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一下明朝的軍戶制度介紹一下明朝的歷史

2021-03-07 02:11:17 字數 5349 閱讀 8088

1樓:東京飲品

洪武二十一年(1388),在元代舊籍冊的基礎上,由兵部改置軍籍勘合,詳細開列軍戶從軍來歷、調補衛所年月、在營丁口之數,從而建立起新的、較為完備的軍戶制度。

軍戶的軍差包括:戶出一丁赴衛當兵,是為旗軍。旗軍或操守,或屯種; 戶出一餘丁隨正軍到營,佐助正軍,供給軍裝;軍戶戶下須以一丁供給在營正軍; 戶下若無丁壯,須僉幼兒為「幼丁」,以備成丁後勾補當差。

2樓:匿名使用者

明朝軍戶制度

朱元璋稱帝后,利用軍隊實行衛所屯田。對軍士進行剝削。據《明史·食貨志》載,明**規定,邊地的軍隊「三分守城,七分屯種;內地二分守城,八分屯種」。

屯軍要向**交納賦稅,稱為「屯田籽粒」。洪武年間規定軍屯「畝稅一斗」。軍屯的稅糧是明**的主要收入之一。

洪武初年,**設大都督府,做為全國的最高軍事機關,統領全國各都指揮使司。洪武十三年(公元2023年)分大都督府為中、左、右、前、後五軍都督府。都指揮使司,設都指揮使等官。

每個都司所轄衛所無定例,大體上以五千六百人為一衛,設指揮使等官。每衛管轄五個千戶所,以一千一百二十人為一千戶所,設千戶等官。每千戶所管轄十個百戶所,以一百一十二人為一個百戶所,設百戶等官。

每百戶所又管轄兩個總旗,設總旗官。每總旗及設五小旗。

明朝衛所軍士的**,基本上有四個途徑。據《明史·兵志》載:衛所取兵有從徵、有歸附、有謫發。

從徵軍,即原來的農民起義軍及反元群雄各部的戰士。歸附軍,即投降的元軍部隊。謫發軍,即因犯罪而被罰充軍役的官吏和軍民。

謫發軍亦稱為恩軍或長生軍。除上述三種外,第四類是垛集軍,即由全國各地徵平民所充之軍,這是衛所軍士的主要**。平民一被徵為軍士,便世世代代為軍籍,不得交易,不得參加科舉考試。

明朝的民籍和軍籍有嚴格的區分,軍籍又稱為軍戶。

全**戶,均由五軍都督府直接管轄,而不受地方行政長官的約束。所有軍戶皆為世襲。每個軍戶的在衛軍士,其主要任務是在固定的衛所充當額軍,被稱為正丁。

正丁子弟為次丁或餘丁,正丁死亡,要由該軍屍的次丁、餘丁依次遞補。若本戶絕嗣,則要由同族人遞補。

軍戶「承擔的差役負擔沉重,社會地位也相對低下,故明人一般以脫離軍籍為幸。」比如當時嶺南漢人稱民戶,古越族人稱軍戶。

英宗正統之後,衛所制度逐漸衰敗,各級朝廷命官佔奪屯田,任意役使衛所軍士,很多軍士甚至被迫為權貴種地,淪為佃戶。軍士們病無醫藥,死無棺斂,致使軍士逃亡量越來越大,而軍官則引以為利,以**缺額月糧。這種現象到明嘉靖以後已十分嚴重。

如《荊州外集》所載,唐順之在復勘薊鎮邊務之後,給皇帝的奏疏中記道:「從黃花鎮起至居庸關,盡鎮邊城而止,凡為區者三,查得原額兵共二萬三千二十五名,逃亡一萬零一百九十五名。」居庸關一線,是被視為決定朝廷命運的軍事重鎮,此處尚且如此,其餘的地方軍隊渙散情況,就更嚴重了。

