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覺得大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2021-03-07 00:41:18 字數 4753 閱讀 4458

1樓:皮皮不是屁

從明廷內部看,明廷從中期以來腐敗嚴重,官僚制度的發展不斷激化本已存在的社會矛盾。

從外部軍事來看,與蒙古特別是滿人在北方的周旋大量消耗了明廷的軍事力量,致使明廷處於兩線作戰的困難境地

從大歷史觀的角度來說,由於明朝時期政治上保守主義的壓抑,使得社會缺乏了創新能力,無法形成擴大環境人口容量的有效機制。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人地關係日益緊張,雖然外國引進的新糧食作物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種人地矛盾,但無法從內部和根本上解決這種矛盾,因此隨著東亞地區頻發的水旱災害的發生,原有的小農經濟在自然災害面前瀕臨破產,加之官僚腐化使得這種危機雪上加霜,人口為了獲得生存的條件,因此以暴力的形式進行抗爭。而我認為這一點也真是中國歷史總是出現迴圈式的朝代更替的根本原因

2樓:匿名使用者

財政破產。朱元璋窮苦人出身,所以怕後世子孫吃苦,要求由朝廷供養所有他的子孫,據專家統計,明朝末期,朱氏子孫已達百萬之眾。所以,明末農民軍每到一處,第一件事就是找到朱氏王爺,劫大戶。

明朝滅亡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3樓:趙鑫鑫

1、明朝中期之後時常發生農民起事,崇禎時期本身朝政混亂與****昏庸。

與後金的戰爭帶來財政困難和清兵的經濟掠奪,以及因為小冰期氣候變冷,農業減產帶來全國性饑荒,這些都加重明朝百姓的負擔。

2、當時直隸連年災荒疫疾,民不聊生。遼西局勢亦日益惡化,清軍多次與明軍作戰,最後於2023年佔領錦州等地,明軍主力洪承疇等人投降,明朝勢力退縮至山海關。

3、2023年,陝西澄城饑民暴動,拉開明末民變的序幕,隨後王自用、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事,最後發展成雄踞陝西、河南的李自成與先後佔領湖廣、四川的張獻忠(最後成立大西政權)。

4、2023年李自成建國大順,三月,李自成率軍北伐攻陷大同、宣府、居庸關,最後攻克北京。明思宗在煤山自縊,明朝亡。

明朝滅亡的標誌是明崇禎十七年(2023年)三月,李自成率領農民軍攻入京師,明崇禎帝在紫禁城後的煤山(今景山)自縊而死,明朝滅亡。

崇禎的事蹟

第一,剷除閹黨,崇禎皇帝朱由檢繼位伊始,就是大力清除閹黨。

第二,重啟東林黨,東林黨起於萬曆年間,最初是一群充滿理想,心懷天下,以匡扶社稷為己任的士大夫建立了東林書院,向天下傳遞著自己的政治理想,痛斥時局的昏暗,朝廷的腐敗。

第三,拒絕議和,崇禎元年,清皇太極便積極聯絡遼東督師袁崇煥,聲稱願意「去帝稱汗」,積極尋求與明廷和議,但是因為崇禎以及朝臣均認為流匪不足為懼,朝廷可以集中力量對付清軍,所以議和一事在部分大臣的反對下,被擱置了。

第四,處死袁崇煥。

4樓:匿名使用者

財政危機

明中葉,明**財政危機逐漸嚴重。正德以後,由於土地高度集中,大地主隱匿賦稅,明**財政收入逐漸減少。與此同時,封建王朝支費卻與日俱增。

特別是蒙古俺答勢力進逼北京後,明**添兵設餉,軍費大增。2023年,各邊境餉銀達500多萬兩,修邊塞等工役所需又800餘萬兩,兩項合計約1300萬兩。而正賦及其他加派總共才1000萬兩。

這時,皇族支費也多得驚人。嘉靖末,皇族達28492位。當時,全國田賦輸京米400萬石,而宗藩歲祿達853萬石,「歲輸亦不足供祿米之半」。

加上皇室奢侈,冗官冗食,嘉靖一朝每年財政虧空多者近400萬兩,少者也有百餘萬兩。到2023年(隆慶元年),太倉銀僅存135萬兩,只足三個月的開支。明王朝出現了嚴重的財政危機。

流民現象的加重

大批失去土地的農民,為了躲避賦稅、徭役、地租的追呼敲撲,不得已離鄉背井,成為流民。明初在個別地區已經出現流民。到正統以後,流民幾乎遍佈全國,其中山西、河北、山東、陝西、河南、安徽、江蘇、湖南、湖北、浙江、福建等地最為嚴重。

