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划龍舟的人是怎樣分工合作

2021-03-06 21:26:04 字數 1535 閱讀 3170

1樓:感性的我是

龍船人數,額定三十六人,叫做一槽,就是俗稱的「三十六香官」。如是小龍,船身十三檔,划船的二十六人,船面管旗一,後梢二,唱神一,司鼓二,掌鑼二,託香斗二,正合三十六之數。大龍有十八檔,兩旁划船的三十六人,加鼓、梢、鑼、旗、唱神、託香斗六種執事十二人,就需四十八人。

划船者穿衣,一船均依旗色。在蒼南等地,則定為白衣白帽子是吊念屈原。(龍舟額定42人,劃者十三六,前後梢各一,掌旗一,擊鼓一,擊鑼一,唱神一,此四人俱站在龍舟中間。

龍舟有十九檔,坐十八擋,前方向空一檔,龍舟在競賽時不調頭,而是人轉身反方向坐。龍舟的鼓聲很有節奏,轉身的鼓聲為密集點鼓。)

2樓:匿名使用者

老黎生產龍舟,也訓練龍舟隊,(買龍舟,找他,189的號,中間是3804,後面四位1413)

龍舟參賽隊員為25人。 ·每隊設隊長一名(運動員兼),比寒時必須佩戴標誌。 ·每隊龍舟比賽隊員為23人,包括:

舵手、鑼手、鼓手各1人,劃手20人。 ·每隊替補隊員2人。替換時需經裁判員驗明資格,並於檢錄登龍舟前替換完畢,登龍舟後不得替換。

劃手動作方法由坐姿、握槳、入水、拉手、御水空中移槳和集體配合、節奏等技術組成。

1、握槳。右排的劃手左手先放在槳把的上端,四指從外向內併攏,掌心緊貼槳把上端,大拇指從內向外包住槳把。右手在槳的下端(槳葉與槳把的交界處),四指從外向內併攏,大拇指從內向外包住槳把。

划行時要自然放鬆,不能握得太緊,以免手心起泡。左排坐姿的握槳要領與右排一樣,只要左、右手換位就行了。

2、坐姿。右排劃手的身體保持坐姿,右大腿外側緊靠船邊,右腿彎曲,腳掌後自己座位下的隔板,左腿半屈,腳掌前撐前排隔板(左、右腿也可互換)。左排劃手的坐姿與右排相反。

[動作關鍵] 合理利用兩腿前蹬後撐的力量,穩定身體重心。利用身體前俯,軀幹扭轉,充分做伸肩動作。拉水時腳要前蹬,移槳時腳要後撐。

3、入水。左排劃手划水時,身體前傾,轉動軀幹,右肩前伸。背部、肩部發力傳給左臂,左肘關節微屈,抬肘,形成高肘動作。

在槳入水瞬間,左臂用力向下壓槳至拉水完畢。槳入水時右臂向前伸直,槳入水的角度為80『—90*比較合理,槳入水後,右臂後拉,肘關節不能向外伸,整個動作類似火車輪的傳動臂。

[動作關鍵] 槳入水的角度一定在80°—90°之間。槳入水時,左臂下壓,右臂後拉。

4、拉水。槳入水後劃手馬上要拉水,拉水時右臂後拉,左臂向下壓槳,右腿(或左腿)前蹬隔板,軀幹有後移動作,拉水距離為1~1.2m,拉水時槳要垂直水面。

[動作關鍵] 拉水距離要儘量長,拉水時間儘可能短而快。

5、槳出水。在槳拉水結束後的出水動作。出水時,左臂放鬆,上抬提槳。右腕內扣,上抬提槳,使槳葉御水。

[動作關鍵] 左、右臂放鬆上抬提槳,槳不能提得太高,剛過水麵就可以了。

6、前推移槳。比較常用的有以下兩種方法:

①左手下壓,使槳幾乎與水面平行,接著右臂往前推槳,然後入水。這種方法適合風浪較大的比賽場地,運動員身體不高,但手臂力量大。

②左、右臂上抬前推。前推過程中槳葉不能碰著水面,以免產生阻力。也不能提得太高,影響向前伸展手臂、入水時間以及划行的速度。

[動作關鍵] 移槳過程中左、右臂一定要放鬆,為拉水過程作準備。

端午節賽龍舟的端午節賽龍舟的資料?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的古老的傳統民俗活動,在中國南方很流行,相傳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會末期。端午節當天,中山古鎮江家碼頭總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來自渝川黔的多支龍舟隊將在這裡一較高下。龍船一般是狹長 細窄的木舟,上刻鱗甲,船頭裝飾成龍頭,船尾裝飾成龍尾...

端午節賽龍舟習俗,請問端午節賽龍舟這個習俗是怎麼來的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 越 楚。其實 龍舟競渡 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

端午節賽龍舟的由來,簡要概括端午節賽龍舟的來歷

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 越 楚。民間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中國南方十分流行和重視,它最早當應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