在這種情況下,全國衛所戰鬥力已弱不經戰,軍屯制度也徹底崩潰了。英宗正統末年,衛所軍戰鬥力日趨削弱,募兵制度開始出現。募兵同衛所軍不同,是朝廷為應付戰爭,在老百姓中召募成軍的。

募兵仍為民籍,入伍後一切糧餉、軍需全靠國家發放。國家反過來又把這筆巨大的軍費開支通過加派、加賦等科索聚斂的手段,轉嫁到農民身上。隨著募兵數量的不斷增多,農民所承擔的賦稅徭役就越來越重。

總結起來,明朝的軍戶制度和清朝八旗制度有幾個相似特徵:

1 明朝軍戶身份是世襲的,子子孫孫都要當兵,不允許從事商業、手工業,甚至連科舉考試也不允許參加,這一點和清朝的旗人一樣,清**規定旗人只能當兵,不許從事其他行業。

明朝**分給軍戶土地,明朝軍人的軍餉實際上是軍戶們自己種地產生的,朝廷甚至還要向他們徵稅。清朝的八旗軍入關後,就圈地分給八旗將士,土地收入成為了旗人主要生活**之一.

明朝軍戶的民族構成多樣,比如當時嶺南漢人稱民戶,古越族人被劃為軍戶。清朝旗人的民族構成主要是滿、蒙、漢三個民族。

明朝軍戶的社會地位很低,明人一般以脫離軍籍為幸。而清代旗人地位要比普通民人高.

2 明朝軍戶數量大,僅兵丁就可以超過二百萬以上,清代八旗軍則最多不過20萬人.

3 明朝軍戶需要自己種地,所以高階軍官常常兼併奴役低階兵丁的屯田,造成軍士逃亡量越來越大,衛所制度逐漸衰敗。清朝旗人則主要居住在北京城內從事保衛最高統治者的任務,分得的土地多在京畿周邊,通過食租獲得收入。故清朝後期,八旗軍仍然具有戰鬥力,而明朝軍戶在明中期之後,就基本被募兵取代了。

介紹一下明朝的歷史

3樓:孫揚

3. ^ 清朝諡為懷宗,後改諡莊烈愍帝。南明政權諡為思宗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後又改諡為毅宗,唐王諡為威宗。

4. ^ 潞王、魯王政權均稱「監國」,而未稱帝,故無年號。

4樓:匿名使用者

明朝(公元2023年~2023年,一說亡於2023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元朝、下啟清朝的朝代,是以漢族為主推翻蒙古族統治者而建立起來的漢族復興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2023年朱元璋滅元稱帝,國號大明,共經歷十二世,二十位皇帝,國祚294年。因為明朝的皇帝姓朱,所以又稱朱明。

明朝是中國繼周朝、漢朝和唐朝之後的盛世(**時代),史稱「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大明,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幣,天子御國門,君主死社稷。當為後世子孫所敬仰。

5樓:匿名使用者

明朝(2023年-2023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十七朝,國祚276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明朝初期定都於應天府(今南京),永樂十九年(2023年),明成祖朱棣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而應天府改稱為南京。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稱朱明。

2023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檢於煤山自縊,明朝滅亡。明朝是中國繼周朝、漢朝和唐朝之後的盛世(**時代),史稱「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大明,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幣,天子御國門,君主死社稷。

當為後世子孫所敬仰。

政治朱元璋像(19張)南宋滅亡五十餘年後,元朝統治者日益殘暴黑暗,終於爆發了元末農民起義。朱元璋參加了當時的濠州大帥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分支,經過多年的南征北戰,2023年,朱元璋自稱吳王獨霸一方,史稱西吳政權。2023年,朱元璋稱帝,以應天府(南京)為京師,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即為明太祖。

不久他又命徐達、常遇春等北伐,攻佔大都(北京),蒙元統治者首領北逃,結束了在中原98年的統治,中國再次迴歸到漢族建立的王朝——明朝統治中。

明朝初年國力強盛,經洪武、建文、永樂三朝勵精圖治,至明宣宗的近百年間,明朝北進蒙古高原,南征安南,伐錫蘭,羈縻馬來諸島族。明初天下大治,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一個接一個,一派盛世景象。

