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山水風光的古詩啊解析的一定要有翻譯

2021-03-06 20:49:24 字數 5547 閱讀 2375

1樓:千島雲

【名稱】: 望廬山瀑布

【體裁】: 絕句

【年代】: 唐

【作者】:李白

【原文】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註釋】

①廬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我國名山之一。

②香爐:指廬山的香爐峰。

③紫煙:指日光照射的雲霧水氣呈現出紫色。

④銀河:又稱天河。古人指銀河系構成的帶狀星群。

⑤九天:九重天,形容極高的天空。

【譯文】

太陽照射的香爐峰生起紫色煙霧,

遠遠看去瀑布像匹白練掛在山前。

水流從三千尺的高處直瀉而下,

好像是璀璨的銀河水落自九天。

【鑑賞】

香爐,指廬山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其峰尖圓,煙雲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樂史《太平寰宇記》)。可是,到了詩人李白的筆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地升起了團團白煙,縹緲於青山藍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雲霞。

這不僅把香爐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為不尋常的瀑布創造了不尋常的背景。接著詩人才把視線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前四字是點題;「掛前川」,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于山川之間。

「掛」字很妙,它化動為靜,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誰能將這巨物「掛」起來呢?「壯哉造化功」!

所以這「掛」字也包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偉力的讚頌。第三句又極寫瀑布的動態。「飛流直下三千尺」,一筆揮灑,字字鏗鏘有力。

「飛」字,把瀑布噴湧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然而,詩人猶嫌未足,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驚人魂魄。「疑是」值得細味,詩人明明說得恍恍惚惚,而讀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覺得只有這樣寫,才更為生動、逼真,其奧妙就在於詩人前面的描寫中已經孕育了這一形象。

你看!巍巍香爐峰藏在雲煙霧靄之中,遙望瀑布就如從雲端飛流直下,臨空而落,這就自然地聯想到象是一條銀河從天而降。可見,「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一比喻,雖是奇特,但在詩中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在形象的刻畫中自然地生發出來的。

它誇張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從而振起全篇,使得整個形象變得更為豐富多彩,雄奇瑰麗,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象的餘地,顯示出李白那種「萬里一瀉,末勢猶壯」的藝術風格。

宋人魏慶之說:「七言詩第五字要響。……所謂響者,致力處也。

」(《詩人玉屑》)這個看法在這首詩裡似乎特別有說服力。比如一個「生」字,不僅把香爐峰寫「活」了,也隱隱地把山間的煙雲冉冉上升、嫋嫋浮游的景象表現出來了。「掛」字前面已經提到了,那個「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畫出高空突兀、巨流傾瀉的磅礴氣勢。

很難設想換掉這三個字,這首詩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中唐詩人徐凝也寫了一首《廬山瀑布》。詩云:「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

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場景雖也不小,但還是給人侷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轉來轉去都是瀑布、瀑布……,顯得很實,很板,雖是小詩,卻頗有點大賦的氣味。比起李白那種入乎其內,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靈,相去實在甚遠。

無怪蘇軾說:「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詞。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

」(《戲徐凝瀑布詩》)話雖不無過激之處,然其基本傾向還是正確的,表現了蘇軾不僅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也是一位頗有見地的鑑賞家。

名句賞析——「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廬山風景秀麗,香爐峰的瀑布尤為壯觀,詩人以十分興奮的心情,提筆寫下了這首絕句。前兩句概括地描繪了香爐峰瀑布的奇偉景象。首句從香爐峰寫起,在燦爛的陽光照射下,輕輕的水氣變成了紫色的薄霧,給人一種朦朧的美感。

第二句描寫瀑布,一個「掛」字,生動逼真地寫出了瀑布奔騰飛瀉的氣勢。兩句用誇張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集中筆墨進一步描繪瀑布的形象。「飛流」是寫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繪瀑流直瀉,「三千尺」是誇張瀑布的壯觀,可以說字字珠磯,無一虛設。

