加明確;反之,當各種標準或條件減少時,外延擴大,意思也變得模糊不定。

例如,筆者可以將聘請律師助理的標準設定為具有一定學歷和/或工作經歷等要求,比如他是不是具有法學院的llm學位?是中國法學院畢業的,還是外國法學院畢業的?所有這些都構成了標準。

一般來說,基於各個行業的經驗,人類在各個行業的語言中形成了相關的各自不同行業的語言標準。

約翰·吉本斯

[2]指出,從更大的範圍看,所有主要的人類制度,例如醫學、商業、教育或法律等領域都不僅產生了一套專家詞彙,而且發展出了一種特殊的認識世界和解釋世界的方式以及一種表達這一理解的專業語言。的確,律師們在同沒有受過法律浸潤的人們打交道的時候所遇到的諸多困難不僅僅只是一個俚語的問題,而且是一個幫助這些人去理解法律制度是怎樣看待社會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問題。例如,在法律制度中,「正義」不具有與它作為日常的常識性概念時相同的意義。

另外,存在各種各樣為法律制度所獨有的過程和制度,因此,談及它們需要一種專家語言。如果不存在專家術語,那麼當每次談到專門的過程或觀念時候,都需要作出一番冗長的、笨拙的解釋,因此專門術語有時被看作是一種「速記」形式。……

因此為了實現精確,在概念世界中(用戈德曼的話,去實現概念功能)確實存在對專家語言的需要。

「去語境化」的語言往往出現在書面語,如制定法、合同及其他法律檔案中使用的語言。與「去語境化」的書面形式的語言相比,在人們面對面的口語化的語言中,語言的語境化更強,同時意思表達也是很明確的,誤讀的概率一般來說比較低。吉本斯認為,在面對面的口頭話語中,說話者對她或他所說的話所持有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語調、音質、手勢和面部表情傳達出來的。

語調和資訊流在很大程度上是藉助重音、停頓和語速來表達。

去語境化的書面文字很少能夠表現這些非口頭的特徵,因此在書面語中,我們傾向於通過選用不同的語法和詞彙去表現它們。關於書面語的另外一個引人注目的特點是,書面語在語氣上往往顯得個體情緒化的東西較少(因為它不是「面對面的」)。注意在上面的文字中「真的」一詞不見了,在感情上呈現出一種中立的、非個人的語調,特別是在抽象的文字中。

[3]去語境化的書面文字缺少幫助人們理解的輔助性因素(如各種語境性因素),因此,該些書面文字的意思也會變得意思不確定。

3樓:愛已遍地成殤

似乎人們普遍都能接受這樣一個觀點,即人類先有意識和思維,而後有語言。一個有趣的問題是:人類是先有藝術,還是先有語言?

筆者曾在從溫哥華飛往北京的航班上看了一個紀錄片,片名是《人類何時學會思考》,內容是關於西方學者在非洲進行的人類學研究,研究人類如何以及何時開發自身的思考能力。根據西方人類學家在非洲進行的研究,人類最初是通過在巖壁上的繪畫獲得思考的靈感,通過這些繪畫,人類才開始描述外部的物質世界和自己的精神世界。慢慢地,人們反映其外部世界和內部世界的繪畫逐漸地被符號化,一把木椅、一把竹椅或其他材料做的、形狀各異的椅子在符號「椅子」誕生之時完成了從個體到一般的歸納,通過不同的文化或語言系統對椅子下的可能不完全相同、但卻基本相同的定義,從而使「椅子」這個語言符號完全概念化,基於這種概念,人們的思維向抽象發展,於是產生了判斷和推理。

對於概念化了的「椅子」這個東西而言,「椅子」或英文的「chair」只是一個符號而已。顯而易見,語言符號只是人類認識的一個載體。從這種符號產生的過程看,人類對椅子的「簡單認識」(洛克語)是從單個個體開始的,這種對個體的認識處於某種語境,即「椅子」這個語言符號對於某個個體而言是語境化的。

然後,隨著「椅子」這個語言符號不斷被概括(即將個體歸納為一般的意思),它就變得越來越抽象,也變得越來越「去語境化」。上述描述簡單勾畫出了「事物」、「語言」和「語境」之間的關係。

語境化很強的語言其意思非常明確,這是因為語境化強的語言有明確的參照物。而語境化不強的或「去語境化的」語言往往含義高度抽象,可以這樣解釋,也可以那樣解釋,往往模稜兩可,意思不清楚,其原因就是失去了參照物。例如,筆者在一個律師事務所裡要招聘一個律師助理。

找個什麼樣的律師助理呢?如果筆者說「找個像jason那樣的吧!」(注:

jason是一個在我們所剛剛實習完的一個優秀律師助理),那麼關於「律師助理」的表述是非常確切的,因為它有很明確的參照物。

如果沒有語境內的參照物可以援引,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使「去語境化」的語言變得更加確切或意思更加確定呢?筆者認為,唯一的方法是設定各種標準和修飾性的或限定性的條件。值得注意的是,當各種標準或條件增加時,外延縮小,意思更加明確;反之,當各種標準或條件減少時,外延擴大,意思也變得模糊不定。

例如,筆者可以將聘請律師助理的標準設定為具有一定學歷和/或工作經歷等要求,比如他是不是具有法學院的llm學位?是中國法學院畢業的,還是外國法學院畢業的?所有這些都構成了標準。

一般來說,基於各個行業的經驗,人類在各個行業的語言中形成了相關的各自不同行業的語言標準。

運用外貌語言動作描寫我的朋友,運用外貌語言動作描寫我的朋友150字

小狗長著一身潔白的毛,小狗一跑起來,就像一團雪球在滾動。一雙圓溜溜又機靈的眼睛藏在長長的絨毛裡,一對耳朵警惕地聽著四周一切可疑的聲音。小狗還長著一雙鋒利的爪子,尾巴翹得老高,顯得非常傲慢。小狗非常凶猛,只要稍微聽到什麼或看到什麼,就會發出 警報 做好戰鬥準備。作文我的爸爸用外貌語言動作描寫150字 ...

運用c語言程式設計求,運用c語言程式設計求121314的和

include int main include int main c語言程式設計算1 1 2 1 3 1 4 1 5的和要求用迴圈結構 include int main include int main printf 1 1 2 1 3 1 4 1 5的和為 f i return 0 c語言程式設...

如何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如何培養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多用英語跟別人交流,寫日記。如何培養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小孩子是很容易模仿的,首先你自己在平時說話的時候就注意語句通順,潛移默化之下孩子說話也會開始慢慢規範。另外可以帶著孩子多進行一些閱讀,豐富的閱讀知識也能讓孩子規範的運用語言文字。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 內容來自使用者 中國學術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