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皇帝都要在泰山祭天為什麼在古代皇帝在泰山祭天

2021-03-05 23:59:20 字數 4918 閱讀 2845

1樓:樂觀的l無謂

這是由泰山的特殊位置和悠久文化所決定的。

其一,古人崇拜東方、蒼天、太陽、高山,而泰山是中國東部地區最高的山,在那裡既能第一時間看到太陽升起,也便於皇帝與天近距離的溝通;

其二,泰山地處黃河流域下游,這一帶在遠古相對比較發達,有著燦爛的歷史文化,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古代皇帝通過效仿先人封禪泰山,宣揚自己的豐功偉業,塑造自己的光輝形象,提升自己的歷史份量。

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引用《管子·封禪》說:「古者封泰山,禪樑父者七十二家。」後經司馬遷確認,有十二位遠古帝王曾先後封禪泰山,他們是:

無懷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黃帝、顓頊氏、帝嚳、堯、舜、禹、湯、周成王。對此,東漢哲學家王充在《論衡·書虛》中也有記載:「為王太平,開封泰山,泰山之上,封可見者七十有二。

」可見,早在遠古時期,泰山封禪就已經成為聖明帝王所必須舉行的國家大典。這些遠古帝王,要麼是華夏祖先,要麼是明君賢主,都為中華民族做出過卓越貢獻。在後來的皇帝們看來,能夠重溫遠古帝王的光輝歷程,能夠在泰山封禪方面與之並駕齊驅,絕對是一件無上榮光的事情。

封禪活動是封建帝王為了鞏固皇權、統一思想、****的一種政治手段,歷代帝王通過封禪、朝拜、祭祀泰山,無不是藉此樹立自己的至尊地位,證明自己的橫空出世,鞏固自己的封建統治。正是由於歷朝歷代帝王對泰山的頂禮膜拜,才使泰山封禪在中國封建王朝起到了舉足輕重的政治象徵作用,併成為每一位皇帝畢生追求的大事。

殘暴的秦二世胡亥,妄圖通過此舉親身體驗父親當年的威風,挽回國家敗落的頹勢,結果還是因為自身無道,最終成為亡國之君。相比之下,唐太宗李世民雖然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參加泰山封禪,卻照樣能夠成為「千古一帝」。其實,真正的有德之君是不需要這種勞民傷財的「噱頭」的。

