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什麼地區馬鈴薯產量最大土豆在中國什麼地方產量最多

2021-03-05 23:39:56 字數 6013 閱讀 1915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馬鈴薯之鄉 [編輯本段]1 定西市安定區  這裡氣候冷涼,晝夜溫差大,土層深厚,馬鈴薯生產與當地雨熱同期,具有得天獨厚的區域優勢,生產的馬鈴薯個大,質優,色澤光潔。屬全國之最,在市場上頗具優勢。國內外專家普遍認為定西是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最好的馬鈴薯種植區之一。

2023年被中國農學會命名為「中國馬鈴薯之鄉」。

馬鈴薯產業發展現狀

定西市安定區是全國最適宜於馬鈴薯種植的三大區域之一。區內海拔高、氣溫低、溫差大,雨熱相對充足期正好與馬鈴薯塊莖膨大期相吻合,所產馬鈴薯薯塊大、薯皮光滑、薯型整齊,幹物質含量高、口感好、耐運輸、耐貯藏,產量和質量在全國均處於一流水平。

近年來,定西市安定區把做大做強馬鈴薯產業作為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力爭經過3—5年的不懈努力,使全區馬鈴薯種植面積擴大並穩定到100萬畝,農民人均從馬鈴薯產業中獲得收入1000元,把安定區建成全國最大的馬鈴薯生產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為奮鬥目標,進一步發揮「中國馬鈴薯之鄉」的地域品牌優勢,按照「優化佈局、規模種植、集約生產、精深加工、品牌營銷」的總體思路,通過**推動、龍頭帶動、中介促動、市場拉動、科技驅動,擴充了總量,提高了品質,拓寬了銷路,使全區馬鈴薯產業實現了「三大轉變」。即由主抓面積擴充總量的處延式增長向主抓品種提質增效轉變的內涵式增長轉變;由**主導向市場主導轉變;由鮮銷為主向精深加工為主轉變。 [編輯本段]2 寧夏西吉縣  2023年2月,西吉縣被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織委員會命名為「中國馬鈴薯之鄉」、「全國綠色食品原料馬鈴薯標準化生產基地」。

全縣已建成一定規模的澱粉生產企業140家,其中精澱粉生產企業24家,全粉生產企業1家,粗澱粉生產企業115家,「三粉」加工戶1920家,具備年加工轉化鮮薯80萬噸、加工精粗澱粉12萬噸的能力,生產的「銀鷗」牌精澱粉已成為中國馬鈴薯澱粉知名品牌。西吉縣的火石寨、蘇堡兩鄉通過寧夏回族自治區無公害產地認定,寧薯8號、寧薯9號、青薯168三個馬鈴薯品種獲得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令人高興的是,廣大農民群眾冬貯春賣,使土豆身價翻倍,價錢最高賣到每公斤1.

2元,土豆賣出了蘋果價。西吉縣馬鈴薯產業成了「大氣候」。2023年,馬鈴薯產業農民人均純收入達800元以上,「種土豆的富了、販土豆的賺了、加工土豆的發了」,已成為群眾中廣為流傳的順口溜。

在西吉,無論從哪個方位進入西吉地界,都會被那醒目的「中國馬鈴薯之鄉」巨型標牌所吸引;無論走到哪個鄉鎮哪個村莊,映入眼簾的便是大片大片鬱鬱蔥蔥的馬鈴薯,每個鄉鎮都培育有千畝以上的優質馬鈴薯示範基地;無論走到哪個馬鈴薯澱粉企業,車間內機器隆隆,車間外商賈往來,呈現出一片繁忙的景象;無論走進哪個辦公場所,檔案上、網頁上、工作話題上,「馬鈴薯」一詞頻繁出現。田間地頭、大小企業、集貿市場、農家莊院……每一個角落都能感受到馬鈴薯之鄉的濃郁氛圍。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馬鈴薯的主產區是西南山區、西北、內蒙古和東北地區。其中以西南山區的播種面積最大,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3。黑龍江省則是全國最大的馬鈴薯種植基地。