最後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銀河,既生動又貼切,而其中一個「疑」字率直道破是詩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長。。

2樓:匿名使用者

簡介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

作者:【蘇軾】 年代:【宋】 體裁:【絕句】 類別:【古詩】

原文 朝曦迎客豔重岡,晚雨留人入醉鄉。

此意自佳君不會,一杯當屬水仙王。

(湖上有水仙王廟。)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

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嘉佑二午(1057)進士,任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神宗元豐二年(1079)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臺獄,三年貶黃州團練使,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後量移諸州。

哲宗元佑元年(1086)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九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歸,卒於常州。

著有《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進士。雖與王安石同出歐陽修門下,但政見不同,反對王安石的新黨所推行的變法,在政治上屬於舊黨。在新黨執政時,他屢遭貶謫,先後外放到不同的地方任官,結果卒於常州。

蘇軾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是有名的散文家,世稱「三蘇」,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此外,蘇軾在詩、詞、賦、書法等各方面都有傑出的成就,作品視野廣闊,風格豪邁,個性鮮明,意趣橫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文學家之一。二 .

背景資料蘇軾於神宗熙寧四年元七年(公元1071-1074)在杭州任通判,曾寫下大量有關西湖景物的詩。西湖,在杭州市西,周長十五公里,三面環山,東側是沖積平原。湖中有蘇堤、白堤,分水為裡湖、外湖、後湖,以十景馳名中外。

十景中的「蘇堤春曉」即因蘇軾而來。他在杭州任官其間,疏導了西湖,灌溉了民田千頃,並築堤防洪,當地人即稱之為「蘇堤」。這一首作於熙寧六年(公元1073),是他題詠西湖的詩歌中最有名的一首。

《飲湖上初晴後雨》共兩首,這裡選的是第二首。三.賞析重點這是一首膾炙人口題詠西湖的詩歌。

這一天,詩人到西湖遊覽,最初,天色晴朗,陽光照射到湖面,水波閃動,非常好看。後來天色轉陰,下起雨來,雨霧迷漫,山色朦朧,又別有一番情調。西湖正如那儀態萬方的美人西子一樣,無論是淡雅或濃豔的打扮,都恰到好處,美麗動人。

前兩句用白描和對比的方法,概括了西湖在不同天氣下所呈現的不同的美態。第一句描寫晴天的湖光,第二句讚美雨天的山色,兩句從剛晴又雨的具體情景著筆,把西湖迷人的面貌作了準確描繪。「瀲灩」、「空濛」等詞用得極精當、傳神。

詩人這兩句固然是寫當日遊湖時「初晴後雨」的眼前實景,但他沒有平素對西湖詳細的觀察和別有會心的領略,相信很難這樣提綱而總括其全。第

三、四句,詩人用西施作比喻,巧妙地說明西湖在任何時候都不減丰姿。詩人心與景會,從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聯想到西施的「濃妝淡抹總相宜」,喻體(西子)和本體(西湖)之間,除了從字面上同有一個「西」字外,詩人的主要著眼點在於二者同具有天賦的自然之美,正因為如此,所以對西湖來說,晴也好,雨也好,對西子來說,濃妝也好,淡抹也好,都不改其美。以美人喻美景,新奇巧妙而又極富詩意。

詩人利用想象中西施的美,來為西湖增色,所以西湖從此就得了「西子湖」的美名。全詩構思高妙,概括性強,把西湖晴雨皆宜的美景傳神地勾勒出來。直到今天,人們到西湖也一定會想起蘇軾這一首詩。

譯文 一天,蘇軾和朋友在西湖邊上飲酒。開始天氣晴朗朗的,不大工夫竟陰了天,下起雨來。這樣,飲酒未盡,詩人便飽覽了西湖上晴和雨兩種截然不同的風光。

於是詩人讚歎說: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盪漾,閃爍耀眼,正好展示著那美麗的風貌;雨天的西湖,山中雲霧朦朧,縹縹渺渺,又顯出別一番奇妙景緻。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濛山色是她淡雅的妝飾,瀲灩水光是她濃豔的粉脂,不管她怎樣打扮,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麗質和迷人的神韻。

