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璽是不是隻有啊玉璽是不是隻有一個啊

2021-03-05 19:22:26 字數 5141 閱讀 7318

1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玉璽其實很有講究的,中國曆來的傳國玉璽都是由戰國時期的和氏璧做的,而且代代相傳,一直到元朝散落民間。後來到清朝才找到,所以中國只有一個傳國玉璽,這個是沒有疑問的。

不過,在明朝,由於沒有找到傳國玉璽,所以朱元璋就命人刻了一個玉璽,這也沒有疑問。

另外,中國曆代末期都會有一些人自己稱帝,也需要刻玉璽的。所以玉璽有很多也不足為奇。

2樓:歐尼醬呀咩嗲

後來一分為二一半不見了,一半在臺北故宮博物館

3樓:匿名使用者

不同朝代確實不一樣。你說的應該是最著名的傳國玉璽「和氏璧」,這個是秦始皇命人弄的,李斯在上面刻了八個篆字「受命於天 既壽永昌」。後來摔掉了一角,漢朝王莽弄了塊金子補上了。

後來各個朝代大概都有出現,到清朝時才慢慢消失。

4樓:一望無際

秦始皇到元朝的傳國玉璽只有一個(和氏璧做的),之後就丟了。

5樓:匿名使用者

玉璽每個朝代都不止一個 就以漢朝為例,和氏璧只是比較出名而已 皇帝手上其他的玉璽也是有的

6樓:匿名使用者

有不少,好多王朝自己刻了玉璽。南越文帝趙昧的文帝行璽金印

7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皇帝的印章就稱為玉璽,根據用途不同有好多塊,比如祭祀的,軍事上的,處理政務的,處理後宮事物的,外交的等等,清代就有二十多塊

8樓:匿名使用者

每個朝代都會有一個傳國玉璽,傳國玉璽中最著名的就是和氏璧了

9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一個朝代也有好幾個的吧

玉璽是不是隻有一個啊

10樓:通天塔

傳國玉璽:秦始皇嬴政、漢高祖劉邦。印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公元前259年即位距今2023年,已失傳。

漢傳國璽:漢武帝劉徹。印文:「天子之寶」。公元前141年即位,距今2023年,已失傳。

唐傳國璽:唐太宗李世民。印文:大唐皇帝之寶。唐太宗公元627年即位,距今2023年,已失傳。

傳國鳳璽:一代女皇武則天印文:赦命之寶。公元690年即位,距今2023年,已失傳。

宋傳國璽:宋太祖趙匡胤。印文:大宋受命之寶。公元960年即位,距今2023年已失傳。

元傳國璽:元太祖鐵木真。印文:「長生天的氣力裡,大蒙古國大皇帝聖旨所到之處的順民和異民,必須敬畏(遵奉)之。」公元2023年,距今807年,已失傳。

明傳國璽:明太祖朱元璋。印文:大明皇帝之寶。公元2023年即位,距今645年,已失傳。

康熙國璽:清聖祖康熙。公元2023年即位,距今352年,現存故宮博物院。

乾隆國璽:清高宗乾隆。公元2023年,距今278年,被八國聯軍搶走,至今流落海外

11樓:自由仙

不是,在同一個朝代甚至同一個皇帝時,玉璽都不只只有一個的。

一般說的玉璽是指的皇帝在加蓋國家奏章或者聖旨用的,這樣的玉璽一般是同一個朝代只有一個,甚至比如傳國玉璽流傳了數代。

但實際上的玉璽不只這一個,除了這個官方文書上的玉璽外,還有數方玉璽,這裡指的玉璽實際上是皇帝用的印章,類似於現在人用的私章,有的是加蓋在不同文書上的,有的是皇帝自己用於藏書或者書畫收藏的,還有的就是皇帝證明自己身份的,這類印章在很多時候同樣可以起到玉璽的作用,特別是在一些類似密詔一類的環節,常常用這類玉璽。所以這類玉璽一般稱為私璽,而剛剛說的玉璽則稱為國璽。私璽只代表用璽的個人,比如電視上常常見的什麼皇后懿旨、太后懿旨之類的就是用的皇后、太后的私璽,但由於古代皇帝的至高無上,所以皇帝的私璽基本上就有著等用於國璽的效力。

當然這類私璽只是在皇帝自己當皇帝的時候有效,不像國璽在整個朝代都有效,還有就是私璽一般很少用於相當正式涉及整個國家的大事,比如傳位、戰爭之類的。故而玉璽雖然不只一個,但最重要的只有國璽。

