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號廟號諡號尊號的區別並舉例歷史上的廟號,諡號,尊號,年號,廟號是什麼意思?怎麼分開?

2021-03-05 20:54:23 字數 4922 閱讀 7533

1樓:納豆

年號是中國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紀年的名號。年號被認為是帝王正統的標誌,稱為「奉正朔」。認為中國皇帝的最後一個年號為清末的「宣統」(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

廟號是中國古代帝王死後在太廟裡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一般認為,廟號起源於商朝,廟號常用「祖」字或「宗」字。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太祖」或「高祖」,如漢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後面的皇帝一般稱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

「祖」之氾濫,始於曹魏。到十六國時期,後趙、前燕、後秦、西秦等等小國,其帝王廟號幾乎無不稱祖。

諡號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後,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稱為諡或諡號。 皇帝的諡號是在嗣位皇帝的參與下得到的;末代皇帝的諡號由下一王朝的帝王追贈,或者由遺民政權上諡,比如明崇禎帝的諡號。南明上的是「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清代定鼎中原後,追贈崇禎的諡號為「莊烈帝」。

大臣的諡號是朝廷賜予的,一般由禮部(禮官)主持,在皇帝同意的情況下賜諡。

尊號一般很長,因為大臣們會盡量把好的詞語都往皇帝身上加,尊號一般在皇帝在世之時便開始有群臣上請,並不斷加長。如唐玄宗的尊號是「開元天地天寶聖文神武孝德應道皇帝」,宋太祖為「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太后相應的也有類似的號,名為徽號,如慈禧的徽號就是「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聖母皇太后」。由於尊號太長,所以平民百姓很少稱呼皇帝的尊號。

2樓:匿名使用者

帝號包括諡號、廟號、年號和尊號

廟號、諡號為最高統治者死後追加的稱號,是後人及後世對亡帝的稱呼。自西漢至隋朝的皇帝多稱諡號。自唐朝至元朝的皇帝多稱廟號

尊號,為皇帝在位時期,由臣下給予的尊稱,亦作為帝號。尊號始於唐朝武則天時期,尊號字數不一,常遇事而累加。稱呼時習慣於使用尊號之首的兩個字

年號,為最高統治者為紀在位之年而立的名號

國號是一個國家的稱號,即國家的名稱或名號

康熙諡號:仁皇帝

廟號:聖祖

年號:康熙

國號:清

3樓:沐之刺

年號 指用於紀年的名號。一般由皇帝發起,但也有以國家名(國家誕生時間)來紀念的。發端於中國,後來日本在7世紀後期、越南在10世紀都因為中國的影響,開始使用年號;大韓帝國時期的朝鮮以及高麗和蒙古國建國初年受到中國影響,都曾使用過年號。

目前仍使用皇帝年號的是日本,另外朝鮮使用的主體紀年也近似於年號。中國、蒙古、越南和韓國已經全面廢止年號,改用公元紀年。

廟號 專用名詞。廟號是中國古代帝王死後在太廟裡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一般認為,廟號起源於商朝,如太甲為太宗、太戊為中宗、武丁為高宗(成湯有可能是太祖)。廟號最初非常嚴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開國君主一般是祖、繼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

(「古者天子廟號,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三代,迄於兩漢,名實相允,今古共傳。」)

諡號(讀音:shì hào) 是在我國古代,統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後,給他另起的稱號,如「武」帝,「哀」公等。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後,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稱為諡或諡號。

「諡者,行之跡也;號者,表之功也;車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行出於己,名生於人。

」帝王的諡號,由禮官議上;臣下的諡號,由朝廷賜予。

尊號 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稱號。皇帝的稱號有三種:尊號、諡號、廟號。

根據司馬光《司馬文正集》二十六《請不受尊號札子》記載,從唐代起,皇帝有尊號。唐以前,天子尊稱皇帝,嗣位皇帝尊稱前帝為太上皇,前皇后為皇太后、太皇太后,無其他稱號。例如:

《三國志》「及稱尊號」譯為「等到(劉備)登基稱帝的時候」。

歷史上的廟號,諡號,尊號,年號,廟號是什麼意思?怎麼分開?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還有廟號、諡號、尊號和年號。這些稱號多見於史書。