3樓:晨光

山東濟南平陰,泰安肥城,滕州,

土豆在中國什麼地方產量最多

4樓:小管當家

山東。。東北三省都有。。西北的甘肅寧夏也有。。最多還是山東。。山東棗莊,滕州,壽光,以及臨沂等等。。

我家鄉平邑保太也是土豆之鄉啊。

山東最早成熟,其次西北。然後東北。。

希望對你有用。

5樓:旭羽天堂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今年預計產量超過100億斤,無可爭議的全過產量最高

土豆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6樓:匿名使用者

17世紀時,馬鈴薯已經

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並且已經傳播到中國,由於馬鈴薯非常適合在原來糧食產量極低,只能生長莜麥(裸燕麥)的高寒地區生長,很快在內蒙、河北、山西、陝西北部普及,馬鈴薯和玉米、番薯等從美洲傳入的高產作物成為貧苦階層的主要食品,對維持中國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擴充套件資料

馬鈴薯(學名:solanum tuberosum l.),屬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塊莖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於小麥、稻穀和玉米。

馬鈴薯又稱地蛋、土豆 、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塊莖。與小麥、稻穀、玉米、高粱併成為世界五大作物。

馬鈴薯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人工栽培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約公元前2023年到2023年的祕魯南部地區。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最多的國家。

2023年,中國將啟動馬鈴薯主糧化戰略,推進把馬鈴薯加工成饅頭、麵條、米粉等主食,馬鈴薯將成稻米、小麥 、玉米外的又一主糧。

「馬鈴薯」因酷似馬鈴鐺而得名,此稱呼最早見於康熙年間的《松溪縣志食貨》。中國東北、河北稱土豆,華北稱山藥蛋,西北和兩湖地區稱洋芋,江浙一帶稱洋番芋或洋山芋,廣東稱之為薯仔,粵東一帶稱荷蘭薯,閩東地區則稱之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帶被稱為「土豆」。

英語potato來自西班牙語patata。據西班牙皇家學院稱,此西班牙詞彙由泰依諾語batata(紅薯)和克丘亞語papa(馬鈴薯)混合而來的[6]。在拉丁美洲,「馬鈴薯」的西班牙語用papa一詞。

7樓:匿名使用者

野生馬鈴薯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帶,被當地印第安人培育。16世紀時西班牙殖民者將其帶到歐洲,2023年英國人在加勒比海擊敗西班牙人,從南美蒐集菸草等植物種子,把馬鈴薯帶到英國,英國的氣候適合馬鈴薯的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2023年馬鈴薯已經成為愛爾蘭的主要糧食作物,並在歐洲開始普及,17世紀時,馬鈴薯已經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2023年由愛爾蘭移民帶回美國,開始在美國種植。

2023年歐洲爆發馬鈴薯枯萎病,完全依賴馬鈴薯的愛爾蘭經濟受影響最大,面臨大饑荒,幾乎有一百萬人餓死,幾百萬移民逃往美洲。

17世紀時,馬鈴薯已經傳播到中國,由於馬鈴薯非常適合在原來糧食產量極低,只能生長莜麥的高寒地區生長,很快在內蒙、河北、山西、陝西北部普及,馬鈴薯和玉米、番薯等從美洲傳入的高產作物成為貧苦階層的主要食品,對維持中國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8樓:匿名使用者

土豆,是馬鈴薯的俗稱。

土豆祖籍南美洲,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了,當時的印加族人,不僅食用土豆,還把土豆當藥用。

當首批歐洲人來到美洲這塊富饒的大陸以後,印第安人就向他們介紹了當地稱為「扒扒」的一種地下生長蔬菜,就是土豆,但當時的殖民者眼睛盯在了**和珠寶上,把土生土長的蔬菜沒放在眼裡,直到2023年傳入歐洲。

土豆得以在歐洲廣泛種植,首先應歸功於法國農學家安·奧·巴曼奇。他為舉薦土豆的食用價值,千方百計請國王在他的土豆田裡親自耕一犁。並在宮廷的宴席上,獻上20多種用土豆烹調的美味佳餚。