12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的「傳國玉璽」是一個專用名詞,確實只有一個是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中國後獲得和氏璧,將其琢為傳國玉璽,命丞相李斯在和氏璧上寫「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蟲鳥篆字,由玉工孫壽刻於其上。後為歷代王朝正統的象徵。這個玉璽歷經秦到元,一直在王朝間傳承,元朝在被明滅的時候,元順帝逃離北京的時候帶走這枚玉璽,從此傳國玉璽就不知所終了。

歷代的玉璽不只一顆,每個朝代都會篆刻多顆玉璽,在不同的文書上會鈐蓋不同的玉璽。傳國玉璽是王權的象徵因此顯得更重要。

13樓:陸軍岩石

玉璽有多個,歷朝歷代歷代皇帝都有自己的專門玉璽。

但是傳世玉璽,只有一個——那就是用和氏璧製作才傳世玉璽也叫做傳國玉璽。

相傳由李斯所書篆文「既壽永昌」四個大字,秦始皇專用號令天下的工具。

從此以後,誰要是想稱帝,得到天下,沒有傳國玉璽的話,就是名不正言不順的皇帝。

14樓:匿名使用者

傳說中的和氏璧只有一個。其他玉璽多了去了,只要皇帝用印章都叫玉璽。你說得有幾個啊?乾隆就酷愛收集,據說他的都成系列了。

15樓:邂逅胡楊林

當然不是,考古和傳世的有很多,網上一搜便知。

玉璽是一個皇帝一個還是一個朝代一個呢?

16樓:南瓜蘋果

玉璽是一個朝代一個,從秦代以後,皇帝的印章專用名稱為「璽」,又專以玉質,稱為「玉璽」,共有六方,為「皇帝之璽」、「皇帝行璽」、「皇帝信璽」、「天子之璽」、「天子行璽」、「天子信璽」,在皇帝的印璽中,有一方玉璽不在這六方之內,這就是「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又稱「傳國璽」,為秦以後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鐫。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嗣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

所以說,一般改朝換代都要找出上代玉璽,意為暗示前朝氣數已盡,玉璽到手則新朝可成。

擴充套件資料

寶璽制度

歷史上各王朝,維繫其封建**統治的象徵物「寶璽」,自秦始皇開始刻制後,歷朝或是傳承或是重刻,直至清亡都是如此。

秦始皇創立的寶璽制度被漢高祖劉邦全部繼承下來,形成了後來所謂的「秦漢八璽制」,這一制度也貫穿了整個「魏」、「晉」、「南北朝」和「隋」,他們不僅繼承了秦漢的八璽制,而且連規格、名稱、紐式、文字都基本不差。

直到唐朝武則天稱帝時,則獨出心裁地增加了一方「皇天景命有德者昌」神璽,而將八璽制改為九璽制,同時又將「璽」改為「寶」,從此以後各朝都稱「寶」了。北宋增至十二寶,南宋則是十七寶。明朝猛增至二十四寶,清朝除交泰殿二十五。

17樓:瓦卡卡西

從秦代以後,皇帝的印章專用名稱為「璽」,又專以玉質,稱為「玉璽」,共有六方,為「皇帝之璽」、「皇帝行璽」、「皇帝信璽」、「天子之璽」、「天子行璽」、「天子信璽」,在皇帝的印璽中,有一方玉璽不在這六方之內,這就是「傳國玉璽」。「傳國玉璽」又稱「傳國璽」,為秦以後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鐫。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嗣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

由此便促使欲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玉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赤縣凡二千餘年。然終於銷聲匿跡,至今杳無蹤影,輒令人扼腕嘆息。

從秦代就有一方歷朝皇帝獨有的玉璽,即傳國玉璽,相傳是秦王用和氏璧打造,後來歷朝歷代皇帝登基皆以得到傳國玉璽而為中華正統,可惜在宋朝銷聲匿跡。

玉璽本獨指傳國玉璽,後來遺失之後皇帝就自己打造玉璽仿製傳國玉璽。

而除了傳國玉璽,皇帝還有私人印章,也稱玉璽。

所以說,一般改朝換代都要找出上代玉璽,意為暗示前朝氣數已盡,玉璽到手則新朝可成。

18樓:胡新傑

傳國璽或傳國玉璽,為中國古代皇帝的信物,史書記載傳國玉璽乃和氏璧雕成。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中國後,秦始皇以和氏璧琢為傳國玉璽,命李斯丞相在其上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小篆字,由玉工孫壽刻到上面。秦二世死後,由子嬰把傳世玉璽獻給漢高祖劉邦,授之為「漢傳國玉璽」。王莽篡權後,向孝元皇太后逼索玉璽,皇太后怒,把國璽狠狠砸在地上摔崩了一個角,王莽讓人用**鑲補,儘管手藝精巧,但寶璽終究留下缺角之痕。