【名稱】: 望廬山瀑布

【體裁】: 絕句

【年代】: 唐

【作者】:李白

【原文】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註釋】

①廬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我國名山之一。

②香爐:指廬山的香爐峰。

③紫煙:指日光照射的雲霧水氣呈現出紫色。

④銀河:又稱天河。古人指銀河系構成的帶狀星群。

⑤九天:九重天,形容極高的天空。

【譯文】

太陽照射的香爐峰生起紫色煙霧,

遠遠看去瀑布像匹白練掛在山前。

水流從三千尺的高處直瀉而下,

好像是璀璨的銀河水落自九天。

【鑑賞】

香爐,指廬山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其峰尖圓,煙雲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樂史《太平寰宇記》)。可是,到了詩人李白的筆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地升起了團團白煙,縹緲於青山藍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雲霞。

這不僅把香爐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為不尋常的瀑布創造了不尋常的背景。接著詩人才把視線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前四字是點題;「掛前川」,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于山川之間。

「掛」字很妙,它化動為靜,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誰能將這巨物「掛」起來呢?「壯哉造化功」!

所以這「掛」字也包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偉力的讚頌。第三句又極寫瀑布的動態。「飛流直下三千尺」,一筆揮灑,字字鏗鏘有力。

「飛」字,把瀑布噴湧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然而,詩人猶嫌未足,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驚人魂魄。「疑是」值得細味,詩人明明說得恍恍惚惚,而讀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覺得只有這樣寫,才更為生動、逼真,其奧妙就在於詩人前面的描寫中已經孕育了這一形象。

你看!巍巍香爐峰藏在雲煙霧靄之中,遙望瀑布就如從雲端飛流直下,臨空而落,這就自然地聯想到象是一條銀河從天而降。可見,「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一比喻,雖是奇特,但在詩中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在形象的刻畫中自然地生發出來的。

它誇張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從而振起全篇,使得整個形象變得更為豐富多彩,雄奇瑰麗,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象的餘地,顯示出李白那種「萬里一瀉,末勢猶壯」的藝術風格。

宋人魏慶之說:「七言詩第五字要響。……所謂響者,致力處也。

」(《詩人玉屑》)這個看法在這首詩裡似乎特別有說服力。比如一個「生」字,不僅把香爐峰寫「活」了,也隱隱地把山間的煙雲冉冉上升、嫋嫋浮游的景象表現出來了。「掛」字前面已經提到了,那個「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畫出高空突兀、巨流傾瀉的磅礴氣勢。

很難設想換掉這三個字,這首詩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中唐詩人徐凝也寫了一首《廬山瀑布》。詩云:「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

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場景雖也不小,但還是給人侷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轉來轉去都是瀑布、瀑布……,顯得很實,很板,雖是小詩,卻頗有點大賦的氣味。比起李白那種入乎其內,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靈,相去實在甚遠。

無怪蘇軾說:「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詞。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

」(《戲徐凝瀑布詩》)話雖不無過激之處,然其基本傾向還是正確的,表現了蘇軾不僅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也是一位頗有見地的鑑賞家。

寫山水的古詩,關於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1 鳥鳴澗 唐 王維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譯文 很少有人活動只有桂花無聲地飄落,夜裡一片靜謐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明月升起光輝照耀驚動了山中棲鳥,不時地高飛鳴叫在這春天的溪澗中。2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譯文 把小船停靠在煙霧...

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描寫山水風光詩詞名句 建議適當記憶一部分 1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 遊山西村 2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 觀滄海 4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 過故人莊 5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 題西林壁 6 會當...

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詞,關於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杜甫 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絕句 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