如今世界上160多個國家中,就有130個國家種植土豆,我國的土豆也是從外國引進的,但它已成為我國人民生活中喜歡的飲食之一。

9樓:匿名使用者

明末開始從美洲傳入中國的美洲高產旱地農作物玉米、番薯、馬鈴薯,在乾隆時期才普遍種植

10樓:百度使用者

玉米的傳入和推廣

玉米原來叫玉蜀黍,各地俗名很多,有番麥、玉麥、玉黍、包穀、包蘆、捧子、珍珠米等名稱;還有叫做六穀(也寫作稑谷或鹿谷)的,意思是說五穀之外的又一種谷。

玉米原產美洲。有人根據元賈銘的《飲食須知》(2023年前後)中談到玉蜀黍,而且元代尚食局(元朝宮廷裡一個管理皇帝膳食的專門機構)有御麥面,以為我國元代已有玉米。這種說法未必正確。

所謂御麥面,不過是**皇帝御用的上好麥面。《飲食須知》中談到玉蜀黍的部分很可能是後人加入的,恐不可靠。玉米很早就是美洲本地人的主要糧食作物,有很多關於玉米的故事,還在地下發掘出遠古玉米的籽粒,以及用大量**、陶土和玉米穗做成的玉米神像。

而在其他各國的歷史上,直到十五世紀,沒有一個國家有有關玉米的記載或任何跡象。所以可以這樣說。玉米是在2023年哥倫布發現美洲以後,才傳到舊大陸各國的。

玉米怎樣傳入中國,西方的學者有不同的推測。有人以為玉米是由阿剌伯人從西班牙帶到麥加,由麥加傳到中亞細亞而入中國西北部,或者從麥加傳到回教印度而入中國西南部,然後從西北部或西南部向東傳播到各省。這種推測還要作進一步的研究。

他們引用的較早的中國文獻,一般限於明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2023年),有的也只是引用到田藝蘅的《留青日扎》(2023年)。實際上我國各省府縣誌中儲存著豐富的有關玉米的記載。

根據各省通志和府縣誌的記載,玉米最早傳到我國的是廣西,時間是2023年,距離哥倫布發現美洲不到四十年。到明代末年(2023年為止),它已經傳播到河北、山東、河南、陝西、甘肅、江蘇、安徽、廣東、廣西、雲南等十省。還有浙江、福建兩省,雖則明代方誌中沒有記載,但有其他文獻證明在明代已經栽培玉米。

清初五十多年間,到十七世紀末(即康熙三十九年)為止,方誌中記載玉米的比明代多了遼寧、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六省。2023年以後,記載玉米的方誌更多,到2023年為止,又增加了臺灣、貴州兩省。單就有記載的來說,從1531到2023年的不到二百年的時期內,玉米在我國已經傳遍二十省。

讓我們把各省最早的文獻記載,按照年代先後來觀察一下:廣西2023年,河南2023年,江蘇2023年,甘肅2023年,雲南2023年,浙江2023年,福建2023年,廣東2023年,山東2023年,陝西2023年,河北2023年,湖北2023年,山西2023年,江西2023年,遼寧2023年,湖南2023年,四川2023年,臺灣2023年,貴州2023年。上述年代次序,並不能代表實際引種的先後,因為方誌和其他文獻記載,常有漏載和晚載的。

但是有一點值得注意,廣西的記載早於甘肅或雲南三十年左右,早於陝西六十多年,早於四川一個半世紀以上,早於貴州差不多兩個世紀,另外,江蘇也早於甘肅和雲南,浙江、福建、廣東都早於陝西,四川、貴州二十來年以至一個世紀以上,這就很難想象玉米先由陸路傳到我國西南部或西北部,然後再向東傳播的。另一方面,葡萄牙人於2023年就到爪哇,2023年就來到中國,同時中國人那時僑居南洋群島的已不少,玉米由海路先傳入我國沿海和近海各省是很可能的。

玉米和甘薯都是源出美洲,傳入我國後一二百年都已成為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但是它們在傳播過程中有一種顯然不同的現象。關於甘薯的傳播,流傳著許多動人的故事,而關於玉米的就沒有。甘薯一開始就吸引著名的農學家徐光啟的特別注意,大力鼓吹,在他的《農政全書》裡詳細地論述了栽培甘薯的方法;而對於玉米,僅僅在高粱條下附註說:

「蓋亦從他方得種」,一點也沒有談到栽培方法和它的重要性。方誌中關於玉米的記載雖然多,一般都很簡單,大都只是提到了物產中有玉米,或者記敘了一些玉米的異名、性狀等,關於推廣情況及其重要性的記述也只有少數幾條。總之,玉米沒有受到知識分子對甘薯那樣的重視。