廟號 廟號始於西漢,止於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的名號。一般開國的皇帝稱祖,後繼者稱宗,如宋朝趙匡胤稱太祖,其後的趙光義稱太宗。也有個別朝代前幾個皇帝皆稱祖,如明朝朱元璋稱太祖,其子朱棣稱成祖。

清朝福臨(順治)稱世祖,玄燁(康熙)稱聖祖。但是在隋以前,並不是每一個皇帝都有廟號,因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廟奉祀。唐以後,每個皇帝才都有了廟號。

諡號 諡號是後人根據死者生前事蹟評定的一種稱號,有褒貶之意。所謂「諡者,行之跡」,「是以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行出於己,名生於人。

」諡號有帝王之諡,由禮官議上;有臣屬之諡,由朝廷賜與。還有稱諡,是門徒**或是鄉里、親朋為其師友上的諡號。帝王將相之諡在西周時即已出現。

秦時曾一度廢除,漢代恢復,直至清末。私諡可能始於東漢,或謂春秋時期已有。**以後,稱諡在一段時間內仍存在。

諡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愛民曰文,克定禍亂曰武,主義行德曰元等,這是美諡;殺戮無辜曰厲,去禮遠眾曰煬,好祭鬼怪曰靈等,這是惡諡;還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懷等。一般人的諡號多用兩字,如岳飛諡曰武穆,海瑞諡曰忠介。

尊號 尊號是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片語成

的特殊稱號。或生前所上,或死後追加。追加者亦可視為諡號。

尊號一般認為產生於唐代。實際早在秦統一中國之初,李斯等人就曾為當時的秦王政上尊號曰「秦皇」。不過這時的尊號一詞的含義與唐代以後的不甚相同。

尊號開始時,字數尚少,如唐高祖李淵的尊號為「神光大聖大光孝皇帝」。越到後來,尊號越長,如清乾隆皇帝全部稱號為「高宗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除了廟號「高宗」二字外,其尊號竟有二十餘字之多。

年號 年號是封建皇帝紀年的名號,由西漢武帝首創,他的第一個年號為「建元」。以後每個朝代的每一個新君即位,必須改變年號,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軍國大事或重大祥瑞災異,常常改元。

如漢帝在位五十四年,先後用了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漢、太始、徵和、後元十一個年號。唐高宗在位三十三年,先後用了永徽、顯慶、龍朔、麟德、乾封、總章。咸亨、上元、儀鳳、調露、永隆、開耀、永淳、弘道十四個年號。

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開始,包括明、清兩代,每一個皇帝不論在位時間長短,只用一個年號,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在我國古代文獻中,對前代帝王多不稱姓名或尊號,都稱廟號、諡號或年號。一般來說,對隋以前的皇帝多稱諡號,如漢文帝、晉武帝、隋煬帝等。唐至元朝的皇帝多稱廟號,如唐太宗、宋仁宗、元英宗等。

明、清兩朝的皇帝多稱年號,如嘉靖皇帝、唐熙皇帝等。在某些特定場合,也稱其全部名號,即廟號、尊號、諡號的合稱,如前述乾隆的名號。遇到這種全稱,應注意區分其廟號、尊號和諡號。

另外,在古籍中,對一些王侯將相知名人也常常不稱其名,而稱其諡號。如稱岳飛作**穆,稱海瑞作海忠介,等等。

有關廟號、諡號、尊號和年號的工具書,有清代沈炳震編《廿一史四譜》、清陸費墀編《歷代帝王廟諡年諱諡》、清劉長華編《歷代名臣諡法匯考》及各種「中國歷史紀年表」等。

5樓:匿名使用者

廟號:是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所起的名號。秦始皇自以為其統治可傳萬世,因此以世系為廟號。

漢代恢復古札,以「祖」或「宗」為廟號,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祖」,如漢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遼太祖、金太祖等;開國皇帝之後的嗣君一般稱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明神宗等。大體來說,對於唐代以前的歿世帝王,稱呼他們的諡(shi)號,例如漢武帝、魏孝文帝、隋煬帝;對於唐代以後的歿世帝王,稱呼他們的廟號,例如唐太宗、宋高祖。明代宗;到了清代,則一般稱呼他們的年號,例如「雍正帝、」「乾隆帝」、「光緒帝」。