2樓:星辰之守望者

因為泰山是五嶽之首

封禪,是一種表示帝王受命有天下的典禮。它起源於春秋至戰國時期,是當

時齊、魯的儒生為適應兼併爭霸趨於統一的形式而提出的祭禮。他們認為泰山是

世界上最高的山,人間的最高帝王應當到這座最高的山上去祭至高無上的上帝。

封是祭天,禪是祭地。泰山封禪,便賦予了帝王取得上天承認、證明白已是「天

子」的神聖意義。

封禪之說,現存文獻的最早者為《管子•封禪篇》。而第一個真正舉行封禪

大典的是秦始皇。他於公元前219年登泰山舉行封禪大典,並立泰山碑作為紀念。

漢朝建立,歷高、惠、文、景四帝,天下穩定達六十餘年,但沒有一個皇帝

實行封禪。這大概與當時的統治者急於恢復社會生產和安定人民有關,也與他們

祟尚黃老無為之治有關。及至武帝時,社會生產已基本恢復,封建統治也相當穩

固,且封禪說又極投合好儒術的武帝的脾胃,故封禪一事又興盛起來。他即位之

初,便命儒者趙綰、王臧等「草巡狩、封禪、改歷、服色事」,但因竇太后的極

力反對而作罷。竇太后死後,武帝即為封禪造**。於是,地下出土的一座大鼎

被當作神貺的寶鼎,並改元為「元鼎」認為這是天下玉平的徵兆;又啟示濟北王

上書自願獻出泰山及附近的縣邑;為了顯示四夷來朝,便出兵南越以取得明顯的

功業效果。公元前110年,漢武帝親率大軍出長城,至朔方,勒兵十八萬騎,旌旗

經千餘里,威震匈奴。然後,先祭華山及嵩山,又巡山東沿海,禮舊齊國的神祠

,於當年四月封泰山,禪樑父肅然山。

漢武帝封禪前,屢次和諸儒生研討封禪的禮儀,但爭議不決,最後由武帝自

定,按祭祀太一神的儀式又加禮以示隆重來進行。其封土在泰山腳下東方,高九

漢尺,闊十二平方漢尺。封土下埋藏玉牒書,內容保密。進行封土禮後,漢武帝

獨帶侍中霍子侯登上泰山,也進行封土,仍保密。登泰山頂的次日,從泰山北道

下來,到樑父的肅然山舉行禪禮,其儀式是按照祭后土的方式而更加隆重。山下

的封、禪兩次典禮,與祭者均穿黃色衣服,用江淮間產的「一茅三脊」作為鋪墊

,用象徵五方的五色土加封。舉行封禮前,命令宮廷侍從和儒生均頭戴皮弁,束

大帶,插笏版,舉行射牛禮。舉行封禮後,縱放從各地蒐集來的「遠方奇獸尺禽

及日雉」。典禮完畢,武帝在泰山的明堂接受群臣的朝賀,並頒下詔書,宣揚封

泰山時出現了一種神祕的「景光」,說明自己得到了上天的認可。為紀念這次封

禪大典,漢武帝在當年改元為元封元年(前110)。

其後,漢武帝又多次到泰山封禪,在明堂中朝見群臣。公元前56年,東漢光

武帝亦去泰山封禪,並改元為中元元年。光武帝的封禪情況,由參與封禪典禮的

**馬第伯撰《封禪儀記》,作了詳盡的記錄。

謝謝!!!

3樓:天津商標申請

泰山五嶽之首

整個中華文化從周文化開始開始重視仁義禮智信自從禮崩樂壞後整個中華文化陷於混亂之中,整個文化保持最完好的就是齊魯地區,泰山作為齊魯的名山也就成為延續周文化最正統的地方,那裡自古傳說有神仙居住,可以通神,皇帝都自命真龍天子,所以就需要到那裡祭天以表示受天命,為國家祈福,為百姓祈福。

為什麼在古代皇帝在泰山祭天

4樓:百度使用者

主要就是要強調自己是天子,強調君權神授,以加強對政權的統治 封禪,封為「祭天」(多指天子登上泰山築壇祭天),禪為「祭地」(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即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封禪,最早出現於《管子封禪篇》,後太史公在《史記封禪書》中曾引用《管子封禪篇》中的內容,並對其內容加以演釋,唐代張守節解釋《史記》時曾對「封禪」進行了釋義,並指出了封禪的目的,大意是說,在泰山頂上築圓壇以報天之功,在泰山腳下的小丘之上築方壇以報地之功。即《史記封禪書》中的「登封報天,降禪除地」。

戰國時齊魯有些儒士認為五嶽中泰山為最高,帝王應到泰山祭祀。秦始皇、漢武帝等都曾舉行過封禪大典。《五經通義》雲:

「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禪樑父,天命以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於天,報群神之功。」所以封禪活動實質上是強調君權神授的手段。在中國政治制度中,封禪可說是最盛大,但也爭議最多的一項典禮。

民初疑古派的史家認為,這純粹是戰國至秦漢間,齊儒憑空杜撰,併為好大喜功的君主利用來鞏固政權、誇侈政績的活動。但從近年考古資料看來,其起源或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先民築壇祭祀的習俗,是非常幽遠的。 封禪的起源多與當時社會的生產力和人們對自然現象的認識有很大的聯絡,人們對自然界的各種現象不能準確地把握,因此產生原始崇拜,特別是在恐懼的狀態下,對日月山川、風雨雷電更是敬畏有加,於是「祭天告地」也就應運而生,從最開始的郊野之祭,逐漸發展到對名山大川的祭祀,而對名山大川的祭祀則以「泰山封禪」最具代表。

中國古代帝王為加強自己的統治,不約而同的宣傳「神權天授」的理論,為了使這種理論得以證明,便有了封樿泰山的活動,使 泰山祭天 的作用得以延續,封建統治者的這種行為讓泰山在人們心中的神山地位進一步強化,隨後成為每代帝王一生必須的大事之一。 公元前26世紀,黃帝營建了明堂以祀上帝,開了中國古代祭祀建築的先河。以後,中國曆代的統治者幾乎都建造了專用於祭祀皇天上帝的祭壇,周有明堂,秦有四畤,漢有甘泉宮,唐、宋皆建有圜丘,元世祖元世祖定都北京,於麗正門外築壇祭天,元成宗時再於大都城東南建成郊壇,合祀天地。

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了統一的大帝國——秦朝。自信傲岸的秦始皇並未忽視上帝的存在,秦王朝於國都立四畤用於祭五方上帝,他曾親赴泰山封樿,雖然那只是為了標榜他自己的偉大功績,並沒有多大誠意,但也反映了上帝在當時封建社會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及其影響。自秦始皇起,封禪活動成為強調君權神授的重要手段。

為什麼我國古代帝王在登基之後都要在泰山封禪祭天?