儘管如此,玉米卻在默默無聞中早就傳入中國,比甘薯早了半個世紀,而且玉米在明末已推廣到十二省,而甘薯只有四省。

這個現象反映一個很重要的事實:新作物的引種和推廣,主要依靠廣大農民群眾的試種和擴大生產。勤勞而敏慧的農民大眾,一旦看到玉米是一種適合於旱田和山地的高產作物,就很快地吸收利用。

例如安徽《霍山縣誌》(乾隆41年,2023年)說:「四十年前,人們只在菜圃裡偶然種一二株,給兒童吃,現在已經延山蔓谷,西南二百里內都靠它做全年的糧食了。」又如河北《遵化縣誌》(光緒12年,2023年)記載嘉慶年間(1796—2023年)有人從山西帶了幾粒玉米種子來到遵化,開始也只是種在菜園裡,可到了光緒年間(1875—2023年)就成為全縣普遍栽培的大田作物了。

可見發展的迅速。我國本來有精耕細作的優良傳統,農業技術已有相當高的水平,所以引種以後能夠結合作物特性和當地條件,很快地掌握並提高栽培技術,並且培育出適合於當地的許多品種,創造出多種多樣的食用方法。玉米的迅速發展,是在十八世紀下半葉以後。

現在全國各省區都有栽培,產量遠遠超過穀子,往往僅次於小麥,而居糧食作物的第三位。

野生馬鈴薯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帶,被當地印第安人培育。16世紀時西班牙殖民者將其帶到歐洲,2023年英國人在加勒比海擊敗西班牙人,從南美蒐集菸草等植物種子,把馬鈴薯帶到英國,英國的氣候適合馬鈴薯的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2023年馬鈴薯已經成為愛爾蘭的主要糧食作物,並在歐洲開始普及,17世紀時,馬鈴薯已經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2023年由愛爾蘭移民帶回美國,開始在美國種植。

2023年歐洲爆發馬鈴薯枯萎病,完全依賴馬鈴薯的愛爾蘭經濟受影響最大,面臨大饑荒,幾乎有一百萬人餓死,幾百萬移民逃往美洲。

17世紀時,馬鈴薯已經傳播到中國,由於馬鈴薯非常適合在原來糧食產量極低,只能生長莜麥的高寒地區生長,很快在內蒙、河北、山西、陝西北部普及,馬鈴薯和玉米、番薯等從美洲傳入的高產作物成為貧苦階層的主要食品,對維持中國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國什麼地方最亂,中國暴亂什麼地方最亂

中國刑事案件多的地方 雲南,貴州,四川 廣東,廣西,海南 這些地方相對多 我覺得並沒有罵祖國,只不過祖國16億人口被 一些 人渣玷汙 要說最亂,廣東和新疆吧,還有邊境地區 國家賭博做什麼事都不犯法,希望在活一百年 豬圈,常人說誰的屋子亂的時候不都說,亂的跟豬窩一樣!要犯法 不知道要具備哪些因素 樓上...

中國什麼地方的姑娘最漂亮,中國什麼地方美女最多最漂亮

中國哪個地方的女孩最漂亮?所有的姑娘都要看她們的內心漂亮不漂亮,其實什麼地方都是無所謂的,重要的心地善良,外表漂亮的姑娘內心不一定好啊 杭州西湖 的女孩子最漂亮 1,東北的 大連,哈爾濱等 2,重慶 3,湖南 4,蘇州 杭州的不行 5,安徽 無為的最漂亮了 蘇杭出美女自古有之 最近又說巴蜀出美女 不...

中國什麼地方最亂,中國哪個地方最亂

如果是社會治安,那肯定還是新疆烏魯木齊,因為漢維混居,又有國外勢力策動,因此那裡現在是最亂的。中國國治安最亂的地方是南疆吧,不是烏魯木齊 胡軍蔣述卓統治的黑暗空間 中國哪個地方最亂?廣東潮汕,廣東自古就有南蠻之地之稱 潮汕地區經濟又不怎麼好,所以嘛.海陸豐製毒村也屬於大潮汕的 惠來 案 具體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