估計,當時全國流民,總數大約有六百萬人,佔在籍人口的十分之一,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地處湖北、河南、四川、陝西交界的荊襄山區,是當時流民的重要去所,這裡山谷厄塞,川險林深,有大量沃土可供耕墾,封建統治也比較薄弱。從正統以來,流民湧入越來越多,至景泰、天順年間,大約聚集了幾十萬。

明中葉的農民起義

明代中期,隨著封建土地所有制高度發展,階級矛盾日趨激化,全國各地農民反抗地主階級的統治,從逃亡到抗賦抗役,從「盜礦」到武裝反抗「礦禁」、「封山」。從抗租到武裝「踞田奪地」,鬥爭形式多樣,規模越來越大。其中在正統時,爆發了葉宗留、鄧茂七起義,他們以礦工、農民為主,曾攻佔了閩、浙、贛三省部分地區。

天順、成化時,在荊襄山區又爆發了劉通、李原領導的大規模流民起義。起義雖然最終失敗了,但在廣大流民的堅持鬥爭下,明朝**不得不在荊襄山區設立鄖陽府,增置竹溪、鄖西等七縣,允許流民開墾荒地,成為合法編戶良民。

正德年間,在河北又出現了楊虎、劉六等領導的起義。起義軍攻佔了北直隸、山東、河南、山西許多州縣,「橫行中原」,並曾三次進逼北京。

此外,在四川、貴州以及廣西等地,還先後爆發了許多少數民族的起義。這些起義,對明朝統治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內因第一,崇禎時期最大的問題還不是黨爭,關鍵是財政危機一直沒有解決。

萬曆年間自張居正死後,問題不斷,危機日益加重。萬曆三大徵之後明王朝的財政其實就比較困難了。而這一危機經泰昌、天啟非但沒有好轉,反而加劇。

雖然江南地區資本主義萌芽了,相對繁榮,但是全國大部分地區是貧困的,是土地兼併嚴重的! 崇禎上臺之後並沒有採取有效的緩和兼併土地的政策,反而一味的「加遼響」,意圖短時間內徹底解決遼東邊境問題。結果增大了民間負擔,再加上西部的大災荒,流民成了流寇,流寇成了起義軍。

明王朝陷入了兩線作戰……結果,兩線戰亂不僅沒有徹底解決,反而越陷越深。最終2023年起義軍攻入北京,崇禎自縊而死。大明王朝滅亡!

內因第二,行政能力地下,扯皮嚴重! 崇禎上臺之後,雖然能一舉解決閹黨問題。贏得了民心,但他有自己的問題,由於是親王登基,十年只有十七歲,沒有經過整治歷練,不能很好的識人用人。

當時明朝黨爭嚴重,而崇禎上臺由於缺乏經驗也就只有在一定程度上要受擺佈了。舉幾個例子就能看出來,崇禎對於幾個關鍵人物的任用上,時而英明時而糊塗。比如孫承宗,當他被啟用守衛北京城,守衛遼東的時候,是很合適的。

以他的才能一定可以支撐住遼東,至少可以緩解清朝的進攻。等西北農民軍消滅之後,大明就可以騰出手來專注於遼東戰事!可是當孫守遼稍微受挫,身邊的言官開始**,有一部分人藉機排擠的時候,崇禎就動搖了。

孫承宗遞交辭呈,踏遍批准!這是一個失誤!!!用人不疑,不應以一時得失而隨意改變對一個關鍵人的任用使用。

第二, 盧象升的戰死!2023年,清朝傾舉國精銳進犯明朝京城附近。朝廷急調時任宣大總督的盧象升勤王。

當盧象升披著孝服見到崇禎之後,崇禎的態度就有點搞了。皇帝本來受楊嗣昌的影響想要和談,而主戰的盧象升說出「能戰方能言和」的態度下,又支援堅決出戰。並委託盧象升全權負責京師防務和清朝作戰。

既然你交給他軍權,就被懷疑,還要太監監軍。並且盧象升也只能指揮其中的兩萬人。沒有補給,沒有支援。

導致盧象升英勇戰死。這隻能說明崇禎朝廷只知道扯皮,政令不同一,沒有一個有效決策,有了好的決策又不能好的執行。

內因第三,起義軍實力比較強。西北李自成,西南張獻忠。屢招屢叛,屢敗屢戰,最終把一個準備中興的崇禎王朝毀掉了。

崇禎朝真的不缺能人,缺的是崇禎用人的能力,另外缺乏一個有能力的首輔。

外因:清朝軍事強大,行政有效。 皇太極執政後,任用了大量漢官,並且積極吸收了漢文化。使得行政行軍方面簡單有效的八旗制度和優秀的漢族文官制度有機結合。皇太極也有雄才大略,最