5樓:風中凌亂

古代的人都有種封建迷信,他們

覺得皇帝是天子,所以新皇登基都要去泰山封禪祭天,他們這樣是一種祈福的表現,他們想國泰安康,風調雨順,也是他們想向上天表達自己的美好願望,這是他們的一種信仰。

俗話說,新年新氣象,古代的帝王登基也是一種新氣象,新氣象就自然需要做場法事,這也是一種儀式感,通過舉行這場儀式來穩定民心。古代不比現代科技發達,他們信奉鬼神之說,而且新皇登基是他們一個國家的大事,這樣的大事又怎麼不能向上天祈求平安呢?帝王這樣做也是民心所向。

去泰山祭拜也是因為泰山在當地比較有名,又很有威望,而且泰山是非常高的,他們覺得這麼高的地方就很接近天,祭拜起來就覺得上天一定會看見,泰山也不是很好爬的,古代的帝王能在去那麼高的地方祭天,這也表達了帝王的真誠,再加上泰山在人們心中也有著獨特的地位。而且新皇登基也是地位不太穩,他們去祭天也是想穩定自己的地位,以便以後在朝堂之上更加順利。

而且這已經是中國古代上的一個傳統了,只要新皇登基就會到泰山上祭祀,尤其是改朝換代的時候,他們想穩定當時的局面,也有著君權神授的含義,想向天下人證明自己的皇位是上天的意思,他們也是想讓自己的皇位坐的安穩一些。所以古代的皇帝登基之後都要去泰山進行封禪祭天,以求國泰民安。

6樓:小小智慧

因為泰山封禪是信仰的表現,泰山封禪乃是建立於帝王對天下的統治,是受命於天的觀念基礎之上的,帝王在登基之後去泰山封禪,也意味著對天地之神報告太平並且致以謝意,感謝他們讓國家風調雨順、民生安樂的功勞。

7樓:晗兮汐

在中國古代時期,帝王在登基稱帝之後大都要去泰山封禪。這是一種大規模的祭祀活動,和古代人們對宗教信仰有著十分重要的關係。

8樓:樂觀的

古人認為,天以高為尊,地以厚為德。泰山拔起於平原,是東方最高的山。在古人眼中,這裡是直接能與天對話的地方。

於是泰山成為天的象徵。從此號為天子的古帝王即與泰山結下了不解之緣。

9樓:餘溫

帝王在登基之後去泰山封禪,也意味著對天地之神報告太平並且致以謝意,感謝他們讓國家風調雨順、民生安樂的功勞。

10樓:河工大校草

這都是古代帝王的封建迷信思想,首先泰山是當時中國東方最高的山,而且在古人眼中,這裡是最能直接能與天上的神仙對話之處。

11樓:luu陽光的

這是古代的一個傳統,君王希望自己的統治要充滿朝氣的,所以都會在泰山上進行封禪祭天。

12樓:嫣然

古代的人都是很封建迷信的,新皇登基都要去泰山封禪祭天,想向老天爺表達自己對國家的期望,望老天保佑。

古代皇上為什麼稱自己為朕,為什麼皇帝都自稱為「朕」?「朕」是怎麼來的?

秦始皇規定皇帝叫自己為 朕 之後除了皇帝以外沒有人可以用 朕 這個名字。從那以後,朕 一詞的特殊含義就被固定下來,成為歷代帝王的專有名詞。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了六國。眾所周知,嬴政統一六國後,建立了統一的封建 集權國家。建立了歷史上第一次統一的嬴政認為他是 賢德三帝,成功五帝 在 史記 李斯...

為什麼有很多皇帝不敢在泰山封禪,為什麼明朝沒有帝王上泰山祭祀?

一 原因 司馬遷曾在他的 史記 封禪書 中給出了帝王封禪所必需的條件 第一個條件是更朝換代國家統一。第二個條件是帝王在位的時候必須有政績,政績卓著,要國泰民安 國富民強,要有政績,大家都信服,這是第二個條件。第三個條件就比較軟,也是比較硬的條件,就是必須有祥瑞出現。所以數千年以來,去 泰山封禪 的皇...

為什麼要在泰山看日出,黃山看日落

泰山看日出主要是泰山的地理位置決定的,泰山是中國沿海最東邊的山,再往東就是渤海和東海,山上視野開闊,能夠最早的看到太陽,再加上它位於古代中國的中部,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講離的近,所以大家都去泰山看日出,再加上它的名字和離 近名氣越來越大,泰山看日出好象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東北地區雖然更早但古代那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