東漢末年各路諸侯討伐董卓時,率先攻入洛陽城的孫堅,在井中得一宮女之屍身上有一紅色盒子,匣中之物正是傳國璽。(見《吳志》)之後孫堅之子孫策將玉璽獻與袁術以借兵馬。孫策用此璽從袁術處換來三千兵將,從而奠定了孫吳霸業之基。

袁術稱帝失敗後,玉璽歸屬曹操。

[編輯本段]玉璽的失蹤

之後玉璽經過魏、西晉、前趙、冉魏、東晉、宋、南齊、樑、北齊、周、隋,傳到唐朝,至五代後梁、後唐時失去蹤影。有關玉璽的失蹤之說,現時有三種說法:

1.後唐末帝李從珂**之時,玉璽便失蹤。

2.公元946年後晉出帝被遼太宗捕獲之時丟失。

3.傳國璽是在元順帝手上再度失蹤的,元朝皇室曾有玉璽之記錄。明軍攻入元大都, 「俘獲諸王子6人,玉璽兩枚,元成宗玉璽一枚,元朝共11個皇帝,其它皇帝玉璽均沒有繳獲。

」 據《二十五史綱鑑》載:公元2023年5月,明軍橫掃漠北直搗應昌之時,繳獲元順帝出逃所帶到漠北的一批珠寶。其中既沒有元朝的諸帝之玉璽,又沒有傳國璽。

由於傳國璽的下落不明,明、清兩朝均沒有傳國璽。是故明朝開國時,明太祖朱元璋有三件憾事,其中首件就是「少傳國之璽」。

玉璽 又稱「傳國玉璽」「傳國璽」,為秦以後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鐫。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嗣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

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由此便促使欲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玉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赤縣凡二千餘年。

然終於銷聲匿跡,至今杳無蹤影,輒令人扼腕嘆息。

傳說的傳國玉璽和氏璧說

19樓:匿名使用者

從秦漢到五代的後唐,玉璽指的就是和氏璧所雕成的傳國玉璽,上面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小篆字,而後唐末帝李從珂**之時,玉璽便失蹤。

之後的朝代,玉璽就比較混亂了,但是朝廷是會有一個玉璽來代表國家政權的,就像現在的公章,而皇帝私人的印章也有這個作用。

樓主說的政權更迭時交出玉璽,主要是個儀式,在秦漢時期應該就是和氏璧了,後來的朝代則是朝廷的「公章」。

「傳國玉璽」,是件寶貝的名字,它是不是全天下只有一塊

明顯的呀,有十塊八塊還搶來搶去幹啥 傳國玉璽,是指每個國家把王位傳給下一任時那個皇帝的專屬公章 大印兒 一般是玉的,也有金的 有的朝代會用之前朝代用過的玉璽把字磨一磨重刻的,有的朝代會重新選好玉刻的,並不是只有一塊,但通常一個朝代只會有一塊,除非該玉璽被毀滅性損壞,有的壞了掉角了也就修補一下 因為玉...

古代是不是得到了玉璽就是皇帝,失去了玉璽就要退位呢

不一定,假如沒有軍隊,沒有土地,任何的玉璽都沒有,玉璽只是一種王權象徵。玉璽專指皇帝的玉印。始於秦。古代印 璽通稱,以金或玉為之。璽始出於周,到了周朝才有璽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璽,而臣民所用只能稱為印。出處 史記 秦始皇本紀 令子嬰齋,當廟見,受玉璽。李商隱 隋宮 詩 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

是不是隻有單調函式才有反函式是不是隻有單調函式才有反函式?

1 反證法 因為一個非單調函式,必有兩個不同的x對應同一個y值,那麼如果存在反函式,則反函式中兩個不同的y對應同一個x值,就是同一個x有兩個函式值,而這不是函式。所以非單調函式沒有反函式。所以只有單調函式才有反函式。2 一個y對應唯一x的分段函式可以有反函式嗎?可以有,比如說都是單調的,只要一個y對...