年號:是封建帝王為紀在位之年而立的名號。最早的年號是從漢武帝時開始的,新君即位必須改變年號,稱為改元。

同一皇帝在位時也可以改元,以致有的皇帝只有一個年號,如唐太宗年號「貞觀」、明成祖年號「永樂」、清世宗年號「雍正」;有的皇帝有兩個年號,如宋高宗年號「建炎」「紹興」、元世祖年號「中統」「至元」;有的皇帝有多個年號,如唐高宗有14個年號、武則天有17個年號。自西漢武帝劉徹在公元前140年定為建元元年起,至2023年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宣統年號被廢止,歷朝諸帝皆立年號紀元。

諡號:是帝王、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後,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蹟與品德修養,所給予的帶有褒貶性質的稱號。「溢者,行之跡也,號者,功之表也」。

帝王將相之諡在西周時即已出現,秦始皇為突出帝王的尊嚴,不允許群臣和後人對自己有所評議和指摘,下令廢去對皇帝之諡。西漢呂后當權時加以恢復,一直沿用到清末。諡號一般是在皇帝死後由禮官擬定,報請新皇帝裁定公佈。

在改朝換代之際,也有由新王朝為前朝末帝定諡號的,如清朝建立後,曾為明朝的崇禎帝朱由檢定諡為莊烈愍皇帝。表褒的稱號有文、景、武、明、穆等,如:晉文公、秦穆公、漢武帝;表貶的稱號有靈、厲、煬、哀等,如:

周厲王、隋煬帝。

尊號:是對當權者尊敬的稱號。以前的帝王稱為天子、帝、皇、王、後。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正式把最高統治者的尊號定為「皇帝」,以顯示自己的獨尊地位,併為後代最高統治者所沿襲。但「皇帝」之稱並不能滿足帝王們的自我尊崇之心,於是便在「皇帝」之前冠以一系列形容詞加以潤色,使之更加崇高和神祕。尊號開始時,字數尚少,越到後來,尊號越長。

如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受尊號為「開元聖文神武皇帝」;宋太祖乾德元年受尊號為「應天廣運仁聖文武聖德皇帝」;清乾隆皇帝全部稱號為「高宗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

6樓:暗夜無煙

廟號:是中國古代帝王死後在太廟裡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一般認為,廟號起源於商朝。廟號最初非常嚴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開國君主一般是祖、繼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

諡號(讀音:shì hào),是在我國古代,統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後,給他另起的稱號,如「武」帝,「哀」公等。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後,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稱為諡或諡號。

尊號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稱號。尊號是中國、朝鮮及日本歷史上皇帝、皇太后在世時的稱呼。一般用於外交、禮儀、祭祀等。皇帝的尊號不需避諱,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可以叫。

年號是指用於紀年的名號。一般由皇帝發起,但也有以國家名(國家誕生時間)來紀念的。年號被認為是帝王正統的標誌,稱為「奉正朔」。

一個政權使用另一個政權的年號,被認為為藩屬、臣服的標誌之一。這種現象主要發生在中國**的時期。

唐太宗的年號 廟號 諡號是什麼?

年 號 貞觀。廟號 唐太宗。諡 號 文皇帝 初諡 文武聖皇帝 674年加諡 文武大聖皇帝 749年加諡 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754年加諡 李世民 598年1月28日 一說599年1月23日 649年7月10日 即唐太宗 626年 649年在位 生於武功之別館 今陝西武功 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

明朝皇帝的諡號,明朝所有皇帝的廟號 諡號 年號是什麼?

一 皇帝的諡號 1 朱高熾的諡號是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2 朱瞻基的諡號是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天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3 朱祁鎮的諡號是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4 朱祁鈺的諡號是恭仁康定景皇帝 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5 朱見深德諡號是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

中國歷史上廟號為祖的皇帝是哪些人

漢高祖劉邦,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等等。漢太祖高皇帝劉邦 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 前195年四月二十五 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 一 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 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 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唐高祖李淵 566年 635年6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