5樓:秋風de淚

內因第一,崇禎時期最大的問題還不是黨爭,關鍵是財政危機一直沒有解決。 萬曆年間自張居正死後,問題不斷,危機日益加重。萬曆三大徵之後明王朝的財政其實就比較困難了。

而這一危機經泰昌、天啟非但沒有好轉,反而加劇。雖然江南地區資本主義萌芽了,相對繁榮,但是全國大部分地區是貧困的,是土地兼併嚴重的! 崇禎上臺之後並沒有採取有效的緩和兼併土地的政策,反而一味的「加遼響」,意圖短時間內徹底解決遼東邊境問題。

結果增大了民間負擔,再加上西部的大災荒,流民成了流寇,流寇成了起義軍。明王朝陷入了兩線作戰……結果,兩線戰亂不僅沒有徹底解決,反而越陷越深。最終2023年起義軍攻入北京,崇禎自縊而死。

大明王朝滅亡!

內因第二,行政能力地下,扯皮嚴重! 崇禎上臺之後,雖然能一舉解決閹黨問題。贏得了民心,但他有自己的問題,由於是親王登基,十年只有十七歲,沒有經過整治歷練,不能很好的識人用人。

當時明朝黨爭嚴重,而崇禎上臺由於缺乏經驗也就只有在一定程度上要受擺佈了。舉幾個例子就能看出來,崇禎對於幾個關鍵人物的任用上,時而英明時而糊塗。比如孫承宗,當他被啟用守衛北京城,守衛遼東的時候,是很合適的。

以他的才能一定可以支撐住遼東,至少可以緩解清朝的進攻。等西北農民軍消滅之後,大明就可以騰出手來專注於遼東戰事!可是當孫守遼稍微受挫,身邊的言官開始**,有一部分人藉機排擠的時候,崇禎就動搖了。

孫承宗遞交辭呈,踏遍批准!這是一個失誤!!!用人不疑,不應以一時得失而隨意改變對一個關鍵人的任用使用。

第二, 盧象升的戰死!2023年,清朝傾舉國精銳進犯明朝京城附近。朝廷急調時任宣大總督的盧象升勤王。

當盧象升披著孝服見到崇禎之後,崇禎的態度就有點搞了。皇帝本來受楊嗣昌的影響想要和談,而主戰的盧象升說出「能戰方能言和」的態度下,又支援堅決出戰。並委託盧象升全權負責京師防務和清朝作戰。

既然你交給他軍權,就被懷疑,還要太監監軍。並且盧象升也只能指揮其中的兩萬人。沒有補給,沒有支援。

導致盧象升英勇戰死。這隻能說明崇禎朝廷只知道扯皮,政令不同一,沒有一個有效決策,有了好的決策又不能好的執行。

內因第三,起義軍實力比較強。西北李自成,西南張獻忠。屢招屢叛,屢敗屢戰,最終把一個準備中興的崇禎王朝毀掉了。

崇禎朝真的不缺能人,缺的是崇禎用人的能力,另外缺乏一個有能力的首輔。

外因:清朝軍事強大,行政有效。 皇太極執政後,任用了大量漢官,並且積極吸收了漢文化。

使得行政行軍方面簡單有效的八旗制度和優秀的漢族文官制度有機結合。皇太極也有雄才大略,最終使得明朝和清朝的力量對比天平向清朝方面越來越傾斜了。

出汗多主要的原因是什麼,出汗多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出汗多考慮是以下幾種原因引起的 第一種,天氣過於炎熱或者是房間中空調溫度過高時,會導致出汗多,第二種,劇烈運動後會導致出汗,這種情況屬於正常,第三種緊張興奮壓力大遺傳會導致手出汗的主要原因。出汗多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出汗是我們一個生活中的一個生理反應,正常情況下,比較緊張也會出汗,病理情況下,主要見於...

明朝滅亡的原因是什麼,如果沒有李自成,明朝會不會存活

沒有李自成,明朝可能形勢能好一些,其實李自成部的戰鬥力並不強,只是李自成這個人和他手下那幾個,比如劉宗敏等等都比較堅韌,李自成一度被打得只剩核心幾個人了,然後明朝軍隊忙著去對付滿清,李自成死灰復燃,然後明朝軍隊在遼東又打不過滿清,薩爾滸一戰,明朝根基動搖,袁崇煥,祖大壽都是能戰之將,然而崇禎不能善用...

希臘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希臘衰落的原因是什麼

外族的入侵直接導致希臘文明衰落。希波戰爭是東西方文明衝突而演化成的一次大規專模軍事衝突。戰爭屬雖然以希臘勝利而告結束,而波斯卻從此開始插手希臘內部事務,尤其是在處理科林斯問題上,玩弄希臘各城邦於股掌之上,也是由希波戰爭引起的城邦系列混戰,使古希臘的發展停滯不前。公元前338年,馬其頓人打敗希臘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