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述印象整飾在新聞採訪中的作用

2021-03-07 00:35:07 字數 3789 閱讀 6084

1樓:匿名使用者

民生新聞採訪中記者的印象整飾

在當今**多元化、**收受率疲軟化的形勢下,民生新聞成為新聞**生存和競爭的利器,各**躋身民生新聞報道的領域,這無疑加劇了同一地域的**之間的民生新聞資源爭奪戰。民生新聞採訪物件的受訪物件存在多樣性的選擇,如果**和記者在採訪中的表現形式上、宗旨上不是真正採用民生新聞的精神核心定位與採訪物件之間的關係,採訪物件不願或可以選擇其他的**和記者受訪。另一方面,民生新聞常常進行民生問題的**監督報道,從採訪線索的獲取、採訪物件的確定、外圍採訪、直面當事人和其所在單位的採訪諸環節,每一步都有可能陷入僵局。

應對和打破這種僵局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記者在民生新聞的採訪中竭力經營自己的形象,這就是民生新聞採訪中的記者的印象整飾。

印象整飾是一個心理學範疇的概念,「印象整飾是人在交往中有意控制他人對自己的印象的過程。」具體在新聞採訪中,是指記者運用恰當的語言、表情或身體動作以及儀表風度等使採訪物件對記者產生「自己人」的效應,從而縮短採訪物件與記者的心理距離,使記者順利實現採訪的目的。在此簡略地闡述民生新聞的採訪中記者印象整飾的常用策略。

接近吸引

採訪中記者有意識地運用同採訪物件在時空上、興趣上的接近點或相同點縮短採訪雙方的心理距離,以吸引採訪物件使其信賴記者,在此基礎上提供記者亟待獲得的新聞事實材料。心理學研究顯示,較小結構或比較封閉的空間、相同的年齡、地理環境比較容易引起人們對自己的經歷和所熟悉的生活習慣的聯想,與對方產生「自己人」的效應,在此情境中縮短交往雙方的心理上的距離,另外,興趣相同的交往雙方比較容易找到共同的語言,這些都可成為開啟採訪局面的有利的契機。民生新聞的內容,大多是關於突發事件、災難、**監督、敏感的民生問題的新聞事實,這些事實的新聞價值都比較大,但採訪難度是不言而喻的。

採訪物件或為災難中的受害者、其親屬朋友、災難的目擊者因為傷痛、傷心、恐懼等心理不願意接受記者的採訪,或因為記者欲採訪的新聞事實存在利害關係而存在顧忌和巨大的壓力,或因為是工作繁忙而沒有時間接受記者的採訪等諸原因,這些採訪物件的心理狀態的型別大都是非合作型的,他們基本上傾向於不願意或者乾脆拒絕記者的採訪。在這種情況下,記者就要運用一定的心理策略,想辦法縮短與採訪物件的心理距離,而接近吸引的心理策略就是打破這種採訪僵局的有效方法之一。我們來看下面這個採訪例項:

「然而,那四名民工當時已經是戰戰兢兢了,無論問什麼都『嗯』或者『是』,一個字都不多說。我一看情況,就把採訪本收了起來,以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之後,便撇開採訪話題跟他們聊天。

我給他們說,我也是河南人,咱們都是老鄉,而且,我也是在農村長大的,也當過民工,知道他們掙錢不容易,捨不得買水果吃,才幹了違法的事。然後,又遞給了李某一支菸,看他口乾舌燥的,又把隨身帶的一瓶沒開口的綠茶旋掉蓋子,遞給了他,問他:『出了這事兒,咱們老家的家裡人知道不知道?

我過兩天回老家去,有沒有需要我幫你辦的事兒?』這麼一說,李某的話就多了起來。說他們家裡的情況,說他們出門在外多不容易,說著說著,就說到了那晚的情況:

『要知道那些葡萄那麼金貴,打死俺俺也不敢去偷了吃了啊?現在說啥都晚了。唉……在咱老家,偷吃不算賊,但誰知道俺這次惹了這麼大的禍啊?

俺在農科院打工時,光知道他們種的水果好吃,其他的沒操過心。誰知道這回惹了**煩啦……』」

在這個採訪例項中,記者運用了地域上的接近點--與採訪物件都是河南人和心理上的接近點--記者曾做過民工,縮短了記者與採訪物件之間的心理距離,從而成功地打破了採訪中的僵局。

情感吸引

記者在採訪中通過恰當的表情流露以使記者同採訪物件達到心靈交融、情感共鳴、心理接近的比較好的心理狀態。民生新聞的採訪物件有很大一部分是普通民眾,他們在接受**採訪時的心理狀態型別大多是非理想合作型的。單就他們個體來說,他們接受**採訪的機會很少,或者根本沒有過接受**採訪的經歷,因此,面對記者的採訪,特別是廣播電視**記者帶著裝置的採訪,他們往往會感到十分緊張、不安、無所適從,這樣即使他們是新聞事件的知情者,有許多情況要談、並且想談,在這樣的情境下,是談不出所以然的。

另外,這些採訪物件的文化層次、工作職位、社會地位、受人尊重程度都比較低,在**和記者面前會產生自卑感,或者本來就性格內向,這些心理或性格缺陷都會使他們在接受記者的採訪過程中產生人際交流障礙,這時記者就需要運用鼓勵、親和的表情、眼神和語調拉近與採訪物件在心理上的距離,使他們消除自卑感和緊張感,開啟心結,將記者當成他們的知心朋友,暢所欲言。