至明英宗幼年即位時,朝中有「三楊」楊溥、楊士奇、楊榮主持政局,「海內清平,萬邦來朝」。2023年後,宦官王振開始擅權,2023年發生震驚天下的土木堡之變。明英宗的弟弟景泰帝果斷任用於謙擊敗瓦剌,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

後又經歷景泰、天順兩朝的經營恢復,國力有所回升,到明朝中葉孝宗時期再次大治,此時政治清明,民生安康,對外復立哈密等衛,歷史上稱為「弘治中興」。

明朝疆域(宣德時期)正德朝出現中衰,至嘉靖初期時重新推行新政,政治及國力一度有所恢復,但因嘉靖末年,君臣矛盾突出,社會各種矛盾萌發,倭寇**,韃靼常犯邊境,國力再次出現中衰。至隆慶年間徐階,高拱等人推行新政,罷海禁,冊封韃靼俺答汗等人,史稱隆慶新政。到萬曆朝,在內閣首輔張居正的輔政之下實行改革,再度中興。

此時海內清平,又先後平定甘肅,貴州叛亂,並援救朝鮮擊敗侵朝日軍,史稱萬曆中興。萬曆年間,經濟繁榮,中國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萬曆朝中期始,皇帝怠政,**更加腐化,地主階級瘋狂搜刮民脂民膏,導致江南民變的發生。萬曆末年,關外建州女真努爾哈赤起兵,明朝開始走向衰亡。天啟年間,魏忠賢宦官集團的**加快了這一程序的發展。

至崇禎年間,當時連年災荒,明廷因財政破產,無力鎮撫,人民紛紛揭竿而起,後金的軍隊也突破長城防線,五入關內。崇禎十六年(2023年),京城鬧「黑死病」,大批官民染病死去,次年春李自成率農民軍攻克北京,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在煤山(今景山)自縊殉國,時年崇禎十七年(2023年),明朝在全國統治性的政權結束。同年吳三桂引領清軍入關。

在南方,一些明朝大臣擁立明朝宗室建立幾個政權,史稱南明。2023年,吳三桂將南明永曆帝絞殺於雲南昆明。臺灣鄭氏政權繼續沿用永曆年號,2023年清朝派漢人降將施琅進攻臺灣,鄭克塽投降,監國寧靖王朱術桂自殺殉國,明朝殘餘勢力覆滅。

疆域明朝疆域最大時東、南至海,北抵西拉木倫河、陰山,西包**、雲南,東北達外興安嶺,西北及哈密。包括內地兩京十三省、南海諸島,並曾在東南亞舊港等地設有羈縻管理機構,影響力波及整個亞洲和非洲東岸,2023年鄭成功

明朝皇帝御圖集(13張)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島,在臺灣島設立行政機構一府兩縣(東寧府,下轄天興、萬年兩縣)正式管理臺灣全島,臺灣收歸為南明版圖

6樓:

南宋滅亡五十餘年後,元朝統治者日益殘暴黑暗,終於爆發了元末農民起義。朱元璋參加了當時的濠州大帥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分支,經過多年的南征北戰,2023年,朱元璋自稱吳王獨霸一方,史稱西吳政權。2023年,朱元璋稱帝,以應天府(南京)為京師,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即為明太祖。

不久他又命徐達、常遇春等北伐,攻佔大都(北京),蒙元統治者首領北逃,結束了在中原98年的統治,中國再次迴歸到漢族建立的王朝——明朝統治中。   明朝初年國力強盛,經洪武、建文、永樂三朝勵精圖治,至明宣宗的近百年間,明朝北進蒙古高原,南征安南,伐錫蘭,羈縻馬來諸島族。明初天下大治,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一個接一個,一派盛世景象。