印象整飾的原則

記者在進行印象整飾時,應該注意準確的定位,「傳播者的印象整飾應該與傳播者所擔負的角色相適應,與傳播內容的特點相適應」。「印象整飾不僅要適應,而且要適度,過於追求印象整飾可能失去自然,成為背離自我的表演,使人感到矯揉造作,一味譁眾取寵,更可能使印象整飾步入歧途,招來負面的傳播效應。」因此,記者在進行印象整飾時,一定要服從採訪物件對記者社會角色的預期和要求,以增強記者的可信性效果,「即使是同一內容的資訊,如果出於不同的傳播者,人們對它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樣的。

這是因為,人們首先根據傳播者本身的可信性對資訊的真偽和價值作出判斷。可信性包含兩個要素,第一是傳播者的信譽,包括是否誠實、客觀、公正等品格條件,第二是專業權威性,即傳播者對特定問題是否具有發言權和發言資格。這兩者構成了可信性的基礎」。

民生新聞採訪中,要讓採訪物件感到記者是正直、權威的,是黨和**的代言人,正確的傳達和解釋黨和**的有關民生問題的政策檔案,也是普通民眾的代言人,能將他們的呼聲上達有關部門,切實而迅速地為他們解決迫在眉梢的民生問題,這樣,即使記者不找採訪物件,他們也會親自找記者傾訴,為記者和**提供源源不斷的民生新聞報道資源。記者在採訪中要充分而適度地運用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等心理策略進行印象整飾,同時避免印象整飾過度而可能出現的暈輪效應和帚星效應的負面效應,使記者的印象整飾反向執行。

2樓:匿名使用者

一、什麼是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又叫「印象整飾」,是指有意識的控制別人對自己形成某種印象的過程

在人際交往場合中,行為有選擇合適的言辭.表情.動作以及知覺者對自己產生某種特定看法

二、自我呈現和印象管理

自我呈現又稱「自我表現」,指個體在人際交往中以自我滿意的方式表現自己的過程,是自我意識的體現

記者的「去個性化」——記者個性在對記者角色認同時而產生的一種失去個性的內心體驗,在行為上表現出自覺控制或掩飾個性,服從社會對記者角色的要求

三、人際吸引和印象管理

人際吸引——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形成的,以感情因素為主的對交往物件給予積極評價的傾向

1.接近吸引律(人們常常喜歡和他們相似的人)

1)時空接近:交往雙方利用他們在時間和空間方面的共同之處,達到相互吸引的目的,年齡,地理環境--自己人效應

2)興趣和態度相似:興趣愛好,態度觀點,價值取向,人人都具有自我評價的傾向

2.情感吸引律(定義:交往雙方通過表情的渠道達到心靈交融,情感共鳴,心理接近,相互感染的良好的人際關係的規律)

四、印象管理效應

(一)首應效應和近因效應

1.首應效應——又叫「最初效應」,也即日常所說的「第一印象」,指第一次交往過程中形成的印象對雙方以後交往關係的影響

2.近因效應——又叫「最近效應」,是在最近交往過程所形成的印象對雙方交往關係的影響

(二)暈輪效應和掃把星效應

1.暈輪效應——又叫「光環效應」,是指對某個人的某個方面有了好的印象之後,便對這個人的其他方面也做出好的認識和評價,反之則叫做掃把星效應

(三)定勢效應和刻板印象

社會定勢效應——是指人們頭腦中形成的關於他人或某種社會現象的固定看法

刻板印象——指人們對某個群體形成的一種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五、印象管理的策略

1.「登門」之計——又叫「得寸進尺」,意思是促使人們首先接受一個小的要求後,就有可能讓他接受一個大的要求

2.「後轉彎」之計——又叫「保留面子」,當人們拒絕了別人的一個大要求(哪怕是合理的),或者作出了有損於個人形象的事情後,常常會為保留面子而接受一個小的要求

3.「放大呈現」和「收斂呈現」策略——指在特定的情況下,行為主體有意誇大或貶低自己的一些資訊,以強化別人對他的某種印象

論述家庭親子關係互動的雙向影響,試論述親子關係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影響

首先親子互動很重要,作為孩子他是模仿的學習過程,作為父母在互動中做出內很好的榜樣作容 用,更能贏得孩子的尊重。互動對家長的幫助更多,互動的過程中,親子關係將更加和諧,親密,更瞭解孩子,同時瞭解自己,會不斷的反思自己,促進自己進步,也會在不經意間改變,更寬容睿智。試論述親子關係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影響 ...

試論述儀表禮儀應該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所謂儀表的協調,是指一個人的儀表要與他的年齡 體形 職業和所在的場合吻合,表現出一種和諧,這種和諧能給人以美感。試論述儀表禮儀應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儀容禮儀的內容 就是指一個人的儀表,包括 妝面禮儀和服飾禮儀兩個方面。儀表禮儀包括哪些內容?儀表禮儀包括著裝 衛生 色彩搭配 協調性等內容。著裝 服飾反...

試論述雨棚的受拉鋼筋佈置在板上部的原因

它是挑力。放下面就沒勁了。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翹起地球。鋼筋放上面鋼筋就有了支點。放下面就沒支點 雨棚板 鋼筋 放在上部 雨棚板相當於懸挑結構,鋼筋要放在上部受拉啊 放在下部就肯定斷掉了 雙層雙向鋼筋佈置規範頂板雨棚怎麼佈置 雙層bai雙向鋼筋佈置用於按雙du向受力板設計的混zhi凝土板。gb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