  至明英宗幼年即位時,朝中有「三楊」楊溥、楊士奇、楊榮主持政局,「海內清平,萬邦來朝」。2023年後,宦官王振開始擅權,2023年發生震驚天下的土木堡之變。明英宗的弟弟景泰帝果斷任用於謙擊敗瓦剌,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

後又經歷景泰、天順兩朝的經營恢復,國力有所回升,到明朝中葉孝宗時期再次大治,此時政治清明,民生安康,對外復立哈密等衛,歷史上稱為「弘治中興」。    明朝疆域(宣德時期)

正德朝出現中衰,至嘉靖初期時重新推行新政,政治及國力一度有所恢復,但因嘉靖末年,君臣矛盾突出,社會各種矛盾萌發,倭寇**,韃靼常犯邊境,國力再次出現中衰。至隆慶年間徐階,高拱等人推行新政,罷海禁,冊封韃靼俺答汗等人,史稱隆慶新政。到萬曆朝,在內閣首輔張居正的輔政之下實行改革,再度中興。

此時海內清平,又先後平定甘肅,貴州叛亂,並援救朝鮮擊敗侵朝日軍,史稱萬曆中興。萬曆年間,經濟繁榮,中國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萬曆朝中期始,皇帝怠政,**更加腐化,地主階級瘋狂搜刮民脂民膏,導致江南民變的發生。

萬曆末年,關外建州女真努爾哈赤起兵,明朝開始走向衰亡。天啟年間,魏忠賢宦官集團的**加快了這一程序的發展。至崇禎年間,當時連年災荒,明廷因財政破產,無力鎮撫,人民紛紛揭竿而起,後金的軍隊也突破長城防線,五入關內。

崇禎十六年(2023年),京城鬧「黑死病」,大批官民染病死去,次年春李自成率農民軍攻克北京,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在煤山(今景山)自縊殉國,時年崇禎十七年(2023年),明朝在全國統治性的政權結束。同年吳三桂引領清軍入關。   在南方,一些明朝大臣擁立明朝宗室建立幾個政權,史稱南明。

2023年,吳三桂將南明永曆帝絞殺於雲南昆明。臺灣鄭氏政權繼續沿用永曆年號,2023年清朝派漢人降將施琅進攻臺灣,鄭克塽投降,監國寧靖王朱術桂自殺殉國,明朝殘餘勢力覆滅。

介紹一下明朝的社會政治制度,明朝的政治制度是什麼

明初 在 廢丞相,設內閣,權分六部 地方實行三司分權。改大都督府為五軍都督府,統兵權和調兵權分離。制定 大明律 設廠衛特務機構。實行八股取士,加強思想控制。意義 君主 制度空前加強 詳情參見 明朝那些事兒 明朝的政治制度是什麼 關於明朝體制,的最高權力在皇帝,內閣的作用只是顧問,六部的權力也比較弱....

介紹一下明朝的彭時

彭時 1416年 1475年 字純道,又字巨集道,號可齋。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吉安府安福縣 今江西省安福縣 人。明朝狀元,政治人物。生於永樂十四年 1416年 明英宗正統十三年 1448年 戊辰科一甲一名進士及第 狀元 景泰年間,授翰林院修撰,入閣為閣老之一,但因守制回籍 因此英宗復辟,免除受難 天順元...

介紹一下茶,介紹一下各種茶的功效

熱體質的人,應喝涼性茶,虛寒體質者,應喝溫性茶。綠茶和清茶中的鐵觀音由於發酵程度較低,屬於涼性的茶 清茶中的烏龍茶 大紅袍屬於中性茶,而紅茶 普洱茶屬於溫性茶。有抽菸喝酒習慣,容易上火 熱氣及體形較胖的人 即燥熱體質者 喝涼性茶 腸胃虛寒,平時吃點苦瓜 西瓜就感覺腹脹不舒服的人或體質較虛弱者 即虛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